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双燕 南宋词人史达祖笔下的燕子,竟藏着这般闺怨秘密?

更新:05-12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双双燕·咏燕》乃南宋词坛巨匠史达祖的传世佳作,堪称咏物词中的瑰宝。词中上阕描绘燕子翩翩归来,重返旧巢的欢快画面;下阕则生动再现了燕子在春光里嬉戏,夜幕降临后归巢栖息的温馨场景。此词不仅栩栩如生地勾勒出燕子的灵动形象,更深情地抒发了闺中女子对爱情的思念,其中亦蕴含着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修辞手法上赋予全词以生动的人性化特征,用词上则运用简洁的白描手法,结构布局亦颇具匠心,以春燕成双成对飞翔的形象来映衬思妇对归人的期盼,表现得既完整又自然。

作品原文

双双燕·咏燕

春社已过,帘幕之中,往昔的尘埃显得冷清。它们似乎想要停留,试着进入旧巢相依。彼此间,雕梁和藻井还在,轻声细语地商讨着,意见并不统一。轻盈地掠过花梢,翠绿的尾巴在红影中划开。

芳草径中,细雨滋润着泥土,爱恋着地面,争相低飞,竞相展示轻盈与俊美。夕阳西下,登上红楼,饱览了柳树昏暗、花朵朦胧的景色。应该是在香气浓郁的栖息之地,心情安稳,以至于忘记了远方的美好信息。忧愁使翠绿的眉毛紧蹙,每日独自倚靠在画栏旁。

作品注释

双双燕》是一首词牌名,源自史达祖的《梅溪集》,其创作主题为双燕。该词牌共有九十八字,分为上下两阕,上阕采用五仄韵,下阕则使用七仄韵。

⑵春社:古代春天的社日,以祭祀土神。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

⑶度:穿过。帘幕:古时富贵人家多张挂于院宇。

⑷差(cī)池:燕子飞行时,有先有后,尾翼舒张貌。

端详、仔细观察。雕饰精美的屋梁。

⑹藻井:用彩色图案装饰的天花板,形状似井栏,故称藻井。

⑺软语:燕子的呢喃声。

⑻翠尾:翠色的燕尾。红影:花影。

⑼芳径:长着花草的小径。

⑽芹泥:水边长芹草的泥土。

⑾红楼:富贵人家所居处。

柳树在暮色中显得朦胧不清,花朵的轮廓也变得模糊不清。这里的“暝”形容的是天空的昏暗之状。

⒀栖香:栖息得很香甜,睡得很好。

天涯芳信,指的是为闺阁中的女子传递来自远方的信件。古时候,人们传说有双燕传递书信的典故。

翠黛双峨,意指深闺中的年轻妻子。黛蛾,即螺子黛,是女子用来画眉的颜料,颜色深沉而黑亮。有时,人们用其代替眉毛。眉形细长如蛾须,因此称为蛾眉。此外,眉也常被用来指代美丽的女子。

⒃画阑:雕花的栏杆。凭:倚靠。

作品译文

春社节日已过,你们便在楼阁的帘幕间穿梭往来,屋梁之上积满了往昔的尘埃,显得冷清而寂静。羽翼展开,想要停歇,却又试图回到旧巢,共同栖息。好奇地环顾四周的雕梁和藻井,低声细语,不断商讨。突然间,你们轻盈地飞起,掠过花丛,宛如剪刀般的翠尾划破了红色的花影。

花香四溢在曲折小径,春雨温柔地滋润着柔软的芹泥。它们喜欢紧贴地面,争相飞翔,仿佛在比拼谁更加俊美轻盈。当夜幕降临,我回到红楼,已饱览了昏暗中的柳枝与花朵的倩影。然而,我全然沉浸在自己的安宁巢穴中,却忘记了给远方的游子回信。这让闺中的憔悴佳人忧心忡忡,她日日倚在画栏,望眼欲穿。

作品鉴赏

燕子在古诗词中频繁出现,诸如杜甫的诗作,晏殊的词作等,然而在众多古典诗词中,专门以燕子为主题,堪称佳作的是史达祖的《双双燕》这首词。

这首词中对燕子的刻画极其生动。全文并未直接提及“燕”字,却每句都描绘了燕子的形象,既细腻又传神,仿佛栩栩如生。同时,描绘之中又不显累赘。“过了春社时节”,“春社”通常在春分之际,那时春意盎然,百花盛开,据传燕子会在此时从南方飞回北方,词人仅提及时节,便让读者自然而然地想到燕子的归来。此处的巧妙之处在于隐含着预先准备的意味,仿佛是在未雨绸缪中透露出一丝朦胧感。这样的表达既节省了文字,又使得诗意更加含蓄而深藏不露,激发读者的想象空间。“穿越帘幕之间”,这一描述进一步点明了燕子归来的迹象。“去年尘冷”则透露出这是一只旧燕的重归,同时也暗示了环境的新变化。在这春光明媚的大自然中,归巢的燕子飞入昔日的家帘幕,那红楼华屋、雕梁画栋依旧如故,然而,空荡荡的屋内无人居住,尘封满目,不免让燕子感到几分冷清和凄凉。

双燕徘徊,似有留恋,却又不便轻易驻足。它们久别故巢,已有数日,去年留下的尘埃似乎显得冷清,令它们对环境产生了微妙的变化。于是,它们在帘幕间穿梭,反复打量,试图辨认那熟悉的环境。燕子对旧巢仍怀有深情,于是犹豫着想要停留,试探性地飞入旧巢,与旧伴并肩。然而,由于“欲住”而“试入”,它们仍处于犹豫不决的状态,于是又仔细观察那雕梁画栋,同时用柔和的语调彼此商量,难以作出决定。这些细腻曲折的小情事,描绘得生动有趣,宛如一对年轻夫妇在日常生活中所展现的温馨情趣。其独到之处在于,那四个虚词层层递进,将双燕内心的情感波动描绘得栩栩如生。

燕语呢喃,其声轻柔细腻,恰似软语商量,传神入妙。其中“商量不定”描绘了双燕相互交谈,亲昵商量的温馨场景。“软语”一词,生动地展现了其声音的轻细柔和、温情脉脉,将双燕描绘得犹如一对情深意切的情侣。人们常以燕子双栖来比喻夫妻,此处的描写与燕侣的特性颇为契合,或许正是诗词中的巧妙描绘所启发。果不其然,经过一番商议,这对燕子伴侣最终决定在此地安家。随后,它们“轻盈地掠过花朵,翠绿的尾巴划破红影”,在明媚的春光里,开始了既忙碌又快乐的新生活。

芳径湿润,芹泥滋养,紫燕以此为筑巢之地,因气候宜人而芹泥尤为滋润,实乃安居乐业之佳境。燕子们各得其所,成双成对地从天际直扑而下,紧贴地面翱翔,追逐嬉戏,宛如竞相展示其轻盈优美的飞行技巧。这片辽阔富饶的北方,不仅芹泥优质,花草树木亦各具特色,美景不胜枚举。燕子陶醉了,到处飞游观光,一直玩到天黑了才飞回来。

晚霞映照下,红楼渐入夜色,柳影朦胧,花影暗淡,春光如此迷人,它们的生活亦如此欢愉、自在、圆满。当它们傍晚归巢,相依相偎,其乐融融。然而,这份喜悦之中,“却忽略了、远方的家书”。在双燕归巢之前,一位远游的游子曾委托它们将一封家书带回,而它们却将此事忘得一干二净!这份突如其来的疏忽,让人颇感意外。这一转变之后,画面中便呈现了红楼中的思妇倚着栏杆远眺的情景:她的眉黛翠绿,双眉紧蹙,日复一日地独自依靠在画栏之上。双燕的疏忽大意,让那位读书之人倍感忧虑,渴望之情愈发强烈。

这结尾两句,似乎偏离了全篇所赞颂的燕子形象,转而描绘了红楼中的思妇。看似跑题,实则不然,这正是词人独具匠心之所在。试想,词人为何不惜笔墨,细致描绘燕子在旧巢徘徊,犹豫不决。对燕子而言,这是对“去年尘冷”的新变化的感慨,实则是在暗示人去楼空,深闺寂寞的人事变迁,然而这种情感却始终未曾明言。到了最后,将意思推开一层,融入闺情更有馀韵。

词人描绘这对燕子,特意将其置于红楼的清寂与思妇的春愁之中,以双双燕子相伴的美好生活,巧妙地映衬出思妇独自凭栏的孤寂;随后,他又着力描绘燕子们悠然享受大自然美景的欢愉,再次与思妇愁眉苦脸的命运形成鲜明对比。作者对燕子那般悠然、欢快、和谐的生存状态的描绘,实则蕴含着对人生的某种感慨与寄托。这种创作手法,突破了宋词题材以人为核心的常规,转而以燕子为焦点,将人置于次要地位;对红楼中思妇的忧愁进行描写,正是为了凸显双燕生活的美满,从而给读者带来全新的感受。读者自然会从燕子的幸福联想到人类的悲剧,然而作者却有意让读者自己去品味其中的深意。此等笔法,由于增添了曲折,显得别具一格,因此能够更加含蓄和深刻地描绘人生,显得格外新颖独特。然而,将燕子与人的对比相互映衬,既紧密相连又保持一定的距离,确实达到了咏赞燕子诗词的极致境界。

双双燕》这首咏物词,赢得了先辈们的高度赞誉。它巧妙地塑造了燕子成双成对、恩爱动人的优雅形象,不仅赋予了燕子以人的情感,还细致地描绘了它们的动作和表情,而且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努力还原燕子的真实特征,使得燕子的形象栩栩如生。比如,在描绘燕子飞翔的场景时,就展现了多种不同的姿态。燕子在空中轻盈地掠过花木枝头,其翠尾轻轻划过,将红花映衬出的影子巧妙地分开。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燕子飞行时的轻盈,更突显了它在捕食过程中的敏捷。燕子飞行轻盈而迅速,体型小巧,其翠尾宛如一把展开的剪刀,轻快地掠过花梢,宛如将那红花之影一分为二。燕子在飞翔时,常展现出一种贴近地面激烈争夺空中的独特姿态,尤其在天空阴沉,预示着即将降雨的时刻,它们的飞行高度更是低至地面附近。这充分体现了词人对燕子习性观察的细致入微,以及用词的精准深刻。在词中,不仅描绘了燕子筑巢时口衔泥土的情景,还生动地刻画了它们呢喃细语的声音,每一处描写都栩栩如生。诸如“帘幕”、“雕梁藻井”、“芳径”、“芹泥雨润”等,这些词汇在诗词中都是用来描绘燕子形象的惯用典故。“差池欲留驻”,此语源自《诗经·邶风·燕燕》中的“燕燕于飞,差池其羽”。“芹泥雨润”一语出自杜甫《徐步》诗:“芹泥随燕嘴”。“而‘便忘了天涯芳信’一语,则是借鉴南朝梁代江淹《杂体诗·拟李都尉从军》中的诗意,即‘我在万里,结发不相见;袖中有短愿寄双飞燕’,却从双燕忘记传递书信的角度进行创作。”

此词描绘双燕,线条流畅且气势非凡,堪称咏物佳作。然而,若寻求更深层次的寓意,则并未发现。部分学者提出,“红楼归晚”四句或许隐含了对韩侂胄事件的暗示,此说虽有一定道理,但解读过于牵强,反而削弱了词中深远的意境与细腻的情感。

词牌简介

此曲乃史达祖所作,其主题歌咏成双的燕子,因此得名。曲调为双调,上片包含九句,采用五仄韵,共计四十八字;下片则有十句,押七仄韵,字数为五十,整首曲子共计九十八字。

首句需遵循平仄规则,不可随意更改。第二句由五个字组成,格式为上一下四,首字可用平声;亦可以采用上二下三的格式,如吴梦窗的词作。第三句为四字,需以平声起韵,语气应与前句连贯,同时平仄不可变动。第四句同样为四字,第一、三字不受限制。第五、六两句均为六字,首字可平可仄;但“相”字必须读作去声,以符合音律要求。第七句由七个字组成,格式为上三下四,第二字可用平声;而第六字则必须读作平声。此处所谓的“不”字,实际上是指将入声字读作平声。将其组合成六个字的两个句子,上句以平声结尾,下句以仄声相和,平仄的搭配不可随意更改。接下来的部分,即后阕,需要更换开头。起始部分为两个字的句子,需要押韵,接下来的四字句也要押韵,且遵循平仄的规则,即平平仄仄,这一规律同样不可更改。从第三句开始,与前面的部分保持一致。(“贴”字读作平声。)

作品格律

过春社了,

⊙(句)

度帘幙中间,

⊙(句)

去年尘冷。

(仄韵)

差池欲住,

⊙⊙(句)

试入旧巢相并。

⊙(协仄韵)

还相雕梁藻井,

⊙(相作去声)(协仄韵)

又软语、

⊙(豆)

商量不定。

(协仄韵)

飘然快拂花梢,

(句)

翠尾分开红影。

(协仄韵)

芳径,

(协仄韵)

芹泥雨润。

(协仄韵)

爱贴地争飞,

⊙(贴字作平)(句)

竞夸轻俊。

(协仄韵)

红楼归晚,

⊙⊙(句)

看足柳昏花暝。

⊙(协仄韵)

应是栖香正稳,

⊙(协仄韵)

便忘了、

⊙(豆)

天涯芳信。

⊙(协仄韵)

愁损翠黛双蛾,

⊙(句)

日日画栏独凭。

⊙⊙(协仄韵)

作者简介

史达祖,字邦卿,号梅溪,原籍汴京(今河南开封)。他一生未曾高中进士,早年曾担任幕僚。在韩侂胄掌权期间,他成为了韩的亲信,担任堂吏一职,主要负责起草文书。然而,韩侂胄败亡后,史达祖遭受了黥刑,并在贫困中离世。史达祖的词作以咏物见长,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身世感慨。此外,他还曾在宁宗朝出使金国,其北行词作充满了对家国的深切忧虑。现存有《梅溪词》一书,收录其词作112首。

【双双燕 南宋词人史达祖笔下的燕子,竟藏着这般闺怨秘密?】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回归原典:是尊崇效法还是消解权威?经学史上的现象引人深思 下一篇:唐代古文运动衰弱的原因竟是这俩?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