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鸡鸣狗贼
吉鸣gǒu dào(jimíng gǒu dào)的意思是模仿公鸡的叫声,冒充狗去偷东西。 这原本指的是卑微的技艺。 这个成语故事起源于孟尝君的一个家臣“学鸡叫,骗开城门”。 后来多用于贬义,形容既没有真才实学,也没有高尚风范,只是能力稍低的人。 也指琐碎的技巧或鬼鬼祟祟的行为。 在紧急情况下,有些人通常看起来能力微不足道。 往往发挥关键作用。 善于发挥人的长处,不看不起小人。
鸡鸣狗贼的历史故事由来
战国时期,齐国孟尝君喜欢招揽人才为宾客,据说有宾客三千人。 有一次,孟尝君率领宾客出使秦国。 秦昭王留住了他,想让他做国相。 孟尝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得留下来。 不久,群臣劝秦王说:“秦国留孟尝君不好,他出身王族,在齐国有封地、家世,怎么能真正侍奉秦国呢?” 秦昭王觉得有道理,就改变了主意。 将孟尝君及其部下软禁起来,等待借口杀掉他们。
秦昭王有最宠爱的妃子,昭王听从了她。 孟尝君派人向她求救,妃子答应了,条件是要赏赐齐国一件天下独一无二的狐白裘皮。 这让孟尝君很为难,因为他一到秦国就将这件狐白裘衣献给了秦昭王。 这时,有客人说道:“我可以得到胡白秋!” 说完,他就离开了。 原来,这个门卫最擅长的是溜进狗洞里偷东西。 他先打听情况,知道赵王将那狐白皮毛存放在宫中的精美储藏室里。 他趁着月光,轻松进入储藏室,偷走了狐白皮毛。 贵妃见到胡白秋很高兴。 她千方百计劝说秦昭王放弃杀孟尝君的念头,并准备两天后告别他,送他回齐国。
孟尝君没等两天,立即率领部下连夜偷偷策马东奔。 到达函谷关时已是半夜了。 按照秦国的法律,函谷关每天要鸡鸣才开放。 正当众人焦急之际,只听见几只公鸡“噢、噢、噢”地啼叫,随后城门外的所有公鸡都开始啼叫了。 原来,孟尝君的另一个弟子可以模仿鸡的叫声。 守门的士兵虽然觉得奇怪,但也无可奈何,只好起身开门,放了他们出去。 孟尝君在鸡狗强盗的帮助下逃回齐国。
【历史典故——鸡鸣狗盗(jīmī)】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