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嗔(戒嗔戒痴)

更新:08-26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控制情绪,戒除嗔心

什么是嗔?嗔就是:郁闷、烦躁、生气、排斥、反感、厌恶、嗔恚、吝啬、嫉妒、追悔、忧愁、悲伤、痛哭、恶念、仇恨、恼怒、怨恨、暴怒、毁灭…等各种负面情绪。嗔的特相,是排斥、反击、凶恶、残暴。人一旦有了嗔心,就会失去理智,失去正确的判断能力。严重的情况下,还会伤人伤己。所以,嗔念是心里产生的不好的念头,我们需要戒除。

凡人都会有嗔心,嗔念带来负面的影响很大,如何控制自己的嗔心,不要影响到自己的理智与言行,主要还是要靠自己的意志力与控制力。

控制情绪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要具备这这种能力,有几个基本方法:

  1. 反复分析冲动情况下的行为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2. 怒气上来的时候,想办法转移怒气,例如:数数或想办法让自己平静,冷静下来处理事情的方式就会改变。
  3. 心情激动时,先降低音调,或者先暂停说话,下来,深呼吸,等情绪稳定再沟通。

除了以上方法,还需要多读书,增进知识,提升自己的修养。懂的事情多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也会改变,心态也会变得平和,少些负面情绪。

诸葛亮写给儿子《诫子书》, 戒躁戒嗔 ,字字如黄金。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东汉末年,诸葛亮隐居在隆中,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建安二十六年(221),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任诸葛亮为丞相,章武三年(223)刘备临终前,托孤于诸葛亮。诸葛亮勤勉谨慎,大小政事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五次北伐中原,但未能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终因积劳成疾,于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境内)。诸葛亮是历史上集智慧与忠诚于一身的传奇人物。作为文学家,他的《出师表》体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思想。而《诫子书》体现的了他为人处世、为父教子的智慧。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就是诸葛亮的家训。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时年54岁的诸葛亮写下中国古代家训中的名篇——《诫子书》,告诫其8岁的儿子诸葛瞻。短短86个字,蕴含了他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与殷殷期望,彰显出一个严父、慈父的形象。全文言简意赅,是与《出师表》一样流芳百世的经典名篇。“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的军事谋略和忠贞不渝为后人称道和敬仰。他修身立志的家教家风也值得后人去追寻和学习。

《诫子书》,这简短却蕴含无尽深意的篇章,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诸葛亮在这封给儿子的家书中,凝聚了他一生的智慧与经验。他以平和而坚定的笔触,告诫儿子要宁静修身,俭朴养德。宁静,方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清明,不为外界的喧嚣所扰,从而洞察事物的本质;俭朴,则可避免被物欲所迷惑,使心灵保持纯净。

他强调了立志的重要性,一个人只有树立高远的志向,才有前进的动力和方向。有了志向,便要全力以赴去追求,不可懈怠,不可半途而废。同时,要珍惜时光,时光如流水般匆匆而逝,唯有充分利用每一刻,才能让生命绽放出绚烂的光彩。

“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这些话语如洪钟大吕,振聋发聩。它们不仅仅是对儿子的殷切期望,更是对后人的谆谆教诲。它提醒着我们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要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执着,不为功名利禄所迷惑。

《诫子书》是一座跨越时空的桥梁,连接着古人与今人的心灵。它让我们感悟到先人的智慧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在当今这个浮躁的时代,它如同一股清泉,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和洗礼。让我们细细品味《诫子书》,将其中的智慧融入我们的生活,指引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在人生的旅途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宁静的力量

▌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

诸葛亮忠告孩子,唯有宁静才能修养身心,静思反省,从而走得更远。浮躁的人,等不及花开。唯有心静,才能掌控住内心,看清前路。

节俭的力量

▌俭以养德。

诸葛亮忠告孩子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

周国平先生曾经说过:一个人为维持生存和健康所需物品并不多,超乎此的属于奢侈品。它固然提供享受,但更强求服务,反而成了一种奴役。懂得节俭,意味着既能克制住冲动消费、为虚荣买单的欲望,也意味着明白生活中哪些需求更重要,分得清主次,这其实是一种很了不起的才华。在收入有限的情况下,把钱切实地花在值得的地方,过一种高性价比的生活,才是聪明的做法。

淡然的力量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告诉孩子,如果不把眼前的名利看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静下心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若是一个人被欲望充塞,生活纵有繁华,也必将拥挤不堪,庸俗难耐。

学习的力量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帮助,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学起来会事半功倍。他相信才能是勤奋学习的结果。学习,这是孩子成才的必由之路,只有靠不断学习才能走向未来。

立志的力量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告诉孩子,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要增值先立志,不愿努力学习,就不能增加自己的才干。但学习过程,决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为缺乏了意志力,就会半途而废。

速度的力量

▌慆慢则不能励精。

诸葛亮忠告孩子凡事拖延就不能快速掌握要点。电脑时代是速度的时代,事事讲求效率,想不到1800多年前的智慧,也一样不谋而合。

性格的力量

▌险躁则不能冶性。

诸葛亮忠告孩子,太过急躁就不能够陶冶性情。心理学家说:思想影响行为,行为影响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影响命运。

时间的力量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诸葛亮忠告孩子时光飞逝,意志力又会随着时间消磨。人生不过四季:春、夏、秋、冬。四季虽能轮回, 但生命不会重来,只有春种一粒粟,才能秋收万颗子。

忧患的力量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忠告孩子时光飞逝,当自己变得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跎岁月,也于事无补。要懂得居安思危,才能临危不乱。

精简的力量

“少即是多”,无需渲染华丽的色彩,无需堆砌繁杂的元素,一切回归纯粹的本质。

戒嗔!戒嗔!嗔怒伤身,冲动犯错

佛家讲要戒掉“贪嗔痴”,笔者以为“嗔”即为怒气,是诱发冲动的头号元凶,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冲动可能引发的犯罪行为。

看过《鹿鼎记》的都知道,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背负了千古的汉奸骂名。我们今天也有很多人为红颜一怒惹官司,比如散布诋毁情敌或者感情破裂的爱人,可能构成侮辱罪或诽谤罪;比如砸了人家的财产,超过一定金额就构成故意毁财罪;其实发生最多的情况是动手打了人,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万一失手致死就惹上人命官司了,当然还有一些直接就是故意罪。

还有一种冲动叫路怒症,相信开车的朋友都遇到过类似情况,总有人在路上像会点儿啥似的,想加塞儿就加塞儿,想变道就变道,但凡咱没让他得逞,非得别你几回不可,这个时候咱头脑一定要清醒,千万不能跟着一起路怒,一旦引发严重后果至少是个危险驾驶罪,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险方式危害公共安全罪也不是不可能。

另外还有一种冲动要不得,就是面对正在执行任务的人员时,一定不要冲动,如果认为不合理,可以留下证据以备将来申诉,一旦冲动阻碍执法或者攻击执法人员的话,一个不好就可能构成妨害公务罪或者袭警罪了,尤其是广大女千万注意,遇事一定控制住情绪,撒泼打诨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男的话相对较为理性,不喝酒的情况一般不至于摊上这样的事儿。

前文咱们说过,酒是情绪放大器,很多时候冲动都是伴随酒精同时出现的,所以,不但要牢记“冲动是魔鬼”,还要适量饮酒,不要给“冲动这个小魔鬼”以机会。

【戒嗔(戒嗔戒痴)】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戒什么戒什么【戒什么戒什么成语】 下一篇:戒定慧三学【戒定慧三学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