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原文及译文注释,珍藏:《中庸》全文及译文(完整版)

更新:03-21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孔子说:“颜回是这样的人,他选择了中庸,得到了中庸的好处,就牢牢地记在心里,不曾失去。”说。你可以放弃薪水,你可以践踏纯白的刀锋,但节制却并不容易实现。 ”

【原来的】

子路问羌。孔子曰:“南方之力,北方之力?北方之力?北方之力?北方之力,亦是南方之力。强者居之,故诸侯和睦,不顺则强而正!中立而不恃则强而正!国有道则胜。不改变,所以强大,就对了!没错!无能为力的国家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它到死也不会改变。更正!”

【翻译】

子路问什么叫坚强。孔子说:“南方的力量如何?北方的力量如何?或者你认为它强大吗?以宽容和仁慈的精神来教育人们,不要报复那些对我无礼和不敬的人。” 。“说。这就是南方的力量,有高尚的品德。有这样的力量,就是北方的力量。以武器、铠甲、盾牌为枕而死,就是北方的力量。勇猛好斗的人。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是平和的,是顺从的,是不随波逐流的。这才是真正的实力。保持中立、不偏不倚的立场才是你的强项!即使国家政治发生变化,如果你不改变自己的意图,

【原来的】

孔子说:“苏婴的行为是奇怪的,后人会描述它,但我做不到。君子遵循道路,不认真地失败。我做不到。君子依靠道。”

【翻译】

孔子说:“他可能会寻找错误,做出奇怪的事情来欺骗世界,窃取他的声誉。有些后人可能会写他,写他的传记,但我永远不会这样做。有些品德好的人遵循道德。”“黄金节制,但即使半途而废,你的毅力也不会持久,你不会放弃。真正的君子坚持节制。即使我隐居深山,默默无闻我这一生,即使没有人知道,我也不会后悔,这是只有圣人才能做到的事情。”

【原来的】

不紧不慢、隐藏自己,才是君子之道。夫妻间的愚蠢可以归咎于知识,但有些事情即使是最聪明的人也无法理解,即使是那么极端。婚姻不忠是可能的,但在极端情况下,即使是智者也无能为力。世界那么大,人还是有遗憾的。故君子之言大,天下无事可达;君子言小,天下无事可破。《诗》 云:“鸢在天飞,鱼跳深渊。”据说可以上下观察。君子之道,始于妻妾,止于天地。

【翻译】

君子之道既广阔又细腻。普通人即使无知也能知道太子之道,但即使是圣人也无法参悟其最高深奥的境界。君子之道,一般人可以做到,即使不明智,但至高无上的境界,连圣人也达不到。世界很大,但还是有人不满意的地方。所以君子说“大”,就是大到不能容纳整个世界;君子说“小”,就是小到连一点也不能分开。《诗经》说:“风筝在天上飞,鱼潜在深水里。”这意味着上下有明显的区别。君子之道始于平凡男女,而其最高深奥的境界却是举世皆知的。

【原来的】

君子追求中庸之道,就像走长路,必须从小处做起,又如登高山,必须从低处做起。《诗》 说道: “你的妻子和孩子的关系就像弹琴、打鼓、竖琴一样和谐。兄弟之间的关系和睦、顺从、幸福。它会让你快乐,也会让你的妻子和孩子快乐。”孔子称赞道:“这样你的父母也会高兴啊!”

【原来的】

孔子说: “鬼神之德何其大,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留身物,令天下皆服。”接受祭祀,最亮的衣服。它们是如此巨大,以至于感觉就像它们就在这里一样。如上,在其左侧和右侧。《诗经》 说:“神的意念无法测算,但可以通过射击反映出来。”“微妙是这样显露的,真诚是这样隐藏不了的!”

【翻译】

孔子曰:“鬼神之功,甚大,不可见,不可闻,而映于万物,不可为人所解。”天下人皆斋戒净心,以供奉之。穿着庄重、整洁的衣服,它无处不在!它似乎就在你的头上、在你的周围。《诗》说:“世事难料,怎能无礼?”从微妙到明显,你无法隐藏真相!

【原来的】

孔子说:“舜的大孝,也与他的德行有关。他是圣人,被尊为帝王,富于天下,食于宗庙,受子孙保护。”所以,这是一种伟大的美德。” “一定会得到职位、俸禄、名声、长寿。”所以,天上的生灵一定是因为物质而强大。《诗经》 曰:“贾之君子,立德之人,善于民,善于民,受天之福,福其命。”故有德者必受命。 ”

【翻译】

孔子说: “舜是最孝的人,就德而言他是圣人,就地位而言他是尊贵的皇帝,就财富而言他拥有全世界。在他的宗庙里,人们崇拜他。” ’后人继承了他的功绩。所以,一个有德行的人,一定会得到他应得的地位、他应得的财富、他应得的声誉、他应得的长寿。因此,上帝养育万物,并根据它们的能力来眷顾它们。《诗》 说: “高尚、仁慈的君子,具有光明美好的美德,可以使人安居乐业,安居乐业。”“上帝赐福,祝福他,任命他,赐予他重大的托付。”所以,有德行的人,一定会继承自己的命运。

【原来的】

孔子说:“惟文王不忧!以王岐为父,武王为子,父作子传,武王承王之思。”宣、王姬、武王,一兵治天下,不失名于天下,尊为天子,富天下,受宴席。在祖先的庙里,他将受到子孙的保护。

【翻译】

孔子说:古代诸帝王中,恐怕只有周文王是无忧无虑的吧!这是因为他的父亲是睿智的王姬,他的儿子是英雄的武王。他的父亲王姬奠定了基础,他的儿子周武王继承了他的遗志,完成了未竟的事业。武王继承了太王、王姬、文王的未竟之业,灭了大殷,征服了天下。由于周武王的自下而上的正义之举,他不仅保住了自己在天下的显赫人物的声誉,而且还被天下人尊为天子,掌握了天下的财富。他喜欢在祖先的庙宇里祭祀,他的子孙也永远这样祭祀。

【原来的】

武王末年,周公成为文武双全的人,追随王大王、王姬,祭祀先公为帝。这种仪式延伸到王公、官员、学者和平民。父为医生,子为学者,与医生同葬,与学者同祭。父为秀才,子为大官;葬秀才,祭大官。大夫丧一年,天子丧三年,父母丧不分贵贱。 ”

【翻译】

周武王直到晚年才接受天命称帝,所以还有很多事情没有来得及完成。武王死后,周公助文王、武王成德,称太王、王姬为王,用皇家礼祭祖,继续这样做。对待皇室、官员、学者和平民的礼仪。周公制定的礼仪规则:如果父亲是学者,儿子是学者,那么父亲必须按照学者的方式安葬,祭祀也必须按照学者的方式进行。如果是学者,他们的父亲就必须按照学者的方式死去,按照医生的方式安葬和祭祀。忌日一周年,知县可以使用,忌辰三周年,只有皇帝可以使用。丧父母无上下之分,皇帝与百姓亦然。

【原来的】

孔子说:“武王、周公,非常孝顺。孝顺丈夫的人,善于继承他人的志向,传授他人的境遇。春秋时期,他们修建祠堂,制定礼节。”祠堂为赵穆序,贵族序为贵贱之分,事序为卑贱之分。炎卯捕获仆人时露出獠牙,因为他德高望重,旅途的报酬最高。 ”

“保位、讲礼、奏乐、敬重、爱亲、生死、生死,这是最高的孝道。”“我们祠堂的仪式感谢我们的祖先。公共礼节清晰,品味的意义在于统治手掌上的国家!

【翻译】

孔子说:“武王、周公真是最孝的人。所谓孝,就是继承祖宗的遗志,继承祖宗未竟的成果。春秋祭祀时节,我们要修缮祠堂,陈列祭祀用具,陈列祖先留下的衣服,提供时令美食。

根据宗庙祭祀制度,需要组织父子、长子、幼子、近亲的顺序,并通过组织官衔的顺序,可以明确区分上下级。为了通过排列顺序来明确区分人才的高低,晚辈首先要向长辈敬酒,让祖先的祝福延伸到晚辈。由于规则是根据年龄确定的,因此各个年龄段的男性和女性之间都维持着秩序。 ”

“站在自己的位置,履行祖先传下来的仪式,奏响时代的音乐,尊敬祖先所尊敬的人,爱祖先所爱的人,就像为生者服务一样。为死者服务. 服务生者是孝道的最高形式。

祭天地礼仪是为了侍奉皇帝和天地而产生的,祭祖陵礼是为了祭祀祖先而产生的。一旦你了解了郊区社区的礼仪以及大大小小的祭祀的意义,统治世界的原则就变得像亲眼所见一样容易理解。 《舞台老师首部作品集》

【原来的】

爱子询问政治。孔子说:“政以政为政,人存则政治行,人死则政治废。人对政治敏感,地也对政治敏感。” “夫政也,普茹。故为政。民中,受他人为己身,以道修身,以仁修道。亲为最大。‘义适当’杀亲敬德,是礼之生,不得到臣位,就不能得到百姓。所以,君主不可忽视修养不可能的道德。如果你想修德,不可忽视亲人;欲养亲人,不可忽视人;欲养亲,不可忽视天。 ”

【翻译】

鲁哀公问政事。孔子曰:“文王、周武王之事,皆载于经,生时行之,死后废之,其道也。”勤于政治,治荒之道在于利用。树木长得快。顺便说一句,就像地上的芦苇长得快一样,贤人的治理最有成效。一修身就是遵道,遵道从仁义开始。仁是爱人,爱亲人是最大的仁,义是做事得当,尊重有德之人是最大的义。 ……说到爱,要分清亲人、亲人、陌生人,尊重贤人,要有等级观念,这些都是礼节的要求,地位低下的人,如果没有上位者的信任,就无法统治整个社会。 “所以,君主必须修身。要修身,就必须侍奉亲人。要侍奉亲人,就不能了解别人。要了解别人,就必须用人。”天理,你一定要明白。”武大老师第一集

【原来的】

世间有五大道,修行者有三人。曰:君王大臣、父子、丈夫、妻子、兄弟姐妹、朋友。第五是世间之道。知识、仁慈和勇气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美德。这就是为什么做这件事的人都是一样的。你要么出生时就知道,学习时就知道,被关起来时就知道,这是了解它的最好方法之一。无论你是安全地、为了利益还是勉强地去做,你都会成功。孔子说:“学近于知,行近于仁,知耻近于勇。知此三者,则能修身。如何修身,知治也。”人,可以修身。懂得治人,就懂得治天下。

【翻译】

世界上所有民族共有五种道德关系,而三种美德则用来处理这五种道德关系。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五伦,是世界各国人民共有的,而处理这五伦的三德就是智、仁、勇。践行这三德,就叫“诚”,这个道理有的人生来就知道,有的人是后来才学会的,有的人是遇到困难才学会的,但到最后,我们都知道是一样的。再举个例子,有的人是自愿练习的,有的人是为了某种利益而练习的,有的人是勉强练习的,但最终只要大家都练习了,都是一样的。孔子说:“好学,就近于智;勤奋,就近仁;知耻,就近勇。懂得这三者,就可以了。” ”“懂得修己,便懂得管人;懂得管事,便懂得修己。”别人就会懂得治理世界。和国家。

【原来的】

你是如此真诚,以至于你可以预见未来。国家要兴盛,必有吉兆;国家要衰落,必有凶兆。或出现在蓍草中的龟甲上算命,或出现在人体动作的外表上。当好运气或坏运气来临时,你可以提前知道是好是坏。因此,极度的诚实就像上帝一样微妙。

【原来的】

诚实是你为自己创造的东西,道路是你为自己创造的东西。诚信是一切事物的开始和结束,没有诚信。所以,君子的诚实是无价的。真诚之所以成为某种东西,是因为它不仅仅是关于你自己。成己即仁,成事即知。既然自然的美德是符合外在和内在的原则的,那么在适当的时候采取措施是适当的。

【翻译】

诚是自我完善,道是自我导向。诚信是一切事物的开始和结束,没有诚信就不可能有任何事情。故君子重诚信。但要改善自己和改善事物,光有真诚是不够的。自强不息是仁,完善事物是智。仁、智是源于自然的美德,是自与外物融为一体的法则,是随时可以修行的。

【原来的】

故诚不息,不息则长,长则胜,胜则远,远则长。要有开放的心态,开放了就是明智的。因为它宽而厚,所以可以用来承载东西,因为它聪明,所以可以遮盖东西,因为它寿命长,所以它成为一个物体。菩萨与地和谐,智慧与天和谐,永恒无边。故无见而成,无动而变,无为而得。

天地之道,可用一字概括。它是由什么制成的,是不可预测的。天地之道,宽、厚、高、明、长。如今,天上万物无穷无尽,日月星辰皆相连,覆盖万物。如今,我的土地大约有一把地球那么大,广阔而厚重,可以承载山峦而不压垮,震动江河海洋而不渗漏,容纳一切。他们之中。如今的浮山,幅员辽阔,山石可滚,草木茂盛,动物栖息,宝藏丰富。现在一勺水,竟会生出龟、鲛、龙、鱼、鳖,并生出财物。

《诗经》云曰:“只是天命,宇穆无量!”盖曰天何以是天。 “文王的德性究竟有多纯,不得而知!”盖说,文王之所以是文人,是因为他的德性纯正。

【翻译】

因此,极度的诚实永远不会停止。如果你不停止,它就会持续。如果你持续很长时间,它就会有效。如果有效,它就会传播得很远。如果传播得很远,它就会变得更广更深。如果你广泛又深又高又明亮。唯有宽深才能承载万物,唯有高明才能包容万物,唯有长久才能生出万物。它的广度和深度比作大地,它的高度和光明比作天,它的永恒和永恒是无限的。当你达到这个境界的时候,你就能自然而然地显现出事物,而不需要把自己摆在外面,你就能自然而然地不经意地表现出事物,自然而然地就能无为地感动人和事,自然而然地就能有所成就。

天地法则,概括为一个“诚”字。由于诚一心一意,所以万物的诞生都无法预测。大地法则是宽、深、高、明、远、长。我们今天所说的天空,原本是一小片光的集合,后来却变得无限大,支撑着日月星辰,用光覆盖了世间万物。我们今天所说的地球,原本只是一把土,但随着它越来越宽、越来越深,它可以承载华山这样的高山而不感其重量,也可以容纳许多河流、湖泊和海洋而不渗漏。世间万物皆由其承载。我们今天说的这座山,原本是拳头大小的岩石集合体,但是当它变得很高的时候,上面就长出了植物,上面生活着动物,里面还发现了宝藏。我们今天所说的水,本来是一勺一勺地收集起来的,后来膨胀到无穷大,不断生长,长出了龙、鱼、龟,以及各种货物和财富。

《诗》说:“命运有多远,它有多永恒!”这大概就是天堂之所以是天堂的原因。 “文王何其聪明才智,道德清纯啊!”这大概就是文王被称为“文王”的原因吧。纯洁无止境。

【原来的】

圣人之路何其美妙!其浩瀚,万物发达,高如天。你太棒了!有三百礼,三千威严。请等待其他人再继续。故曰非德高凝者不能成道,君子重德性而学道。温故知新,尊重礼貌,诚实真诚。这是我的旧居

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 【译文】 伟大啊,圣人的道!浩瀚无边,生养万物,与天一样崇高;充足有余,礼仪三百条,威仪三千条。这些都有待圣人来实行。所以说,如果没有极高的德行,就不能成就极高的道。因此,君子尊崇道德修养而追求知识学问;达到广博境界而又钻研精微之处;极端高明而又奉行中庸之道;温习已有的知识从而获得新知识;朴实厚道,崇奉礼节。所以身居高位不骄傲,身居低位不会犯上作乱,国家政治清明时,他的言论足以振兴国家;国家政治黑暗时,他的沉默足以保全自己。《诗经》说:“既明智又通达事理,可以保全自身。”大概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 【原文】 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 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做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 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征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 【译文】 孔子说:“愚昧却喜欢自以为是,卑贱却喜欢独断专行。生于现在的时代却一心想回复到古代去。这样做,灾祸一定会降临到自己的身上。” 不是天子就不要议订礼仪,不要制订法度,不要考订文字规范。现在天下车子的轮距一致,文字的规范统一,伦理道德相同。虽有天子的地位,如果没有圣人的德行,是不敢制作礼乐制度的;虽然有圣人的德行,如果没有天子的地位,也是不敢制作礼乐制度的。 孔子说:“我谈论夏朝的礼制,夏的后裔杞国以不足以验证它;我学习殷朝的礼制,殷的后裔宋国还残存着它;我学习周朝的礼制,现在还实行着它,所以我遵从周礼。” 【原文】 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 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 《诗》曰:“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庶几夙夜,以永终誉。”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誉于天下者也。 【译文】 治理天下能够做好议订礼仪,制订法度,考订文字规范这三件重要的事,也就没有什么大的过失了吧!在上位的人,虽然行为很好,但如果没有验证的活,就不能使人信服,不能使人信服,老百姓就不会听从。在下位的人,虽然行为很好,但由于没有尊贵的地位,也不能使人信服,不能使人信服,老百姓就不会听从。 所以君子治理天下应该以自身的德行为根本,并从老百姓那里得到验证。考查夏、商、周三代先王的做法而没有背谬,立于天地之间而没有悖乱,质询于鬼神而没有疑问,百世以后待到圣人出现也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质询于鬼神而没有疑问,这是知道天理;百世以后待到圣人出现也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这是知道人意。所以君子的举止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的先导,行为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的法度,语言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准则。在远处有威望,在近处也不使人厌恶。 《诗经》说,“在那里没有人憎恶,在这里没有人厌烦,日日夜夜操劳啊,为了保持美好的名望。”君子没有不这样做而能够早早在天下获得名望的。 【原文】 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译文】 孔子继承尧舜的传统,以文王、武王为典范,上遵循天时,下符合地理。就像天地那样没有什么不承载,没有什么不覆盖。又好像四季的交错运行,日月的交替光明。万物一起生长而互不妨害,道路同时并行而互不冲突。小的德行如河水一样川流不息,大的德行敦厚纯朴、化育万物。这就是天地的伟大之处啊! 【原文】 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溥博渊泉,而时出之。溥博如天,渊泉如渊。见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译文】 只有天下崇高的圣人,才能做到聪明智慧,能够居上位而临下民;宽宏大量,温和柔顺,能够包容天下;奋发勇健,刚强坚毅,能够决断天下大事;威严庄重,忠诚正直,能够博得人们的尊敬;条理清晰,详辨明察,能够辨别是非邪正。 崇高的圣人,美德广博而又深厚,并且时常会展现出来。德性广博如天,德性深厚如渊。美德表现在仪容上,百姓没有谁不敬佩,表现在言谈中,百姓没有谁不信服。表现在行动上,百姓没有谁不喜悦。 这样,美好的名声广泛流传在中国,并且传播到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凡是车船行驶的地方,人力通行的地方,苍天覆盖的地方,大地承载的地方,日月照耀的地方,霜露降落的地方;凡有血气的生物,没有不尊重和不亲近他们的,所以说圣人的美德能与天相匹配。 只有天下地道的真诚,才能成为治理天下的崇高典范,才能树立天下的根本法则,掌握天地化育万物的深刻道理,这需要什么依靠呢!他的仁心那样诚挚,他的思虑像潭水那样幽深,他的美德像苍天那样广阔。如果不真是聪明智慧,通达天赋美德的人,还有谁能知道天下地地道道的真诚呢?布袋先生首藏 【原文】 《诗》曰,“衣锦尚絅。”恶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诗》曰:“奏假无言,时靡有争。”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铁钺。 《诗》曰:“丕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 《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 《诗》曰:“德燊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译文】 《诗经》说:“身穿锦绣衣服,外面罩件套衫。”这是为了避免锦衣花纹太显露,所以,君子的道深藏不露而日益彰明;个人的道显露无遗而日益消亡。君子的道,平淡而有意味,简略而有文采,温和而有条理,由近因知远事,由风知源,由微知显,这样,就可以进入道德的境界了。布袋先生首藏 《诗经》说:“潜藏虽然很深,但也会很明显的。”所以君子自我反省没有愧疚,没有恶念存于心志之中。君子的德行之所以高于一般人,大概就是在这些不被人看见的地方吧? 《诗经》说:“看你独自在室内的时候,是不是能无愧于神明。”所以,君子就是在没做什么事的时候也是恭敬的,就是在没有对人说什么的时候也是能表现出他的诚信。 《诗经》说:“进奉诚心,感通神灵。肃穆无言,没有争执。”所以,君子不用赏赐,老百姓也会互相劝勉;不用发怒,老百姓也会很畏惧。布袋先生首藏 《诗经》说:“弘扬那德行啊,诸侯们都来效法。”所以,君子笃实恭敬就能使天下太平。 《诗经》说:“我怀有光明的品德,不用厉声厉色。”孔子说:“用厉声厉色去教育老百姓,是最拙劣的行为。” 《诗经》说:“德行轻如毫毛。”轻如毫毛还是有物可比拟。“上天所承载的,既没有声音也没有气味”,这才是最高的境界啊! 图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庸》原文及译文注释,珍藏:《中庸》全文及译文(完整版)】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孔子所说的中庸之道是什么,孔子的中庸思想原文 下一篇:中庸全文及译文及注释,《中庸》全文及解释译文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