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的”孺子牛“在古代是这样的意思,网友:差点吃了的亏
鲁迅先生的一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可谓是在年代文人墨客的一种信仰,但是你们知道孺子牛是说的什么吗?今天小编为大家解惑,“孺子牛”究竟是什么?
《左传·哀公六年》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春秋时,齐景公跟妾生的儿子荼,齐景公非常疼爱他,经常和他一起玩耍。有一次,齐景公趴在地上,口里衔根绳子,让儿子把他当牛骑。
一不小心,儿子从"牛"背上掉了下来,那根衔在口里的绳子居然把老爸的牙齿都折断了。后来大臣鲍子听说了,便开玩笑地对齐景公说:"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 这就是“孺子牛”的由来。
后来现代伟大文学家鲁迅《自嘲》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名句使"孺子牛"的精神得到升华。
人们用"孺子牛"来比喻心甘情愿为大众服务,无私奉献的人。典故之一,鲁迅诗句俯首甘为孺子牛:
对于“孺子牛”的典故在古今有很大的差别,一个是父母对孩子说的,一个是无私奉献为的。
对此,你们怎么看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点赞!
“孺子牛”是什么牛?“孺子”又呢?
这回呢,咱们说一说“孺子牛”,一说这个词儿呢,大家都会想起鲁迅先生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那现在呢,都把这“孺子牛”解释成一种心甘情愿为大众服务,无私奉献的精神。但是我觉得呢,这是一种化的解读。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呀,先看看这“孺子牛”的出处。
牛咱就不用说了,那谁是孺子呢?孺子呀,在古代就是指小孩儿,不分男孩儿女孩儿,都叫孺子,尤其是指幼儿。那孺子牛呢,是出自《左传 哀公六年》。说是这齐景公呀,生了个小儿子,叫荼,又叫孺子,后来他即位后呢,称晏孺子。齐景公特别溺爱这个小儿子,可以说是含在嘴里怕化了,顶在头上怕吓着,要星星不给月亮。
有一次,这孺子让齐景公装作一头牛,让他牵着玩,齐景公立即让人拿来一根绳子,把绳子的一头用牙齿咬住,把绳子的另一头呢,就让孺子牵着。孺子高兴极了,他就学着那牧童样子,唉,牵着他这“牛”爸爸猛跑。这齐景公呢,也挺配合,他就装成牛,边叫边在后面跟着。可是跑着跑着,这孺子一不留神,突然摔了个大马趴,他是摔倒了,可是这绳子可没撒手。这绳子猛地往前一拽,那头儿呢,可还在齐景公的嘴里咬着呢,这下可好,齐景公咬着绳子的门牙一下给拽掉了一颗,好,满嘴鲜血直流。
这下可把这孺子吓坏了, “哇哇”大哭。这齐景公呢,也顾不上自己了,赶紧上前把孺子拉到自己怀里,安慰他说:“孺子乖,孺子不哭,爸爸不痛!”一会这孩子不哭了,这俩人还接着玩儿。哈,中国好爸爸
后来齐景公死了,晏孺子即位,可是齐国的大臣田乞帮着齐景公的长子阳生篡位,把这晏孺子给流放了,后来又给害死了。那另一位大臣鲍牧对阳生篡位这事儿看不过去了,他心里边不宣愤,他就说了,“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而背之也!”意思就是,“难道你忘了先王因为给孺子当牛而崩了一颗牙的事了吗?你这是背叛先王的遗命!”这就是孺子牛的典故。那从这个典故来看呢,我觉得鲁迅先生这个俯首甘为孺子牛呀,并不是为大众无私奉献的意思,而是指后辈,是对后辈“甘为孺子牛”。
在《清稗类钞》中呢,还收录了一位名士做的对联,上联是“酒酣或化庄生蝶”,下联是“饭饱甘为孺子牛”。这同样是表达了对孺子的溺爱之情。
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到底何意?不少人理解错
鲁迅被誉为“民族的脊梁”,我们在中小学时代,读了很多先生的作品。然而鲁迅的小说、散文虽然处处都透露出先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民族担当,但我们还是很难从直观上理解鲁迅先生作为“民族脊梁”的确切内涵。直到我们读到这么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什么是民族脊梁?这就是民族脊梁。事实上,鲁迅先生的很多诗句都铁骨铮铮,豪情万丈。比如“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然而最能体现鲁迅先生“民族脊梁”之名的,还是这首《自嘲》。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这首诗最为人称道的便是五、六两句。然而这两句到底什么意思,不少人却理解错了。其中的“千夫”所指为何,“孺子牛”所指又为何,不少人一直没弄明白?本期笔者就为大家重新解读这篇《自嘲》。
首联,“华盖”二字,不易理解。鲁迅先生有《华盖集》,为何名“华盖”?所谓“华盖”,乃是星座的名称,古代认为,命犯华盖,运势不佳。鲁迅说自己“运交华盖”,看似写自己时运不济,实则是写当时的社会状况败坏,让人不得“翻身”,处处“碰头”。联想到鲁迅另一首诗中所言:“廿年居上海,每日见中华。有病不求药,无聊才读书。”可见鲁迅此时内心之“彷徨”,心中之“呐喊”。
次联,“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是作者的自画像。与达官贵人、富商显贵相比,先生只是“破帽”一顶,这是当时傲岸的文人的真实写照。要坚持内心的傲岸和正义,就势必无法与时代同流合污,只能落得穷困潦倒。这种困境,就如“漏船载酒”,“酒”寓意心中的理想。然而船在“泛中流”,又是“漏船”,又有几人能够顶得住风雨,敌得过艰难险阻呢?
纵观历史,多少人选择了苟且,选择了同流合污,选择了“妥协”与“投降”。但鲁迅先生不!颈句是历来最为人们所喜爱,但又误解最多的一句。“横眉冷对千夫指”,很多人认为这一句中的“千夫指”,是一个动词,说的是鲁迅不惧怕为“千夫所指”。其实这种解法是错的,所谓“千夫”指的是群众,“千夫指”在这里是一个名词,指的是被群众唾弃的人。鲁迅对这些人“横眉冷对”,铁骨铮铮,巍然屹立。
“俯首甘为孺子牛”,过去我们的理解也是不够全面的。第一层意思大家都理解到了,那就是鲁迅甘为做“牛”。但是为什么一定要做“孺子牛”呢?这是一个典故,春秋时齐景公跟儿子嬉戏,装牛趴在地上。鲁迅在此,也甘愿为了孩子做孺子牛,显示了先生寄希望于民族的未来。同时“孺子”在这里可引申为普通百姓,可见鲁迅先生作为民族的脊梁,恰似那“蜡炬成灰”,让后人站在他的脊梁之上,去实现民族的兴旺。
最后一联,鲁迅先生坚持自己的志向和立场永不改变,不管外面的环境如何恶劣。过去我们一直关注这首诗的精神内核,却忽略了诗本身的文学价值。事实上,无论是典故的娴熟运用,还是意境的渲染,这首诗哪怕放到唐诗里也是一首不错的七律。大家喜欢吗?欢迎讨论。
【孺子牛的意思,孺子牛的意思是不】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