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升平的意思;歌舞升平是什么词

更新:09-15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翻译、诵读资料、诵读提示

翻译:峨眉山头悬挂着半轮秋月,月影静悄悄地倒映在缓缓流动的平羌江水之中。夜色中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很想念峨眉山上的月亮,到渝州就看不到你了。

诵读资料:《峨眉山月歌》选自《李白集校注》卷八。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李白二十几岁时离开故乡,四处游历,从长江下游到中原和华北地区都有他的足迹。这一次漫游,使他开阔了眼界,丰富了阅历,这个时期他的艺术创作力旺盛,并且日臻成熟。这首诗即李白初次离开蜀地时的作品。

诵读提示:本诗通过江月和山水展现了一幅秋江行旅图,表现了诗人对家乡、对友人的无尽思念之情。诗歌从“峨眉山月”写起,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次句景中有人,第三句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驶去。末句表达了惜别情思。诗人即将离开故乡外出闯荡,内心的憧憬和喜悦自然而然流露在诗中。峨眉山头高悬的那半轮秋月,映在江中,仿佛和水一起流动,陪伴着诗人远行。夜间乘船从清溪出发,经渝州向三峡进发,离友人愈远,就愈加思念。山、月、江水等景致的融合变幻,衬托出诗人即将离开故乡时的复杂情感;而五个地名连用,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翻译:当年在岐王府里经常见您演出,在崔九堂前也几次听到您的歌声。此时正是江南风景绝好之际,在这落花的时节又与您相逢。

诵读资料:《江南逢李龟年》选自《杜诗详注》卷二十三。江南,这里指湖南一带。李龟年,唐玄宗时著名乐师,擅长唱歌。“安史之乱”后,流落江南。杜甫漂泊到潭州(今湖南长沙)一带,和流落在此的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当年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感触万千,写下此诗。

诵读提示:这首诗通过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及抒写现实中与李龟年的相逢,流露出诗人对唐王朝盛衰变化的感叹以及对彼此现状的悲叹。大唐清明的造就了一个歌舞升平的时代,“安史之乱”却把人们抛入战乱的深渊。“岐王宅里”“崔九堂前”,都是当年名流骚客聚集的场所,一提到这些地点就不免勾起人们对过往岁月的美好回忆。当年出入其间,与李龟年这样风光无限的乐师交往,是很“寻常”的。万万想不到的是,在江南暮春时节,年老病衰的诗人竟又和故人重逢!“落花时节又逢君”这一句很有名,“落花”寓意甚多,既有个人身世之悲,也有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诗很短,刚开头即煞尾,连一句也不愿多说,更让人体味到那种深沉的悲哀与感慨。

翻译:(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人能送酒来。我在远方怜爱着故乡长安的菊花,(它们)大概靠近这战场开放了。

诵读资料:《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选自《岑参集校注》卷三。行军,行营、军营。九日,指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故园,故乡。岑参久居长安,故称长安为“故园”。

诵读提示:这首五言绝句,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疾苦的关切。古人有重阳登高、饮酒、赏菊的风俗,可是处于军旅之中,又遭遇战乱,诗人“强欲登高”,感叹“无人送酒”,其中的惆怅、凄凉,难以言表。很快,诗人又从这种自我感伤中走出来,联想到故园的菊花——它们在沦陷的都城,应该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虽然没有主人欣赏,孤寂而凄凉,但也一定不负秋阳,在断壁残垣间竞相绽放。欣赏诗歌要特别注意体味核心意象,像诗中的“故园菊”,其所负载的意义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更寄托着对饱经忧患的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翻译:回乐烽前的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诵读资料:《夜上受降城闻笛》选自《李益诗注》。受降城,指西受降城,故址在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乌加河北岸。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之名由此而来。

诵读提示:本诗是唐代边塞诗的绝唱。全诗四句二字,抒写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感情。前两句写夜晚登城远望,但见大漠似雪,月华如霜,边城夜色,凄神寒骨。这样的宁静如果不被打破,也许诗人可以沉浸其中,体味大漠那亘古的苍茫。可是,就在这万籁俱寂的夜里,夜风送来凄凉幽怨的芦笛声,陡然唤醒了“征人”的思乡情绪。顿时,一切崇高和悲壮都化作了绵绵不绝的乡愁。笛声在扩散,愁思在蔓延,在这样一个凄清的夜晚,集体的失眠也不可避免。读时发挥想象,沉浸其中,就能体会到那种苍凉旷远的意境。

二O三“《关雎》之乱”的“乱”是大合奏的意思。泰伯篇之十五

二O三、“《关雎》之乱”的“乱”何解?《论语》泰伯篇第八之十五。(1007/2021上一篇是什么时候来着?)望文生义是今人解释古语常用做法。

【原文】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注释】子曰:“师挚(师挚zhi是鲁国的太师)之始(“始”是乐曲的开端,即序曲。古代奏乐,开端叫“升歌”,一般由太师演奏,师挚是太师,所以这里说是“师挚之始”),《关雎(jū)》之乱(乐之终,合乐),洋洋乎(美盛貌)盈耳哉!”

【学习】本章字数不多,但描写的过程是复杂的漫长的,因非专业,弄不明白,只感觉夫子整场听下来,心情愉悦,赞颂不止。夫子周游列国以后,回到鲁国,既然不能开拓当下,那就影响未来,于是开始整理文化。因为时代正处于盛衰演变中,文化永远是走在最前面,周代王朝的衰乱已经很严重了,所以孔子急于从事文化的复兴来力挽狂澜。

孔子很喜欢音乐,并且对音乐造诣很高。“师挚”,是鲁国太师,即首席乐师。“关雎”,是一首《诗经》里的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古代乐曲,第一节曰“升歌”(堂上奏乐而歌,叫升歌,也叫登歌。就是升堂、登堂的意思),最后一节曰“乱”(大合奏)。中间还有间歌。从周朝的音乐里,我们也几乎可以完整地看到当时的生活和社会面貌。

也是夫子的向往,能够回到那个歌舞升平的时代。到这里我们能想起夫子的一句话:“述而不作”,无需什么新的创新,将老祖宗的精华传承下去,就是最大的事业。夫子者,万世之师表也。

【歌舞升平的意思;歌舞升平是什么词】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歌舞升平 歌舞升平的升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歌色(歌色茶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