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主要是为了备考而读诗,大部分都是靠死记硬背。 很少有人去追寻诗歌背后的故事,却不知道只有了解诗人,才能读懂诗。
这是继李白之后又一位让我产生写作欲望的诗人。 他所追求的,他的思想,他的乐观,他的生活态度,都是我想要追求的。
萌芽的
我想大家都会记得这样一首诗,“野草不会烧尽,春风里又会长出来”。 当时年仅16岁的白居易就以这首诗震惊了整个唐朝!
这是妇女儿童从小就知道的诗句,是孩子们口中常挂在嘴边的诗句。 “三岁识字,五岁作诗,九岁识韵。” 即使在现代,这也是合法的人才。 他是父母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老师眼里的他是“重点学生”。
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现在被称为《告别古草》。 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这首诗里好像有一个“草”字。 或许这个名字直到近代才被发现并被更正。
《告别富德古元草》
——唐·白居易
原始平原上的草一年比一年亮,又一年比一年枯萎。
野火,春天。
远方香侵古道,清绿遇荒城。
我也送走了国王和孙子,充满了爱意。
这首诗是白居易当时考试时的习题。 根据考试规则,指定、限定的诗题,必须在题名前加上“福德”二字。 衔接和过渡必须清晰,对比必须精确,全诗必须空灵连贯,这样才称得上得体。 禁制之严,这具身体乃是邵翔的杰作。
这部作品收录在白居易拜访当时著名学者顾况时提交的诗词中。 顾狂先是看着年轻书生说道:“米价很贵,住在那里也不容易。” 虽然他是在开玩笑说居易的名字,但也有隐含的意思,说在京城谋生不容易。
当我读到“野火烧不灭”两句时,我不禁赞叹不已,说道:“若有道字,活就容易了。” 态度完全颠倒了。 有才华的人,走到哪里都会有贵人相助。 。
初恋
令我感动的是白居易的初恋故事。 那是一种纯洁而永恒的爱情,在当时的唐朝可以说是“异类”。
当时正在符里备战科举的白居易遇到了一生挚爱——香菱。
就像年轻男女第一次谈恋爱一样,情书自然是少不了的。 恋爱中的白居易为香菱写了一首《邻家姑娘》:
娉婷是十五岁的仙人,嫦娥是白天的旱地莲花。
哪里可以教鹦鹉说话? 蓝纱窗下,床前绣。
但白居易的母亲以“门当户对”的观念为由,并不同意这门婚事。 相爱时我们多么幸福,分离时我们多么痛苦。
南浦悲别,秋风西来。
看到就心碎,走吧,别回头。
我们不能用现代的婚姻观和爱情观来强加于当时的人们并评判他们的行为。 那时候,孝心是最大的,白居易不能违背母亲的意愿,所以选择了向她妥协。
被迫离开馥莉和香菱后,白居易日夜苦读,终于在29岁时以第四名的成绩考上了进士,也是当年最年轻的进士。
出身平凡的香菱,没有什么出身和财富可以与已经是进士的白居易相比,自然不被白居易的母亲接受。 白居易求功后回到家乡,向母亲请求再娶香菱,却遭到严厉拒绝。
两人分开了。 许多年后,白居易想起这件事仍心痛不已。 他们寸寸相似,深入骨髓,为我牵挂,让我无法自拔。
“我愿成为远方的猛兽,一步一步并肩前行。
原画是深山里的一棵树,枝干连成一条直线。 ”
白居易不敢公开反对母亲,便暗中与母亲较劲,不肯结婚。 直到白居易37岁时,母亲以死相威胁,他才与同事杨如是的妹妹结为秦晋好友。
白居易痴情,这么多年不肯妥协,或许是因为他忠于内心纯粹的感情。 这世上,总是有很多遗憾,也有很多无法实现的爱情。 白居易不可能永远和香菱在一起,所以他必须把这份真挚的感情留在心里。
44岁时,白居易被贬江州。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再次遇见了香菱。 没想到40岁的香菱还没有结婚,白居易非常伤心。
我没有经历过,所以无法理解白居易当时的心情,但我想那一定是心碎的,也许是愧疚、遗憾、心痛、不舍、悔恨,还有各种复杂的情绪。 两人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失败告终。 “在天我愿做一只展翅的鸟,在地我愿做一根树枝。” 这样幸福的祈祷只是徒劳。 曾经多么想在一起,现在却多么难过。
【不忘学生时代读诗,只有读懂了诗人才能读懂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