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易经》云:“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样的声音能产生共鸣,同样的气味会互相融合,人也是一样,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吸引,自然而然地结合在一起,所有的遇见,都是内心的感念。
内心想什么,会形成一个磁场,吸引同质的人,品德高尚的人身边总围绕着善良的人,用心险恶的人身边总是围绕着小人。你是什么样的气质,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
既能同甘,也能共若,《史记》中说:“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有些表面朋友,只能同甘、不能共苦。在你风光得意时,陪你吃喝玩乐的人,未必靠得住;
当你跌落谷底时,愿意伸手拉你一把的人,才真正值得深交,这世间从来都是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遇到这种愿意伸手拉你一把的人,一定要好好珍惜。
古人说:君子之交淡如水,相处舒服,是高山流水遇知音,话不投机,不如相忘于江湖,朋友不在多少,知心就好,话要少一些,情要浓一些,相处才能更久一些,心存善念,就会遇见贵人。
《道德经》说:“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把天下看得和自己生命一样宝贵的人,才可以把天下的重担交付与他。
诸葛亮有济世之才,隐居在南阳做一布衣。刘备心怀天下,三顾茅庐,留下千古佳话。
刘备第一次拜访诸葛亮,门童说他出门了;第二次拜访,又说他被人请走了;第三次去,虽然没走,却躺在床上睡午觉。刘备在门前站着,一直等到诸葛亮醒来。
打动诸葛亮的并不是刘备皇室宗亲的身份,而是他生性善良、爱民如子的胸怀,从此他追随刘备,戎马一生,殚精竭虑,分析天下大势,刘备才有了三分天下的豪气,正是心有善念,刘备才吸引同样心怀大志的人,开创了千秋大业。
《道德经》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一个人不自傲,不居功,以天下为己任,功成名就后却抽身而退,就具备了最高深的德。
德行深厚的人,出口有善言,出门行善事,心中有善念,因为他心里装着别人,别人心里也会有他,他总是给别人带来利益,别人才会把利益带给他。
善念就像一个源源不断向外发散的磁波,在给他人输送能量的时候,也会接收到别人传递过来的善念。
因而心里想着什么,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心里想着谁,就会遇见谁。
内心阴暗,只会遇见小,《道德经》说:“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凡是心中存有道义的人,道也会乐意得到他,若失德失道,就会得到反噬的后果,越是负能量,越容易吸引人。
人若失去善念,远离善行,身边的负能量磁场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情绪,最终形成一个黑洞,吸引同样带着负能量的人。
当你哀叹命运不公的时候,你要明白,一切都是自己吸引来的。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所有的遇见早已暗中标好了价签。
今生遇见什么人,都是你的磁场决定的,吸引力法则告诉我们:相同频率的东西彼此吸引。
你对外界的情绪和态度,最终都会回到自己的身上,就像我们看不见的能量,一直引导着整个宇宙在做规律性的运转一样,吸引力最终使得具有同质的两个人相遇。
心存善念的人,散发的是积极向上的力量,吸引身上有同样能量的人,同样的善会回报到自己身上,内心阴暗的人,总是把个人得失放在心上,时时提防,刻刻算计,别人同样算计他,结果身边围绕的都是小人。
这个世界上,你所有的遭遇,都是自己吸引来的,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知道与其再去怨天尤人,不如修炼内心,打磨自己。
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中应该出现的人,命中注定,绝非偶然。
善念就像一粒种子,人活一世,要心存善念,心中有善,就会活得阳光、高尚、纯粹,行一件善事,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一点转机,一个机遇。
多种善念的种子,就会遇见更多的善人,会有更多的善事不请自来,善念是内心的修行,是见微知著,是一花一世界,是一念一菩提。
今生所有的遇见,都不是偶然,它是念头的力量,是同质的吸引。
我们的意念、思想是有能量的,你生活中的所有事物都是你吸引过来的!是你大脑的思维波动所吸引过来的!
所以你将会拥有你心里想的最多的事物,你的生活,也将变成你心里最经常想象的样子,这就是吸引力法则!
当我们聚焦在一样东西(某种想法,某个人,某件事,某件物),我们的心灵就会与之产生共振。
根据吸引定律,同频共振、同质相吸,于是我们与我们所聚焦的,开始互相吸引,自动就会彼此互相靠拢在一起。
所以如果你聚焦在你想要的财富、健康、爱情,你会得到, 所以从今天起向宇宙发送财富定单吧!
欢迎大家品读中华大家读书会!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
感恩家庭幸福和谐厚德载物!
感恩万佛之祥光照耀神天共佑!
感恩天地滋养万物!感恩国家培养护佑!
感恩父母养育之恩!感恩恩师谆谆教导!
祈世界和平!国泰民安!阖家幸福安康!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刘余莉品读《群书治要》
本文共1133字,阅读大约 4分钟
在《吕氏春秋》上,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说:楚国有一个特别会给人看相的人,他看了很多人,都没有说错一个的。楚庄王很奇怪,就把他召见了。问他,他怎么回答呢?他说:“我并不是会给人看相,我只不过是会观察这一个人所结交的朋友。如果我看的这个人是一个布衣百姓,他所结交的朋友,在家孝敬父母,出门尊敬长辈,纯净善良,谨慎,畏惧法令。这样的人,他的家会一天比一天过得好,身心一天比一天地更安乐,不会有什么压力、烦恼,心理问题、心理失衡等等,这就是所谓的吉祥的人。如果我看的这个人,是一个侍奉君主的大臣,他的朋友都是诚实守信的,有德行的,喜欢做善事的。这样的人,他侍奉君主,会一天比一天侍奉得好,官职一天一天地更提升,这就是所谓的吉祥的臣子。如果我观察的这个人是一个君主,或者说是一把手、最高者,他的朝廷中都是贤德之士,左右都是忠良之臣,君主一有过失,他们都能够犯颜直谏。这样的人,他的国家会一天比一天更安定,君主的地位一天一天地受尊宠,天下人一天比一天心悦诚服。这就是所谓的吉祥的君主。所以,我并不是能够给人看相,我只不过是会观察这个人所结交的朋友。”
为什么这个人看一个人所结交的朋友,就能看出这个人结局如何呢?因为《易经》上有一句话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和你有同样气质、爱好、禀赋的人,会自然聚在一起,成为朋友。比如说一个人喜欢喝酒,那他很多的朋友都是喜欢喝酒的;一个人喜欢传统文化,喜欢学习《弟子规》,也不用担心会受人欺负,因为他所结交的朋友,也都是彬彬有礼的君子之人。这就叫“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所以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所感召的朋友自自然然也是什么样的人。所以你观察这个人的朋友,就知道他以后的结果是什么样的了。
我们看现在很多干部锒铛入狱,在狱中忏悔,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交友不慎”。当然,交友之所以不慎,也是因为自己有一些习气、爱好,还有禀赋没有克服。比如说他好色,他喜欢饮酒,别人就会投其所好;他爱财,就给他送钱。还是因为自己在修身上没有克服掉一些问题,才会感召这些恶友来到身边。
这个就是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德行最重要,决定了一个人的成败,是一个人事业成功,是他外在的财富、地位、名声等等的基础。所以中国人有一句话叫:“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任何事情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不要去怨天尤人,而是要马上反过头来反省自己在德行上、心态上有什么不恰当的地方,不够好的地方。这个是告诉我们:“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在四书五经的《书经》上,也有一条和这个类似的话,它说:“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这个天然的天灾,还可以通过努力避免,但是如果人自己作恶,不知道回头、不知道悔改,这个灾祸就不可逃避,“逭”就是逃的意思。
【同声相求(同声相求最准确生肖)】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