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阁:秦始皇、汉武帝曾到此求仙求药。 这里真的有仙人吗?
(本文照片均由《黑白之触》作者拍摄,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盗用)
岳阳楼
岳阳楼,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因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而闻名于世。
范仲淹在文中这样描述岳阳楼和洞庭湖的壮丽景色:
“抱远山,吞长江,浩瀚水绵绵无际;晨光晚云,气象万千……若浮雨落,月未开,风吹来”呼啸,浊浪排空;日星隐,群山隐;商旅受阻,筏倾覆毁;黄昏,虎啸猿啼……仿佛春色明媚,波平浪静,上下天空碧波万顷;沙鸥齐聚,锦鳞游动;岸边兰花开满,郁郁葱葱。烟消云散,明月千里,浮光跃金,无声影沉玉,渔歌相答,何等美妙!”
在阴雨绵绵的风中,作者“悲痛万分”; 在春天和明媚的景色中,作者“心旷神怡”。 然后他想到了古人。 他们“不因事而快乐,也不因自己而悲伤”。 他们可以“先忧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和追求。
以上大部分都是我们中学时熟悉的名句。 除了感叹作者的伟大情怀之外,四字组对景物的连续描写也让人赞叹,“……长烟散去,明月千里之外,浮光流金”。跃起,静影沉玉……”,每一个字都写在珍珠里,跃然纸上,生动地描绘了岳阳楼和洞庭湖的气势和活力。
岳阳楼和洞庭湖是什么样子? 下面请跟随我来一睹图中的蛛丝马迹。
巴陵广场、汴河街
去岳阳楼的路上会经过巴陵广场和汴河街。
远远望去,巴陵广场上的一座雕像非常醒目,那就是“后羿杀死巴蛇”。
后羿杀巴蛇的神话传说讲述了巴陵(岳阳古称)的由来:夏代后羿曾在洞庭湖杀过巴蛇。 当地人吃了巴蛇的肉,剩下的骨头堆成了陵墓。 名曰“巴陵”。
广场两侧的古城楼也表明岳阳是一座具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
广场的西侧是洞庭湖,广阔的湖水一眼望不到边。
广场上热闹非凡,市民悠闲地聊天,孩子们快乐地放风筝。
广场北面是汴河街。
汴河街是一条古色古香的商业街,古朴典雅,十分热闹。
街上有一座岳戏台,是岳阳当地的一个戏院:
汴河街上商店林立,湖边植被茂盛,就像一座公园。
汴河街是在巴陵文化、岳阳楼文化、洞庭文化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沿街可以看到一些寓意深刻的雕塑,比如下面的“响铃鼓”:
传说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舜,成为舜的两个妃子。 后来舜南巡时死在苍梧。 两位妃子赶赴丧事吊唁,死在那里。 她们化作了两位女神,一位是项公,一位是项夫人。 屈原的《楚辞·远游》有“湘陵鼓琴”句。 此外,屈原的《九歌》还有《向君》《向夫人》两首,描写了两位女神的美丽形象。
上面的雕塑取自唐代诗人钱七的同名诗:
善鼓云琴,常闻皇子之灵。
风一空自己跳舞,楚克听不进去。
金属与石头的苦涩音调,无声的声音进入黑暗。
苍梧来怨仰,白牡丹动送香。
流水流过小浦,悲风过洞庭。
一曲终了,已不见人影,江上有几座青峰。
再往北走,我们就来到了岳阳楼景区。
岳阳楼
岳阳楼自古就有“洞庭天下水,天下岳阳楼”之称。 是三座名塔中唯一保持原貌的纯木古建筑。
岳阳楼建于公元220年左右,仅比黄鹤楼晚几年。 它最初也用于军事目的。 是三国时期东吴将军鲁肃的“阅兵楼”。
在随后的历史中,岳阳楼多次被毁。 我们看到的是1983年重建的岳阳楼,但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貌。
岳阳楼的另一特点是其盔顶结构。 因屋顶曲线流畅,造型陡峭弯曲,酷似古代武士的头盔,故名盔顶。
下面一张图可以帮助大家直观感受不同的屋顶:
景区大门也是一座仿古建筑。 根据上图,屋顶应该叫“硬山”。 屋檐下的牌子上写着“巴陵胜庄”,也是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一进门,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个池塘,里面有喷泉、灌木、鲤鱼,还有各朝代的岳阳楼模型,人称“五朝楼观”。
唐代岳阳楼:“岳阳楼”匾额为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书。
宋代岳阳楼:“岳阳楼”匾额为宋代书法家米芾所书。
元代岳阳楼:“岳阳楼”匾额为元代书法家赵孟俯所书。
明代岳阳楼:“岳阳楼”匾额为明代书法家董其昌所书。
清代岳阳楼:“岳阳楼”匾额为康熙皇帝所书。
再往北,我们来到了双宫庙,这是为纪念范仲淹、滕子敬而建的。
寺内有“双公绝情”和“岳阳天下楼”两个展厅,分别展示了“双公”的一生和岳阳楼的沿革。
文因楼而生,楼因文而得名。 岳阳楼名扬天下,与范公、滕公是分不开的。 滕子敬被贬巴陵,“不为自怜”,重修岳阳楼,兴建岳州书院,筑堰虹堤,修建通和桥,继承前制,提倡教育,治水,弘扬。运输。 一代文豪范仲淹在修葺一新的岳阳楼里写下了千古流传的名篇《岳阳楼》。 语言铿锵有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思荣辱、知使命、胸怀天下。
滕子敬雕像:
范仲淹雕像:
双工绪游乐雕塑:
在岳阳天下塔展厅,介绍了“洞庭天下水”:洞庭湖古称“云梦泽”。 它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北连长江,南接湘、沅、澧四河。 自古就有“八百里洞庭”。洞庭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浩瀚蜿蜒,山峦突兀,渔帆星罗棋布,芦叶翠绿。 ,与水天同色,还有飞翔的鸥鹭。
从双宫寺稍北走就是新碑廊。
新碑廊呈北斗七星形状,刻有古今著名作家的名篇。
再往前就是“南极潇湘”牌坊,牌坊背面写着“天白月白”几个字:
穿过牌楼,我们就来到了仙美阁。 始建于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 亭内有石碑一块,为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巴陵知县重修仙梅亭时所立。 碑上刻有仙梅花和“仙梅亭”。
不远处就是岳阳楼。
岳阳楼旁有青瓦三醉亭:因吕洞宾三醉岳阳楼而得名。
拾级而上,可以俯瞰浩瀚的洞庭湖:
楼下还可以远眺鲁贤祠:
楼内刻有“岳阳楼”:
这里曾经是诗人纷纷聚集的地方。 张九龄、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柳宗元、黄庭坚、文天祥、陆游等都曾在此饮酒吟歌。
景区内的另一个景点是小乔墓,位于岳阳楼北侧不远。
古书记载:“吴孙策伐皖,得乔公二女,将老乔接其家,小乔归周瑜,后葬于此(巴陵)”。
小乔墓地周围相传是周瑜三国军府的花园。 四周有围墙,园内有影壁。 正面刻着苏东坡的手书:“忆宫瑾时,小乔初嫁,威风俊秀。”
小乔墓西侧有吕仙祠,供奉道教神明吕洞宾。
沿着湖向南走,我们来到了岳阳门,这是古岳阳的西门。 是岳阳五座城门中唯一保存至今的城门之一。
沿着斑驳的古城墙继续南行,我们来到了怀府阁。
当时,杜甫住在巴陵。 尽管他家境贫寒,但他仍为后人留下了《登岳阳楼》等不朽诗篇。 后病逝于岳阳。 怀福阁是岳阳人民为纪念杜甫而建的。
至此,我们就游览完了岳阳楼景区。 你可以在游船码头乘船前往君山岛,也可以将岳阳的记忆停留在这里。 由于天气原因,洞庭湖被白雾笼罩,所以我选择了后者。
旅行感
岳阳楼景区不大,但门票价格却不便宜。
不知道春光明媚时,景色是怎样的。 我去的时候天气阴沉,湖水和天空都是同一个颜色——灰色。 只有岳阳楼的黄瓦顶让人感觉明亮一些。 但总体来说,除了完成“景点打卡”任务外,并没有太多惊喜。
旅行就是这样,在路上,就像面对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会是什么味道。
【黄鹤楼:这篇文章带你看遍:黄鹤楼的里外外和古今往来】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