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竟被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快了解下古人的时间智慧

更新:05-11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古时候,我国将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的时长相当于今日的两小时。这些时辰依次为: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

西周时期便开始采用十二时辰计时法。至汉代,这些时辰被分别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以及人定。此外,还以十二地支来对应这些时辰,例如,夜半对应子时,从晚上11点到凌晨1点;丑时则从凌晨1点到3点;寅时从3点到5点,以此类推,将一天的24小时划分为十二个时辰。

十二时辰由十二个独特的时间名称组成,这一做法体现了汉民族在人类天文历法领域的卓越成就。

•子时•

图片来源于「青简」摄

夜间时分:亦称子夜、正午、黄昏未至、夜晚分割。它是十二时辰中的起始时刻。(时间范围介于23点至次日1点之间)。

对应生肖:鼠

“夜半”这个词汇在文人的诗词创作中频繁出现。例如,张继在《枫桥夜泊》中写道:“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时分钟声悠扬,传至停泊的客船之上。”李商隐在《贾生》中也提到:“夜半时分,空寂的席位前,无人询问百姓疾苦,却去探询鬼神之事。”

•丑时•

鸡鸣,亦称荒鸡,是十二时辰中的第二个时辰,对应的是北京时间的一点到三点。

对应生肖:牛

“鸡鸣”这个词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左传正义》中“鸡鸣而食,唯命是听”的表述。在它之前的文献中,尽管也出现了“鸡鸣”的字样,但它们并不特指某个具体的时间点,仅仅是用来说明“鸡叫声响起”这一现象。例如,《诗经·风雨》中就有“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这样的句子。

•寅时•

平旦,亦称作黎明、晨曦或日出时分。它标志着夜晚与白昼的交界时刻,即寅时。(具体时间为北京时间03:00至05:00)。

对应生肖:虎

孟子•告子上》记载的“平日之气”,是“平旦”一词最早出现的文献记载。这里的“气”指的是天空中的云雾。在《史记·李将军传》中,同样出现了“平旦”一词,文中描述:“平旦时分,李广便回到了他的主力部队。”

•卯时•

日出,亦称日始、破晓或旭日,代表着太阳刚刚崭露头角,缓缓升起的时刻。(这一时段,在北京时间为05时至07时)。

对应生肖:兔

《诗经·桧风·羔裘》中首次出现“日出”一词,表述为“日出有光,羔裘润泽”。在诸多古代文献中,关于“日出”的用法屡见不鲜。比如,《史记·封禅书》中提到:“依次日出。”又如晋代皇甫谧所著《高士传》卷上记载:“在帝尧时代,天下和睦,百姓安居乐业,壤父已八十高龄,仍于道中击壤。观者赞叹:‘帝尧的德行真是伟大啊。’”壤父言:“我自晨起劳作,至暮方休,挖井取水以饮,耕种土地以食,天帝对我有何恩德?”

•辰时•

进食时间:亦称作早餐时段。古时候所谓的“朝食”,即指的是享用早餐的时刻,(具体时间为北京时间07点至09点)。

对应生肖:龙

“食时”这个词汇在《礼记》一书中早已被提及。书中提到:“君子若为官,便不亲自耕种;若在田间,便不涉足捕鱼;到了用餐时分,不追求珍馐美味;大夫不坐羊,士不坐犬。”(《礼记·坊记》)此外,《管子·弟子职》中也有提及“食时”的用法,例如:“到了用餐时分,先生即将进食。”而在《文选》中,任昉所写的《齐竟陵文宣王行状》一文亦提到:“淮南地区在用餐时分,食物尤为珍贵。”刘良注释道:“淮南王刘安酷爱书籍,皇帝为了让他阅读《离骚传》,清晨接到诏令,等到用餐时分便将书籍呈上。”

•巳时•

隅中,亦称作日禺,指的是接近正午的时段。这一时刻介于北京时间上午九点至十一点之间。

对应生肖:蛇

淮南子·天文训》中首次提及“隅中”这一词汇:“太阳从旸谷升起,……到达桑野时称为晏食;到达衡阳时称为隅中;到达昆吾时称为正中。”在《春秋左传·昭公五年》中记载:“‘日之数十,故有十时。’”(西晋杜预注解)其中提到:“日昳为台,隅中日出,阙不在弟。”这段注释同样可以作为运用“隅中”这一词汇的古文实例。

•午时•

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对应生肖:马

在遥远的古代,人们将太阳正午时分达到天空最高点视为前往集市交易的最佳时机:“正午时分,便是集市开市之时,吸引着四海之内的民众,汇集了世间各地的货物,完成交易后各自离去,各得其所。”(《易经·系辞下》)

列子·汤问》中记载:“一儿言:‘太阳初升时巨大得如同车篷,到了正午时分便缩小至盘盂大小,这难道不是因为距离远小而近大吗?’”此外,《史记·司马穰苴列传》也有提及:“与庄贾约定,次日正午时分,在军门前会合。”“日中”一词在古代文献中出现的频率颇高。

•未时•

日昳,亦称日跌、日仄或日央,指的是太阳开始西斜的时刻。这一时段在北京时间上通常介于13时到15时之间。

对应生肖:羊

“昳”一词,《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太阳西斜之时”。“西斜”即太阳位于西方,呈现侧斜状态。这一时间概念最早在《史记·天官书》中出现:“从早晨到吃饭时间,种植麦子;从吃饭到太阳西斜,则种植稷子。”同样,《汉书·游侠传》中也有记载:“众多宾客奔走于市场购买,直到太阳西斜才聚集在一起。”“日昳”的含义是指太阳越过正午,开始偏向西方。以正午为分界点,此时的太阳与正午时分的天际相对。

•申时•

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时至17时)。

对应生肖:猴

资治通鉴·唐纪》中曾提及“晡时”一词,例如:“当晡时,城门倒塌。城上无人请求赎罪,便用梯子爬下。”在古代,汉族人民常用“晡”字来指代“晡时”,并在文学作品中出现,如杜甫在《徐步》中写道:“我整理鞋履漫步在青草上,荒废的庭院中太阳即将晡落。”白居易在《宿杜曲花下》中也提到:“只可惜春天即将过去,不禁忧愁日渐晡落。”

•酉时•

日入,亦称日落、日沉或傍晚时分,指的是太阳西沉的时刻。(具体时间在北京时间为17点至19点之间。)

对应生肖:鸡

“日入”这个词汇似乎最早出现在《春秋左传正义》中,书中记载:“太阳落山之时,许偃担任右广的驾驭者。养由基站在他的右边,而彭名则位于左边驾驭左广。”

在古代,人们习惯以“日出”和“日入”来区分白昼与夜晚的交替。《元史·日历志》中记载:“日出之时即为白天,日入之际便是夜晚。”那时,人们的生产活动和休息养生都是依据“日出”与“日入”这一简便的时间标识来安排的。

•戌时•

黄昏,亦称作日夕、日暮或日晚,标志着太阳沉入地平线,天空尚处于黑暗与光明交织之际。在这段时光里,天地呈现出一片昏黄之色,世间万物都笼罩在朦胧之中,因此得名黄昏。(此时间段为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对应生肖:狗

屈原最早提及了“黄昏”这一词汇。在《离骚》一文中,他这样描述:“昔日你我曾真诚相约,约定以黄昏为约定时刻,然而中途却改变了行程。”

“黄昏”一词在我国的古诗词中频繁出现,尤其在诗词创作中,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诗人将黄昏描绘为青年男女相会的浪漫时光,这样的用法非常贴切。而那句广为传颂的名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则透露出诗人李商隐对时光流逝、青春逝去的感慨。

•亥时•

人定,亦称定昏,标志着夜晚的深入。此刻,夜幕降临,人们纷纷结束了一天的劳作,进入了梦乡。人定之时,即是人声寂静的时刻。(时间范围为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对应生肖:猪

后汉书·来歙传》中首次记载了“人定”一词,其文曰:“臣夜入定后,遭人暗算,身受重伤。”在古代民歌中,首部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亦提及“人定”,诗句云:“黄昏渐深,人定初静。”宋代学者吴曾在《能改斋漫录》中记载:“熙宁二年十一月,京城每晚可见赤色气体,位于西南方,犹如火焰,直至人定时刻方才消散。””了解了“人定”的时间概念,就可以正确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了。

猜您想看:

【一天竟被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快了解下古人的时间智慧】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卜算子·咏梅赏析解读?带你领略陆游孤高雅洁的志趣 下一篇:中国诗词大会爆火,诗词热潮能持续多久?文化教育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