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为什么说朱熹关于“止于至善”的解释是一种误读
《大学》开宗明义,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在《大学章句》中,朱熹诠释“止于至善”:“止者,必至于是而不迁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
在这里,“止”当“必至”、“不迁”之意,就是必须达到;“于”为虚词,“至善”是事理的极致,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尽善尽美的“尽善”之意。
接着,朱熹深入解读:“言明明德、新民,皆当至于至善之地而不迁,盖必其有以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也。此三者,大学之纲领也。”
在朱熹看来,这个至善就是天理。于是,便产生了严重的误读问题。
为什么说朱熹将“止于至善”解释为至善必达天理是一种误读?
因为,中国古代书面语言非常简练。一般来说,都是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很少有多余的字,也很少用两个以上的字来表达一个意思。
但是,在朱熹这里,“止于至善”只有很简单的两个意思,即“止——达到;至善——最完善,也就是天理”。两者连接到一起,组合成为“达到天理”之意。实际上,这四个字的意思不应该如此简单。应当是,每一个字都代表一个意思。这样才会更加符合古汉语的用词规则。
古香斋鉴赏袖珍大学
那么,怎样才能正确解读“止于至善”的含义呢?首先离不开《大学》一书对“止”一词的使用。
《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这里的“止”当“居住”的意思讲。就是说,京都幅员广阔,方圆千里,许多百姓居住在那里。
《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这里的“止”当栖息的意思讲。郑玄注曰:“止,犹自处也”,是居于之意。对于“止于至善”,古代学人也有不同于朱熹的解读。孔颖达说:“在止于至善者,言大学之道在止处于至善之行”,也是停止之意。以上列举“止”的解释,没有一个是“达到”的意思。
对于“止”的含义,还可以从字源上作出简要分析。“止”字最早见于甲骨文。
《尔雅》将“止”解释为:“止,待也”,即等待,其实也是停止的意思。《说文解字》则解释“止”曰:“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凡止之属皆从止。”“止”是指物的根基,就好比是人的脚。
据此,后来的人们才从“足”的本意引申出“停止”、“立定”、“居住”、“栖息”等含义。可见,“止”的一般引申义就是“停止”。
在《大学章句》中,朱熹把“止”解释为“达到”,明显违背了“止”的本意,是穿凿式的解读。
既然朱熹的解读是穿凿的,那么,“止于至善”的真实含义是什么呢?需要恢复“止”的本义,也就是恢复古今使用“止”一词的常识。正如上文指出的,在中国古代,“止”的含义就是停止、停住,而不是“达到”或者“必须达到”。明确这一点,是正确理解“止于至善”的前提。
确认“止”的本义是停止,那么,“于至善”是什么意思呢?于,是“在于”,“至”,是“达到”,而“善”,是完善。结合《大学》的下文可见,这种完善来自智慧。
值得注意的是,这句话里面的“至”本来就是“达到”的意思,却被朱熹将其同“善”字混合为一个词加以理解。
其实,这四个字的意思组合在一起,形成“止于至善”的准确解读就是:停止的目的在于达到完善、获取智慧,并且简结为:止而生慧。
对于这个解读,需要结合《大学》里面紧接着的一段话来分析:“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这段话的意思是:知道停止才能安定下来,安定下来之后才能内心平静,内心平静才能泰然安稳,泰然安稳之后才能思虑周详和成熟,思虑周详和成熟之后才能真正有所收获。
显然,这里的“止”是停止的意思,“善”是完善、智慧的意思,不应该也不能有别的解读。
中国传统文化向来重视“止”,就是让念头或行为停止下来,使内心安静平和,达到冥想境界,启迪智慧。
当然,这里所说的智慧不同于聪明。聪明多指为人处事机敏、有应对的机巧。智慧是指能够彻知人生、洞察世间本质的能力。聪明只是小智慧,不需要以“止”为起点。
但是,获得智慧则需要靠“止”。由此开端而经过静思等等环节,才能彻悟。
(作者单位:党校)
本文原载于2015年1月26日北京。
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
止于至善,汉语成语,拼音是zhǐ yú zhì shàn,意思是处于最完美的境界。出自《礼记·大学》。
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
释义:谓处于最完美的境界。
拼音:zhǐ yú zhì shàn
出处:《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例句:精益求精,止于至善是益而益电器事业永续经营的方向。
止于至善近义词
十全十美拼音:shí quán shí měi
解释:十分完美;毫无欠缺。
出处:清·陈朗《雪月梅传》:“贤侄出门也得放心,岂不是十全十美。”
至善至美拼音:zhì shàn zhì měi
解释:至:最。最完善,最美好。
出处:茅盾《三人行》七:“他渴望着震撼着宇宙的大风暴,而且他又把这个理解作为翻掌间便立现了至善至美世界的‘奇迹’,因而对于生活的实际的转变——在矛盾混乱中所产生的向前进展,他就不能了解,而且反感到丑恶。”
止于至善反义词
漆黑一团拼音:qī hēi yī tuán
解释:形容一片黑暗;没有一点光明。也形容对事情一无所知。
出处:鲁迅《书信集 致姚克》:“青年又少有精通外国文者,有话难开口,弄得漆黑一团。”
止于至善造句
1、物格知至,则良知之被推往极致,则为止于至善之效验。
2、生命无止境,倘使世上真有什么“止于至善”,这人世间便同时变成凝固的东西了。
3、精益求精,止于至善是益而益电器事业永续经营的方向。
4、民,在止于至善。宋儒朱熹将亲民改为新民,并作解说。
5、运动精神的最高原则为不断跨越极限,追求止于至善。
6、我个人所主张的自由,是所谓消极的自由态度,就是你站在自由两个极端的中点上,在这样一个适可而止的,止于至善的点上,你向左边望就是积极自由,你就非常地想控制别人,你向右边看,你就抱着一种消极的自由态度。
7、因此,止于至善之义,就不仅仅指用心无有不善,同时亦指处事的圆满无缺。
【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止于至善的前一句是什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