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浩成名
原来和李白有关系
黄鹤楼位于长江南岸的黄虎矶头。 历来是“站在高台,一览无余”的绝佳去处。 吸引了古今众多文人墨客来这里赏景。 崔浩就是其中之一。
“从前,人们骑着黄鹤,这里的黄鹤楼是空的。” 崔浩受到黄鹤楼的启发,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七韵诗。
武汉大学钟年教授在《黄鹤楼志(2019年版)》序言中写道:据说,崔浩写完这首诗后,李白也来到了黄鹤楼。 这里的风景让他心潮澎湃,充满诗意。 他起身,正要快写的时候,却发现了崔浩写的黄鹤楼诗。 “眼前有一道风景,但我找不到实现的方法。” 都是因为“上面的诗是崔浩写的”。 他心急如焚,心中的怒火无处发泄。 李白恨不得“把黄鹤楼打碎”,让一向自负的李白停止写作。 这可不是一件平常的事。
“崔浩的《黄鹤楼》诗是黄鹤楼永恒的广告。” 《黄鹤楼年谱(2019版)》艺术篇作者之一、中南民族大学教授王兆鹏也表示,诗人李白和崔浩的诗故事让崔浩的《黄鹤楼》这首诗和黄鹤楼都被人们津津乐道至今。
记者了解到,新出版的《黄鹤楼年谱(2019版)》不仅详细记录了崔浩与李白之间的有趣故事,还记录了179位与黄鹤楼有关的历史人物,并对其进行了分类。精选与黄鹤楼有关的艺术文学作品,按照诗词、诗词、对联、传说、书法、绘画、杂学等八个类别排列。 这是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藏品,将黄鹤楼与一段千年而激动人心的旅程连接起来。 永恒的背景。
最全数据库将于年底建成
黄鹤楼艺术、文学作品的收藏早在明代就开始了。
中南民族大学教授、《黄鹤楼年谱(2019年版)》艺术篇作者之一邵大伟告诉记者,虽然黄鹤楼文化研究很早就全面启动,但迄今为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文献和研究成果。 成果已经取得,但总体上还不够完善,缺乏体系。
顺应大数据发展趋势,黄鹤楼公园管理处吸收了新版志记和艺术文章作者的智慧,目前正在建设“黄鹤楼文化数据库”。 该数据库将包括有关黄鹤楼的书籍、诗歌、人物、音视频资料。 其中,诗库部分目前收录诗歌约1500首。
记者了解到,这个数据库不仅全面,而且是动态的,建成后可以不断补充。 该数据库将于今年年底准备就绪。
黄鹤楼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样做意义重大:“黄鹤楼文化数据库”不仅将成为黄鹤楼网上电子博物馆,而且可以永久保留; 将所有文献资料进行分类、标注,有机结合起来,就像黄鹤楼的文化信息枢纽,非常方便查询和统计信息; 此外,它还是黄鹤楼的文创智库,可以为未来的文化研究、景区管理、文化旅游等,提供强大的内容支撑和灵感源泉。
记者 杨晓宇
【原来李白和黄鹤楼有关的诗词到底有多少?看完惊呆了】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