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的成语大汇总,附成语解释!丰富自己的知识库
描写春天的成语:
【百草权舆】权舆:草木萌芽状态。指花草萌芽,春天到来。
【傍柳随花】春天依倚花草柳树而游乐的情调。比喻狎妓。
【半晴半阴】又晴又阴,阴晴不定。形容春天至初夏季节阴晴不定的天气。
【春冰虎尾】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寸草春晖】寸草:小草;春晖:春天的阳光。小草微薄的心意报答不了春日阳光的深情。比喻父母的恩情,难报万一。
【春蚕自缚】缚:缠束,捆绑。像春天的蚕作茧那样,自己把自己缠束起来。
【春风风人,夏雨雨人】春风:春天的和风;风:吹人。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夏天的雨水滋养人。比喻帮助了别人,人家也会给予回报。
【春风和气】春天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对人态度和蔼可亲。
【春风雨露】像春天的风和雨滴露水那样滋润着万物的生长。旧常用以比喻恩泽。
【春光明媚】明媚:美好,可爱。形容春天的景物鲜明可爱。
【春光漏泄】原指柳枝泛绿,透露了春天将至的信息。比喻秘密或男女的私情被泄漏出来。
【春晖寸草】春晖:春天的阳光;比喻父母对儿女的慈爱抚养。寸草:一寸长的小草;比喻子女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无限感戴心情。
【春回大地】好像春天又回到大地。形容严寒已过,温暖和生机又来到人间。
【春华秋实】华: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春花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春花秋月】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春暖花开】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景色优美。比喻游览、观赏的大好时机。
【春暖花香】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花香袭人。
【春兰秋菊】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春去冬来】春天过去,冬天来临。形容时光流逝。
【春去秋来】春天过去,秋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春去夏来】春天过去,夏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春笋怒发】春天的竹笋迅速茂盛地生长。比喻好事层出不穷地产生。
【春色满园】园内到处都是春天美丽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春色撩人】撩:撩拔,挑逗、招惹。春天的景色引起人们的兴致。
【春色恼人】恼:撩拔,挑逗。春天的景色引起人们的兴致。
【春事阑珊】阑珊:将尽,将衰。指春天就要过去了。
【春生秋杀】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凋零。
【春山如笑】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
【触手生春】一动手就转成了春天,富有生机。形容技术高明神奇。
【春深似海】春天美丽的景色像大海一样深广。形容到处充满了明媚的春光。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春蛙秋蝉】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春宵苦短】为春天的夜晚太短而苦恼。形容人处在欢乐之中,觉得时间过得很快。
【春意盎然】意:意味;盎然:洋溢,深厚。春天的意味正浓。
【春意阑珊】阑珊:将尽,将衰。指春天就要过去了。
【回春妙手】回春:使春天重返,比喻将快死的人救活。指医生医术高明。
【和风细雨】和风:指春天的风。温和的风,细小的雨。比喻方式和缓,不粗暴。
【花明柳暗】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花明柳媚】形容春天绿柳成荫、繁花似锦的景象。
【红情绿意】红:指红花;绿:指绿叶。形容艳丽的春天景色。
【虎尾春冰】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花香鸟语】鸟语:鸟鸣如同讲话一般。形容春天动人的景象。
【九春三秋】九春:春季共九十天,故称“九春”;三秋:秀季三个月,故称“三秋”。指春天和秋天的美好时光。
【九十春光】九十:指春季三个月,共九十天。指春天的美好光景。
【枯木逢春】逢:遇到。枯干的树遇到了春天,又恢复了活力。比喻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新获得生机。
【觅柳寻花】觅:寻找。欣赏春天的景色。也指狎妓。
【妙手回春】回春:使春天重返,比喻将快死的人救活。指医生医术高明。
【】整个园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暮云春树】傍晚的云,春天的树。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柳暗花明】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李白桃红】桃花红,李花白。指春天美好宜人的景色。
【落花芳草无寻处】比喻春天美好宜人的景色已经过去。
【腊尽春回】腊:指腊月,即农历十二月。腊月过去,春天又来了。
【腊尽春来】腊:指腊月,即农历十二月。腊月过去,春天又回来了。
【柳緑花红】形容春天的美丽景色。
【柳绿花红】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也形容颜色鲜艳纷繁。
【漏泄春光】原指柳叶首先透露春天到来的信息,后比喻男女私情泄露,或秘密被察觉。
【鸟语花香】鸟叫得好听,花开得喷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秋菊春兰】秋天的菊花,春天的兰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秋月春花】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如履春冰】履:踩。好像踩着春天薄薄的冰。比喻在危险的境地而提心吊胆。
【双柑斗酒】比喻春天游玩胜景。
【韶光淑气】韶光:美好的时光;淑:美好。春天的美好景象
【时雨春风】及时的雨,春天的风。泛指能使万物生长的雨和风。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
【桃红柳緑】形容绚丽多彩的春天景色。
【万古长春】万古:千年万代,永远。永远像春天一样,草木翠绿,生机勃勃。比喻人的精神永远像春天一样毫不衰退或祝愿好事长存。亦作“万古长青”、“万古常青”、“万古常新
【问花访柳】花、柳:原指春景,旧时亦指娼妓。原指赏玩春天的景色。后旧小说用来指宿娼。
【问柳寻花】花、柳:原指春景,旧时亦指娼妓。原指赏玩春天的景色。后旧小说用来指宿娼。
【文如春华】华:同“?花”。文章词藻像春天盛开的鲜?花争奇斗艳。形容文章词汇丰富华丽。
【寻花觅柳】原指赏玩春天的景色。后旧小说用来指宿娼。同“寻花问柳”。
【寻花问柳】花、柳:原指春景,旧时亦指娼妓。原指赏玩春天的景色。后旧小说用来指宿娼。
【细雨和风】细雨:小雨;和风:春天的微风。温和的风,细小的雨。比喻方式方法温和而不粗暴。
【向阳花木】向阳的花木光照条件比较好,春天早早发育。比喻因占有方便的条件而获得利益或照顾。
【杏雨梨云】杏花如雨,梨花似云。形容春天景色美丽。
【莺歌燕舞】黄莺在歌唱,小燕子在飞舞。形容春天鸟儿喧闹活跃的景象。现常比喻和建设蓬勃兴旺的景象。
【雨后春笋】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阳和启蛰】启蛰:过冬的虫豸开始活动。春天来了,过冬的虫豸都活动了。比喻恶劣的环境过去,顺利和美好的时光开始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野火不能烧尽野草,春天一到野草又长出来了。比喻富有生命力的事物,任何力量也扼杀不了。
【有脚阳春】承春:指春天。旧时称赞好官的话。
【沂水春风】沂水:河水名,在山东省曲阜县境内,孔子出生地。春风:春天和暖的风,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来自沂水的春风。比喻深受孔学的教育与熏陶。
【雨丝风片】形容春天的微风细雨。
【一阳复始】古人认为天地之间有阴阳二气,每年到冬至日,阴气尽,阳气又开始发生。指春天又到来了。
【一阳来复】古人认为天地之间有阴阳二气,每年到冬至日,阴气尽,阳气又开始发生。指春天又到来了。
【燕语莺呼】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形容春天里大好的景象。也比喻女子说话声音婉转动听。
【莺吟燕儛】形容春天鸟儿喧闹活跃的景象。现常比喻和建设蓬勃兴旺的景象。同“莺歌燕舞”。
【莺吟燕舞】黄莺在歌唱,小燕子在飞舞。形容春天鸟儿喧闹活跃的景象。现常比喻蓬勃兴旺的景象。
【着手成春】着手:动手。一着手就转成春天。原指诗歌要自然清新。后比喻医术高明,刚一动手病情就好转了。
描写夏季的成语
【蝉不知雪】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比喻人见闻不广。
【春风风人,夏雨雨人】春风:春天的和风;风:吹人。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夏天的雨水滋养人。比喻帮助了别人,人家也会给予回报。
【春去夏来】春天过去,夏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冬寒抱冰,夏热握火】冬天寒冷却要抱冰,夏天炎热却要握火。形容刻苦自勉。
【冬暖夏凊】凊:凉。冬天使温暖,夏天使凉爽。比喻适合时用。
【冬日夏云】冬天的太阳,夏天的云层。比喻人态度温和可亲,使人愿意接近。
【冬扇夏炉】冬天的扇子,夏天的火炉。比喻不合时宜。也比喻毫无用处的东西。
【冬温夏凊】凊:凉。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冬温夏清】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指人子孝道。亦泛称冬暖夏凉。
【冬箑夏炉】箑:扇子。冬天搧扇子,夏天生火炉。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
【葛屦履霜】冬天穿着夏天的鞋子。比喻过分节俭吝啬。
【火伞高张】火伞:比喻夏天太阳酪烈;张:展开。形容夏天烈日当空,十分炎热。
【集萤映雪】集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映雪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囊萤映雪】囊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映雪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祁寒酷暑】祁:大。冬季大寒,夏天湿热。
【祁寒暑雨】祁:大。冬季大寒,夏天湿热。
【青衫凉笠】衫:单衣;笠:斗笠。比喻夏天的衣服和帽子。
【暑来寒往】夏天过去,冬天到来。泛指时光流逝。
【盛暑祁寒】祁:大。炎热的夏天,严寒的冬季。形容气候条件恶劣的时节。
【暑往寒来】夏天过去,冬天到来。泛指时光流逝。
【无冬无夏】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无间冬夏】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同“无冬无夏”。
【温凊定省】冬温夏凊、昏定晨省的省称。谓冬天温被,夏天扇席,晚上侍候睡定,早晨前往请安。表示侍奉父母无微不至。
【夏虫不可言冰】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夏炉冬扇】夏天生火炉,冬天扇扇子。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
【夏日可畏】象夏天酷热的太阳那样使人可怕。比喻为人严厉,令人畏惧。
【夏雨雨人】雨:前一个“雨”,名词,雨水;后一个“雨”,动词,下雨。有如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比喻及时给人帮助和教育。
【炎天暑月】指炎热的夏天。
【燕雁代飞】燕夏天来温带,冬天归南方;雁冬天来温带,夏天归南方。比喻各自一方,不能相见。
描写秋天的成语:
【暗送秋波】旧时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指暗中眉目传情。
【白商素节】白商:按五色分秋属白,按五音分秋属商,故称秋天为白商;素节:节气。指秋天的季节。
【蝉不知雪】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比喻人见闻不广。
【橙黄桔绿】橙子黄熟,桔子还绿。指秋天宜人的景色。
【春华秋实】华: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春花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春花秋月】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草木黄落】秋天以到,因草木的叶子呈枯黄而掉落。
【春兰秋菊】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春来秋去】去:过去。春天到来,秋天过去。形容岁月流逝。
【春去秋来】春天过去,秋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春生秋杀】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凋零。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春蛙秋蝉】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洞察秋毫】洞察:看得很清楚;秋毫:鸟兽秋天身上新生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事物。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九春三秋】九春:春季共九十天,故称“九春”;三秋:秀季三个月,故称“三秋”。指春天和秋天的美好时光。
【金风送爽】金风:指秋天的风。古时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秋为金。秋风带来了凉意。
【金风玉露】泛指秋天的景物。
【明察秋毫】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利析秋毫】析:分析;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出的细毛。形容管理财务极细心、精明。
【落叶知秋】指见到落地的黄叶,知道已经是秋天快到了。
【蒲柳之质】蒲柳:水杨,秋天凋谢早。多用来比喻身体衰弱或未老先衰。
【秋风落叶】秋天的大风把落叶一扫而光。比喻一扫而光,不复存在。
【秋风扫落叶】秋天的大风把落叶一扫而光。比喻强大的力量迅速而轻易地把腐朽衰败的事物扫除光。
【秋毫不犯】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的利益。
【秋毫无犯】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的利益。
【秋毫之末】秋毫:秋天鸟兽新生的绒毛。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的尖端。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
【秋菊春兰】秋天的菊花,春天的兰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秋去冬来】秋天过去,冬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秋收东藏】秋天收获,冬天存储。泛指常规的农事活动。
【秋荼密网】荼:茅草上的白花。秋天繁茂的茅草白花,网眼细密的鱼网。比喻刑罚繁苛。
【秋月春花】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秋月如珪】珪:玉器。形容秋天的月亮像珪一样的皎洁、晶莹。
【人似秋鸿】鸿:大雁。人好像秋天的大雁一样。比喻朋友间守信用,就像鸿雁每年秋天按时从北方飞到南方那样。
【肃杀之气】酷烈肃索的秋气。形容秋天草木凋零的气氛。
【天高气爽】形容秋天天空高远明朗、气候凉爽宜人。
【望秋先零】零:凋零。望见秋天将到就先凋零了。比喻体质弱,经不起风霜。也比喻未老先衰。
【望秋先陨】指草木将近秋天即败落凋零。也比喻未老先衰。
【西风残照】秋天的风,落日的光。比喻衰败没落的景象。多用来衬托国家的残破和心境的凄凉。”
【西风落叶】形容秋天的景象。多比喻人或事物已趋衰落。
【西风斜阳】形容秋天傍晚的景象。
【叶落知秋】看到树叶落,便知秋天到来。比喻从细微的变化可以推测事物的发展趋向。
【一叶落知天下秋】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盈盈秋水】秋水: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形容女子眼神饱含感情。
【一叶知秋】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描写冬天的成语:
【春去冬来】春天过去,冬天来临。形容时光流逝。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冬寒抱冰,夏热握火】冬天寒冷却要抱冰,夏天炎热却要握火。形容刻苦自勉。
【冬暖夏凊】凊:凉。冬天使温暖,夏天使凉爽。比喻适合时用。
【冬日黑裘】裘:皮袄。冬天穿黑皮袄。比喻仅能御寒,不尚奢华。
【冬日可爱】如同冬天里的太阳那样使人感到温暖、亲切。比喻人态度温和慈爱,使人愿意接近。
【冬日夏云】冬天的太阳,夏天的云层。比喻人态度温和可亲,使人愿意接近。
【冬日之温】冬天城太阳的温暖。封建时代比喻君主的恩惠。
【冬日之阳】冬天里太阳的光和热。比喻所向往的仁政。
【冬山如睡】冬天的山林象睡着了一样。形容冬天山林寂静的景象。
【冬扇夏炉】冬天的扇子,夏天的火炉。比喻不合时宜。也比喻毫无用处的东西。
【冬温夏凊】凊:凉。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冬温夏清】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指人子孝道。亦泛称冬暖夏凉。
【冬月无复衣】冬天没有第二件衣服可穿。形容家境贫寒。
【冬箑夏炉】箑:扇子。冬天搧扇子,夏天生火炉。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
【负暄之献】暄:温暖。原指冬天晒太阳取暖当成一种好方法献给国君。后用来谦称自己的贡献很微小。也比喻所献出的东西并不贵重难得。
【葛屦履霜】冬天穿着夏天的鞋子。比喻过分节俭吝啬。
【呵笔寻诗】呵笔:冬天笔凉或冻结,用口吹暖气使之解冻;寻诗:寻觅诗句。用口吹暖气,使笔解冻,然后挥笔作诗。形容冬日苦吟。
【黄绵袄子】比喻冬天的太阳。
【囊萤映雪】囊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映雪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秋去冬来】秋天过去,冬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秋收东藏】秋天收获,冬天存储。泛指常规的农事活动。
【山寒水冷】冷冷清清。形容冬天的景象。
【暑来寒往】夏天过去,冬天到来。泛指时光流逝。
【暑往寒来】夏天过去,冬天到来。泛指时光流逝。
【汤风冒雪】汤:顶、当。顶着风,冒着雪。形容冬天旅途的艰辛。
【天凝地闭】形容冬天非常寒冷的情景。
【无冬无夏】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无间冬夏】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同“无冬无夏”。
【温凊定省】冬温夏凊、昏定晨省的省称。谓冬天温被,夏天扇席,晚上侍候睡定,早晨前往请安。表示侍奉父母无微不至。
【温清定省】冬天使被子温暖,夏日让室内清凉,晚间给父母安睡,早晨起来问候安好。形容对父母尽心侍奉。
【夏虫朝菌】意为夏虫活不到冬天,菌类朝生暮死。比喻极短的生命。
【夏炉冬扇】夏天生火炉,冬天扇扇子。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
【雪兆丰年】指冬天大雪是来年丰收的预兆。
【燕雁代飞】燕夏天来温带,冬天归南方;雁冬天来温带,夏天归南方。比喻各自一方,不能相见。
【自同寒蝉】寒蝉:冬天的蝉。自己同寒天的蝉一样不鸣。比喻缄默不语。
收藏,《庄子·内篇》里的全部成语,你知道多少?
小成语,大智慧,《庄子》一书里面的成语的收集整理解析已经大功告成,自开始以来,我每次完成一篇短文,经过一个多月的忙碌,如今三十三篇里的成语,已经一网打尽,但这三十三篇中,究竟蕴藏着多少成语,还没有时间细数,还需要作进一步统计整理。当然,整理也是为了更好地掌握、学习和查阅,也算是重新温习一遍吧。鉴于其中的成语太多,要把三十三篇的成语全部集中在一起,篇幅有些过长,容易造成审美疲劳,于是只好忍痛割爱,就按照庄子《庄子》的内篇、外篇、杂篇为目录,进行简单归类了。内容方面,也不再赘述过多,只简单地介绍一下每个成语的解释、出处及翻译。希望大家能通过这些小成语里,全面认识庄子他老人家的智慧、思想和做人道理。
一、来自《庄子·逍遥游》里面的成语(核心成语27个,全部35个)
1、扶摇直上/扶摇而上/扶摇万里
【解释】: 扶摇: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形容上升很快。比喻仕途得意。
【出处】: 《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翻译】:大鹏迁移到南海去的时候,翅膀在水面上拍击,激起的水浪达三千里远,然后趁着上升的巨大旋风飞上九万里的高空,离开北海用六个月的时间飞判南海才休息。
2、鹏程万里
【解释】: 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比喻前程远大。
【出处】: 《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翻译】:见上条。
3、鹏抟九天
【解释】: 抟:盘旋;九天:高空。比喻人奋发有为。
【出处】: 《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翻译】:见上条
4、鹏抟鹢退
【拼音】: péng tuán huā tuì
【解释】: 喻指宦海的浮沉,仕途的进退。
【出处】: 鹏抟,出自《庄子·逍遥游》;鹢退,出自《左传·僖公十六年》六鹢退飞过宋都。
【翻译】:鹏展翅盘旋而上,鹢却欲前进还退飞。这个成语出处来自两处,合二为一。
5、算沙抟空
【解释】: 指驾御繁难,能人之所不能。
【出处】: 《太平御览》卷七四引《鲁连子》:淄渑之沙,计儿不能数。《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翻译】:计算沙子的多少,旋转直上天空。
6、野马尘埃
【解释】: 野马:浮游的云气。云烟灰尘。比喻容易消失的事物。
【出处】: 《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翻译】:象野马奔跑似的蒸腾的雾气,飞荡的尘土,都是生物用气息互相吹拂的结果。
7、风斯在下
【解释】: 斯:语助词。是因为大风在它下面。指大鹏鸟凭借风力而高飞。比喻超越前贤。
【出处】:《庄子·逍遥游》: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面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翻译】:风聚积得不大,那么它负载巨大的翅膀就会升力不足。所以大鹏飞到九万里的高空,风就在下面了,然后才能乘风飞翔;背驮着青天,没有什么东西阻拦它,然后才能计划着向南飞。
8、榆枋之见
【解释】: 榆枋,榆树与枋树。比喻狭小的天地。后用以比喻浅薄的见解。
【出处】: 《庄子·逍遥游》:蜩与学鸠笑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翻译】:蝉和学鸠笑话它说:“我一下子起来就飞,碰上树木就停下来,有时候飞不到,便落在地上就是了,哪里用得着飞上九万里的高空再向南飞那样远呢?”
9、食不果腹
【解释】: 果:充实,饱。指吃不饱肚子。形容生活贫困。
【出处】:《庄子·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翻译】:到郊外去旅行的人只要带三顿饭,吃完三顿饭就回家,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外去旅行的人,头天晚上就要舂米做好干粮;到千里外去旅行的人,要用三个月积聚干粮。这两只飞虫又懂得什么呢?
10、夏虫朝菌
【解释】: 意为夏虫活不到冬天,菌类朝生暮死。比喻极短的生命。
【出处】: 语出《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又《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
【翻译】:夏天的虫子不能告诉它冰,因为它活不到冬天,朝生暮死的菌类不知道一个月有开头一天和最后一天。
11、蟪蛄不知春秋
【成语】:【解释】: 蟪蛄:蝉的一种,也叫寒蝉、伏天儿,春生夏死,夏生秋死,因此知春而不知秋,知秋则不知春。比喻见识短浅。
【出处】: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翻译】:朝生暮死的菌类不知道一个月有开头一天和最后一天,蟪蛄不知道一年有春季和秋季,这是寿命短的。
12、鹪鹩一枝/一枝之栖
【拼音】: jiāo liáo yī zhī
【解释】: 鹪鹩:小鸟名,以麻发为窝,系于树枝。鹪鹩做窝,只占用一根树枝。比喻一个安身之处或一个工作位置。
【出处】:《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翻译】:鹪鹩鸟在深林中做巢,不过占有一枝之地足矣,何必要拥有整个森林!偃鼠在河边饮水,不过以喝饱肚子为限,何必要占有整个河流!
13、偃鼠饮河/饮河满腹/饮河鼹鼠/鼹鼠饮河
【解释】: 比喻所需极有限。
【出处】:《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翻译】:见上条。
14、越俎代庖/代越庖俎
【解释】: 越:跨过;俎:古代祭祀时摆祭品的礼器;庖:厨师。主祭的人跨过礼器去代替厨师办席。比喻超出自己业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
【出处】: 《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翻译】:厨子不做饭,掌管祭祀神主的人不能越过自己的职守,放下祭器去代替厨子做饭。
15、大而无当
【解释】: 当:底。虽然大,却无底。原指大得无边际。后多用作表示大得不切合实际、不合用。
【出处】: 《庄子·逍遥游》: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翻译】:肩吾向连叔求教:“我从接舆那里听到一些话,尽是些不着边际的大话,说出口的话根本无法自圆其说。我惊骇于他的言谈,就好像天上的银河一样没有边际,与常人的认知差异甚远,非常不近情理。”
16、河汉无极
【解释】: 河汉:银河;极:尽头,边际。银河广阔,无边无际。比喻言论荒诞不经,难以置信。亦比喻恩泽广大,使人难以报答。
【出处】: 《庄子·逍遥游》: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翻译】:见上条。
17、大相径庭/大有径庭
【解释】:径:;庭:院子;径庭:悬殊,偏激。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出处】: 《庄子·逍遥游》: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翻译】:见上条。
18、不近人情
【解释】: 不合乎人的常情。也指性情或言行怪僻。
【出处】: 《庄子·逍遥游》: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翻译】:见上条。
19、姑射神人
【解释】: 姑射:山名;神人:得道的人。原指姑叶山的得道真人。后泛指美貌女子。
【出处】: 《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
【翻译】:在遥远的姑射山上,住着一位神人,皮肤润白像冰雪,体态柔美如处女,不食五谷,吸清风饮甘露,乘云气驾飞龙,遨游于四海之外。他的神情那么专注,使得世间万物不受病害,年年五谷丰登。
20、绰约多姿
【解释】: 绰约:姿态优美的样子。形容女子体态的美。
【出处】: 《庄子·逍遥游》: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唐·蒋防《霍小玉传》:年可四十余,绰约多姿,谈笑甚媚。
【翻译】:皮肤润白像冰雪,体态柔美如处女。年龄四十有余,绰约多姿,谈笑风情妩媚。此成语为合成构成,合二为一。
21、吸风饮露
【解释】: 道家及诗文中常用以指神仙的绝食五谷。
【出处】:《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
【翻译】:在遥远的姑射山上,住着一位神人,皮肤润白像冰雪,体态柔美如处女,不食五谷,吸清风饮甘露,乘云气驾飞龙,遨游于四海之外。他的神情那么专注,使得世间万物不受病害,年年五谷丰登。
22、尘垢秕糠
【解释】: 尘:尘土;垢:污垢;秕:秕谷;糠:米皮。比喻琐碎而没有用的东西。
【出处】: 《庄子·逍遥游》:连叔曰:“然。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犹时女也。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是其尘垢粃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以物为事!”
【翻译】:连叔说:“瞎子不能看美画,聋子听不到音乐。难道只有身体有缺才是残疾吗,思想上有缺也有残疾(俗称脑残)”。这似乎就是说你。那位神人,有那样的德行,他的德行与天地不同。乱世之中,他不屑于奔波忙碌。任何外物无法伤害他,洪水滔天不会溺水,大旱之年,金石土山都被烤焦了,他也不会感到热。他所留下的尘埃碎屑也能造就尧舜这样的帝王,他怎么会为俗物去费时费力呢?
23、大瓠之用
【拼音】: dà hù zhī yòng
【解释】: 瓠:葫芦。原指事物不同的使用,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后指量材使用。
【出处】: 《庄子·逍遥游》: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翻译】:现在你有五石大的葫芦,为什么不绑在身上当成腰舟,让自己浮游于江湖之上,却还要担心水缸容不下它呢?可见先生的心思还是不够通达啊!
24、樗栎庸材
【拼音】: chū lì yōng cái
【解释】: 樗栎:不成材的树木。比喻平庸无用的人。常用作谦词。
【出处】: 《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
【翻译】:我的家乡有棵大树,人们叫它樗。它的树干拥肿、枝条卷曲,人们的绳墨与规矩都没法度量它。即便长在路边,匠人亦不会留意它。
25、材大难用
【解释】: 原意是能力强难用于小事。后形容怀才不遇。
【出处】: 《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
【翻译】:见上条。
26、跳梁小丑
【解释】: 跳梁:腾跃跳动;小丑:对人的卑称。比喻猖狂捣乱而成不了大气候的坏人。
【出处】: 《庄子·逍遥游》:子独不见狸牲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国语·周语上》:王犹不堪,况尔小丑乎?
【翻译】:你难道没见过野猫吗?它们低着身子匍匐于地,等待捕捉往来的小动物;忽东忽西,跑来跳去,忽高忽低,上蹿下跳;落入猎人机关,死于猎网之中。超级美好的事物,你有什么德行可配享用呢?我王尚且承受不了,何况你这等小丑人物呢?此成语为合成构成,二合为一。
27、无何有之乡
【解释】: 无何有:即无有。原指什么都没有的地方,后指虚幻的境界。
【出处】:《庄子·逍遥游》: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翻译】:若你有这样的大树,忧愁它无用,为何不把它种在空荡广漠的旷野。将来周游于此,还能怡然地卧躺于树荫之下。它不会遭受人们的砍伐,也没祸害什么。大树活在自然,它活得自在。
二、《庄子•齐物论》里面的成语(核心成语19个,全部26个)
1、嗒然若丧
【拼音】: tà rán ruò sàng
【解释】:形容懊丧的神情。
【出处】: 《庄子·齐物论》: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嗒焉似丧其耦。
【翻译】:南郭子綦靠几案坐着,仰起头做深呼吸,身心放松,进入了忘我的境界。
2、济窍飘风
【解释】: 指大风止,则所有的窍孔都空寂无声。后比喻毫无影响与作用的事物。
【出处】: 语出《庄子·齐物论》:子綦曰:“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而独不闻之翏翏乎?山林之畏隹,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
【翻译】:子綦答道:“天地吐气成风。风不吹则已,一旦劲吹,就会使众多孔窍发出怒吼不已的声音。你难道就没有听过呼呼的长风吗?山林参差不齐,合抱大树上的孔穴,有的似鼻,有的似口,有的似耳,有的似方孔,有的似环圈,有的似舂臼,有的似深池,有的似洼地,有的似浅坑。风吹这些孔窍发出声响,如激愤,如尖叫,如叱骂,如呼吸,如痛哭,如欢笑,如哀鸣,前呼后应,小风则小和,大风则大和,暴风停止则所有的孔窍归于无声。
3、槁木死灰/死灰槁木/枯木死灰/朽木死灰/心若(如)死灰/形如槁木/枯形灰心
【解释】: 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一切事情无动于衷。
【出处】: 《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翻译】:形体竟然能像干枯的树木,精神也可以使它像死灰一吗?
4、恢恑憰怪
【拼音】: huī guǐ jue guài
【解释】: 指离奇怪异。
【出处】: 《庄子·齐物论》: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
【翻译】:所以,可以举出细小的草茎和高大的庭柱,丑陋的癞头和美丽的西施。奇变、诡诈、怪异等千奇百怪的各种事态来说明这一点,而从“道”的观点看它们都是贯通而浑一的。
5、朝三暮四
【解释】: 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出处】: 《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翻译】:有一个玩猴子的人拿橡子喂猴子,他跟猴子说:“每个猴子早上给三个橡子,晚上给四个。”所有的猴子听了都急了。随后他又说:“早上给四个,晚上给三个。”所有的猴子都高兴了。橡子的名和实没有改变而猴子的喜怒却前后不同,这是因为玩猴者把“朝三暮四”颠倒为“朝四暮三”,通过喂食多少的顺序改变而满足了猴子。
6、六合之内
【解释】: 六合:天地及东南西北。指天下。
【出处】: 《庄子·齐物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
【翻译】:天地四方宇宙之外的事,圣人总是存而不论;宇宙之内的事,圣人虽然细加研究,却不随意评说。至于前代君王们的记载的历史,圣人虽然有所评说却不争辩。
7、六合之外、存而不论
【解释】: 六合:指上下和东西南北,泛指天下;存:保留;论:讨论。指把问题保留下来,暂不讨论。
【出处】:《庄子·齐物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
【翻译】:见上条。
8、大辩不言
【解释】: 大辩:善于辩论。有口才、善于辩论的人,并不多说话以显示自己。
【出处】:《庄子·齐物论》: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嗛(qiān),大勇不忮。
【翻译】:所以说,至高无上的真理是不必称扬的,最了不起的辩说是不必言说的,最具仁爱的人是不必向人表示仁爱的,最廉洁方正的人是不必表示谦让的,最勇敢的人是从不伤害他人的。
9、鸱鸦嗜鼠
【拼音】: chī yā shì shǔ
【解释】: 比喻嗜好各不相同。
【出处】: 《庄子·齐物论》:民食刍豢(huàn),麋鹿食荐, 且甘带,鸱鸦嗜鼠,四者孰知正味?
【翻译】:人以牲畜的肉为食物,麋鹿吃草芥,蜈蚣嗜吃小蛇,猫头鹰和乌鸦则爱吃老鼠,人、麋鹿、蜈蚣、猫头鹰和乌鸦这四类动物究竟谁才懂得真正的美味?
10、沉鱼落雁
【解释】: 鱼见之沉入水底,雁见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出处】: 《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翻译】:毛嫱和丽姬,是人们称道的美人了,可是鱼儿见了她们深深潜入水底,鸟儿见了她们高高飞向天空,麋鹿见了她们撒开四蹄飞快地逃离。人、鱼、鸟和麋鹿四者究竟谁才懂得天下真正的美色呢?
11、不知利害
【解释】: 不知什么为利,什么为害。
【出处】:《庄子·齐物论》:子不知利害,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
【翻译】:你不了解利与害,道德修养高尚的圣人难道也不知晓利与害吗?
12、见卵求鸡
【解释】: 看到鸡蛋,就希求蛋化为鸡,而来司晨报晓。比喻言之过早。
【出处】: 《庄子·齐物论》:女亦大早计,见卵而求时夜,见弹而求鸮炙。
【翻译】:而且你也谋虑得太早,就好像见到鸡蛋便想立即得到报晓的公鸡,见到弹子便想立即获取烤熟的斑鸠肉。
13、 见弹求鸮/见弹求鸮炙
【拼音】: jiàn dàn qiú háo
【解释】: 看到弹丸,就想得到鸟的炙肉。比喻过早估计实效。
【出处】: 《庄子·齐物论》:且女亦大早计,见卵而求时夜,见弹而求鸮炙。
【翻译】:见上条。
14、姑妄言之
【解释】: 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
【出处】: 《庄子·齐物论》:予尝为女妄言之,女亦以妄听之奚。
【翻译】:我姑且给你胡乱说一说,你也就胡乱听一听。
15、姑妄听之
【解释】: 姑:暂且;妄:随便,胡乱。姑且随便听听,不一定就相信。
【出处】: 《庄子·齐物论》予尝为女妄言之,女亦以妄听之奚。
【翻译】:我姑且给你胡乱说一说,你也就胡乱听一听。
16、妄言妄听
【解释】: 妄:不实。说得人随便说,听的人随便听,都不认真看待。
【出处】: 《庄子·齐物论》:予尝为女妄言之,女亦以妄听之奚。
【翻译】:见上条。
17、大梦初醒
【解释】: 象做了一场大梦才醒。比喻被错误的东西蒙蔽了许久,开始醒悟过来。
【出处】: 《庄子·齐物论》: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
【翻译】:只有具备大智慧的人才知道人生就像一场大梦。可是愚笨的人却自以为觉悟了,自以为什么都知道。
18、栩栩如生
【解释】: 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出处】: 《庄子·齐物论》:《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翻译】:过去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欣然自得地飞舞着的一只蝴蝶,感到多么愉快和惬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突然间醒来,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是我庄周。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叫做物化。
19、庄周梦蝶/蝶化庄周
【解释】: 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出处】:《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翻译】:见上条。
三、《庄子•养生主》里面的成语(成语 12个,扩展至后20个)
1、庖丁解牛
【解释】: 庖丁:厨工;解:肢解分割。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出处】:《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翻译】: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手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
2、目无全牛
【解释】: 全牛:整个一头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出处】: 《庄子·养生说》: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翻译】: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三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
3、官止神行
【解释】: 指对某一事物有透彻的了解。
【出处】: 《庄子·养生主》: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翻译】: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4、批郤导窾
【解释】: 比喻善于从关键处入手,顺利解决问题。同“批隙导窾”。
【出处】:《庄子·养生主》: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翻译】: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
5、新发于硎/硎发新刃/发硎新试/新硎初发/新硎初试
【解释】: 新发:刚磨过;硎:磨刀石。刀刚在磨刀石上磨过。形容非常锋利或初露锋芒。
【出处】:《庄子·养生主》: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翻译】:因此,我用的刀已经有十九年了,所解剖得牛有数千头之多,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6、游刃有余/恢恢有余/游刃有余地
【解释】: 刀刃运转于骨节空隙中,在有回旋的余地。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
【出处】: 《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翻译】: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
7、踌躇满志
【解释】: 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满:满足;志:志愿。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出处】: 《庄子·养生主》: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翻译】: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8、善刀而藏
【解释】: 善:拭;善刀:把刀擦干净。将刀擦净,收藏起来。比喻适可而止,自敛其才。
【出处】: 《庄子·养生主》: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翻译】:见上条。
9、遁天倍情/遁天之刑
【拼音】: dùn tiān bèi qíng
【解释】: 指违背天然之性而加添流俗之情。一说,违背天性与真情。倍,通“背”。
【出处】: 《庄子·养生主》: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
【翻译】:这是逃避自然回避实情,忘掉了我们禀赋的生命长短,古时候称这为逃避自然的刑罚。
10、一饮一啄
【解释】: 饮:喝水;啄:鸟类吃食。原指鸟类要吃就吃,想喝就喝,生活自由自在。后也指人的饮食。
【出处】: 《庄子·养生主》: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
【翻译】:沼泽里的,走十步要啄一口食物;走一百步就要喝一口水。但是它也不希望被蓄养在笼子里。关在笼中,虽然吃喝不愁,精神旺盛,失去了自由却也不好。
11、安时处顺/安常处顺
【解释】: 安:习惯于;处:居住,居于;顺:适合,如意。习惯于平稳的日子,处于顺利的境遇中。
【出处】: 《庄子·养生主》: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之帝之悬解。
【翻译】:夫子出生,是他的时运;夫子死去,是他顺应自然的事情。安于时势,顺于变化,哀乐不进入心中。古时候把这称作是,上天赋予人们化解悬于心中重负的好办法。
12、薪尽火传
【解释】: 薪:柴。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
【出处】: 《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翻译】:柴薪中的油脂燃烧完了,火还可以往下传,这往后传的火是没有尽头的。
四、《庄子·人间世》里面的成语(核心成语12个,拓展后12个)
1、以火救火
【解释】: 用火来救火灾。比喻工作方法不对头,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出处】: 《庄子·人间世》: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顺始无穷,若殆以不信厚言,必死于暴人之前矣!
【翻译】:这是用火去救火,用水去救水,可以称之为错上加错。开始的时候顺从他,以后就将没完没了。如果他不相信良言诤语,那么你就必定会死在这位暴君的前面。
2、以水救水
【解释】: 引水来救水灾,水势越盛。比喻不仅不加以制止,相反更助长其势。
【出处】: 《庄子·人间世》: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顺始无穷,若殆以不信厚言,必死于暴人之前矣!
【翻译】:见上条。
3、虚室生白
【解释】: 虚:使空虚;室:指心;白:指道。心无任何杂念,就会悟出“道”来,生出智慧。也常用以形容清澈明朗的境界。
【出处】: 《庄子·人间世》: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之谓坐驰。夫徇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鬼神将来舍,而况人乎!
【翻译】:如能把眼前万物视为空无,就能让自己心境空明而发出纯白之光,吉祥就能会集于虚明之心。如果内心不能宁静,就叫做坐驰。使耳朵眼睛等感官向内通达,而又排除机巧用心于外,鬼神都将来依附,更何况人呢!
4、吉祥止止
【解释】: 第一个止字是留止的意思,第二个止字是助词。指喜庆好事不断出现。
【出处】: 《庄子·人间世》: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之谓坐驰。夫徇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鬼神将来舍,而况人乎!是万物之化也,禹舜之所纽也,伏羲几蘧之所行终,而况散焉者乎!
【翻译】:见上条。
5、饮冰内热
【解释】: 形容十分惶恐焦灼。
【出处】:《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吾未至乎事之情,而既有阴阳之患矣!事若不成,必有人道之患,是两也。为人臣者不足以任之,子其有以语我来!
【翻译】:如今我早晨接到使命晚上就要饮用冰水,我是内心焦躁吧!我还没有了解事情的,却就已经遭受了阴阳失调的病患。事情如果再办不成功,必定遭致人君的惩罚。这两种祸患降临于我,为人臣的实在承受不起,先生有什么可以教我的吗!
6、安之若命
【解释】: 指人遭受的不幸看作命中注定,因而甘心承受。
【出处】: 《庄子·人间世》: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翻译】:从事内心修养的人,不受哀乐情绪波动的影响,知道有些事无可奈何,就坦然接受自己的命运,这是最高的德性。
7、溢美之言
【解释】: 过分夸奖的话。
【出处】:《庄子·人间世》:夫传两喜两怒之言,天下之难者也。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凡溢之类妄,妄则其信之也莫,莫则传言者殃。故法言曰:‘传其常情,无传其溢言,则几乎全。
【翻译】:传达两国国君欢喜或者愤怒的言辞是天下最难的事情。让两国国君欢喜的言辞必定添加了很多赞美之词,让两国国君愤怒的言辞必定添加了很多憎恶的言语。凡是过度添加的话都是失真的,失真的话都是不可信的。如果双方都不相信,那么传话的使臣就要遭殃了。所以古语说:‘要传达真实的信息,不要传添油加醋的言辞,这样就能保全自己。
8、巧言偏辞
【解释】: 巧言:浮华不实的话;偏辞:便巧的话。指花言巧语。
【出处】: 《庄子·人间世》:言者,风波也;行者,实丧也。夫风波易以动,实丧易以危。故忿设无由,巧言偏辞。
【翻译】:言论就像风波,传达起来有得有失。风波容易兴作,得失之间容易发生危难。所以,愤怒的发作没有缘由,就是因为花言巧语所致。
9、螳臂当车
【解释】: 当:阻挡。螳螂举起前肢企图阻挡车子前进。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
【出处】: 《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
【翻译】:你难道不知道螳螂吗,它们用力用臂膀去挡车,但是却挡不住,它不知道自己挡不住,这主要是因为它过分高估自己了。
10、散木不材
【解释】: 比喻没有用处的事物。
【出处】: 《庄子·人间世》: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翻译】:匠石回答说:“算了吧,不要再说了。这就是棵没有用的散木。用它造船,船会沉没;用它做棺椁,棺椁很快会腐烂;用它制作器物,器物很快会毁坏;用它做门窗,门窗会流污浆,用它做柱头,柱头会被虫蛀,它就是没有用的木头。正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所以才能有这么长的寿命。”
11、膏火自煎
【解释】: 比喻有才学的人因才得祸。
【出处】: 《庄子·人间世》: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翻译】:山木因为材质好而招砍伐,油脂燃起膏火而招煎熬。桂树因为可以食用,所以遭到砍伐;漆树因为有了用处,所以遭到切割。世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不知道无用的用处。
12、来世不可待
【解释】: 对于未来的事,不可期望等待。
【出处】: 《庄子·人间世》: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翻译】:凤鸟啊,凤鸟啊!你怎么怀有大德却来到这衰败的国家!未来的世界不可期待,过去的时日无法追回。天下得到了治理,圣人便成就了事业;国君昏暗天下混乱,圣人也只得顺应潮流苟全生存。
五、《庄子·人间世》里面的成语(核心成语 8个,全部9个)
1、虚往实归
【解释】: 无所知而往,有所得而归。
【出处】:《庄子·德充符》:鲁有兀者王骀,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常季问于仲尼曰:‘王骀,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固有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者邪?是何人也?”
【翻译】:鲁国有个断腿的人叫王骀,跟随他学习的人,跟孔子几乎一样多。常季问孔子说:“王骀这个断腿的人,跟他学习的人与先生在鲁国各占一半。他站立时不施以教诲,坐下时不加以议论,跟他学习的人空虚而来,满载而归。真的有不用语言的教诲,无形感化而能达到潜移默化的功效吗?这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2、肝胆楚越
【解释】: 肝胆:比喻关系密切;楚越:春秋时两个诸侯国,虽土地相连,但关系不好。比喻有着密切关系的双方,变得互不关心或互相敌对。
【出处】: 《庄子·德充符》:仲尼曰:“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宜,而游心乎德之和。物视其所一而不见其所丧,视丧其足犹遗土也。”
【翻译】:孔子说:“从万物不同的方面来看,肝胆虽然相邻,却犹如楚国和越国那样遥远;从万物相同的方面来看,万物又都是一样的。如果了解了这一点,就不会去关心眼睛耳朵适合于哪些声色,而只追求内心遨游浑同和谐之中。从万物相同的方面去看,就看不到有什么丧失,所以看见自己断了一只脚就像掉了一块泥土一样。”
3、明镜止水
【解释】: 比喻人心体明净。
【出处】: 《庄子·德充符》:人莫见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
【翻译】:当水流动的时候,人不能从水面看见自己的倒影;而当水静止、澄清时,才能看见自己。凡事只有自己静止下来,才能使别的事物跟着静止下来。
4、怫然而怒
【拼音】: fèi rán ér nù
【解释】: 怫然:愤怒的样子。指突然发怒。
【出处】: 《庄子·德充符》:人以其全足笑吾不全足者众矣,我怫然而怒;而适先生之所,则废然而反。不知先生之洗我以善邪?吾与夫子游十九年矣,而未尝知吾兀者也。今子与我游于形骸之内,而子索我于形骸之外,不亦过乎!
【翻译】:当初常有双腿健全的人笑我腿脚残缺,我听了非常生气;然而我到了先生这儿后,我的怒气全部消除,恢复了常态。你还不明白这是先生的善行教化了我吗?我在先生门下学习已经十九年了,他从来没有认为我是断腿的人。现在你和我畅游于形骸之内的精神境界,但你却用形骸之外的外貌来衡量我,不是很错误吗!
5、废然而反/废然而返
【解释】: 废然:沮丧失望的样子。反:返回。怀着失望的心情而归来。形容因消极失望而中途退缩。同“废然思返”、“废然而返”。
【出处】:《庄子·德充符》:人以其全足笑吾不全足者众矣,我怫然而怒;而适先生之所,则废然而反。不知先生之洗我以善邪?吾与夫子游十九年矣,而未尝知吾兀者也。今子与我游于形骸之内,而子索我于形骸之外,不亦过乎!
【翻译】:见上条。
6、改容易貌
【解释】: 改、易:改变;容、貌:神色、相貌。变了神色或模样。
【出处】:《庄子·德充符》:今子与我游于形骸之内,而子学我于形骸之外,不亦过乎?子产蹴然改容更貌,曰:子无乃称。
【翻译】:现在你和我畅游于形骸之内的精神境界,但你却用形骸之外的外貌来衡量我,不是很错误吗!子产深感惭愧,说,你不要再说了。
7、和而不唱
【解释】: 赞同别人的意见,不坚持自己的说法。
【出处】: 《庄子·德充符》:未尝有闻其唱者也,常和人而已矣。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无聚禄以望人之腹。又以恶骇天下,和而不唱,知不出乎四域,且而雌雄合乎前。是必有异乎人者也。
【翻译】:不曾听说他有什么主张,只是常随声附和而已。他没有君王地位来拯救他人之命;他没有大量财物,用来接济他人饱肚。他有让天下人吃惊的丑貌,他没有主张总是附和他人,他没有脱颖而出的学识。他受到那么多男女的喜欢,必定有与常人不一样的地方。
8、眇乎小哉
【拼音】: miǎo hū xiǎo zāi
【解释】: 眇:微小;乎、哉:感叹语气词。感叹十分微小。
【出处】: 《庄子·德充符》:眇乎小哉!所以属于人也。謷(áo)乎大哉,独成其天!
【翻译】:渺小啊,与人同类!伟大啊,与自然同体!
六、《庄子·大宗师》里面的成语(核心成语13 个,全部 24个)
1、相濡以沫/相呴相濡/相呴以湿/相呴相济/相濡相呴
【解释】: 濡:沾湿;沫:唾沫。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同在一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出处】: 《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翻译】:泉水干涸了,两条在陆地上的鱼为了生存,彼此用嘴里的湿气来湿润对方,互相扶持。但与其这样,还不如回到广阔的江河湖海,彼此相忘,自由自在。
2、相忘江湖
【解释】: 鱼在江湖里彼此相忘。形容彼此由于没有急切的需要而相忘,各不关心。
【出处】: 《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翻译】:见上条。
3、善始善终
【解释】: 做事情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尾。形容办事认真。
【出处】: 《庄子·大宗师》:善妖善老,善始善终,人犹效之,又况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
【翻译】:对待能够明白寿命长短和生死的人,人们尚且效法他,何况万物的根源、千变万化的大道呢!
4、不死不生
【解释】: 指超脱生死的境界。
【出处】: 《庄子·大宗师》:吾犹告而守之,三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
【翻译】:我持守着大道而引导他,三天后他能够忘却天下;既已能够忘却天下,我又坚守着大道而引导他,七天后他能够脱离物役;既已能够脱离物役了,我还是坚守着大道而引导他,九天后他便能不在乎生死;既已不在乎生死了,而后心境就清明洞彻;既已心境洞彻了,然后就能够体悟绝对的道;既已体悟了绝对的道,然后能够不受时间的局限;既已不受时间的局限,然后能够进入没有生死的境界。大道生灭万物而自己无生也无死。大道作用于万物,都是有所送走,有所迎来,有所毁灭,有所成就。这就叫做撄宁。所谓撄宁,就是在万物生死毁成的纷纭烦乱中保持宁静的心境。
5、相视而笑
【解释】: 双方互相看着,发出会心的微笑。形容二者情合意洽的情态。
【出处】: 《庄子·大宗师》: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生死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翻译】: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个人在一起谈论说:‘谁能把无当作头,把生当作脊柱,把死当作尾骨;谁通晓生死存亡浑然一体的道理,我们就和他交朋友。’四人相视而笑,觉得顺心,于是互相成了朋友。
6、相视而笑,莫逆于心
【解释】: 莫逆:彼此情投意合,非常相好。形容彼此间友谊深厚,无所违逆于心。
【出处】: 《庄子·大宗师》: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生死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翻译】:见上条。
7、莫逆于心/相视莫逆/莫逆之交
【解释】: 心中没有抵触。指情感一致,心意相投。
【出处】: 《庄子·大宗师》: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生死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翻译】:见上条。
8、尻舆神马
【解释】: 指以尻为车舆而神游。后为随心所欲遨游自然之典。同“尻轮神马”。
【出处】: 《庄子·大宗师》:浸假而化予之尻以为轮,以神为马,予因以乘之,岂更驾哉。
【翻译】:假如把我的尾椎骨变成车轮,把我的精神变成马,我就乘着它走,哪里还需要另外的车马呢!
9、鼠肝虫臂/虫臂鼠肝
【解释】: 原意为人世间事物变化无定则,像人那样大的形体也能变成微小的东西。比喻极微小而无价值的东西。
【出处】: 《庄子·大宗师》:倚其户与之语曰:“伟哉造化!又将奚以汝为?将奚以汝适?以汝为鼠肝乎?以汝为虫臂乎?”
【翻译】:他靠着门对子来说:“造物真是伟大啊!它又要把你变成什么呢?要把你送到哪里去呢?把你变成老鼠的肝脏吗?把你变成小虫的臂膀吗?”
10、方外之人/方外之士
【解释】: 方外:世外。原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后指僧道。
【出处】: 《庄子·大宗师》:孔子曰:“彼,游方之外者也;而丘,游方之内者也。外内不相及,而丘使女往吊之,丘则陋矣。
【翻译】:孔子说:“他们是游于方域之外的人,而我,是游于方域之内的人。方域之外和方域之内彼此不相干,而我却叫你去凭吊,这是我的固陋啊!
11、附赘悬疣/悬疣附赘
【拼音】: fù zhuì xuán yóu
【解释】: 附赘:附生于皮肤上的肉瘤;悬疣:皮肤上突起的瘊子。比喻多余无用的东西。
【出处】: 《庄子·大宗师》:彼方且与造物者为人,而游乎天地之一气。彼以生为附赘县疣,以死为决疩(huan)溃痈。夫若然者,又恶知死生先后之所在!假于异物,托于同体;忘其肝胆,遗其耳目,反复始终,不知端倪,芒然仿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彼又恶能愦愦然为世俗之礼,以观众人之耳目哉!
【翻译】:他们正与造物者为伴,遨游于大道之间。他们把生命看作身上的赘瘤一样,把死亡看作浓疮溃破了一样。像这样的人,又哪里在乎死生先后的存呢!生死虽然不同,但终归是一体;忘记了肝胆,忘记了耳目,循环往复,没有始末,安逸休闲地神游于尘世之外,逍遥自在于自然无为的境地。他们又怎么会安然拘守于世俗的礼节,而故意炫耀在众人之前呢!
12、不知端倪/端倪可察
【解释】: 端倪:头绪。不知头绪。
【出处】: 《庄子·大宗师》:彼方且与造物者为人,而游乎天地之一气。彼以生为附赘县疣,以死为决疩(huan)溃痈。夫若然者,又恶知死生先后之所在!假于异物,托于同体;忘其肝胆,遗其耳目,反复始终,不知端倪,芒然仿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彼又恶能愦愦然为世俗之礼,以观众人之耳目哉!
【翻译】:见上条。
13、遥荡恣睢
【解释】: 遥荡:任心纵散;恣睢:放任无拘束。指性情不受拘束,任心放荡。
【出处】: 《庄子·大宗师》:许由曰:“而奚来为轵?夫尧既已黥汝以仁义,而劓汝以是非矣,汝将何以游夫遥荡恣睢转徙之涂乎?”
【翻译】:许由说:“你为什么还到这里来?既然尧已经用仁义对你实施了黥刑,用是非对你实施了劓刑,你将用什么来逍遥放荡,自由自在地游弋于变化的境界呢?”
七、《庄子·应帝王》里面的成语(核心成语 4个,全部 6个)
1、涉海凿河
【解释】: 渡过海去开河道。比喻事情无法成功。
【出处】: 《庄子·应帝王》:其于治天下也,犹涉海凿河,而使蚊负山也。
【翻译】:这样治理天下,就像要渡过大海而去开凿河道、让蚊子背山一样。
2、使蚊负山/蚊力负山/蚊虻负山
【解释】: 使:派,令;负:背。派蚊子去背山。比喻力不胜任。
【出处】: 《庄子·应帝王》:其于治天下也,犹涉海凿河,而使蚊负山也。
【翻译】:见上条。
3、混沌不分
【解释】: 混沌:亦作“浑沌”,古代寓言中的帝名。原意是借喻一切事物都应顺其自然。后常用以表示愚昧无知。
【出处】: 《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窃,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窃,七日而浑沌死。
【翻译】:南海的帝王叫倏,北海的帝王叫忽,的帝王叫浑沌。倏和忽经常相会在浑沌处,浑沌款待他们很好。倏和忽商量报答浑沌的盛情,说:“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个孔窍用来看、听、吃和呼吸,唯独浑沌没有,我们试着为他凿开七窍。”一天凿出一窍,七天后浑沌死了。
4、 虚与委蛇
【解释】: 虚:假;委蛇:随便应顺。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出处】: 《庄子·应帝王》: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不知其谁何,因以为弟靡,因以为波流,故逃也。
【翻译】:刚才我显示给他的是什么都没有的境界。我顺应着他的变化,他无法知晓我的状况,就像草遇风披靡,像水随波逐流,所以他逃走了。
通过上面的整理统计,《庄子·内篇》七篇鸿篇巨制中一共有核心成语高达91个,而全部成语则为133个。伙伴们,你知道多少呢?如果你认为有遗漏,也欢迎补充。
《庄子·逍遥游》里面的成语(核心为27个,全部35个)
《庄子•齐物论》里面的成语(核心成语19个,全部28个)
《庄子•养生主》里面的成语(核心成语 12个,全部20个)
《庄子·人间世》里面的成语(核心成语12个,全部12个)
《庄子·人间世》里面的成语(核心成语 8个,全部9个)
《庄子·大宗师》里面的成语(核心成语13 个,全部23个)
《庄子·应帝王》里面的成语(核心成语 4个,全部 6个)
小成语,大智慧,《庄子·逍遥游》里的成语
从今天起,开始做《庄子》里的成语系列。其实,年轻时就喜欢读《庄子》,不过,那时候喜欢的主要是里面的优美文字和宏大的意境,现在读《庄子》,更多地是想体验悟道明道的美妙和对人生透彻的理解,也想为被现实折磨得千疮百孔的灵魂,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休息。话不多说,直接开始,依然从其中的成语入手,慢慢琢磨,慢慢体悟。鉴于《庄子》三十三篇,内容太多,要像之前做《道德经》里的成语那样去做,不太可能,只好另辟蹊径,就按篇章进行推进吧。今天选择第一章《逍遥游》,筛选依据和标准为依然为《汉语大词典》网络版。
1、扶摇而上/扶摇直上/扶摇万里
【解释】: 扶摇: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形容上升很快。比喻仕途得意。
【出处】: 《庄子·逍遥游》:“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举例造句】: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唐·李白《上李邕》
【近义词】: 青云直上、平步青云。
【反义词】: 一落千丈、急转直下。
2、鹏程万里
【解释】: 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比喻前程远大。
【出处】: 《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举例造句】: 俺也曾蠹简三冬依雪聚,怕不的鹏程万里信风扶。 ★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一折
【近义词】: 前程万里、前程似锦。
【反义词】: 走投无路、日暮途穷。
3、鹏抟九天
【解释】: 抟:盘旋;九天:高空。比喻人奋发有为。
【出处】: 《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唐·李白《独漉篇》:神鹰梦泽,不顾鸱鸢。为君一击,鹏抟九天。
【举例造句】:
【近义词】:
【反义词】:
4、鹏抟鹢退
【解释】: 喻指宦海的浮沉,仕途的进退。
【出处】: 鹏抟,出《庄子·逍遥游》;鹢退,出《左传·僖公十六年》六鹢退飞过宋都。
【举例造句】: 余以馀生颓景,尸居假息,亦不复知海内故人鹏抟鹢退,近作何状。 ★清·钱谦益《陈昌箕记诗叙》
【近义词】:
【反义词】:
5、算沙抟空
【解释】: 指驾御繁难,能人之所不能。
【出处】: 《太平御览》卷七四引《鲁连子》:淄渑之沙,计儿不能数。《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举例造句】: 故相宗性海,即彼教中之耑门者,尚且入而迷其向背。泽望乃能算沙抟空,其精也,乃其所谓愤撼之甚者耶。 ★清·黄宗羲《黄泽望圹志》
【近义词】:
【反义词】:
6、野马尘埃
【解释】: 野马:浮游的云气。云烟灰尘。比喻容易消失的事物。
【出处】: 《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
【举例造句】: 野马尘埃昼夜驰,五虫百卉互相吹。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九回
【近义词】:
【反义词】:
7、风斯在下
【解释】: 斯:语助词。是因为大风在它下面。指大鹏鸟凭借风力而高飞。比喻超越前贤。
【出处】:《庄子·逍遥游》: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
【举例造句】: 王右军书本学卫夫人,其后遂妙天下,所谓风斯在下也。 ★宋·陈善《扪虱新话》
【近义词】:
【反义词】:
8、榆枋之见
【解释】: 榆枋,榆树与枋树。比喻狭小的天地。后用以比喻浅薄的见解。
【出处】: 《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蜩与学鸠笑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举例造句】: 及从栎园先生游,始信人之才分相越,真非意量所及,愧予犹榆枋之见也。 ★清姜承列《<书影>序》
【近义词】:
【反义词】:
9、食不果腹
【解释】: 果:充实,饱。指吃不饱肚子。形容生活贫困。
【出处】:《庄子·逍遥游》:“適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举例造句】: 生活更加贫困,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三章第一节
【近义词】: 饥肠辘辘
【反义词】: 酒足饭饱
10、夏虫朝菌
【解释】: 意为夏虫活不到冬天,菌类朝生暮死。比喻极短的生命。
【出处】: 语出《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又《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
【举例造句】: 谛而念之,亦无以笑彼夏虫朝菌也。 ★晋葛洪《抱朴子·勤求》
【近义词】:
【反义词】:
11、蟪蛄不知春秋
【成语】:【解释】: 蟪蛄:蝉的一种,也叫寒蝉、伏天儿,春生夏死,夏生秋死,因此知春而不知秋,知秋则不知春。比喻见识短浅。
【出处】: 《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近义词】:
【反义词】:
12、鹪鹩一枝/一枝之栖
【解释】: 鹪鹩:小鸟名,以麻发为窝,系于树枝。鹪鹩做窝,只占用一根树枝。比喻一个安身之处或一个工作位置。
【出处】:《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举例造句】: 暂足为寄足,有似鹪鹩一枝。 ★清·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人事》
【近义词】: 偃鼠饮河
【反义词】:
13、偃鼠饮河/饮河满腹/饮河鼹鼠/鼹鼠饮河
【解释】: 比喻所需极有限。
【出处】:《庄子·逍遥游》:“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举例造句】: 所谓偃鼠饮河,不过满腹者也。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48回
【近义词】:
【反义词】:
14、越俎代庖/代越庖俎
【解释】: 越:跨过;俎:古代祭祀时摆祭品的礼器;庖:厨师。主祭的人跨过礼器去代替厨师办席。比喻超出自己业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
【出处】: 《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举例造句】: 孩子能做的事,父母不要越俎代庖。
【近义词】: 包办代替
【反义词】: 自力更生
15、大而无当
【解释】: 当:底。虽然大,却无底。原指大得无边际。后多用作表示大得不切合实际、不合用。
【出处】: 《庄子·逍遥游》: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
【举例造句】: 要而言之,《全上古秦汉三国六朝文》实在的是大而无当的书,可供陈列而不适于实用的。 ★鲁迅《书信集·致章廷谦》
【近义词】: 硕大无朋、庞然大物、华而不实
【反义词】: 小巧玲珑、短小精悍、具体而微
16、河汉无极
【解释】: 河汉:银河;极:尽头,边际。银河广阔,无边无际。比喻言论荒诞不经,难以置信。亦比喻恩泽广大,使人难以报答。
【出处】: 《庄子·逍遥游》:“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
【举例造句】: 循襟佩德,抚事知恩,山岳有轻,河汉无极。 ★唐·王勃《上皇甫常伯启》
【近义词】:
【反义词】:
17、大相径庭/大有径庭
【出处】: 《庄子·逍遥游》: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举例造句】: 虽然结果一样,其“因”却大相径庭。 ★鲁迅《集外集拾遗·田园思想》
【近义词】: 迥然不同、泾渭分明、截然不同。
【反义词】: 一模一样、如出一辙、大同小异。
18、不近人情
【解释】: 不合乎人的常情。也指性情或言行怪僻。
【出处】: 《庄子·逍遥游》: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举例造句】: 大人先问自己真情怎样?还说我恐吓,实太过不近人情。 ★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三十二回
【近义词】: 冷若冰霜、拒人千里
【反义词】: 通情达理、合情合理
19、姑射神人
【解释】: 姑射:山名;神人:得道的人。原指姑叶山的得道真人。后泛指美貌女子。
【出处】: 《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绰)约若处子。
【举例造句】: 广寒仙子月中出,姑射神人雪里来。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五
【近义词】:
【反义词】:
20、绰约多姿
【解释】: 绰约:姿态优美的样子。形容女子体态的美。
【出处】: 《庄子·逍遥游》: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唐·蒋防《霍小玉传》:年可四十余,绰约多姿,谈笑甚媚。
【举例造句】: 年可四十余,绰约多姿,谈笑甚媚。 ★唐·蒋防《霍小玉传》
【近义词】: 婀娜多姿
【反义词】:
21、吸风饮露
【解释】: 道家及诗文中常用以指神仙的绝食五谷。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不食五谷,吸风饮露。
【举例造句】: 好像他们的一群倒是吸风饮露,带了自己的家私来给社会服务的志士。 ★鲁迅《<伪自由书>后记》
【近义词】: 餐风饮露
【反义词】:
22、尘垢秕糠
【解释】: 尘:尘土;垢:污垢;秕:秕谷;糠:米皮。比喻琐碎而没有用的东西。
【出处】: 《庄子·逍遥游》:“是其尘垢秕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
【举例造句】: 世未有尘垢秕糠而足以陶铸尧、舜者,则知以书籍图史教人,必不为教育之良法,而况圣人不死,有大盗不止之惧邪。 ★章炳麟《与吴君遂书》
【近义词】:
【反义词】: 栋梁之材
23、大瓠之用
【解释】: 瓠:葫芦。原指事物不同的使用,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后指量材使用。
【出处】: 《庄子·逍遥游》: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举例造句】:
【近义词】:
【反义词】:
24、樗栎庸材
【解释】: 樗栎:不成材的树木。比喻平庸无用的人。常用作谦词。
【出处】: 《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
【举例造句】: 庶曰:“某樗栎庸材,何敢当此重誉。”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
【近义词】: 碌碌无为、平庸无奇。
【反义词】: 才华出众。
25、材大难用
【解释】: 原意是能力强难用于小事。后形容怀才不遇。
【出处】: 《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举例造句】: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唐·杜甫《古柏行》�
【近义词】: 怀才不遇
【反义词】:
26、跳梁小丑
【解释】: 跳梁:腾跃跳动;小丑:对人的卑称。比喻猖狂捣乱而成不了大气候的坏人。
【出处】: 《庄子·逍遥游》:子独不见狸牲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国语·周语上》:王犹不堪,况尔小丑乎?
【举例造句】: 这些跳梁小丑,真正是何足道哉! ★陈白尘、贾霁《宋景诗》第三章
【近义词】: 害群之马、势利小人。
【反义词】: 正人君子、志士仁人。
27、无何有之乡
【解释】: 无何有:即无有。原指什么都没有的地方,后指虚幻的境界。
【出处】:《庄子·逍遥游》: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
【举例造句】: 古今来这些艺术家所以要建设这无何有之乡,追寻那梦里的青花的原因,究竟在什么地方呢? ★郁达夫《文学上的阶级斗争》
【近义词】: 无何有乡
【反义词】:
( 本章完)
【夏虫朝菌-夏虫朝菌的意思解释】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