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首甘为孺子牛,你知道孺子牛的本意吗?
2021年是生肖牛年,我们要学习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精神,你知道孺子牛的出处吗?
孺子牛出自于《左传·哀公六年》,说的是齐景公有个小儿子名叫荼,就是茶字多一横,荼毒生灵的荼。齐景公非常疼爱这个荼。
有一次,齐景公和荼在一起做游戏,齐景公作为一国之君,竟然扮做一头牛,嘴里面衔一根绳子,让荼牵着走。没想到,小儿子一不小心,摔过一跤,绳子被突然一㩐,齐景公被硬生生的拔下来一颗牙,顿时血流不止,齐景公不顾自己的疼,反而跑过去安慰被吓的直哭的小儿子。
齐景公临死前,立下遗诏,立他最喜欢的这个小儿子荼为齐国国君。
等齐景公死之后,他的长子就和小儿子争夺王位,大臣陈僖子叛乱,要拥立长子为国君,大臣鲍牧就站出来,对陈僖子说:“你这是违背先王的遗愿,先王喜欢谁就可以让谁做国君,你还记得吗,先王喜欢他的小儿子到什么程度呢,他还曾经当过被拉断牙齿的孺子牛呢!”一句话,说的众人无言以对。
从此,“孺子牛”一词就此诞生,原意是表示父母对子女的过分疼爱,过度溺爱的意思,现在人们用“孺子牛”比喻心甘情愿无私奉献的人,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关注杨子国学课,每天一起学国学,点关注,不迷路!
文史园丨“孺子牛”是什么牛?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自嘲》中的这诗句,众所周知。“孺子牛”一词,常常被用来喻指那些为大众谋福利、甘于奉献的人。那么,“孺子牛”是何牛?它因何成为家喻户晓的美好形象?这得从一个典故说起。“孺子牛”是《左传·哀公六年》中记载的一个典故:齐景公有个庶子名叫荼,齐景公非常疼爱他。一次,齐景公和荼在一起嬉戏,作为一国之君,齐景公竟然口里衔根绳子,让荼牵着走。不料,儿子不小心跌倒,把齐景公的牙齿拉折了。齐景公临死前遗命立荼为国君。景公死后,陈僖子却要立公子阳生为国君。齐景公的大臣鲍牧对陈僖子说:“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而背之也!”所以,那时“孺子牛”的原意是表示父母对子女的过分疼爱。
《左传》中这个著名的“爱子”典故,使得“孺子牛”一词为世人熟知。后来,鲁迅在《自嘲》中将这一典故赋予新的含义,借用“孺子牛”一语,赞颂那些对忠心耿耿和为事业忘我工作的人,使得“孺子牛”的精神内涵得到了拓展和升华。
1942 年5 月,毛《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高度评价了鲁迅诗句,他指出:“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对于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决不屈服。‘孺子’在这里就是指无产阶级和大众。一切员,一切家,一切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从此,“孺子牛”带着崭新的含义,在大众中广为传播,许多志士仁人身体力行,甘当为民服务的“孺子牛”。
来源:中外文摘
【孺子牛什么意思-横眉冷对千夫指甘为孺子牛什么意思】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