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秋池话归期,何当共剪西窗烛?诗人刹那间的情感你懂吗?

更新:05-08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即大巴山,位于陕西省南部与四川省东北部的接壤地带。此处常用来泛指巴蜀地区。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

共同,副词,置于动词之前,用以表明该动作或行为是由多个行为主体协同完成的。相当于“一同”。

剪去西窗的烛芯,以清除燃烧留下的焦痕,从而让灯光更加明亮。此情景常用来描绘深夜里人们手持蜡烛进行长谈的情景。“西窗话雨”与“西窗剪烛”已成为成语,它们所指的并不仅限于夫妻之间,有时也用来表达朋友间的深切思念。

却话:回头说,追述。

赏析

诗篇起初以提问与对周遭景色的描绘,流露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以及对爱妻的深切怀念。接下来的两句,诗人想象着未来重逢时畅谈的喜悦,与当前夜晚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这首诗即兴创作,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瞬间情感的跌宕起伏。其语言质朴无华,从用词和句式上难以察觉到任何修饰的痕迹。李商隐的诗词多展现辞藻华丽、用典巧妙,擅长象征与暗示,而这首诗却以质朴、自然的风格呈现,却依旧保留了“寄托深远,措辞委婉”的艺术韵味。

开篇点题,“君问归期,遥遥无期”,问答之间,先暂停片刻,继而转折,情感起伏,极具感染力。诗中流露出的漂泊之苦与无法归家的辛酸,跃然于纸面。诗篇开头省略了部分内容,据此推测,诗人此前或许收到了妻子的来信,信中充满了对丈夫早日归家的期盼。诗人心中亦渴望与家人早日团聚。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愿望暂时无法实现。首句透露出离别的哀愁,对家人的深切思念。

巴山之夜,秋雨绵绵,诗人以此景象告知妻子自己身处之境与心绪。秋山夜雨,常令游子心生离愁,诗人便借这离愁别绪的景色,表达了对妻子的深切思念。这景象仿佛让人联想到一个秋雨连绵的秋夜,池塘水位上涨,诗人独坐室内,倚床沉思。心中不禁浮现出妻子此刻在家的生活情景与心境;回想起他们曾经共度的美好时光;同时也在细细品味着自己的孤独之感。

三、四句描绘了诗人对未来欢聚时光的美好憧憬——“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在这句诗中,诗人将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念,全部寄托在了未来的某个时刻。想象着将来回到故乡,与妻子在西屋窗下低声细语,情感深厚,整夜难眠,以至于蜡烛上结出了花蕊。他们剪去这些花蕊,却依然有说不完的离别之情,道不尽的重逢之喜。此诗不仅刻画了此刻在巴山聆听秋雨时那份孤独的痛苦,还憧憬了未来重逢时的愉悦与欢欣。此刻的忧伤与未来的喜悦相互交织,呈现出时空的流转与变化。

【巴山秋池话归期,何当共剪西窗烛?诗人刹那间的情感你懂吗?】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汽车行业冰火两重天!机遇与挑战并存,车企该何去何从? 下一篇:南歌子 宋代竟有人将欧阳修香艳词归为他人之作?真相究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