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难不死
走出野人山的唯一女兵
© 徐敏|文
1942年中国远征军10万大军出国作战,进入缅甸境内,开局尚好,曾取得仁安羌大捷。后因英军急于逃命,不按作战计划擅自撤离,美军指挥官史迪威不懂指挥,各方缺乏协调,导致指挥混乱,最终被日军精锐师团一举击溃。
4月底,远征军决定撤退回国,但日军已经占领腊戍,截断了远征军的退路,分散在缅甸各处的中国远征军,只好分成六路,各自夺路回国。其中,撤往印度的孙立人的38师,是唯一几乎没有损失的全建制;第66军因为作域离国境线较近,虽遭日军一路追击,却是回国最为顺利的一支。
其余四路大军,则损失惨重,尤以戴安澜的第200师,杜聿明的第5军损失最为惨重。
1942年5月,日军攻占密,包抄腊戍,切断了远征军回国的通道,杜聿明率领的第五军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按照上面的指令,杜聿明没有带领撤往印度,而是选择进入无人区的野人山,冒死绕道回国。
野人山位于中缅印三国交界处,是一条长达400公里的狭长河谷,这里山岭纵横,河流密布,古木参天,终年不见天日,森林里猛兽成群,蚂蝗遍地。当地人给这个地方取了一个名字叫胡康河谷,意思是“魔鬼出没的地方”。
6月,第5军军长杜聿明带着他的军部、新22师、新96师一部,进入野人山。刘桂英跟随所在的22师,便是从此时开始,踏上了极其凶险的死亡之旅。
为了轻装行军,刘桂英随身只带了四件东西:一个米袋,装了一周的粮食;一个当餐具的玻璃罐头瓶;一块防雨的油布;一块睡觉的毯子。
刚开始,还有炊事班,10天后,断粮。战马和驮运装备的牛都被宰杀,、皮带也都拿来煮烂了充饥。
“森林里能吃的东西几乎没有,吃人的东西却不少。”最令人恐怖的是蚂蝗,树叶上、水洼地里潜伏着成千上万的蚂蝗,黑瘦细长的蚂蝗,一不留意就吸在人的身上,用人血把自己胀得像蚕宝宝似的。蚂蝗粘在身上很难弄掉,扯断一头,另一头还紧紧地贴在人的身上继续吸血。刘桂英后来学会了用火烤对付蚂蝗,燃一堆火,将双腿放在火边烤,蚂蝗就松口掉地上了。
丛林里的蚊子同样恐怖,都是一寸多长的大个头,叮在人身上立刻肿起一个红包,火辣辣的疼。还有毒蛇、蜈蚣、蝎子,大的动物有狼、野象、黑熊。6、7月间,森林里瘴气特别厉害,加上各类蚊叮虫咬散播病菌,像回归热、疟疾、破伤风以及说不上名字的怪病接踵而来,随时都在吞噬着这支疲惫不堪、极度饥饿的队伍。经常走着走着,旁边的人会突然倒在地上,永远醒不来了。
和刘桂英一起撤退的护士班,到后来只剩下了护士长何姗,和王平、小孙、孙月霞、刘桂英五个人。大家说好要相依为命,无论谁都不能落下。
这天,小孙在寻找食物时被毒蛇咬伤,经过大家的抢救,脱离了危险,但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她当时还能讲话,跟在我们后面走。忽然,我们听到一声嘶哑的救命声,回头一看,狼把她叼跑了!”幸亏营长反应快,枪法准,一枪打伤了狼,狼放下小孙逃走了。大家跑到小孙跟前,发现她的喉咙已经被狼咬断了。
大家强忍悲痛,简单地掩埋了小孙,又继续上路了。瘴气弥漫的原始丛林,疟疾、回归热、破伤风等疾病开始肆虐横行。很快,孙月霞就染上了疟疾。
三天后,因为高烧,孙月霞被疟疾折磨得成了癫狂状态,她扔掉了军毯,脱光了衣服,开始疯狂地奔跑,跑到一个悬崖边上,忽然就跳了下去。大家追不上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跳了下去。
不久,活泼好动的王平也倒在了路上,再也没有醒来。就连被大家视为姐姐的护士长何姗,最终也没能走出野人山。
此时的刘桂英,早已经脱离了大,她只能沿着路边尸体指示的方向不停地走。路边的棚子里躺满了死尸,夜里找不到空棚子,就睡在死尸旁边。很多死尸都爬满了一寸多长的蛆,加上蚂蚁咬啮,蚂蝗吸血,大雨冲洗,死尸很快就会变成森森白骨。整个撤退路上,白骨累累,前仆后继。
9月的一天,刘桂英和几个掉队的远征军士兵艰难地爬上了一座陡峭的山峰。忽然,大家看见远处有一些红色、绿色、黄色的帐篷,天空是那样的蓝,仿佛是在做梦一样,令人不敢相信,在野人山上怎么可能出现那样好看的东西?
帐篷外有人正在向他们呼喊招手!刘桂英掐了掐自己,意识到不是做梦。那一刻,她热血沸腾,激动得泪流满面,边哭边喊:“我们有救了!我们有救了!”
原来,军部终于与部取得了联系,盟飞机空投下粮食、衣服、药品、电池、发报机、火柴、刀具和降落伞等各种物资,远征军士兵把降落伞撑开来做成了帐篷,在帐篷内设立了供给站。这是7月底的事情,刘桂英他们到达时已经是9月中旬了。
这一天,刘桂英吃到了久违的大米饭,真是太香了!想到死去的几个姐妹,不免又心酸起来。
几天后,刘桂英和最后走出野人山的一批士兵被送到印度朗姆茄基地。一个女兵活着走出野人山的消息不胫而走,轰动了整个基地。大家纷纷跑来看望刘桂英,包括基地里的美国人、英国人、印度人也都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欢迎她的到来。大家异口同声地称赞她是女英雄,她是惟一活着走出野人山的远征军女兵。
新22师的师长廖耀湘和他的夫人黄伯溶热情地请她到家里做客。著名画家叶浅予专程从重庆赶过来为她画像,并且送给她一张作为纪念。
在朗姆茄的那段日子,是刘桂英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她和军医男朋友举行了婚礼,并在1943年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1945年1月,刘桂英抱着女儿来到婆家安徽怀宁。原本以为能过上和平安宁的日子,不承想丈夫后来变心,喜欢上了另外的女人,两人因此离婚。刘桂英带着女儿独自生活,困难时,靠镇上好心人的接济艰难度日。也是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她获得了一个小学教师的职位,生活这才安定下来。
新政权建立后,发生了一个又一个的运动,她因为曾经参加远征军出国作战的历史问题,成了“女特务”和“黑五类”,被反复揪出来批斗。在1960年,刘桂英被遣送到农村进行劳动改造。
1988年,女儿在报上看有关远征军的报道,是作为正面形象给予了肯定和赞扬。
刘桂英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写信给中国美术家的叶浅予,希望得到他的帮助。81岁的叶浅予收到来信后,立即向有关方面作了反映,很快刘桂英的事迹就在著名刊物《新观察》1988年第16期上刊登了出来。
两年后,有关部门为刘桂英恢复名誉,使70岁的女英雄不仅还原了教师身份,还按照退休教师享受退休金待遇。
2005年,在胜利60周年之际,刘桂英和其他中国远征军幸存者一道,获得了颁发的金质纪念。顽强的刘桂英不仅走出了野人山,也熬过了后来的艰难岁月,活到了101岁。
参考资料:
《唯一走出野人山的女兵》
《中国远征军撤退路线及损失人数》
《活着走出野人山的唯一女兵,遭下放三十年终获,今年96岁》
百度百科《刘桂英》
大难不死
1944年3月 23 日午夜,身为英国皇家空军机尾炮手的科麦德中士和机组人员,在完成对柏林的一次空袭后返航时,突然遭到德国战斗机的袭击,机身和左翼被炮火击中起火。科麦德在烈火熊熊的机舱中,来不及到金属箱取降落伞,就纵身跳出机舱。这时,飞机正处在 5400 米的高空。他头朝下,以惊人的速度往下掉。恐怖中,他看见的只是双脚上方飞驰的星星。由于刚逃离火海,夜空清爽的空气使他的头脑十分清醒,他意识到自己正坠向死亡
三小时后,科麦德发觉自己仰卧在一片小松林的雪地上。他不敢相信自己还活着,动了动脚,又用手浑身上下摸索着。难以置信的是:他身上除了烧伤和几处擦伤外,整个身体居然完整无缺。他站了起来,发现两只靴子不见了,显然是坠入树林时被树枝挂落了。降落伞背架倒还原封不动地系在背上,他顺手把背架扔在雪地上。科麦德不明白,自己怎么没摔死呢?他揣测,也许是着陆时刚好掉入森林里,而松树的枝条非常柔软;也许是从树枝上掉下后,半米多深松柔的积雪又使他再次受到缓冲。他不愿多想了,试图走出松林。顿时感到有一只脚不得劲,他想这是在跳机时扭伤的。
行动不便,科麦德只得吹起哨子,算是向德国人自首。很快,德国治安抓住了他,并把他送进了医院。在医院里,德国人审讯了他,想弄清他把降落伞扔到哪里去了。当他回答没用降落伞跳下来时,德国人不相信地哈哈大笑,并由此指控他是一个间谍。科麦德争辩道:“你们不信,去看看我的降落伞背架吧!”德国人听了,立即驱车朝那片小松林奔去。
果然,背架找到了。事实得到了部分证明:跳伞时只要降落伞打开,背架是要被拉开的,而现在科麦德背架上的提吊连接板却夹得紧紧的。德国人诧异得目瞪口呆。
几天后,在 20 英里外那架坠毁的飞机残骸里,德国人又发现了装降落伞的金属箱。于是,科麦德从一个间谍嫌疑犯变成了一个大难不死罕见的人物。
【大难不死、大难不死的都是什么命】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