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的追求丨聚焦资本的终极追求
【格物/货币】是格物资本的主要内容类别之一
“日元”系列是属于【学习/货币】的内容系列。
第1部分:日本货币的起源
第二部分:12枚王朝钱币
第三部分:金、银、铜时代
第四部分:独立统一的货币体系
第五部分:重铸德川硬币
本文是“日本货币”系列的第6篇。
收藏家说道: 1868年,德川幕府体系崩溃,新政府成立,由明治天皇领导。江户末期至明初,日本的货币制度极度混乱,1871年进行了大规模的货币改革,废旧立新。实现货币联盟,开启日本货币史上的“日元/日元时代”。 ”
德川幕府的货币制度江户时代,日本的货币制度陷入了极度混乱,这种混乱表现在两个方面。假币成风,劣币充斥市场;其次,大量乱印各诸侯国的“诸侯书信”,加剧了恶性通货膨胀和货币体系的混乱。
德川幕府是德川时代日本的中央政府,用金、银、铜铸造货币并在全国流通。幕府铸造的货币被称为“官方货币”,由此建立的货币制度被称为“德川三金制度”。
从17世纪末到1860年代,德川幕府多次重铸货币。每次重铸时,幕府都会回收旧钱,重新熔化,重新铸造成新钱。然而,每次重新铸造旧钱,旧钱并没有完全被重新利用或重熔,而是总会有一部分进入流通,所以幕府的政策是“不还旧钱,但还新钱”。 ’这导致了它的颁布。由于“铸币”现象,流通中的幕府钱币种类也越来越多。幕府重铸在之前的文章《日本货币史:德川三货制的变迁与终结》中已经详细介绍过,这里就不详细解释了。
江户时代末期,由于反复重铸,幕府钱币的种类增多,重量、成色、法定价值也各不相同。除了货币种类繁多之外,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关系也不是很明确,因此货币的流通非常混乱。此外,1860年,幕府重新铸造了曼年金币(质量极差的金币),造成恶性通货膨胀,极大损害了德川三乡的信誉。另一方面,由于德川时期的政治动荡,当时的许多封建领主开始铸造钱币(在银币上贴上金箔,伪装成金币。假金币主要用于购买)。武器、船舶等)导致假币泛滥,劣币充斥市场,金融动荡加剧。
照片:德川幕府时代流通的各种幕府官币(仅展示部分)。图片来源:日本银行货币博物馆
除了上面提到的可以在全国使用的幕府官方硬币外,德川时代的日本还有一种名为——“番沙”的本土纸币。 “藩”是诸侯国,“渭”是钞票,“藩”是德川幕府制度(具有封建地区割据制度的政治制度。幕府是中央机关,藩主诸侯国的领土分为一侧,并且),每个诸侯国在自己的领土上发行纸币。
日本最古老的藩是越前福井藩,出现于宽文时代(1661-1672)。然而,这并不是日本最古老的纸币;“伊势山田八数”(一种长而薄的纸币,上面写有发行日期)于17 世纪初在伊势地区发现。日期、面值、发行人名称、印章均可兑换相应数量的Chogin)。 《伊势山田八集》一出现,很快就被各地商人和寺庙所模仿,出现了各种个人发出的“私信”。宽文时代,这种以纸币取代幕府官方货币的格式,被各藩主仿效使用,并印刷了各种“汉字”。
照片:当时“伊势神宫”的“神主”山田王子长尾发行的“伊势山田有周”。 “御形”是负责神社日常运营的神社职员的称号,同时也是销售、流通商品、兑换货币等的商人。发行“伊势山田八数”的目的是为了取代流通中的银币,增加交易的便利性。图片来源:日本银行《货币博物馆常设展示图录》
照片:越前福井氏宗书是日本最古老的域书,上面还写有出版年份、颁发的域名、宗派。图片来源:日本银行《货币博物馆常设展示图录》
德川时代大名的颁发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适应“特产专卖”制度(每个大名对其领地特有的农产品和手工艺品拥有专有权)。领主直接管理一些富商或让他们负责自己领地内特有的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收购和销售),每个领主都会给一些富商颁发封建凭证,可以用来购买。藩内的特产(大米、棉花、盐、糖等)被运往大阪、江户等物产中心,在那里出售,换取幕府的公币。各领主为了弥补领地内的财政赤字,印制领地书籍,进行各种财政支出。
大名产品的使用和流通受到幕府和大名的严格控制,原则上仅限于域内,不允许流向域外。原则上半书可以兑换幕府的公共货币,发行者(大名或富商)有义务赎回,但现实中,由于发行过多,部分半书无法赎回,可能变得不可赎回。 是。用过的纸。
照片:各诸侯(仅展示部分)。番杂的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金杂(可兑换金币)、银杂(可兑换银币)、钱杂(可兑换铜币)。 )、米扎(专供外购大米,符合“特产专卖制度”)等。图片来源:日本银行《货币博物馆常设展示图录》
17世纪末至18世纪,宗族发行对封建领地商品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宗族流通取代了幕府的公币,有效解决了货币短缺的问题。这是一个关于幕府公共货币在各个领域流通的问题。
然而,江户时代末期,由于政局动荡,各藩财政拮据,在金属钱币储备不足的情况下,大量乱印藩书,导致许多藩书无法再印刷。变成了现金,最后变成了无法兑换现金的废纸,物价下跌,结果农民的财富被严重剥削,诸侯的经济秩序陷入混乱。
照片:从德川时代到明治初期,各藩都发行了封信。据明治初期的调查显示,在近300位大名中,有244位大名发出了封信,共有1600多种封信。图片来源:sirakawa.b.la9.jp
此外,江户时代末期,一直不发行纸币的德川幕府,在江户时代末期发行了三种纸币(也称纸币):江户横滨普通纸币和江户/官八州普通纸币。江户时代。纸币和兵库县会古座。
照片:1867年德川幕府发行的三种纸币。图片取自网络。
江户时代末期,除了幕府公币贬值、本土纸币过度印刷外,一些外国银币也进入日本流通(幕府建立后)。而一些地方封建国家也有少量的本地金属钱币流通(此处不详)。也就是说,江户时代末期日本社会的货币体系完全混乱。
明治初期德川幕府被推翻后,新的明治政府成立。新政府成立初期(1868-1870年),新政府尚未稳定,因此并没有立即开始货币改革以新币替代旧币,而是继续维持旧币。根据旧货币体系作为新政府官方货币发行的货币。
明治新政府成立后,由于缺乏财力,政府急忙发行自己的官方货币,包括三种金属硬币(明治金2仙、银1仙、银1仙)和两种金属币。的钞票。 (民政部/查太正管扎)
1868年4月,明治政府设立钱币局负责铸造货币,同年7月铸造了明治二千金币、一千银币、一州银币。 「」是假币(重量、成色、表面图案都一样),所以它实际上仍然是「旧币」(虽然是新政府铸造的)。
照片:明治初期铸造的三枚金属硬币。铸造时期:1868年7月至1869年2月。图片来源:日本银行《货币博物馆常设展示图录》
此外,明治政府于1868年5月发行了名为“大正关所”的纸币(大正关是明治初期政府的最高政治协商机构)。 “大上工书”的文字形状和设计与当时的封建文字几乎相同,面额上写有德川货币系统的货币单位“两、仙、朱” ,所以目前旧的货币体系仍在延续。 1869年11月(明治2年),明治政府以民政部(大政官所管辖的中央官僚机构之一)名义出版了《民部民部札记》,作为《民部部札》的补充。大戒观所。”有面值的纸币。
图:太正管家票面还包括面额、发行机构、发行年份等信息,面值有12两、5两、1两、1分、1分五种。朱。出版时期为1868年5月至1869年。 5月发行金额达到4800万两(主要解决政府财力短缺问题)。民政部设四门:二分、一分、二柱、一柱。两种纸币均于1878 年6 月停止流通。图片来源:日本银行《货币博物馆常设展示图录》
明治政府发行大正加贺和民政部信时,并没有相应的金属硬币作为储备(发行储备),因此这两种纸币都是不可兑换的信用纸币。由于无法兑换现金,《大正工书》出版后有一段时间流通困难,流通被切断,直到1869年才采取一系列纠正措施。《大正工商》成功上市。
明治初期,除了上述明治政府直接发行的五种货币外,日本社会还出现了两种特殊的新纸币:——“县道纸币”和“威北会纸币”。这两类纸币并非由明治政府直接发行,而是受到明治政府直接或间接的制裁。其中,府钞和县钞都是地方钞、地方钞,和封建钞一样,只是名称不同。和纸币一样,井代会纸币是由井代会(日本最古老的地方商业组织,由政府设立的具有银行职能的)发行的,可以兑换金属硬币。
照片:明治初期的“县书”(仅展示一部分)。随着新政府军陆续占领原幕府直辖地区,新政府实行行政区划制度,将占领区内的33,354个都道府县划为新的“都”或“县” .”将由新政府直接管辖。经新政府批准,一些“州县”发行了地方钞票,称为“州县”。图片来源:古钱币
照片:明治初期的“威北券”(仅展示一部分)。 1869年2月,明治新政府为了振兴国内工业和发展对外贸易,成立了通商部主管对外贸易事务,并在八个重要的商业和港口地点设立了“贸易公司”。永太社”。 “为社会”的业务包括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承销外汇,还可以发行——号纸币作为社会债券。发行“社会社会债券”时,相应的金属币(金、银、铜币)作为储备存在,因此是可以兑换现金的纸币。图片来源:古钱币
明治初期,明治政府除了发行新货币外,还致力于纠正旧的货币制度,以改善货币流通秩序。它记录了16世纪中叶以来日本重银币的流通历史,并于1868年至1869年接管了德川幕府的官方铸币机构金座和银座,并于1869年7月下令禁止铸造。 1869年12月,颁布了禁止地方诸侯(或郡)重新发行扇书(或郡书)的命令。现已宣布,今后将停止刊登粉丝书信和县信。
废旧立新的“元/日元”诞生明末至明初的币制混乱并没有持续多久,大规模的币制改革最终还是进行了。实施的。废除旧的,建立新的。
明治新政府成立后,采用西式变革(史称“明治维新”),将日本推向工业强国,彻底重塑日本的社会、政治、经济格局。明治维新。新时代。混乱的货币体系是旧时代的遗产,而为了开启新时代,需要一个新的、稳定的统一货币体系,不仅要便利交易、促进经济发展,而且要行使权威,必然需要一个新的、稳定的统一货币体系。被重建。新政府、新时代、新社会形势。
经过一年多的考虑和准备,1871年5月10日,明治新政府颁布了第《新货币条例》号,启动了全面重组和统一日本货币体系的具有高度意义的货币改革。
1871年第《新货币条例》号,新币定名为“元”,并以“元”为基本货币单位,以“钱分”为辅助货币单位。 1 元=100 仙=1000 分(十进制)。这就产生了“丸”这个词(注意是繁体字“丸”,不是简体字“丸”)。在日语中,“元”的缩写是“日元”,“日元”是现行日本货币的字面表示(中文译为“日元”)。事实上,从1871年到1948年,日本货币(无论是金属硬币还是纸币)的表面上都印有“丸”字,而不是“日元”一词;直到1948年才开始出现“日元”一词印在货币上。 1988年新货币法实施后,“日元”正式被“人民币”取代。
根据这一规定,明治政府铸造了由金、银、铜三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硬币,全部采用机器高度精炼,仿照现代西方造币方法——,铸造了高度标准化的圆形机器硬币。其中,金币为标准货币,“1元”标准金币重25.72粒(1.66克),纯度为90%(含金量:23.15粒=1.5克),具有法定价值(面值)。是法定价值(面值)为“1元”且银币和铜币均小于“1元”的补充货币。
照片:刻有面额和发行年份的明治新机械硬币。金币表面刻有“元”字,代替“日元”字样,并将其他金币的重量和面值扩大到与“1元”金币相同的比例。图片来源:日本银行货币博物馆
从1871年到1897年,明治政府铸造了5种金币(如上图)、5种银币(1元、50元、20元、10元和5元)和5种银币。硬币:各种面值的铜币(5 分、2 分、1 分、0.5 分、1 分)。其中,面值“1元”的银币是明治政府为对外贸易专门铸造的银币,即“日本贸易银币”。
照片:日本贸易银币,重量416粒(26.95克),纯度90% 这枚银币的重量和纯度与墨西哥银元非常一致(墨西哥银元作为国际货币很流行),当时,贸易开展起来,在全世界都很流行),适合国际支付。日本贸易银币于1870年11月首次铸造(即发行《新货币条例》之前),与其他日本银币相比,纯度更高(80%)。这种银币最初用于海外贸易,但很快也开始在国内使用。图片来源:银座硬币
除了铸造新金属硬币外,明治政府还发行了三种新纸币:财务省兑换券、开市兑换券和明治通宝钞票。其中,《财务省证明书》和《开发证明书》并非由明治政府直接颁发,而是由“三井组”代表明治政府授权颁发。 “明治通宝纸”是明治政府采用新的西洋印刷方法直接出版的,以统一日本各种旧纸币为目的而发行的。
相片:大藏省兑换券是日本最古老的纸币,面值以人民币为单位(1871年10月发行) 大藏省是明治政府初期的中央官僚机构之一,负责财政等事务的监督。国海纸币是明治政府为了开发北海道而设立的官僚组织,此类纸币仅在北海道地区发行。这两类纸币刚发行时,原则上可以兑换成金属币,但随着发行量的增加,金属币的库存变得不足,最终成为不可兑换的纸币。图片来源:野崎币
照片:明治政府财务省直接发行的“明治通宝纸”,没有金属硬币作为储备金,是不可兑换的纸币。 《明治通宝》原本是在德国印刷的,由于当时日本没有先进的印刷机或印刷技术,所以印刷后寄回日本,并在上面加上了“明治通宝”字样。票面的东西。图片来源:日本银行货币博物馆
一旦发行了使用人民币、黄金、美分等货币单位的新货币(新金属币、新纸币),下一步就是将新货币与旧货币进行兑换,这对于这种主要货币来说是困难的。改革。
明治政府在新旧货币兑换方面面临两大问题。一是旧的双货币单位制(金为“两、闽、朱”三级四进制,铜为“官文、文”二级十进制)。 将1868 年禁止流通的丁银和豆板银以及等价单位“官、夏”)转换为新的统一货币单位体系(“元、钱、里”)的三步法其次,很多旧钱币(无论是金属硬币还是纸币)在流通过程中已经贬值,使用时的实际价值比其法定价值(面值)也低很多,所以当新钱币替代时旧币,兑换比例根据旧币的法定价值确定,但兑换比例必须根据旧币的实际价值有所区别。
针对上述两大问题,明治政府经过深思熟虑,确立了“1元=1电话=1.5克黄金”的基本兑换原则,并根据这一原则将所有旧硬币兑换成新硬币。基于这一原则,明治政府制定了如下复杂的补偿标准。
1、关于历代德川幕府的官币以及明治初期仿幕府钱币铸造的三类古币(明治金日线、银日线、周银日线),其含金量换算为一种新的货币单位1874年9月,明治政府发布命令,禁止旧硬币流通,从此,旧硬币被新硬币完全取代。
照片:德川幕府的官币与新币的兑换关系。每种金币的含金量不同,因此汇率也不同。例如完颜小币重3.3克,成色57%,含金量1.88克,折合新货币单位人民币1.25元(1.88/1.5)。由于赎回工作进展顺利,政府将赎回金额小幅上调0.05元,使实际汇率为1.3元(即每1元兑换30元)。图片来源:日本银行《货币博物馆常设展示图录》
其次,明治政府于1889年7月针对各种旧藩币(包括各种县藩币)颁布了《汉再造令》(同时推动“废藩置县”)。规定以当时的氏族钱币为货币,按市价赎回(不按纸币面值赎回)。我们发布了各种附庸和新币的兑换价格对照表。 1872年4月,开始发行《明治通宝兵卫》,同年5月,政府正式开始赎回《明治通宝兵卫》的各种域函,赎回过程持续了约八年到1879年6月,封建信件征集工作全部完成。
图:各种范币兑换新货币的汇率(仅展示部分)。图片来源:日本银行《货币博物馆常设展示图录》
3. 过去明治政府直接发行的《大正观照》和《民间民生纸币》可以兑换面值1,333,601张的《明治通宝纸》,但在1878年6月,这2张纸币被勒令停止流通。此外,1875年5月,明治政府正式承认、由“碧穗集团”颁发的“西藏财政部证书”和“开国使证书”也于1875年5月停止使用。并由明治通社取代。
四、新币与外国银币的兑换关系定义为日本“1元”金币=日本“1元”银币=1墨西哥银币。
在新币兑换旧币的过程中,随着新币在全国范围内的不断推广和普及,人们记账的习惯逐渐改变,记账的货币单位也从原来的“2分”转变为。朱”。 ``改为新的"元、钱、礼""。到了1875年夏天,日本全国流通的旧货币基本上已经被新货币所取代,以“元、仙、分”来管理人们账户的惯例也基本确立了,我做到了。
1871年的货币大改革,一是结束了江户末期至明初极其混乱的货币流通局面,实现了日本货币的统一,二是日本货币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日本的货币史,具有历史意义。他创建了新的统一货币体系(新货币名称、新货币单位、新货币样式),为日本一百多年(至今)货币史的演变奠定了基础。已使用名称和货币单位“日元/日元”。迄今为止,日本货币史上已经开启了“日元/日元”时代,但最后一次货币改革是在明治维新期间进行的。由于明治维新是高度西化的社会变革,因此这次货币改革深受西方货币的影响(“马伦”名称的由来,新币的形状、重量、成色、设计等)。新钞的所有印刷设计均参考了西方货币的风格),从而使日元与欧美国家的货币联系在一起,并成为世界主流货币体系的一部分。
参考
《日元的诞生:近代货币制度的形成》,三上龙三(日本)、王丽英、彭曦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10
《明治初期大正公函的颁布及其影响》,詹贵成,《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0月第5期
日本近代货币史基础研究小林信人日本银行金融经济研究所官方造币博物馆网站imes.boj.or.jp
货币史—— 日本货币史日本银行钱币博物馆官方网站
关于货币参考—— 明治以来的纸币、明治以来的货币、日本银行货币博物馆官方网站
日元的诞生,Kasuya Makoto,日本银行公关杂志《Nichigin》2009年秋季号
范查词、Coin/J032、sirakawa.b.la9.jp
日本百科全书(Nipponica)
日本银行《货币博物馆常设展示图录》 (2017)
版权声明
本头条号“格物资本”发表的所有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照片、漫画、音频、视频等)的版权均属于该号及其运营者((运营者已注册其真实姓名)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修改、发表。
保留版权。违规行为将导致起诉。
【日本的圆怎么写,日本银元一圆】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