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指腹为婚”是无效的?——从法律的角度去理解
我们经常在影视剧中看到这样的场景,两个人关系甚好,又碰巧双方妻子同时怀孕,于是两人互相约定,如果一个生了男孩,一个生了女孩,那么就让他们两个结为夫妻!
这样的场景实在不少(郭靖和杨康都是男孩,只能结为兄弟了),但是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约定合适吗?就算是一个不懂法律的人也会知道这样的约定,肯定无效。
但是为什么无效呢,我想我们可以从法律的角度去分析一下这份合同。(未来的民法典会确认身份协议的合同属性,因此我们的眼光不要仅仅局限于之前的认知水平上)
曾经在法学院的课堂上,教授问两人的约定属于什么?学生们回答了好几种,但是都被教授从理论上给否定了。
笔者当时回答:是个预约。教授随之否定,他问:如果这是个预约,那么本约是什么?
我马上就知道自己错了,因为预约是为了将来订立一个合同而率先订立的合同,要求是本约和预约的主体必须一致。
但是“指腹为婚”明显主体不一致,一个主体是双方的家长,而一个主体确实双方未出世的孩子。
双方的约定违反了合同的相对性。
合同的相对性是合同最重要的一个特征。
合同的相对性要求合同只能拘束合同当事人而不能拘束合同以外的人,即不能为第三人创设义务。
因此“指腹为婚”就违反了合同的约定,因为此时的双方家长是在为他们未来的子女创设义务,根据合同的相对性,他们无权这么做,因此合同无效。
一份合同有效合同的要求便是合同客体确定而存在。
此时两个尚未出世的胎儿,不属于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当然更不属于法律意义上的人。根据《民法总则》的规定,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因此此时的合同客体根本不存在,因此合同便因缺乏客体这一必备要素而无效。
什么是指腹为婚?它有什么历史?
杨铁心道:“要是咱们的孩子都是男儿,那么让他们结为兄弟,倘若都是女儿,就结为姊妹……”郭啸天抢着道:“若是一男一女,那就结为夫妻。”
金庸的武侠小说博大精深,不仅故事情节吸引人,而且涉及古代许多文化常识风俗习惯,在他的小说《射雕英雄传》的开头,郭靖和杨康尚未出世,他们的父亲郭啸天和杨铁心,便约定如果他们都是男孩,便结为兄弟,都是女孩便结为姊妹,一男一女便结为夫妻,这就涉及到了古代的一种婚姻形式,指腹为婚。
指腹为婚是古代的一种的婚姻形式,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常常见到,但是到底什么是指腹为婚,它有什么历史?生活在现代的都不知道,笔者本文就讲一讲指腹为婚的那些事。
指腹为婚又称“胎婚”,是两家主妇同时怀孕,孩子尚在母腹中孕育,父母双方便指腹相约,如果产下一男一女,待其成年后就结成夫妻。指腹为婚时,双方还常常割下两家主妇的衣襟,以此作为信物,因此,指腹为婚又被称为“割襟”或“割衫襟”。
指腹为婚一般发生在朋友之间或亲戚之间,为亲上加亲或巩固友谊,世代交好,便以未出生的孩子婚姻作为;当然,也有一些名门贵族为追求风流雅兴,兴之所至便以在母胎中的孩子婚姻做风雅游戏,随意指腹为婚缔结两姓之好。
指腹为婚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古代重男轻女,民间有些家庭无子,盼望生个儿子传宗接代,便“指朵花儿待儿生”,也指腹为婚,俗称盼郎婚。
指腹为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据《后汉书·贾复传》记载,贾复在河北农民军时被击伤,伤势很严重,性命危在旦夕,汉光武帝为了使贾复安心后事,便许诺道:“闻其妇有孕,生女耶我子娶之,生男耶我女嫁之,不令其忧妻子也。”
这次的指腹为婚,只不过是光武帝对杰出的有功之臣的安抚,可到了后来,指腹为婚却慢慢地在民间流传开来,并演变成为一种习俗,到南北朝的时候,已经非常流行。
据《梁书·韦放传》记载:南朝梁代韦放和张率是好朋友,两个人的侧室妾都已怀孕,他们便相约指腹为婚。后来张率在子女年幼时便死去,而韦放仍不忘朋友旧情,赡养其遗孀子女,时时供给钱物。
后来韦放当了徐州刺史,许多名门闺秀公子求婚,韦放都不同意,表示“吾不失信故友”,让儿子娶了张率的女儿,又把女儿嫁给张率的儿子。时人都对韦放不忘老友,信守诺言的品行大为称赞。
在南朝是这样,在北朝也有此风俗。北魏崔浩是当时的名门大姓,他将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名门王慧龙和卢迢。当这两个女儿都怀孕时,崔浩对两个女儿说:“汝等将来所生,皆我之自出,可指腹为亲。”
后来王慧龙之妻崔氏生下王宝兴,就娶卢遐与姨母所生的卢氏女儿为妻,而且在结婚时崔浩亲自撰婚仪,为外孙及外孙女主持婚事,并对恭贺的来宾说:“此家礼事,宜尽其美!”
唐宋以后,指腹为婚的风俗在民间一直盛行不衰,但是它的弊端也开始展现无遗,开始引起许多有识之士的反对,但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一些文人士大夫甚至将此作为风雅的游戏。
到了元代,法律开始对这种风俗加以制止,如《通制条格》记载:“中书户部议得,男女婚姻或以指腹,并割衫襟为亲,既无定物婚书,难成婚礼。今后并行禁止。”《元史·刑法志》记载:“诸男女议婚,有指腹、割襟为定者,禁之。”
明清时的法律同样也予以禁止,如《大明会典》记载洪武年间的律令:“男女婚姻各以其时,或有指腹、割衫襟为亲者,并行禁止。”
然而,由于指腹为婚在民间流传已久,很难一下子就更正过来,因此,一直禁而不止,直至近代,社会上指腹为婚的现象仍时有所闻,并未因禁令而绝迹。
许多少数民族也流行指腹婚,如《大金国志·婚姻》记载:“金人旧俗多指腹为婚姻,既长,虽贵贱殊隔,亦不可渝。”哈萨克族和东北鄂伦春族,也往往以指腹为婚的方式让下一代通婚。
宋代司马光就明确指出其流弊:“及其所长,或不肖无赖,或有恶疾,或家贫冻馁,或丧服相仍,或从官远方,遂致弃信负约。速狱致讼者多矣!”
指腹为婚时,双方父母意气相投,十分快意,但未来有许多不确定性,谁也不知道孩子们长大后是什么情况,身体是否健康,品行是否端正及双方门户是否仍旧相当等等,因此,引起许多悔婚诉讼,甚至酿成生命悲剧,这在史上有许多记载。
清代著名诗人袁枚的妹妹袁素文,就深受指腹为婚所害,袁枚曾多次写文悼念。袁素文自幼指腹为婚,许给了高家,她生于书香门第,饱读诗书,很有才学,而高氏之子长大后却成了一个流氓恶棍。
高家为素文着想,几次想退约,而袁素文却死守从一而终的贞节观念,而执意不肯,后来嫁到高家受到丈夫百般虐待,但她一直逆来顺受,直到后来丈夫赌输要拿她抵债时,才不得已回到娘家,不到40岁便抑郁而死。
当然,也有因指腹为婚获得完美爱情,传为佳话的,不过这是极少数,如明朝解缙和胡广的儿女。
解缙与胡广二人都在明成祖朝同殿为臣,二人门当户对,两家妻子怀孕,明成祖知道后,钦令两家指腹为婚,后来解缙生了一个儿子,而胡广也恰巧生了一个女儿,明成祖亲自给两家订聘。
后来,解缙因获罪死于狱中,解缙之子被戍边,解家家道中落,胡广想毁掉婚约,但是胡广之女却断发自誓:“薄命主婚,皇上所定也,谁敢易之。”所幸解缙的儿子后来获赦还乡,于是结为夫妇。
指腹为婚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加深了古代家族之间的交往与联系,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和谐,有一定的正面意义,但是它也抑制了青年男女的自由,压制了他们对爱情生活的向往,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一种陋俗,现在已在社会上绝迹。
大明历史上,朱棣曾指腹为婚,究竟是天作之合,还是乱点鸳鸯谱?
明成祖朱棣朝时,有一次大臣解缙和胡广一起陪着明成祖吃饭。明成祖仔细端详二人,听着他们相同的家乡口音,就对他们说道:“你们二位都是吉安人,又在一起长大,以前是同学,现在同朝为官,解缙已经有儿子了,胡广,你把你家闺女嫁给解缙的儿子为妻吧!”
胡广一听,连忙顿首说道:“陛下,我的妻子现在正怀着孕,还不知道是男孩还是女孩呢!”
朱棣笑道:“你放心,一定是女孩!”
后来,胡广的妻子果然生下一个女孩,两家孩子的婚事也就这样定了下来。
说起来解缙和胡广还真是渊源极深,两个人不仅同乡、同学、同朝为官,在为人处世上也有着惊人的相似。当年,朱棣以燕王身份靖难,率领大军攻打南京城时,解缙和胡广在城池还没有被攻破之时,都是好一番慷慨陈词,纷纷表示一定要忠君爱国,绝不会向燕王屈膝让步。
结果,言犹在耳,城池还没有被攻破,解缙就飞快地跑出城去,向朱棣表达忠心,同时还顺便向朱棣推荐了胡广。胡广呢,一听到朱棣要召见他,马上顺从地前去拜见,恭敬地叩头谢恩。
解缙塑像,图源网络
朱棣刚即位,正是用人之际,而解缙是有名的才子,胡广则是庚辰科状元,两个人都是朝廷公认的饱读诗书有才能的人,所以朱棣对他们十分重用,让他们进入文渊阁参与机务,时常给予相似的赞誉和恩赐。
从解缙和胡广的地位和学问来看,他们的子女缔结婚约显然是一桩美事,可以称之为天作之合。可惜造化弄人,谁都没想到这样门当户对的一桩婚事很快就遭遇了挫折。
虽然解缙和胡广有着许多相似点,但是二人性格上的差异也比较明显,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解缙比较仗义执言,略显疏狂;胡广则做事缜密,更善于自保。
解缙担任内阁首辅期间,朱棣和他商议立谁为太子的问题。
朱棣本人更中意次子朱高煦,解缙却强烈推荐长子朱高炽,最终在解缙的劝说下,朱棣同意立朱高炽为太子。
因为这件事,解缙被朱高煦深深记恨,从此朱高煦时刻寻找机会中伤解缙。在朱高煦坚持不懈的努力下,解缙终于以“无人臣礼”的罪名被逮捕入狱,后来被害身死。解家宗族老小都被流放到辽东,其中当然包括胡广的准女婿解祯亮。
按照胡广善于自保的性格,解缙入罪,解祯亮被流放,两家的婚事应该就此终止,完全可以为女儿另择佳婿。
可是,出乎胡广意料的是,当他把自己想退婚的意思告诉女儿后,却遭到了女儿的强烈反对,这姑娘不惜割伤自己的耳朵以明志:“薄命之婚,皇上做主,父亲大人当面应承,悔婚的话我只有死而已!”
胡广被女儿这决绝的态度吓住了,从此再不敢提悔婚的事。
1424年七月,明成祖朱棣死于北征途中,太子朱高炽即位,是为明仁宗。
明仁宗即位之后,他感念当初解缙的拥立之功,于是下旨召回被流放在外的解缙家人,胡广的女儿最终还是嫁给了解祯亮。
当初朱棣信口指婚,或许只是有意拉拢两位大臣更好地为自己所用,根本没考虑到两家儿女的所谓幸福,没想到造化弄人,荣华富贵如烟,解缙因为性格过于刚直而被害,解家沦落到苦寒之地,两家地位呈悬殊之势。
胡广处事圆滑,本来想及早撇清干系,没想到女儿却是重情重义的人,最终还是成就了和解祯亮的婚姻,她的重情重义和老父亲形成鲜明对比,当时在京城就引起不小的轰动。很多人赞扬姑娘的重情重义,其事迹得以被史册记载,因此而流传下来。
【指腹为婚、指腹为婚吃条小鱼】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