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开头的四字成语
1、寸兵寸铁
比喻微小的武力。
2、寸步不离
原指夫妻和睦,一步也不肯离开。现泛指两人感情好,总在一起。
3、寸步不让
连寸步也不肯让。形容丝毫不肯让步、妥协。
4、寸步不移
连寸步也不移动。指严守原地。
5、寸步难行
连一步都难以行进。形容走路困难。也比喻处境艰难。同“寸步难移”。
6、寸步千里
虽然相距只有寸步,却如同相隔千里。比喻相见非常困难。
7、寸草不留
连小草也不留下。比喻铲除干净,斩尽杀绝。
8、寸草不生
连一点儿草都不生长。形容土地贫瘠或灾情严重。
9、寸草春晖
小草微薄的心意报答不了春日阳光的深情。比喻父母的恩情,难报万一。
10、寸草衔结
比喻虽然力薄,也当感恩图报。
11、寸长片善
形容微小的长处和优点。同“寸善片长”。
12、寸长尺短
比喻人各有长处和短处。
13、寸地尺天
指一小块土地和天空。
14、寸晷风檐
喻指考场应试。寸晷指时间短暂;风檐指挡风的屋檐。旧时应考,各居简陋小屋,故云。
15、寸积铢累
指点点滴滴地积累。
16、寸进尺退
前进一寸,后退一尺。指得到的少而失去的多,即得不偿失。
17、寸利必得
连微小的利益也必须得到,不能放弃。形容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
18、寸量铢称
论寸来量,论铢来称。比喻点点滴滴地计量,烦琐不切实用。也比喻心胸狭窄,斤斤计较。
19、寸禄斗储
指微薄的俸禄,极少的积蓄。
20、寸马豆人
一寸长的马,豆子大小的人。形容画中远景人、物极小。
21、寸木岑楼
一寸长的木材同尖顶的高楼比。原意是起点不同就比不出高低,比喻轻重相比必须标准一样。后也比喻差距极大。
22、寸木难支
寸木难以支撑坍塌的大厦。比喻国家衰败,不是一个人的力量所能扭转的。
23、寸丝半粟
比喻极微小的东西。
24、寸丝不挂
原为佛家语,比喻心中无所牵挂。后多指赤身裸体。
25、寸蹄尺缣
一寸长的兽蹄,一尺长的黄绢。指很少的财物。比喻收受小贿。
26、寸田尺宅
比喻微薄的资产。
27、寸铁
一寸长的短兵器即可以。比喻事物主要是在于精而不是在于多。
28、寸铁在手
指手里拿着一件短小的兵器。
29、寸土必争
连一寸土地也要去争。形容对敌斗争毫不退让。
30、寸土不让
连一寸土地也不让人。形容丝毫不让步。
31、寸土尺地
形容极少的土地。
32、寸土尺金
比喻土地收益极高,极其贵重。
33、寸辖制轮
比喻控制事物的关键虽小而极重要。辖为固定车轮与车轴位置,插入轴端孔穴的销钉。
34、寸心不昧
指丝毫不昧良心。
35、寸心如割
指内心痛苦不堪,好像被刀割一样。
36、寸阴尺璧
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价值比径尺的璧玉还要珍贵。极言时间可贵。
37、寸阴可惜
形容时间极其宝贵。同“寸阴是竞”、“寸阴是惜”。
38、寸阴若岁
一刹那像过一年。形容殷切的期待和盼望。
39、寸有所长
比喻平平常常的人或事物,也会有他的长处。
40、寸指测渊
以一寸的手指去探测深渊。比喻人知识浅薄而不能探测深奥的事理。
天台球场让你在家门口圆足球梦
广州全媒体记者 孙嘉晖 通讯员 李建艺 石多多
广州城市中心区,寸土寸金,可供大众使用的体育场屈指可数,高峰时段门庭若市。如何破解体育场地不足的问题,考验着城市管理者和广大市民。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纽约、巴黎、墨尔本闹市区经常见到的天台球场给了人们启发,“上天入地”建体育场,可以缓解市民运动场地不足的问题。广州全媒体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越秀区的广州市第十中学、朝天小学,海珠区的东晓球场等因地制宜,将闲置空间利用起来,建成天台球场,成为城市一景,让更多人受益。
广州市第十中学天台球场。通讯员 石多多 摄
天台球场为学生圆足球梦
从地铁6号线海珠广场站B3出口出来,步行300米,转两个弯,就到了路素波巷30号,广州市第十中学的大门映入眼帘。
十中1906年建校,至今已有114年历史。走进校园,一栋古典雅致的建筑“小红楼”非常醒目,与之相对的一栋建筑上面的天台球场同样引人关注。
作为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老校,十中给周边街坊子弟读书带来了诸多便利,但由于学校场地有限,如何让孩子们更好地参加体育运动一直困扰着学校。
广州市第十中学校长张智辉表示,在越秀老城区,我们学校的场地还是比较紧缺的,但体育也是我们比较强的科目,近几年学校的体育中考平均分都在市区前列。
在越秀区教育局的支持下,十中对天台进行了改造,其间十中校友丘育华伸出援手,捐资38万元帮助母校完成了天台改造、生物地理园的搬迁和足球场的建造,圆了孩子们一个足球梦。
张智辉表示,2019年天台足球场正式启用,已经发挥了教学功能,在这里还举行了越秀区校园足球公开课,“天台足球场对我们体育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十中足球队队长刘学表示,自己很早接触足球,初中后开始参加比赛,几年下来学到很多东西,“感谢队友的陪伴和支持,我们体会到了足球的快乐;在没有建成天台足球场之前,每次比赛前我们都要到离学校比较远的地方练球,天台球场建成后我们训练就方便很多。不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能拿出拼搏精神,像踢球时一样;足球会陪伴我一生,我们收获的不仅是技术和胜利,还有人生的道理。”
据介绍,越秀区面积33.8平方公里,有多所中小学,每平方公里初三学生的密度是300多人,是广州各区最高的,是周边其他区的3倍,是郊区的100多倍。怎样解决这种矛盾?“上天入地”修建体育场是一个办法,尽管其中还是存在诸多现实困境。
天台足球场踢出新高度
海珠区东晓南地铁站上来,如今是一片新开发的美食城,马路边的一栋陈旧的楼宇下面矗立着一面招牌,上写:“东晓球场,由此楼梯上三楼”。这里的三楼天台有两块人造草五人制足球场,在群楼当中特别显眼。
球场的主人曾经在中国足球圈叱咤风云,如今的他早已回归平淡,居于楼顶一隅享受“社区足球”的快乐。他,就是广东足坛名帅——陈亦明。陈亦明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退出职业足球圈转眼快20年了,但他始终没有离开足球。
去年,有朋友找到陈亦明,希望他能帮忙搞一搞社区足球场。广州市区寸土尺金,很难找到合适的地块。陈亦明根据国外的一些经验,建议“往空中发展”,物色一些旧楼宇,利用楼顶的天台空地来改建或修建球场。于是,大家一拍即合。陈亦明和朋友花了30多万元,就在上面铺建了两块人造草的五人制足球场。
“大城市里的地面土地资源太紧缺,如果去太偏远的地方建球场,不但交通不便,而且又远离社区。我始终认为,要让足球真正普及就必须不能脱离社区,要令一家大小在家门口就能踢上球。从这个角度考虑,只能因地制宜向城市的高空发展。”陈亦明说,“我认为修建楼顶的天台足球场是一条可行的路子,虽然天台球场目前大部分都是7人制或5人制的小场地,但从足球普及的角度来说,这样的特色社区球场就足够了!”
东晓球场运行以来,陈亦明只要不外出,每晚都在这里招呼各路球友。每到入夜,东晓南球场一带人流车流如织,球客、食客、过客络绎不绝,踢球出汗与消夜烟火并存。他希望把球场打造为社区活动的公共平台。
陈亦明说:“这两年确实在鼓励民营球场方面给了很多政策支持,我们现在才刚起步,接下来还会物色更多合适的楼顶建球场,让更多社区居民可以就近找到踢球的地方。我甚至希望能尽快组织首届全广州‘天台足球大赛’!”
河北邢台:以“亩均论英雄”谋寸土尺金
以“亩均论英雄”谋寸土尺金
——看邢台在项目建设中如何突破土地要素制约
河北省工业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如何在土地要素制约的情况下实现寸土尺金?
今年以来,邢台市积极学习先进地区经验,打出“标准地”模式改革、“五未”土地(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建而未投、投而未达标)处置等一系列组合拳,运用企业绩效综合评价机制,以“亩均论英雄”为导向,以差别化政策为调控手段,把土地资源产出率提高到一个新高度。
明确“234+1.5”项目准入门槛
夏日骄阳似火。近日,位于邢台市南和开发区的派得宠物食品有限公司二期扩建项目建设现场,机器轰鸣,施工正忙。
“项目容积率1.5,亩均投资320万元,亩均产值1800万元,亩均税收20万元,符合邢台市‘234+1.5’项目准入标准。”今年初,派得宠物食品有限公司二期扩建项目得到如此评价后,顺利入驻南和开发区。
该公司行政部经理霍建新指着项目现场表示,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宠物食品18万吨,年产值18亿元,同时可以容纳500至800人就业。
在越来越突出的土地要素制约面前,今年邢台市着力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将“农业亩产效益”理念引入项目建设中,算好亩产投资、亩产经济效益、亩产社会效益的精细账,旨在有限的空间创造更大价值。
该市规定省级各类开发区和省级特色小镇的规划范围内,全面启动新增的备案类工业项目和服务业项目“标准地”供地工作,明确了“234+1.5”项目准入门槛。“234+1.5”,就是亩均税收20万元,亩均投资强度300万元,亩均产值400万元,容积率要达到1.5。
与之前招商引资项目土地利用率低、产值不受限不同,邢台市创新实践的“事先做评价、事前定标准、事中作承诺、事后强监督”的“标准地”出让制度,明确企业投资项目亩均产出控制指标等硬约束,进而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截至目前,邢台市“标准地”用地335宗、1.26万亩,项目总固定资产投资377.82亿元以上,全部达产后预计年增加税收23.73亿元以上。
“亩均论英雄”倒逼企业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3月份,河北邢台电缆有限公司迁建升级改造项目落户邢台经济开发区,并按照“标准地”要求与邢台经济开发区签订了土地使用合同。
“这一要求,对于我们企业来说,压力还是很大的。”河北邢台电缆有限公司党委副苗振卫坦言,“但是我们也有信心变压力为动力,从长远看对企业发展是有好处的。”
邢台市提出,到2022年,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年均增长1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16%以上、单位能耗增加值年均增长8.6%以上、单位排污权增加值年均增长6.4%以上、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年均提高0.3个百分点以上。
在优化项目增量的同时,邢台着力调优存量,提升亩均税收水平。该市对全市70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及用地3亩以上的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行亩均税收评价分类,并制定了差别化政策,在用电、用气、用水、用地、排污、信贷、财政等方面优化资源要素配置,通过区别施策,倒逼企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河北邢台电缆有限公司迁建改造项目的土地原为普利斯(邢台)科技有限公司所用。普利斯公司虽然建好了部分厂房,但迟迟未投产,属于“五未”土地中的“建而未投”,因此被评为“不合格”,遭到“清退”。
“实施资源要素差别化政策,必然会推动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优势产业配置,倒逼企业转型升级。”邢台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徐小平认为。
目前,以“亩均论英雄”已成为邢台各县市区经济发展的一个“指挥棒”。2月底,隆尧县举行了“标准地”模式重点招商项目网络签约仪式,成功签约今麦郎面品有限公司非油炸蒸煮面一期等4个项目。这些项目总投资16.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12.07亿元,总占地338亩。因这些项目投资大、产值高、经济效益好,该县“标准地”模式成为全市范本,得以在全市推广。
建立全周期土地管理长效机制
“企业取得土地之后,我们联合邢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选派的规划设计师主动和企业对接,拿出最佳设计方案,既能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也能满足邢台市的‘标准地’模式要求。”邢台市南和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黄志中表示。
邢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副、副局长赵洪岩表示,邢台市各地都按照“事先做评价、事前定标准、事中作承诺、事后强监管”四方面要求推广“标准地”模式管地,对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初步建立起高效利用土地的长效机制。
以南和区为例,对“标准地”模式入驻的企业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会严格按照容积率1.5的要求审核企业设计方案;对“腾笼换鸟”的新项目,也严格按照“标准地”的要求,从严把控各项指标。
黄志中表示:“项目投产后,在约定期限内,若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亩均产出、能耗标准和环保标准等指标通过复核,则直接办理不动产登记手续,若未通过复核,责令其限期整改。”
为保证“标准地”模式落地,邢台市严把土地关口,制定了系列文件,明确标准、规范程序、严格要求,并通过专题培训、督导调度、定期通报、考核奖惩等措施,强力推进项目供地和“标准地”改革。
邢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落实“妈妈式”服务理念,推进工业项目规划“零审批”,最大力度压减从拿地到开工这一阶段的审批环节和报建材料,实现“标准供地、审批归零、证随地走、拿地即发”;对取得“标准地”的项目,通过提前介入协调解决相关问题,推动项目快速开工、规范建设、早日见效。
在控制土地增量的同时,邢台市还积极盘活存量,加大对“五未”土地处置。今年以来,该市组织了三轮拉网式摸排核查,建立“一地一册”台账,对不达标的限期整改。截至目前,邢台市处置批而未供土地2.1万亩,处置供而未用土地1.08万亩,盘活处置用而未尽、建而未投、投而未达标土地311宗、1.66万亩,处置率82%。
邢台市“五未”土地处置、“标准地”模式管地、“亩均论英雄”是一个政策体系,是土地管理的一大变革。赵洪岩认为,“五未”土地处置着眼已批、已供土地处置,重在盘活;“亩均论英雄”,着眼企业投入、产出、税收、能耗、环保等指标,重在提质。这些政策和做法的目的是有效提升土地利用的质量和效益,实现节约集约用地,破解土地要素保障制约,助推经济高质量赶超发展。(河北记者苑立立 通讯员姜慧婕 张海峰)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寸土尺金-寸土尺金代表什么生肖】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