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创作的《游子吟》大家应该都十分熟悉,它描绘了深厚的母爱以及母子间难以割舍的情感纽带。自古以来,亲情一直是文人墨客们歌颂的主题,而关于孝道的传说更是代代相传,如卧冰求鲤、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等故事,都是我们从小耳熟能详的佳话。
孝敬双亲乃我国古训中所言百善之先,强调的是对父母的尊敬是诸多美德中的首要。孝道,作为我国民族的传统美德,其内涵丰富。孝字由上部的“老”和下部的“子”组成,寓意着子女能够继承父母的意志,并顺从他们的心意。
孝道思想历史悠久,早在甲骨文时期就有“孝”字出现,这表明在公元前11世纪之前,我国古代人民就已经形成了孝道的观念。
我国的孝道传统涵盖了尊敬赡养父母、繁衍子孙、施恩他人、忠诚与孝顺并重以及追忆先人等多重内容,它既是一个从个人修养出发,逐步扩展至家庭管理、国家治理乃至世界和平的递进式文化系统,又是一个内涵丰富、不断升华的多元文化体系。
孔子所著的《孝经》乃是一部流传千古、被赞誉为提升人格与纯洁性的经典之作,历经千年仍被视为不可更改的准则。从帝王贵族到普通百姓,无人不对其推崇备至,它已成为中国孝道文化的象征。
孝道的内涵究竟是什么?根据我国最早阐释词义的文献《尔雅》中的记载,孝顺父母即是孝道的体现。概括而言,我国传统的孝道文化可用“敬父母、奉养长辈、照料病患、修身立业、直言进谏、善始善终”这十二字来表述。孝道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亦是封建时期意识形态的核心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我国数千年的社会生活之中。随着时代的演进,现代孝道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孝道文化的理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新时代,孝敬、平等、保障、共享、和谐成为了孝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作为传承千年的文化核心,孝道不应被时代遗忘,而应被有选择地继承与发展。
扎赉特旗统计局
【孝道文化源远流长,你真的了解其中的深意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