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自盗掘古化石?盗掘古文化遗址罪适用法律规定你知道吗

更新:05-05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现代生活受益于祖先文化的传承,为更好地汲取先人的经验,国家鼓励考古学家研究古化石,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存在未经国家行政机关许可就在文化遗址等地盗掘古化石的情况,因为这会损害社会公共财产,所以此种行为会依据盗掘古文化遗址罪的法律适用规定进行审理。

一、盗掘古文化遗址罪适用法律适用规定是怎样的?

根据刑法第三百二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有其犯罪对象,该犯罪对象是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其中,古文化遗址涵盖历史留存下来的建筑物、石窟、地下城郭等。古墓葬包含皇帝及其嫔妃的陵墓、历史上著名人物的陵墓等。

二、盗掘古文化遗址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1、客观方面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私自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行为,盗掘不同于单纯的盗窃行为,盗掘也不同于对文物的破坏行为,盗掘是指未经国家文化主管部门批准的私自掘取行为,盗掘的行为方式有的是秘密的,盗掘的行为方式有的是明火执仗公开进行掘取,盗掘有的是单个人实施,盗掘有的则多人合伙甚至聚众实施。本罪属于行为犯,并非结果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盗掘古文化遗址的行为,就已构成本罪。只要行为人实施了盗掘古墓葬的行为,就已构成本罪。至于是否造成古文化遗址受到严重破坏的结果,只对确定本罪适用的法定刑有意义。至于是否造成古墓葬受到严重破坏的结果,只对确定本罪适用的法定刑有意义。在实践当中,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行为通常会给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带来严重破坏,然而,也存在一些行为,并未让古文化遗址、古墓葬遭受严重破坏,针对这种情况,不能认定其不构成犯罪,或者只是构成犯罪预备,又或者只是构成犯罪未遂。

2、客体方面

本罪侵害的客体是国家对文物的管理制度,以及社会管理秩序。犯罪对象是受国家保护的古文化遗址和古墓葬,它们具有文化、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古文化遗址和古墓葬指清代和清代以前的古墓葬、古遗址,还包括辛亥革命后与著名历史事件有关的名人墓葬、古遗址。

3、主观方面

主观方面是故意,也就是明明知道是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却仍旧故意去挖掘,这种故意涵盖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并且通常具有非法获取文物的目的。

对于本罪能否由间接故意构成,理论上存在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一种是肯定观点,一种是否定观点。一般而言,只要行为人的盗掘行为是出于故意,即便其对盗窃对象是否属于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文物并不确定,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构成本罪。所以,本罪是可以由间接故意构成的。本罪与故意损毁文物罪、故意损毁名胜古迹罪有主要区别。本罪侵害的对象是古文化遗址和古墓葬。故意损毁文物罪、故意损毁名胜古迹罪侵害的对象是文物和名胜古迹。本罪在手段上采用秘密窃取的方式。故意损毁文物罪、故意损毁名胜古迹罪是进行故意损毁。本罪目的是为了非法占有文物。故意损毁文物罪、故意损毁名胜古迹罪目的是为了损毁文物和名胜古迹。

4、主体方面

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对于单位能否构成本罪主体,法律未作明确规定。我们认为,依据其他有关单位犯罪的法律规定来理解,若本罪是在单位名义组织策划下实施的,可对单位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而不宜直接对单位追究刑事责任。

我们能够看出,盗掘文化遗产的行为触犯了刑法规定,这种行为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但从实际情况来讲,并非所有实施盗掘行为的人都会触犯刑法规定,只有同时满足其他要件,才会需要承担相应刑事责任。

合同原件、传真件和扫描件的法律效力及区别

有期徒刑最短是多久,法律怎么规定的

解除合同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私自盗掘古化石?盗掘古文化遗址罪适用法律规定你知道吗】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陶渊明归隐田园,是坚守品格的唯一途径?你不得不知的真相 下一篇:中文历经千年传承,古文为何却在白话文运动中被弃如敝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