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年柳青凯拜鲍贤伦为师,书法大家的影响究竟有多深刻?

更新:05-08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烟霞相许磊落说

《企业家日报》柳青凯系列专访 四

向漫漫长路致敬,明亮的路上我们相遇

/柳青凯vs陈林兴

记者问:在2011年,您正式成为鲍贤伦先生的弟子,那么鲍老师在书法领域对您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呢?

柳青凯提到,鲍老师的三种理论让我受益匪浅。首先是“最入古,最风格”,意味着要汲取经典中最精华的部分,实际上就是汇聚众长。鲍老师深入研究汉碑,将其作为基础,接着与秦简牍相互交融,掌握了秦简的样式,实现了秦汉隶书碑帖的融合,从而创作出一种既充满古风又独具特色的书法风格。直接模仿老师的字迹并非优秀学生的做法。我认为他的治学方法极为出色,“用非凡之才创非凡之业”,而你正是一位非凡之才,具备独到的见解,拥有明确的方向和规划,投入了极大的努力。我打算借鉴他的理念来创作行书。纵然我缺乏他的勤奋与天赋,但我决心将鲍老师的这一方法论掌握,并应用于我的行书创作中。我将全力以赴地学习其中所有有益的元素,并自然而然地将其展现出来。人们无法样样精通,故而需集中全力专攻一项,力求在该领域达到顶尖水平。这是鲍老师给予我的深刻教诲,他笔下的隶书堪称一绝。在书法领域,我计划以楷书为根基,创作行书作品。我将以虞世南的楷书为典范,汲取其雅致与端正之精髓,掌握其技艺后,再着手创作自己的行书。此外,我还秉持着崇善守正的原则,致力于行善、做好事、做正义之事。最地道最纯粹地投身于自己的本职工作,便是中国书法中最为正统、最为高级的行径。秉持善良与正义,所从事之事应具备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致力于服务社会,并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再者,我怀揣着对古代文化的敬仰之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存在充满敬畏,对书画艺术抱有极大的热情。以满腔情怀和真挚感情投入工作,从而给人以真诚之感。这是鲍老师从做人,方法论,情感理想上给我的三个方面的影响。

2012年与鲍贤伦老师在西湖合影

记者问:您在篆刻领域技艺精湛,广泛吸收了古时诸多艺术流派的精华,同时融入了众多独到的创新元素,能否列举一些对您启发极大的艺术流派?

柳青凯提到,汉代的官印显得庄重而稳重,其形态彰显了崇尚正义的“正”字,堪称极致之选。石开老师曾言,日常中能保持平凡中的不平凡,做到足够普通,便已十分难得。汉代的官印需在泥巴上清晰印制,因此每个字必须书写规范、均匀,且自然流畅地雕刻而成。这种汉印所传达的,正是我对正大艺术观念的深刻理解。将军印的制作过程略显仓促,但作为将军之印,它自然流露出一种迅速而有力的美感,那种率真而自然的风格,无需刻意雕琢,便显得格外真实动人。与书法相比,篆刻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雕刻的质感,那种金铁般的质感、苍茫的历史感,都是篆刻艺术独有的魅力所在。我尤其钟爱汉官印与将军印,继之便是古篆书的规整与有序,从古文字延续至秦汉时期,尤其是汉宫印,其字体端正,笔势婉约而流畅,横平竖直,方圆适中,充分展现了汉代的时代气息,显得庄严大气,虽看似平凡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此外,我也对明清文人流派的印章情有独钟。明清时期的印刻艺术家大多是文人,与汉代的印章相比,虽然少了些历史的厚重与辽阔感,却多了几分文人的细腻与雅致,洋溢着浓厚的文学气息。他们在作品中寄托了文辞的情感,注重文辞与个人精神的交融。例如,《卖画买山》这一题材,以及《琴罢倚松玩鹤》、《梅妻鹤子》、《侠骨禅心》等,文辞、雕刻、书法三者相得益彰,共同营造出一种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明清时期的流派印章,蕴含着浓厚的文人气息和清新之美,这一点我尤为珍视。或许是因为我对明清文人怀有深深的敬意,更倾向于欣赏他们作品中达到极致的精致与雅致。尽管有人认为它们不如齐白石、吴昌硕的作品那样奔放,但那种文人特有的境界,却是齐白石、吴昌硕等人未必能够触及的。某些创作者尽管著作不多,然而每部作品的文字创作与雕刻技艺均实现了高度融合,文字边款所呈现的韵味与文人气质相得益彰,透过印文便能窥见其精神风貌。这种境界是现今篆刻界鲜少有人能够达到的。

记者提到,郭心得先生对您给予了这样的赞誉:“在目睹柳青凯先生的新版印刷作品后,我深感:他卓越的天赋与非凡的执行力达到了近乎完美的融合。这样的特质是每位艺术大师不可或缺的,我坚信青凯将成为印刷界一位无可替代的杰出人物。”面对这样的高度评价,您有何感想?

柳青凯表示,我对心得兄颇为熟悉,他向来喜欢说出令人震惊的言论,应该不至于在书中会出现这样的句子吧。

记者:有。

柳青凯提到,在校对过程中,他疏忽大意,未能察觉。然而,当你的朋友真正了解你时,他们便能发现你的潜质。他所说的,我想是指我的文字印刷。我对当代篆刻的生态环境有较深的认识,撰写过一系列关于篆刻的评论文章。此外,我还对甲骨文、金文以及汉隶之前的古文字生态环境进行了深入研究,既熟悉古代篆刻,也对当代篆刻以及明清流派印有所了解。未来时光中,我计划刻制一批文字,借此展现我对古文字的热爱,以及我在选择肖形印对象时的高度敏感性。通过篆刻技艺,我希望探寻古文字的丰富表现力。古文字以象形文字为主,其象形特征和篆籀韵味,具有极强的表现力,显得古朴生动,蕴含着生命力和生态气息。在当代印坛,此类作品尚属罕见,我愿以此为目标进行努力。然而,心得兄对我的赞誉确实过高了。

记者:凤凰图案在您的肖形印中独树一帜,能否请您分享一下,您的作品是如何逐步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的?

柳青凯提到,在汉代的肖形印中,鹤的形象颇为常见。起初,他尝试临摹仙鹤的形象。在刻画凤凰之后,他将鹤的某些特质融入凤凰的形象之中,因此,他现在所创作的凤凰作品中,都带有鹤的某些特征。

凤凰汇聚了众多鸟类的优雅姿态,诸如锦鸡、孔雀、仙鹤、鸽子等。我对林和靖笔下的梅妻鹤子境界情有独钟。这头凤凰体型庞大,与人类相仿,却比人类更加柔美,宛如一位佳人,带有几分女性特质。它与人类无需言语也能和谐相处,交流起来毫无障碍。甚至它身旁的人也仿佛置身于仙境,如同梅妻鹤子的意境。这里的凤凰实则已超越了普通鸟类,化身为具有神仙气质的生灵。除了凤凰文化,其中还蕴含着文人的精神内涵。除了那些传统的文化符号,我个人的创作中还融入了对自然界的感悟,以及对鸟、兽、人、鹿、马、凤凰等形象的巧妙结合,还有长久的陪伴这一理念,人与鸟仿佛形影相随。文彭曾刻有一枚印章,名为《琴罢倚松玩鹤》,而邓石如则饲养了两只鹤。鹤与文人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鹿的形象同样美好,它们象征着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你可将它们视为一种抽象的象征,亦或是自然界生灵的集合。我请鲍老师题写了“凤凰国”三个字,在这片土地上,唯有人类与凤凰共存,彼此间能够沟通,关系亲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将人与凤凰置于各种不同的场景之中,无论是山水之间,还是其他任何地方。我的肖形印中蕴含着山脉的雕刻艺术,此前我未曾察觉有人在肖形印中刻画山景。如今,我将山峦、亭台楼阁、骏马以及一家人的形象——包括美人、高士、凤凰——以及树木、房屋、山川等元素融入其中,同时融入了明清文人高士的精神风貌。而这只凤凰,早已超越了秦汉时期的形象,它是我所创造,蕴含着个人符号和精神寄托的独特形象。

凤 肖形

/柳青凯

树木珊瑚般生长

石头黝黑肥硕

我在遥远的从前刻你翩翩的姿态

缤纷的石屑是你满天的羽毛

花树俊秀葱茏

亭子安静如初

你在青春的蒲草间深情看我

看那水流般的琴声 从我的指尖划过

你曼妙玲珑地被我形容

白天起袖舞动 晚上飞上屋顶

你张开翅膀遮住天空

屋顶与你的羽屑一起升腾

2014.04.08

记者:我总觉得印章是一门相当棘手的技艺,这主要是因为它所用的材料以及能够展现的创意空间都相当受限,毕竟只是一个方寸之间的小物件。在您从事传媒推广工作时,这份职业需要的是一种宏观的、向外拓展的思维方式,而刻制印章则是一种内敛的、精益求精的思考方式。那么,您是如何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之间进行转换和调整的呢?

柳青凯表示,无需转换的,实际上都极为精致。销售作品、推广作品、编纂书籍,这些活动都极为细致,甚至比篆刻创作还要细致入微。对我来说,刻一方印章,尤其是刻一方肖形印章,相对较为简单,因为我的创作已经相当成熟。然而,若要创作一本新书或着手一项新任务,则相对较为困难。

记者:需要非常细腻的思维。

柳青凯:对,同样需要达到精神上的高度,行动上的严谨。

《舌华录》中的四幅画作,描绘了携书抚琴、种植竹林、聆听黄鹂歌唱的景象,尺寸为34厘米×13.5厘米×4,创作于2016年。

记者提问:柳青凯的艺术作品中,诗歌、书法、绘画与印章的融合,展现了一个全面而丰富的形象。我观察到您似乎将不同的自我特质融入了各自的艺术门类之中,这是否反映了您的创作倾向?这种做法是出于您的自觉意识吗?

柳青凯认为,这整个过程极具融合性,统一性极强。我的诗作、画作、书法以及印章,在完成时都保持了高度的统一性。尽管表现形式各异,但都蕴含着深厚的情感、炽热的激情、充沛的精神力量,以及精准而有效的执行力。这些作品间充满了彼此紧密相连的深情厚谊。这并非是恋爱与婚姻,你大可广泛地爱,而且诗、书、画、印这些艺术形式其实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它们的表现手法虽有差异,甚至在同一件作品中,也能展现出诗、书、画、印的韵味。

记者:都是在述说柳青凯。

柳青凯:都是以第一人称讲述对待事物的感觉。

凤凰美术馆清供

记者问:您的诗作中充满了个人经历,尤其是那些爱情诗篇,从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您在爱情生活中是何等的充实。在历史上,不少才华横溢的男女在情感上常常遭遇挫折,但您却拥有贤妻良母的陪伴,还有两个可爱的孩子围绕膝边,您能否分享一下,您是如何在情感、家庭与艺术创作之间找到平衡点的呢?您周遭汇聚了许多擅长言辞、技艺高超且文笔了得的友人,您不禁思考,究竟是什么独特的品格让您赢得了他们的深厚友谊?

柳青凯:我觉得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记者:但对于很多文艺界人士来说他们做不到。

柳青凯提到,昨日文学界的朋友来访,他们把我们的关系定位为文艺领域的典范配偶。

我认为这很正常。如同花朵盛开在岁月长河中,寻觅合适的伴侣实为人生一大要事。起初便需确立清晰的目标。是追求外貌的美丽还是内在的才华?然而,有时你或许并无足够的条件,既无法找到富有之人,又难以吸引那些貌美之人。因此,需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同时,情商也是不可或缺的。我在这方面经验不多,我与妻子的相识相知,全都是顺其自然的结果。实际上,寻觅伴侣便是寻找一种契合,你所需何物,所憧憬何物,你所渴望何物,对方身上应有,因此必须具备精准的辨识与定位。若要共同生活,尤其是步入婚姻殿堂,理应寻找一位自己倾心的人,选对了伴侣,便能避免诸多问题。我与我的妻子,自初恋便携手步入婚姻,那份爱意与生活,都是自然而然的。首先,在感情方面你务必保持稳定,正如我国传统所言,推崇善良、坚守正道,首要条件是家庭和睦,这是最根本的要求。若能生活在幸福美满的家庭之中,那么生活中的诸多困扰自然会大大减少。

高士凤凰题材作品,神仙眷侣形象,尺寸为44.5厘米×14厘米×3厘米,创作于2014年。

五月

/柳青凯

五月来了

我们向屈原致敬

向漫漫长路致敬

明亮的路上我们相遇

经过布谷鸟清晨的村庄

收割熟透的麦子

到五月的河里

清洗汗渍的身体

五月的繁花漫山遍野

到处是孩子们欢乐的脚步

我们是麦季里人们收获的第一对恋人

在他们粗犷的号子声里

我们躲在麦垛的后面

五月的雨水来了

雷声响彻原野

我们在闪电下面停止奔跑

冰冷的雨水拍打脚下的沃土

汇成希望的水流

四处弥漫

雨的乐章里

我们收集树木、青草的感触

在体内发芽

潮湿的大地流淌喜悦

带给我们成熟的胆量

午后我们来到亲人们中间

在老槐树足够的阴凉下

感谢他们的恩惠

我们在人群中端庄大方

又含情脉脉

爱情已不成问题

剩下的就是整个夏天了

2004.6.24

2005年在家乡

记者:对你的艺术也是有帮助的。

柳青凯表示,他的妻子并不热衷于名利,她更向往成为一个贤良淑德的妻子,致力于相夫教子。她对我非常支持。我为此创作了一首关于我们爱情的诗《五月》,其中“我们来到亲人们中间端庄大方”一句,更多的是在赞美我的夫人。在中国文化中,“端庄大方”被视为对女性最高审美标准的描述。

记者:这跟您的艺术追求是一样的。

柳青凯表示赞同,她的评价确实秉持着崇高的道德标准,即便她有些小脾气,但总体方向极为清晰。在这方面,我自愧不如她,她能给予我最直接、最精确的判断。我们有两个孩子,她将全部身心投入家庭,使我得以专心致志于我的艺术和事业。这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根本无需提及模范或典范。

谈及神仙眷属,人们总会提及某某某是神仙眷属,但我认为神仙眷属的本质是彼此倾心,永结同心。为何我的高士与凤凰总能相互依偎,不离不弃,共同度过时光,这便是我的生活写照,源自我的内心深处。我笔下的高士与凤凰,实则是我与爱人的化身。

2017年夏 全家在凤凰美术馆为孩子庆生

记者提问:您周遭汇聚了许多擅长言辞、绘画以及写作的友人,您觉得,是哪些品质使得他们愿意与您结为朋友?

柳青凯表示,这样的评价让我感到有些过分。交朋友应当坦诚相待,唯有真诚才能换取对方的真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我呢,由于不太懂得如何进行社会交往,性格也相对直接。例如,前几日我造访了金心明老师的工作室,当时他正指导一群学生在绘画,我情不自禁地想要发表一番意见。后来,我的妻子提醒我,在那里随意评论是否得体,我仔细思考后,觉得确实不太恰当。然而,我猜想金心明老师或许正是欣赏我这种直率的性格。艺术交流应当以真诚为基础,做到坦荡、正直,同时也要注意交流的方式和技巧,保持应有的礼貌,以免伤害到他人。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做到真诚和直率就足够了。记得二月河老师曾赠我一句话:“戒妄自菲薄”,我过去确实有过一些自视甚高、不识天高地厚的想法。如今,随着这本书的出版和这个展览的举办,我希望能够更加谦逊,降低自己的姿态。常与他人交流,感知他们的情绪,向他们学习,因为与广阔的世界相较,个体的力量显得十分渺小。若有人渴望变得真正强大,那么他必须保持谦逊,这样才能吸纳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欢畅

/柳青凯

打开一本书

或是一句歌词

一个精心布置的场景

生活在诗意弥漫的田园

开始是安静的

像春风拂过

转而山花烂漫

开放欢畅的心情

你要漫步山间

且听溪流的细语

牵手终身的伴侣

在无垠的天地间徜徉

欢畅的心境仿佛背景音乐

我们辛苦劳作

充实地存在

从清晨到夜晚

不想错过梦中甜美的细节

2016.10.30

[陶然湖上西湖画会六人展] 2015年夏在凤凰美术馆举办

记者问:您不仅是诗人,还是涉猎诗书画印及艺术评论等多个领域的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同时您在书画经营方面也颇具造诣,这是许多艺术家所欠缺的。您所创办的美术馆助力众多才华横溢、潜力无限的艺术家实现了以绘画为生的愿望,那么,您通过这些活动获得了怎样的最大回报呢?

柳青凯表示,首先,你的说法有些夸张。实际上,我并没有帮助很多人成功地将绘画作为生计。让艺术家的作品进入市场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是一项庞大的工作。而我所做的工作,仅仅是间接地参与了一些关于书画市场的活动。

记者:还是有不少艺术家在您这受益。

柳青凯表示,在我这里,艺术家们得到了成长,而我同样也从他们身上获得了许多。我们代理艺术家的作品,这既是我们的付出,也是艺术家们的付出。我们所能为艺术家提供的帮助微不足道,但我认为,我们更多的是在传播一种理念,致力于组织更多优秀的作品,让艺术家和藏家都能感受到一种归属感。艺术家与藏家关系较为松散,凤凰画馆致力于追求精神层面的象征意义,学术领域的团结,以及认知与思想的共识。我们主张“学术与市场并重,人文与价值共进”,“视野即生产力”,弘扬书画领域的正面能量,传播“审美消费”的内涵,通过更优、更便捷、更高效的方式,推广更多、更优秀的艺术家,这正是我们的使命所在。我们致力于营造一种风尚,一种氛围,一种精神层面的动力,让众人对于艺术理想产生共鸣,这正是我们努力追求,并已着手实践的目标。

柳青凯《舌华录》一则 23cm×24cm 2014年

柳青凯开卷垂帘联 68cm×17cm×2 2017年

柳青凯凤凰高士系列 山中 33cm×19cm 2017年

柳青凯湖山系列 风和 54cm×29cm 2017年

柳青凯简介

柳青凯,1980年出生于河南新野,拥有多个室号,包括俊斋、植香山馆和拥书山房。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会员,同时也是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的委员。作为策展人和艺术评论家,他擅长诗、书、画、印,并曾师从鲍贤伦先生。此外,他还担任凤凰书画网的总编辑、凤凰美术馆的馆长以及凤凰画馆的艺术总监。他主编了《凤凰画馆》、《凤凰书画》、《卖画买山》和《辋川》四种书画刊物。斩获第七、八届武警文艺奖项。荣登2009年中国书坛最具影响力十大评论家榜单。2011、2012年连续两年被书法网评为书坛最具影响力十大新闻人物。著有《“引领与超越”——当代篆刻家十四人谈》一书。策划了一系列展览和活动,包括“引领与超越”当代篆刻网络展、“凤集祥”盛世书画邀请展、“城市山林”何国门书画印展、“简牍之旅”田野考查、“卖画买山”盛世书画邀请展以及当代书画的价值体现与人文担当论坛、“以梦为马”当代书画邀请展以及当代书画的社会责任与人文梦想论坛。此外,还推出了艺术意见系列视频《磊落说》。著有关于书画审美市场运作的专著《卖画买山——柳青凯书画经济学》以及《烟霞相许柳青凯诗书画印集》。

【2011 年柳青凯拜鲍贤伦为师,书法大家的影响究竟有多深刻?】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17.慈母情深朗读李白经典?这首诗背后竟藏这么多秘密 下一篇:‘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送别老友时的惆怅你能体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