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碑上的“先考、先妣、显考、显妣”等到底作何解释?很有讲究
在我国传统的丧葬文化中,重视礼仪道德,彰显感恩孝心,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风俗特色。在汉语中,就有这样一个成语,叫“如丧考妣”,意思是说好像死了父母亲那样的悲痛,形容非常伤心的样子。而父母去世后,又往往会在墓碑上刻上“先考、先妣、显考、显妣”等字样,这些字的意思作何解释,这些流传千古的做法,到底又要如何理解呢?其实是很有讲究的。
把已去世的父母分别称之为“考”和“妣”,是出自体现先秦礼教文化,我国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撰的《礼记》。在《礼记·曲礼下》中就明确写道:“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汉代郑玄注释为:“考,成也,言其德行之成也;妣之言媲也,媲于考也。”因此,从古代一直流行至今,墓碑上常刻有“显考、显妣、先考、先妣”等字样。“考”字是由“老”字演化而来,而“老”字在甲骨文中,就好像一个侧着身的老叟,长发遮脸,佝背站立,手向前伸着,拄着拐杖,一副上了年纪,颤颤巍巍的样子。“妣”原本就是指母亲,有匹配媲护媲美之意,是慈母的代名词。
“故”的意思不难理解,指的是“已故”,而“先”是指先人、祖先的意思,当然在这里也是已先行离世的意思了,因为称“亡”是对先人的大不敬。“故”和“先”虽然放在“考、妣”的前面一起用,在语义上有所重叠,但还是可以一起用的,主要是用来对已故先人父母亲的一种怀念、纪念和尊重,同时还是一种对已故父母的尊敬和尊称。所以,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墓碑上,有只有“先考、先妣”的,也有在“先考、先妣”的前面加上一个“故”字的。
关于“显”字,还是有一定讲究的。在“考、妣”前面加上“显”字,是对去世父母的美称,一般是用在已故父母上面已没有长辈健在,而且比较长寿,已经至少有孙子辈,甚至已有曾孙辈,在家族中辈分最高的人,才可以写“显”字,用来彰显其在家族地位中的德高望重,辈分最高,或有功名,以示尊贵,故称“显考”。否则,还不能称“显”,只能称“先”。当然,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如果家族不大,辈分也不多,为了表示显赫恭敬,也会有人用“显”字的。
从历史发展看,我国最早用于碑文上的应该是“先考、先妣”,在慢慢的社会演变发展中,后来又有了“显考、显妣”。之所以会有如此演变,主要还是因为古人非常讲究道德品行,为了宣扬父母的德行端正显著,好的名声远播,值得缅怀彰显,后人为了表示尊重尊敬,而使用的美称。当然,我们地域辽阔,不同的地方文化风俗也不尽相同,比如有的地方就认为,父母亲故去一人,还有一个尚健在的话,则用“先考”或“先妣”,如果父母双亡的则才可以用“显考”或“显妣”等等。大家又以为如何呢?
个人观点,欢迎评论,敬请关注!
农村墓碑上的“故、先、显、考、妣”啥意思?可别搞错,会闹笑话
纪念先人是我们的核心文化之一,古时候上到帝王大臣,下到黎民百姓,都把孝道放在自己为人处世的第一位,而祭祀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现代社会,很多繁琐的宗族祭祀流程已经消失了,家谱也已式微,但在清明、冬至等节气,还是保留着最基本的祭祖习俗。
有人说长辈们去祭祖不但要扫墓烧纸,还会和已经逝去的人说说话,这是一种迷信。其实不然,如孔子所说:“祭神,如神在。”通过祭祀让怀念死者的人感受到他还在,虽然都清楚这世界根本没有鬼神,但这是一种寄托哀思的方式,如西方的祈祷一样,它不仅不是文化陋习,还是我们特有的信仰,是一种精神文化的象征。
死亡,是个痛苦的过程,而活着的人,生活也充满了压力,烧纸和上坟更像是通过一种“媒介”来激励自己,为失落的安全感找一份寄托。一方面源于对故人的不舍与思念,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情感宣泄。
如今城里的墓地大多都是统一的公墓,而农村还保留着传统的墓葬形式,很多都是一个家族的先人葬在一处,而那些墓碑上面,除了刻着名讳、生忌年月和子孙后代情况等,更有一些文字不仅年轻人,连老一辈的人都看不懂了。
传统的刻碑匠人除了在上面刻下墓主人名讳等主要信息,还会使用“故、先、显、考、妣”等特殊字眼,如“故先妣”、“故先考”、“故显考”等,这些文字可不要解读错了,它们有着各自的礼仪习俗要求。
首先“故”很好理解,就是已故的意思,我们的文化中,“死”是个隐讳的字眼,祖先便用“故”来代替。而“考”和“妣”分别指代父母,《尔雅》曰:父为考,母为妣。有个成语叫“如丧考妣”,指的是如死了父母那样悲痛。
墓碑上写的“先考”和“先妣”分别代表亡故的父亲和母亲,“先”和“显”虽语音相同,但意义却大不同。它们都是亡故的意思,而“显”更代表一种尊称,取其德行昭著,声名远播之意,但“显”并不是什么情况下都能用。
如果父母其中一人去世,那么就会用“先”字,如果父母均已经去世了,立碑的时候才会用“显”字。另一种情况是去世时还没有抱孙,就只能用“先”字,待到长孙出世,便可加上“显祖考、显祖妣”表示爷爷奶奶辈分。
再往上的辈分,则用“曾祖考、妣”和“高祖考、妣”等等,因为从字面来看,“故”、“先”和“显”的意思都重复了,所以现代有些墓碑会直接省去“故”字,而严守传统的人,则必须在已逝去的人墓碑加上“故”字。
因为在过去,古人为父母立功德碑、刻庙宇、菩萨供养人碑等情况,“显考”和“显妣”无论是否在世都可用,为了把在世与去世的人区分开来,所以“故”字是必不可少的。
还有墓碑上文字的颜色,如被描成红色,则代表人还健在。古时清明节的习俗很多,插柳、斗鸡、蹴鞠、荡秋千等等,现在都简化了,但一些基本的礼节和文字含义还是要搞明白。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为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内容!特别说明,本站分享的文章不属于商业类别宣传。
【如丧考妣是什么意思【先考和显考有什么区别】】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