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奇在何处?竟能展现这般绮丽边塞风光

更新:05-03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诗的特点是意奇语奇,尤其是边塞之作,奇气益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奇特而婉约,着重于展现边塞绮丽瑰异的风光,能给人带来清新俊逸的感觉。

唐玄宗天宝十三载时,岑参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的判官,武判官是岑参前任 。

诗人在轮台送武判官归京,而当时正天寒地冻,大雪纷飞。

全诗以一天雪景的变化作为线索,对送别的过程进行记叙,它能够分为三个部分 。

开篇描绘雪花飞舞之景:北风凛冽,大雪纷纷扬扬飘落,那落下的大雪恰似一夜春风过后盛开的梨花,用春花来比喻冬雪,营造出的景致奇妙绝伦。“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也成为了咏雪的千古名句。

雪后天气极为寒冷,诗人用狐裘不暖来衬托白雪威力下的奇寒,用角弓无法拉开来体现天气寒冷,用铁衣难以穿着来突出寒冷程度,同时通过瀚海百丈冰的夸张描写,进一步渲染塞外严寒景象,还用愁云万里凝的描写,再次强化塞外的严寒氛围 。

雪中设宴送别,场面热闹非凡,人们于雪中饮酒,其间还有胡琴、琵琶以及羌笛相伴。最后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收尾,此句意味深长,言尽而意无穷,充分表达出诗人对友人怀有深深眷恋以及无尽担忧之情。

六、最旷达的送别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离别之时,总是难以避免地让人伤怀惆怅,然而这首送别诗的意境却十分旷达,它将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一扫而空,同时也把悲苦缠绵之态一并消除了。

诗人在长安送别一位姓杜的朋友,这位朋友即将要去蜀地任县令。

诗人劝慰朋友,不要因为远别而悲伤,即使远隔天涯,友谊也不会因距离遥远而改变。

诗人对友情有着超时空的理解,这种理解让友情得到了升华,使其达到了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就如同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所表达的那样。

七、最有哲思的送别

临江仙·送钱穆父

【宋】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元祐初年,苏轼担任起居舍人,钱穆父担任中书舍人,两人性情相投,志趣相合,常常一起吟诗作赋,还会谈论文学,由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元祐三年九月,钱穆父向朝廷上奏开封府狱空不实之事,因此得罪了朝臣,遭到排挤打压,而后出知越州。

元祐六年春天,苏轼当时担任杭州知州,次年春天钱穆父从越州启程,途中恰好路过杭州,苏轼把钱穆父接到自己家中,两人重逢后一同游览了西湖。

这次相聚,已是别后的第三个年头了。相别虽久,但情谊弥坚。

但更为令人欣喜的是,友人能够以道自守,自己也能够以道自守,双方都保持着耿介的风节,借用白居易《赠元稹》中的诗句来讲,就是“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 。

短暂相聚后,钱穆父要继续前往瀛州,苏轼与他月夜送别。

诗人以人生如行旅作比喻,揭示了得失两忘、万物齐一的人生态度,体现出苏轼旷达洒脱的个性风貌,就如诗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所表达的 。

八、最活泼俏皮的送别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与其他送别诗词相比,这首词显得尤其轻松活泼,风趣俏皮。

词人将送春和送别交织着进行写作,充分展现出对友人深厚的情感,以及对春天的眷恋 。

这种构思在送别词中独树一帜,既富有诗意又充满情感。

词人用眼睛的水波和眉毛的形状来比喻浙东的山山水水,就好像这位美人正盼望着他前来,这种比喻贴切、自然,充满了真情实感。

最后词人叮嘱友人,要“千万和春住”,惜春之情已经充分流露在言语之外,对友人的祝福之意也寄托在这句话中。

九:最凄凉的送别

南浦别

【唐】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简洁清晰地描绘出诗人与友人离别的场景,也展现出其离别的心情,虽没有华丽辞藻,却能深深触动读者心弦。

西风袅袅的秋天,萧瑟又凄凉,这时的离别让人更加痛苦。

诗人深知回头只会徒增彼此伤痛,所以劝慰友人安心前去,不要再回头,情感真挚深沉,令人动容 ,就如诗句“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所表达的那般 。

十:最悲壮苍凉的送别

于易水送人

【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骆宾王在唐高宗仪凤三年,也就是公元678年,多次上疏进行讽谏,从而触怒了武则天,没过多久,他就被诬陷并关进了监狱。

调露元年,也就是679年的秋天,他遇到赦免得以出狱,到了冬天,他前往幽燕一带,下定决心要报效国家。

作者在易水送别友人写下这首诗,并借咏史以喻今。

易水处于战国时期燕国的南部边界,这里还是荆轲在刺秦王之前,与燕太子丹告别的地方。

诗人借咏史抒发自己的情感,也使诗歌的氛围更加悲壮和凄凉。

他感慨荆轲这般英雄已然逝去,然而他们的精神却永远存在。与此同时,他倾诉了自己满心热血却没有地方可以挥洒的极度苦闷。

十一、最愁苦的送别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天宝十二载,也就是公元753年的秋天,李白客居在宣城,在此期间他遇到了故人李云,两人相谈甚欢,然而李云很快就要离开,于是李白陪他登上谢朓楼,设宴为其送行,还创作了这首诗。

诗中通过对比“昨日之日”与“今日之日”,通过对比“长风万里送秋雁”与“抽刀断水水更流”等意象,突出了自己内心的矛盾,突出了自己内心的苦闷。

还运用“长风万里”“青天明月”等意象,这些意象具有夸张的特点,通过它们来抒发自己内心的豪情逸兴,以及对理想的向往。

李白十分可贵,他精神上承受着苦闷的重压,然而他并未因此放弃对进步理想的追求。

诗人用重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表达面对现实与理想矛盾时的苦闷心情,其心情并不阴郁低沉,而是在忧愤苦闷中展现出豪迈雄放的气概。

#秋日生活打卡季#​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奇在何处?竟能展现这般绮丽边塞风光】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朝开暮落,人生如落花般无常?品落花宿命纠葛,叹往事成空 下一篇:李清照如梦令究竟好在哪?蔡琴又是如何改编成流行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