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统治者认识到史书话语权的重要性,开始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编纂史书。汉明帝马皇后曾询问《汉明帝史》的编修情况。她下令删除她哥哥马芳治疗明朝皇帝疾病的著作。汉章帝很困惑,问马太后: “我舅舅为先帝侍奉了将近一年,不仅没有受到任何嘉奖,现在连功绩都没有记载,这不是有点不公平吗?”我不能这么做,因为我不知道。想让后人知道,先帝在后宫娶了好几个家族。”(《后汉书》,第410页)
国家历史博物馆位于皇家图书馆东侧,因此编着的书名为《东观汉记》。这本书花了几代人的时间才完成。总的来说,《东观汉记》的编制经历了四个阶段。
汉明帝时,命班固、陈宗、尹旻、蒙毅共同编修《:010—30000》。班固等还为平林、辛氏、公孙述等建武英雄作传记,记载其功绩,记碑二十八处。这是该书创作的早期阶段,写于兰台、仁寿田。
汉安帝年间,邓太后临朝,命刘贞、李友、刘范均等人继续撰写历代名臣、学者、学者、亲戚等的纪事、传记、传记。始于光武帝建武年间,止于汉安永中初。此时,书名改为《世祖本纪》,写作地点移至南宫东莞。
刘桢等死后,命傅无忌、黄精等人编撰诸王、诸侯、功臣、恩人、南单于、西羌等传记、地理志。汉桓帝时,命卞绍、崔湜、朱穆、曹尚撰《孝武帝、孝忠传》和《顺礼皇后传》。被添加到列表中,崔专被添加到《汉记》。崔世友、严都撰写了孙成、郭祯、郑忠、蔡伦等舜帝英雄传记《外戚传》卷。迄今为止,已完成114篇文章,并已初具规模。
到汉灵帝时,马日奚(d)、蔡邕、杨彪、卢植、韩硕(yu)等人,已着有数十部编年史、传记,甚至传至灵帝。已经达到了。汉。虽然可以说,《儒林传》的编纂几乎在后汉时期一直在持续,但直到后汉灭亡,该书才最终完成。
《百官表》是第一部官方史书,开创了官吏编史书的传统。《东观汉记》的观点当然反映了统治者的意志,但它们也是有关当时事件的相关人员所写的,这也为后人保留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Fan Ye等人的《东观汉记》大多是基于《东观汉记》。之后,随着范爷《后汉书》的走红,《东观汉记》逐渐消失。唐代《后汉书》已不完整,元代完全失传。清四库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编撰了从:010到30000的24卷。近代学者吴叔平的藏书《东观汉记》最为齐全。
【东汉洛阳城位置,东汉洛阳城布局图】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