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清水秀的意思 山清水秀的清意思是什么

更新:08-07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山清水秀”还是“山青水秀”?有人一写就错,别再傻傻分不清了

“山清水秀”还是“山青水秀”?有人一写就错,别再傻傻分不清了!为什么是“山清水用”,而不是“山青水秀”?答案来了!

近来的媒体上,有一个词的出现频率非常高,那就是“山清水秀”,抑或“山青水秀”,意思是形容风景优美。那么问题来了,这个词中的第二个字,到底是“清”还是“青”呢?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形容山水之美的成语,应该写作“山青水秀”,意为山是“青葱”的,水是“秀美”的。其实,这样想当然地信手写来,是理会错词意了,正确的写法应该是“山清水秀”,比如,在苏教版语文课文《音乐之都维也纳》中就有这么一段话: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它坐落在阿尔卑斯山北麓一个 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小盆地里,波光粼粼的多瑙河穿城而过。

再如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写的《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的也是“山清水秀”条。《现代汉语词典》是中国第一部规范性的语文词典,是最权威的工具书。其中的“山清水秀”条为:

【山清水秀】shān qīng shuǐ xiù,形容山水风景优美。也说山明水秀。

“山清水秀”一词,是源自北宋词人黄庭坚的《蓦山溪·赠衡阳陈湘》。《蓦山溪》是首赠别词,受赠者为衡阳名优陈湘。该词作于崇宁三年甲申(1104),时在黄庭坚赴宜州贬所途中,词题本为《赠衡阳妓陈湘》。陈湘应是黄庭坚的红颜知己,在二人即将分离、依依惜别之际,词人写下了这首《蓦山溪》。其词曰:

鸳鸯翡翠,小小思珍偶。眉黛敛秋波,尽湖南, 山明水秀。娉娉袅袅,恰似十三馀,春未透,花枝瘦,正是愁时候。

寻花载酒,肯落谁人后。只恐远归来,绿成阴,青梅如豆。心期得处,每自不由人,长亭柳,君知否,千里犹回首?

词中的“鸳鸯翡翠”皆为相偶厮守之鸟,鸳鸯翡翠虽是小小的禽鸟,也都知道去相互珍爱,互相怜惜,何况是一对曾经深情相依的男女?那个能勾动词人别情的女子是甚样等人呢?“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原来是位眉眼如远山之明、若秋水之秀的可人。这样的眉眼,还有个成语能形容,那就是“眉清目秀”。词中的“山明水秀”,后来慢慢写作“山清水秀”。

为什么是“山清水秀”而不是“山青水秀”?“山清水秀”与“山青水秀”的组词方式同为联合式,但是,从结构看,“山”与“水”相呼应,都是自然景物。“青”,蓝色或绿色,用来形容颜色,“秀”,秀丽,用来表示事物的性质和状态,两者明显不对应;“清”(清幽),与“秀”(秀丽)相合,即“清秀”(清幽秀丽,美丽脱俗)。二字都表示事物性状,搭配起来非常完美。

其实,“山清水秀”一词还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互辞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如此,则文句更加整齐和谐、更加精炼。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互文的用法比较特殊,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理解时,要瞻前顾后,不能偏向哪一方,也不能把它割裂开来理解。只有如此,才能正确、完整,全面地掌握这类句子的真正意思。互文的使用,在形式上也略有不同,一般有如下几种:

当句互文:当句互文又称单句互文,即在同一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相互交错、渗透、补充。“山清水秀”就属于单句互文,说的是“山”与“水”都“清秀”,不能割裂地理解其“山”为“清”、“水”为“秀”。另如例如杜牧《泊秦淮》中的“烟笼寒水月笼沙”亦是。其意当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如将此句译作:“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那就大错特错了,意思怎么也讲不通。

类似的句子还有很多,诸如“朝晖夕阴(范仲淹《岳阳楼记》)”“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等等。

对句互文:对句互文又称邻句互文。对句互文就是对(下)句中含有出(上)句已经出现的词,出(上)句里含有对(下) 句将要出现的词,对句出句的意义相互补充说明。如《木兰辞》中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就属对句互文,不能简单地解释为“打开我东屋的闺门,坐在我西屋的床上”,而应前后照应来理解:是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看看、坐坐,不是开了东阁的门而不进去,然后转到西阁的床上去坐着。

类似的句子还有很多,诸如“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辞》”“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等。

隔句互文:是指两句互文之间,有其它句子相隔的互文句式。隔句互文的理解与运用,与“对句互文” 的道理是一样的。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这里的“十旬休假”和“千里逢迎”是隔句,“胜友如云”和“高朋满座”是互文。“胜 友”“高朋”“如云”“满座”相互交错,补充说明。应解释为:“胜友如云,胜友满座;高朋满座,高朋如云。”

排句互文:排句互文是说这种互文的句子在两句以上,而且是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完整意思。如《木兰辞》中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杜牧《阿房宫赋》之“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就是排句互文。

了解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后,就能明白为何正确的用法是“山清水秀”了。如果非要想突出“山之青”,“山清水秀”一词也可以来个美颜变身:可以用词语“青山绿水”、“水绿山青”,山和水对应,青和绿对应。当前最流行的一句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的“绿水青山”,就是青和绿对应、山和水对应的经典运用。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家长质疑试卷判错,“山清水秀”还是“山青水秀”?老师这样解释

有一次期中考完试,一位家长朋友打来电话:

“我刚才又做了件冲动的事,唉呀,这可怎么办?老师可能生气了!”

这位家长对孩子很负责任,孩子学习也不错,怎么会让老师生气呢?

原来这次卷子发下来,小明语文考了95分,比平时差了点。而家长在帮小明检查错题时发现一处老师判错了。孩子写的“山青水秀”,老师给打了❌,还改成了“清”。

山怎么会用三点水的“清”呢?山是青色的,青秀的,没毛病啊!

家长说当时还犹豫要不要问问老师,怕老师以为自己太在乎分数,虽然心里确实是在乎的,这题如果没错,孩子就96分了呀!

电话还是打了,和老师沟通的时候,家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老师犹豫了一下,让她看语文课本,课本上就是“山清水秀”。

可家长的拗劲上来了:“老师,教材会不会印错了,上次新闻上不有教材印错的例子?山又不是水,怎么会用清?”

这下老师似乎一时也说不上来了,只是强调了一下教材应该不会错,便挂了电话。

这下家长又闹心了,老师如果生气了,对孩子会不会影响不好?孩子也埋怨她:“我说让您别找老师,课本怎么会错!”

我笑了,“山清水秀”是三点水的“清”没错的,这个“清”并非单指山色“青秀”、“秀丽”的意思,而是含有“清幽、秀丽”结合在一起意思。你为什么事先不查查字典呢?

“哎,对呀,当时真是让分数急得有点慌了,平时基本97以上,这次确实有点意外,其实还是心急了!”家长也在自责。

好在第二天,这位家长又打来电话,语气轻快了很多。她说儿子的老师非常好,放下电话专门查了资料,又把为什么是“山清水秀”给孩子讲了一遍。讲得特别细致,让孩子懂得了什么叫“联合式词组”。

其实觉得老师判错试卷的家长不在少数,有时候是孩子真错了,可家长一进也没转过弯儿了,有时候确实有可能判错。遇到这种情况,建议家长也别急着找老师,毕竟如果找错了,彼此都很尴尬。

家长应该先仔细研究下题,认真检查是不是真的判错,如果自己依然不能确定,可以上网查一下,或者问问其他家长,或者身边学问比较高的朋友。当然也有意外,因为网络上的答案往往跟教材一致的,偶尔有教材印错的情况,不过这种情形应该是几万分之一的概率了。真碰到就是觉得有误,可以跟老师商讨一下,相信多数老师即使自己不太说得通,也会像故事中的老师尽量帮家长解决疑问。

扩展知识点:

“山清水秀”,山清水秀之所以不能写成“山青水秀”是很多联合式词组的解释方法。结构上,“山”和“水”是一起相呼应的自然景观,而“清”和“秀”则是“清幽”和“秀丽”的相合“清秀”两字合起来去形容“自然景色的清幽秀丽,美丽脱俗”,真正解释是山水结合,清秀结合,意思搭配非常完美,如果换成“青”字,表只代表山的颜色,当山水合起来代表自然景物时,就解释不通了。

这在修辞中又叫“互文”。

古文中解释为“参互成文,含而见文”。

意思是说,上下两句或者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其实还是一件事物。这样让文句更加整齐和谐、更加精炼。说更简单一点就是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全的意思。

就像“山清水秀”,是指“山”和“水”都“清秀”而非“山”是“清”,“水”为“秀”。类似的词语,句子有很多。

风刀霜剑、刀劈斧剁、花红柳绿等等。

对于老师判错试卷,你们会怎么做呢?希望文后的小知识对您有所帮助!

我是法图埋老师,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

“山清水秀”还是“山青水秀”?有人一写就错,别再傻傻分不清了

“山清水秀”还是“山青水秀”?有人一写就错,别再傻傻分不清了!为什么是“山清水秀”,而不是“山青水秀”?答案来了!

近来的媒体上,有一个词的出现频率非常高,那就是“山清水秀”,抑或“山青水秀”,意思是形容风景优美。那么问题来了,这个词中的第二个字,到底是“清”还是“青”呢?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形容山水之美的成语,应该写作“山青水秀”,意为山是“青葱”的,水是“秀美”的。其实,这样想当然地信手写来,是理会错词意了,正确的写法应该是“山清水秀”,比如,在苏教版语文课文《音乐之都维也纳》中就有这么一段话: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它坐落在阿尔卑斯山北麓一个 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小盆地里,波光粼粼的多瑙河穿城而过。

再如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写的《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的也是“山清水秀”条。《现代汉语词典》是中国第一部规范性的语文词典,是最权威的工具书。其中的“山清水秀”条为:

【山清水秀】shān qīng shuǐ xiù,形容山水风景优美。也说山明水秀。

“山清水秀”一词,是源自北宋词人黄庭坚的《蓦山溪·赠衡阳陈湘》。《蓦山溪》是首赠别词,受赠者为衡阳名优陈湘。该词作于崇宁三年甲申(1104),时在黄庭坚赴宜州贬所途中,词题本为《赠衡阳妓陈湘》。陈湘应是黄庭坚的红颜知己,在二人即将分离、依依惜别之际,词人写下了这首《蓦山溪》。其词曰:

鸳鸯翡翠,小小思珍偶。眉黛敛秋波,尽湖南, 山明水秀。娉娉袅袅,恰似十三馀,春未透,花枝瘦,正是愁时候。寻花载酒,肯落谁人后。只恐远归来,绿成阴,青梅如豆。心期得处,每自不由人,长亭柳,君知否,千里犹回首?

词中的“鸳鸯翡翠”皆为相偶厮守之鸟,鸳鸯翡翠虽是小小的禽鸟,也都知道去相互珍爱,互相怜惜,何况是一对曾经深情相依的男女?那个能勾动词人别情的女子是甚样等人呢?“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原来是位眉眼如远山之明、若秋水之秀的可人。这样的眉眼,还有个成语能形容,那就是“眉清目秀”。词中的“山明水秀”,后来慢慢写作“山清水秀”。

为什么是“山清水秀”而不是“山青水秀”?“山清水秀”与“山青水秀”的组词方式同为联合式,但是,从结构看,“山”与“水”相呼应,都是自然景物。“青”,蓝色或绿色,用来形容颜色,“秀”,秀丽,用来表示事物的性质和状态,两者明显不对应;“清”(清幽),与“秀”(秀丽)相合,即“清秀”(清幽秀丽,美丽脱俗)。二字都表示事物性状,搭配起来非常完美。

其实,“山清水秀”一词还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互辞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如此,则文句更加整齐和谐、更加精炼。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互文的用法比较特殊,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理解时,要瞻前顾后,不能偏向哪一方,也不能把它割裂开来理解。只有如此,才能正确、完整,全面地掌握这类句子的真正意思。互文的使用,在形式上也略有不同,一般有如下几种:

当句互文:当句互文又称单句互文,即在同一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相互交错、渗透、补充。“山清水秀”就属于单句互文,说的是“山”与“水”都“清秀”,不能割裂地理解其“山”为“清”、“水”为“秀”。另如例如杜牧《泊秦淮》中的“烟笼寒水月笼沙”亦是。其意当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如将此句译作:“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那就大错特错了,意思怎么也讲不通。

类似的句子还有很多,诸如“朝晖夕阴(范仲淹《岳阳楼记》)”“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等等。

对句互文:对句互文又称邻句互文。对句互文就是对(下)句中含有出(上)句已经出现的词,出(上)句里含有对(下) 句将要出现的词,对句出句的意义相互补充说明。如《木兰辞》中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就属对句互文,不能简单地解释为“打开我东屋的闺门,坐在我西屋的床上”,而应前后照应来理解:是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看看、坐坐,不是开了东阁的门而不进去,然后转到西阁的床上去坐着。

类似的句子还有很多,诸如“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辞》”“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等。

隔句互文:是指两句互文之间,有其它句子相隔的互文句式。隔句互文的理解与运用,与“对句互文” 的道理是一样的。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这里的“十旬休假”和“千里逢迎”是隔句,“胜友如云”和“高朋满座”是互文。“胜 友”“高朋”“如云”“满座”相互交错,补充说明。应解释为:“胜友如云,胜友满座;高朋满座,高朋如云。”

排句互文:排句互文是说这种互文的句子在两句以上,而且是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完整意思。如《木兰辞》中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杜牧《阿房宫赋》之“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就是排句互文。

了解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后,就能明白为何正确的用法是“山清水秀”了。如果非要想突出“山之青”,“山清水秀”一词也可以来个美颜变身:可以用词语“青山绿水”、“水绿山青”,山和水对应,青和绿对应。当前最流行的一句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的“绿水青山”,就是青和绿对应、山和水对应的经典运用。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山清水秀的意思 山清水秀的清意思是什么】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山海经里的神话故事 山海经里的神话故事视频 下一篇:山珍海味的意思、山珍海味的意思怎么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