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天由命”这一古老智慧如何在律所践行?
有一部电影,叫做《非诚勿扰》,相信好多人都看过。
电影里面有个桥段,说的是葛优作为一个发明家,要把一个高科技产品卖给范伟,它可以解决各种各样有争议的事情。
操作原理非常简单,就是把手伸进去,然后大家玩“石头、剪刀、布”游戏,葛优取名为“分歧终端机”。然后,因为对这款产品价格的争议,双方用产品本身解决了价格的争议,输了的范伟“愿赌服输”以高价买走了。
(图片下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当然,这只是电影,我们看过之后笑笑就结束,现实生活中很难用这样的方式,来解决重大、严肃、复杂的事情。
在上海申同所,我们把电影当中的场景,变成了现实。大到合伙人选办公室,小到具体事务的决定,都会启动“石头、剪刀、布”或“抓阄”等方式来解决,我们把这项制度叫做“听天由命”。
听天由命,看起来儿戏,其实并非娱乐,更非听任事态自然发展变化,不做主观努力。确立这项制度,我们有五个考量:
ShenTong
1、总是会有穷尽一切办法仍无法判明的时候;
2、天下没有绝对的公平;
3、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没有任何私心;
4、为了追求极致而耗费太大成本,不值得;
5、人生本为游戏,不要赢得太多,不然就没意义了。
听/天/由/命
解决了新办公室房间分配
很多律所在装修新办公室的时候,都会按照、资历、位次等因素,来决定房间分配的。但申同,走了一条不一样却效果非常棒的路。
申同律所合伙改制那年,升级了新办公室,非常敞亮,大家都对新办公室很向往。
这个时候,有位合伙人很认真地对创始人杨林兵律师说:
“老杨,我们要给你弄个三面都是落地窗的大办公室,并且要从制度上保障创始人退休后的待遇。”
我想这句话,是让创始人很温暖的,但他不加思索地直接拒绝了。
那房间分配怎么办呢?“听天由命”制度开始发挥作用,我们通过“抓阄”的方式来确定了房间分配。
律所合伙人抓阄扑克牌
为了让这件事情有意思,确定好房间后,我们根据每个办公室的序号、每位合伙人的性格特点,取了一系列有寓意的“花名”。
比如我的办公室,命名为“双十一”,有两层特别的缘分:其一、我的房间号是第11号;其二、我是加入申同所的第11位律师。是不是让人很温暖呢?
其他伙伴的房间花名纷纷上线,各有千秋,比如:
ShenTong
一往情深 二八佳人 三生有幸
似曾相识 五月花号 六部尚书
七步才子 八面莹澈 九久同心
十里桃花 "双十一" 十二时辰
此外,我们还设计了一个有趣的环节,先让大家投票一轮,选出自己不喜欢的房间。如抓阄时正好抓到,则可不算数、重新选择。后来我们一交流,才知道至少有6票都投给了1号房间。
为什么大家都不想要1号房间呢?因为这个房间户型不够规整、空调不大管用、正对楼上的厕所。那1号房间被谁抓到了呢?申同创始人杨林兵律师!只记得杨律师抽中1号房间时,我们笑得不行,他却特别开心,觉得是上帝的安排。
不仅仅是办公室的房间是通过抓阄的方式分配的,办公卡座也是如此,大家各凭运气,听天由命,服从规则。
听/天/由/命
解决了巨额遗产纠纷
我和杨律师曾经代理过一个遗产纠纷案件,被继承人是新疆某地很大的地产开发商,先后组建过三次家庭,因为走得突然,留下七位继承人,因家产庞大,无法达成一致,无奈对簿公堂。遗产中有7000多块玉石,各方对玉石数量、价值、分配方案,争执不下。
7000块价值不菲的玉石如何分配,成为令当事人、律师和法官三方头疼的事情。
最容易想到的就是,那就找鉴定机构评估、市场估价。
但是,这条路真的最好吗?鉴定机构如何选择?评估标准如何确定?如何分配?评估费用由谁承担?玉的真假如何判定?7位继承人都不懂玉石,一时束手无策。
最后,杨律师献出了“听天由命”的制度。操作如下:
第一步:对玉石进行分类、编号;
第二步:对每块玉石拍照;
第三步:继承人从长到幼逐次抓阄、循环往复直至所有玉石编号抽取完毕;
第四步:各自领取对应玉石,由第三方监督、各自保密。
7位继承人及其代理人,尤其是法官,对杨律师的提议深表认同,非常愉快地就把玉石分配完毕,并签订了备忘录。一场可能旷日持久的遗产争夺案件,因为这项看起来非常简单的制度而消弭于无形之中。
我们始终认为,一个正确的,向善的组织文化,是可以与客户产生价值共生,并能够去服务和影响客户的。
听/天/由/命
解决了超级律所命名
前一阵子,我读了一本书,叫做《律师帝国》,它讲的是一家叫世达(英文名Skadden)的美国超级律师事务所的崛起实录。
这家律所有三位创始合伙人,分别叫Leslie Arps、Marshall Skadden、John Slate,那个时代律所会考虑将合伙人姓氏首字母,组合搭配确定律所名字。不巧的是,这三位合伙人的姓氏首字母,正好是个不太雅观的字眼(ASS,中文翻译为“屁股”)。
他们商量了下,决定掷硬币,“听天由命”,最后Skadden赢了Slate,他的姓也就成了律所名字的简称,由此Skadden律师事务所,即“世达”横空出世。
读到这段时,有点惊喜、也很敬佩。惊喜的是,这家国外律所的名字,竟然也是用“抓阄”这个千年的民间智慧决定的,太有趣了;而创始合伙人能够在这类重大事项上“听天由命”,是如此的洒脱和大气,让人敬佩。
我/的/感/受
“听天由命”制度看起来儿戏,其实也是一种制度,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所有的文化制度,都是在给人性寻找一个出口。
不患寡、患不均,是人之常情;但没有绝对的公平,也是我们必须要接受的现实,用一种相对公平、自由、又有趣的方式来解决难题,把它交给“老天”这个最高的裁判者,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
✍吴胜男
2021.8.18
【 成语典故 】评注:听天由命
欢迎您点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评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送人玫瑰,留有余香
成语典故评注:听天由命
【典故出处】
语本汉.孔臧〈鸮赋〉(据《艺文类聚.卷九二.鸟部下.服鸟》引):
季夏庚子,思遁静居,爰有飞鸮,集我屋隅。异物之来,吉凶之符,观之欢然,览考经书。在德为祥,弃常为妖,寻气而应,天道不逾。昔在贾生,有识之士,忌兹服鸟,卒用丧己。咨我令考,信道执真,变怪生家,谓之天神。祸福无门,唯人所求,听天任命,慎厥所修。栖迟养志,老氏之畴,时去不索,时来不逆,庶几中庸!仁义之宅,何思何虑?自令勒剧。
〔注解〕
祸福无门:祸福的来源本非命中注定,没有常规。
慎厥所脩:谨慎其所研习。“脩”通“修”。
【释义】
任凭天意及命运而自然发展。
【典故说明】
出自教育部国家语文资料库「成语典」(进阶版)网站:
“听天由命”原作“听天任命”。孔臧是西汉鲁人,孔子十一代孙。西汉文帝时,孔臧嗣蓼侯,迁博士,拜太常,历位九卿。西汉初年,各家学说不一,对儒家思想解释不同。孔臧对此极为不满,因此上书皇帝,乞为太常博士,以为纪纲古训,使后人治学时有所依循。孔臧共作赋二十四篇。在〈鸮赋〉之中,孔臧借着屋顶上聚集了不祥的飞鸮,来辨明吉凶祸福之理。他认为祸福本非命中注定,所以没有常规可循,乃是按照每个人的行为,而得到相对的报应;与其汲汲于趋吉避凶的迷信,不如听凭天意,自然发展,而一个人只要能够谨慎自己的言行举止,居仁行义,又何必忧虑上天会降下灾祸?后来“听天由命”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任凭天意及命运而自然发展。
〔辨识〕
参考词语:听天任命;听天所命;
近义:任天由命、成事在天、顺天应命、听其自然;
反义:人定胜天、成事在人、事在人为、谋事在人。
【反义】
人定胜天:指人的智慧和力量,能够克服自然阻碍,改造环境。语本《周书">逸周书.卷三.文传解》。
参考词语:人强胜天;人众胜天;人谋敓天造。
典故说明:
《逸周书》原名《周书》,或称《汲冢周书》,由战国时人编集古代文献而成,记载上古至周的一些传说事迹。〈文传解〉记载周文王即位第九年春天在都城鄗,对后来的周武王姬发所说的一段话,内容期勉姬发成为一个仁德爱民的国君,并且指出治理国政时应该顺应四时,在合宜的季节耕种、打猎、砍伐草木,不猎杀有孕和幼小的动物,让土地有足够的时间休养生息,是保持国力强盛不衰的方法。其中提到:“兵强胜人,人强胜天”,说明强大的兵力可以胜过人力,而人力可以战胜天命、克服自然阻碍。后来“人定胜天”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人的智慧和力量,能够克服自然阻碍,改造环境。(资料来源:《教育部成语典》)
【参证】
事在人为:事情的成功与否决定于人的努力。语本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典故说明:
春秋时越王句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国后任用文种、范蠡为相,卧薪尝胆,立志复仇,一雪亡国的耻辱。范蠡替他找来一位擅长射箭的楚国人,名叫陈音。越王听完陈音解说关于射箭的道理后很满意,希望陈音能把这番道理传授给越国士兵。陈音回答说:“道出于天,事在于人。只要用心学习,没有学不好的。”后来“事在人为”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事情的成功与否决定于人的努力。(资料来源:《教育部成语典》,语句有技术性改动。)
【评注】
成语中既有“听天由命”,还有“人定胜天”和“事在人为”。其中蕴含的道理不同,源于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宇宙观的差异,对生命和宇宙的认知基点决定了某种认识的价值取向。人是从水生植物一点点进化而成的高级动物,还是神造的负有使命的高级生命体系中的地球生命主体?人的生命只在这区区百年中品咋酸甜苦辣种种滋味,还是脱离轮回转生循环而得到生命的根本提升?人在闭卷考试一般的迷中所作出的不同选择,由此决定了在人世间不同的处事方式和处世态度,最终导致了众多生命的不同去向。
【评析】
《易经·系辞上传》中阐释:易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
孔子的意思是说:佑是庇佑。天所庇佑的是顺应天道的人,人所能做的助力就是诚信。履行诚信并且发乎于心的顺应天道(听天由命),并且尚贤。因此可得到上天的庇佑,吉祥而无所不利。
《三国演义》第三七回中,孔明之友崔州平对刘备说的话:“故干戈又复四起,此正由治入乱之时,未可猝定也。欲使孔明斡旋天地,补缀乾坤,恐不易为,徒费心力耳。岂不闻‘顺天者逸,逆天者劳’?”其中表达的意思就是,顺应天道可得安逸,逆天理而为将遭受无谓的劳苦。
《三国演义》第一〇三回还说:“不期天降大雨,火不能著,哨马报说司马懿父子俱逃去了。孔明叹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此外,还有一句谚语:“尽人事,听天命。” 同样也是告诉人做事只要尽心尽力去做,至于能
鉴于平台规则,只有您点了“关注”,与我互动才会成为铁粉。可以享受第一时间收到文章的推送。谢谢您!
中国家庭最忌讳的这个“字眼”,却是孩子一生中都不可缺失的教育
都说“生死无常,听天由命”,这句话从古时一直流传到如今,意思就是说每个人都无法预料到自己的生命线,生死都只能由天决定,这样的一句话,恰恰也说明了人们对生死的看淡,但是现在中国的父母与子女之间仍然存在着关于生死的一个问题,很多的家长对于“死亡”这个字眼都比较避讳,在自己的孩子面前都很少主动提起,就是怕孩子会胡思乱想,但是如果有孩子主动提起这个话题时,大多数的家长仍然是选择回避这个问题,只有少数的家长会保持理智和孩子探讨这个问题,这样的一个问题,已经成为现在社会上的常态现象。
看到家长这样的做法,其实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都缺失了一堂关于死亡教育的课,每个人的小时候对于“死亡”肯定都会很好奇,有的孩子在还小的时候最疼他的人突然离世,他肯定也会感到奇怪,当孩子对于这个问题向家长发问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正确的答案,如果家长只是一味的回避搪塞过去,会给孩子的内心造成阴影,就拿小孩子的出生来说,很多的孩子在有了意识以后肯定都会问父母一个问题:“我从哪儿来?”大多数父母给出的答案都是:河里发大水,我把你从河里面抱出来的,就是这样一句话,让很多的孩子从此以后在心里对水都充满了恐惧,甚至是不敢下水,同样的,如果孩子在问父母“什么是死亡”这个问题时,父母一定要趁机给孩子上一堂死亡教育课,让孩子明白什么是死亡,让孩子在以后都可以直面的去面对“死亡”这个词。
很多的家长认为在孩子面前谈到“死亡”会让孩子感到恐惧,感到害怕,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其实教会孩子理解死亡,是为了更好的尊重生命。全国、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医师顾晋在上提议将死亡教育纳入学校教育,让人们尊重死亡和尊重生命,这个提议一出,瞬间被顶上了热搜,在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中,孩子永远都不能理解死亡,因为家长只会给孩子说:他去了一个美丽的地方这样的话语,但其实,教会孩子理解死亡不仅是对孩子的尊重,也是对死亡的尊重,当孩子理解了死亡,他们才会更加珍惜眼前的所的一切,所以要让孩子学会去理解死亡。
那么当孩子问到“死亡”这个字眼的时候,作为父母的又该如何回答呢?
1、接纳,父母可以做孩子恐惧的容器当孩子年龄还小时,作为父母可以不用给孩子普及死亡的概念,因为这时候孩子还小,理解不了这些东西,但是当孩子有了死亡这个意识时,父母就可以开始和孩子谈论这个话题,在谈论期间,父母的情绪一定要平静且淡然,因为这样给孩子传达的情绪就是“死亡没有什么不一样的”,相反的,如果父母在谈到这个时,情绪波动较大,那么孩子也就会对死亡感到更恐惧,所以父母一定要平静对待这个事。
2、顺应,在恐惧中教会孩子学会珍惜当下除去让孩子学会接纳外,让孩子顺应着,学会在恐惧中珍惜当下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点,在这时,父母可以让孩子知道死亡是一个很平常的事,每个人都会经历,只是说时间不同而已,所以要让孩子学会接受这件事,并且在此基础上要让孩子珍惜当下,过好自己的每一天,这样对孩子才是好的。
3、转化,让恐惧成为生的力量在教会孩子顺应,珍惜当下的同时,父母还可以让孩子将对死亡的恐惧转化为一种生的力量,当孩子在遇到困难只想拖延时,要让孩子明白生命是有限的,不可以这样浪费自己的生命,应该要将有限的时间用到自己有限的生命里,要依靠这样的一股力量让自己的做到最好,学会将死亡的恐惧转化为自己的最大的力量,这对于孩子自己来说,也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其实对于死亡这个话题,终究是每个人都会面对的,所以当孩子提到“它”时,父母们可不要再逃避了。
【听天由命什么意思、听天由命什么意思啊】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