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为何物 西方情人节将至!爱究竟是啥?如何拥有爱的能力?你知道吗?

更新:05-06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法国这句充满诗意的谚语道出:生命如花,爱情似蜜。关于爱,人们总是津津乐道。美国知名心理学家艾瑞克·弗洛姆在20世纪50年代撰写了《爱的艺术》一书,深入剖析了“爱情究竟为何物”,并提出了爱的五个关键要素。正值西方情人节之际,本期节目将带领大家,跟随弗洛姆的见解,一同探寻爱情的深刻内涵。爱情的核心在于付出,而非索取;给予比获得更能带来幸福感。

爱是一种给予

提及“爱”这一概念,你脑海中浮现的会是何种画面?是所倾心的对象,抑或是自身所具备的吸引人之处?弗洛姆指出,人们在谈论爱时,往往首先会思考“我能否获得他人的爱”“我该如何赢得他人的爱”,却鲜少思考“我是否具备去爱的能力”。真正的爱并非与生俱来,亦非由大脑中的激素引发的短暂激情,它是一门需要通过培养与练习来掌握的艺术,一种能力。爱情的核心在于付出,而非仅仅追求得到。“给”比“得”带来更多的愉快。

弗洛姆认为,爱本质上是一种“给予”的才能。这种“给予”并非基于条件交换,亦非单纯的“损失”,不涉及对彼此付出与所得的计较;更非承受痛苦的“牺牲”。对于真正懂得爱的人而言,“给予”是一种无需刻意的行为。他们乐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快乐、兴趣、见解、知识、幽默以及悲伤等所有充满生命力的情感与事物。借助“给予”,我们不仅增进了他人的精神世界,还在增强自身生命体验的同时,也提升了对方的生命体验。

以馈赠之姿去关爱他人,我们便能深刻感受到自身的“富足”与“生机”,从而心生喜悦,充满活力。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曾有过这样的体验:当我们把珍视、钟爱、重视的事物与他人分享,目睹他们感激、喜悦的神情时,内心会感到无比的满足与幸福。现代的实验研究揭示,这种乐于助人、与他人共享的“众乐乐”体验,相较于“独乐乐”,能够为人们带来更为强烈的幸福感。

要具备“给予”的才能,需先摆脱对他人的依赖,塑造出独立自主、拥有自我意识的个体;同时,还需摒弃自我陶醉的倾向,摒弃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更应摒弃对他人进行剥削的思想,摒弃总想占他人便宜、谋取私利的念头。唯有如此,我们才会心甘情愿地付出,乐于分享,愿意去爱。

没有尊重的爱是控制

热爱之情,应当体现为对对方的尊重,这意味着我们应该具备真实面对并深刻理解其独特个性的能力。

如今我们经常提及“尊重”他人,这往往只是一种表面的客套。然而,弗洛姆所阐述的尊重,实则是指人们内心深处对“他本就如此”这一认知的认同感。

在爱情里,尊重意味着要致力于让对方实现个人成长与进步,而非仅仅满足我的需求。然而,众多人虽然口口声声表达着爱意,实则期望着所爱之人能变成自己期望的、自己能够接纳和欣赏的模样,全然不顾对方原本的特质:孩子对戏剧情有独钟,然而家长却认为戏剧并无价值,执意让孩子学习奥数;男友虽然节俭,女友却总抱怨他不够浪漫,强迫男友学会所谓的“慷慨”;老师对学生充满关爱,却希望他们都能成为听话的“好孩子”,不鼓励他们过多地表达个人意见和观点。这类以“为你好”为借口的行为,实则是对他人的控制,甚至是对他人的奴役。

对他人的尊重并非易事,由于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我们常常难以接受与自己不同的言行举止。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尊重,这既包括自我独立与爱护,审视自身的长处与短处,并由此推及他人,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特质;同时也意味着拓宽自己的视野,多外出走走、多看看,你会惊叹于世界的广阔,人类的多样性,以及每个人那独特而伟大的存在。

关心所爱之人是本能

爱情是对生命以及我们所爱之物的积极关心。

这位母亲口口声声表达对孩子的深情,却对孩童的冷暖饥饱漠不关心,对孩子的身体舒适度也从不关心;那位丈夫声称深爱着自己的妻子,却对妻子的兴趣所在和职业身份一无所知;那位妇人声称对花卉情有独钟,然而人们却发现她总是忘记给花浇水……我们真的会相信这些人真的爱着他们所声称喜爱的人和物吗?

若是心生爱意,便会心生关怀;一旦心生关怀,便会付诸行动。这几乎是人类的天性,我们通常不会对所爱之物冷漠视之。倾心于某人,便会浏览他的社交圈,通过朋友之口来洞察他的生活;对文字情有独钟,时常忍不住想要执笔书写;对孩子充满爱心,总想知道他们今日是否快乐,老师又教了些什么……若是没有这些充满正能量的关怀,那么所谓的爱不过是转瞬即逝的情感,而非深沉的情感体验。

因此,若我们真心喜爱某人,便不应在言辞上有所保留,而应主动询问他们的日常,诸如“今天工作中有何乐事?”、“何时能去丽江游玩?”亦或是表达出自内心的关怀:“你似乎心情不佳,是否愿意与我分享?”

责任感是爱的前提

责任并非外界强加之物,它源自内心的自觉,是我向他人展现出的那份义不容辞的担当。

弗洛姆指出,在爱一个人时,其生命不仅局限于自身,亦与我紧密相连;我对他所承担的责任,与对自己承担的责任同等重要。

责任心体现为一种主动将本职工作完成到位,同时深刻认识到个人应承担的义务,并积极采取行动去履行这种责任的倾向。在亲情方面,这种观念尤为突出——父母视确保子女的温饱、教育及健康成长为自己的神圣职责;面对长辈,我们有着自觉的赡养意识;在夫妻相处中,一方面要负责两人的物质生活,如赚取家庭收入,另一方面也可能关注彼此的心理需求,既希望自身快乐,也希望对方同样幸福;那些喜爱养宠物的人,也会将照顾好这一“家庭成员”视为自己的义务……实际上,责任感正是关爱的基石,当你意识到自己对他人有所责任时,便会自发地关心他们的近况,思考如何让他们更加快乐,并在他们遇到困境时给予支持。

当然,责任感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全盘承担他人的责任,不能像对待婴儿那样过度呵护,否则不仅无法让他在你的关怀中茁壮成长,反而可能对他造成伤害。

爱的基础是深入了解

爱情意味着对彼此的深入理解。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仅了解了对方,也认识了自己,乃至身边的每一个人。

只有当我们真正了解并认识他人,我们才有机会去尊重他们。若缺乏了解,关爱与责任感将变得毫无方向。

深入理解他人,需要我们换位思考,关注对方的立场,而非仅凭个人成见,主观臆断他人所思所想。今日,伴侣的神情显得颇为沮丧,经过与其交流,我得知他的不快源于家庭矛盾;深入探究后,我意识到他父母间的不和正是他心中不安的根源,这或许导致了他安全感的缺失,而我能够为他提供的……若我未能深入探究他的内心,仅仅将他视为一个易怒的人,仅仅试图平息他的怒火,那么我或许将永远无法触及他真正的需求,并为他提供他所真正需要的……

因此,请摒弃那些简单重复的慰藉之词,诸如“多加衣物”、“别再悲伤”、“一切都会好”等,转而对爱人多加倾听,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深入理解和体会,这样我们不仅会逐渐增进对彼此的了解,还能更深刻地认识自己,乃至对周围所有人有更深的感悟。

情人节快乐

【情为何物 西方情人节将至!爱究竟是啥?如何拥有爱的能力?你知道吗?】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传统文化到底是什么?这六部分你知道吗 下一篇:李白送别孟浩然,这背后竟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