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总结出人生中会遇到的三件大喜事,洞房花烛夜排在首位,相比后两项,这件事更多人会遇到,且最受欢迎。古人还衍生出很多美好诗词描述这种喜悦心情,比如“春宵一刻值千金” 。依照中国古诗词的创作习惯,有了上句便应当也有下句,然而你晓得下句是什么吗?
其实即便不知道也没太大关系,因为即便真的知晓,主动说出来的人也很少,至于原因较为隐晦,还涉及人际交往的哲理。首先,我们来普及这个知识点,这句话并非平常所说的俗语,而是出自名家诗词,即苏东坡的《春宵》 。
全诗的内容是,春天的夜晚,哪怕只是极短暂的一刻,也价值千金。花朵散发着清幽的香气,月光下有花影摇曳。楼阁中传来轻柔的歌声和管乐声。秋千所在的院落里,夜色深沉静谧。
这首诗的本意,最重要的是和花前月下没有任何关联,它是在告诫年轻人,要趁着春日的美好时光多读书,不要荒废岁月,更不要像贵族子弟那样只知享乐。看到这里,大家应该有所领悟了,这原本是一首激励年轻人奋斗的很好的诗词,却不知从何时起,被截取了首句,进而被赋予了一些比较旖旎的含义。更离谱的是,被曲解的意境逐渐超越了诗词原本的名气。至于了解原委的人,也不愿主动提起原意,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首先,当下风气愈发开放,许多人自以为是地曲解了不少古诗词,为其增添了一些颇具风情的意境,甚至还不断将这种曲解扩大化,使其在一定的朋友圈里有了知名度。如此一来,既彰显了自己有文化,又体现出自己比古人更有能耐,这便是古语金用。就算有人知晓原本的意境,也不会轻易讲出来,因为这话本就是为活跃气氛而言,若不解风情地横插一杠子,不仅会遭人嫌弃,还会让说出此话的人当众难堪,最终里外不是人的反而成了你这个书呆子。
中国人在人际交往里倾向于保持较为低调的存在感,那些过于表现自己的人,反而会被视作炫耀、不懂分寸。并且在公共场合,最忌讳的便是抬高自己贬低别人,即便你并无这样的意图,在一句不合群的辩解之后,也会成为被嫌弃的那一个 。所以为了维持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我们有时不得不违心地说一些恭维的话,说一些取巧的话,说一些附和的话,而不是故意用真话让场面冷场。除了这一句不愿意轻易说出的半句诗,你还遇到过哪些不愿意揭穿的真相?
【古人洞房花烛夜喜悦心情竟有此描述!春宵一刻值千金下句是啥?】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