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宣王好奇如何称王?孟子竟以‘牛’事道出保民真谛

更新:05-03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弟子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事情的人,因此后世没有流传,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讲讲行王道的事吧?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孟子)说:“我听胡龁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大王坐在殿堂上,有人牵着牛从堂下走过,大王看到了,问:‘牛要牵到哪里去?’那人回答:‘准备用它来祭钟。’大王说:‘放了它!我不忍心看到它那恐惧颤抖的样子,就这样没有罪过而走向受死的地方。’那人问:‘那么,废弃祭钟的仪式吗?’大王说:‘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来替换它吧。’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齐宣王说:“是的,确实有这样对我误解的百姓。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就是不忍心看到牛恐惧颤抖的样子,它没有罪过却走向死亡的地方,所以用羊去替换它。”

孟子说:“大王不要对百姓认为您吝啬感到奇怪。用小的换大的,他们怎么知道您的想法呢?大王如果痛惜它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之地,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王笑着说,这究竟是什么心思呢,我不是吝惜钱财才用羊替换牛的,百姓认为我吝啬是理所当然的了。

孟子说,没有关系,这正是仁爱之道,(因为您只)见到牛没有见到羊。君子对于飞禽走兽,看见它们活着,便不忍心看它们死去;听到它们(哀鸣)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们的肉。所以君子总是远离厨房。

王说,接着说道:“《诗经》里讲:‘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到。’说的就是夫子这样的人啊。我自己做了这件事,回过头来求问自己的本心,却不能得到答案;夫子说的这番话,让我心里有所触动。这种心态之所以能与王道相合,原因是什么呢?”

(孟子)说:“假如有个人来对大王说:‘我的力气足够举起三千斤,却举不起一根羽毛;视力足够看清秋天野兽毫毛的尖端,却看不见整车的柴草。’那么大王会相信他的话吗?”

曰:“否!”

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施加到禽兽身上,却不能使百姓得到好处,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看来,一根羽毛举不起来,是因为不用力气;一车柴草看不见,是因为不用视力;百姓没有受到保护,是因为您不肯布施恩德。所以大王不能统一天下,是不肯去做,而不是不能做啊。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孟子说,把泰山夹在胳膊底下跳过北海,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确实是做不到。为长辈弯腰作揖,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是不肯做,而不是不能做。所以,大王您没有做到用道德来统一天下,不是属于把泰山夹在胳膊底下跳过北海的一类;大王您没有做到用道德来统一天下,是属于为长辈弯腰作揖的一类。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做到了这一点,整个天下便会像在自己的手掌心里运转一样容易治理了。《诗经》说,给自己的妻子作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说的就是要把自己的心推广到别人身上去。所以,推广恩德就足以安抚天下,不推广恩德就连妻子儿女都保护不了。古代的人之所以大大超过别人,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善于推广他们所做的事情罢了。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施加到禽兽身上,可是功德却不能施加到百姓身上,这是为什么呢?称一称,这样才能知道轻重;量一量,这样才能知道长短。事物都是如此,人心更是这样。大王请认真考虑一下吧!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王笑而不言。

说,是因为肥美甘甜的食物不够吃吗,轻柔暖和的衣服不够穿吗,还是因为绚丽的颜色不够看吗,美妙的音乐不够听吗,左右受宠爱的人不能满足在身边使唤吗,大王您的众位大臣都足够供给这些,大王难道是为了这些吗 ?

曰:“否,吾不为是也。”

(孟子)说:“既然这样,那么大王最想要的东西可以知道了:大王是想要开拓疆土,使秦国、楚国来朝拜,统治中原地区进而安抚四方的少数民族。可是用您这样的做法,去追求您想要达到的目的,就好像爬到树上去抓鱼一样。”

王曰:“若是其甚与?”

回答说:“恐怕比这还要严重。爬到树上去抓鱼,虽然抓不到鱼,却没有后续的灾祸;凭借您这样的做法,去追求您想要达到的目标,竭尽全力地去做,以后必定有灾祸。”

曰:“可得闻与?”

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曰:“楚人胜。”

说:“既然这样,那么小国本来就不可以抵挡大国,人少的国家本来就不可以抵挡人多的国家,弱国本来就不可以抵挡强国。天下的土地,纵横千里的有九块,齐国的土地总算起来也只有其中的一份。凭借一份力量去降服八份,这与邹国和楚国打仗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如果大王发布政令,施行仁政,让天下做官的人都想到大王的朝廷来做官,种田的人都想到大王的田野来耕作,做生意的人都想把货物储存在大王的集市上,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各国那些憎恨他们君主的人都想跑来向大王申诉。如果像这样,谁能抵挡得住呢?”

齐宣王说,我糊涂,不能达到这一步了。希望先生辅助我的志向,明白地教导我。我虽然不聪慧,也请让我试一试 。

说,没有固定的产业却有坚定的信念,只有士人才能做到。至于老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就因而没有坚定的信念。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放纵邪僻、不守法纪,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等到他们犯了罪,然后接着就对他们施加刑罚,这是陷害百姓。哪有仁慈的君主在位,却可以做陷害百姓的事呢?所以贤明的君主规定百姓的产业,一定要使他们上足够奉养父母,下足够养活妻子儿女,好年成能吃饱,荒年不至于饿死;这样之后驱使他们向善,百姓也就容易听从了。如今规定民众的产业,向上不能侍奉父母,向下不能养活妻子儿女,好年景终年困苦,坏年景免不了要饿死。这样,只是使自己摆脱死亡还怕不足,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大王如果想施行王道,那么何不从根本上着手呢;在五亩大的住宅田旁,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品的衣服了;畜养鸡、猪、狗等家禽家畜,不要错过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上肉了;百亩的耕地,不要耽误它的生产季节,八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着或者顶着东西奔走在道路上了。老年人能穿丝织品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不受冻,做到了这些而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是不曾有过的事。

【齐宣王好奇如何称王?孟子竟以‘牛’事道出保民真谛】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文言文让人又爱又恨?从童年陪到高中,你被它折磨得有多惨 下一篇:北西2凭啥能在豆瓣排第2?那些古诗文句竟藏着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