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来到黄鹤楼,我自然就想到了《黄鹤楼》。
如果你想写一首古诗而不表现出太多的胆怯,其实并不难。 我教你一招。 某些地名有神奇的功效。 比如黄鹤楼、敬亭山、咸阳路、玉门关——记住它们; 那么你写一首诗,只要把这样的地名堆起来,再加上一些莫名其妙的定语或者谓语,简单地押韵一下,就可以表达意境了。 例如,让我为您拼凑一首歌曲:
黄鹤楼位于寒江之中,散落在敬亭山中。
胡马咸阳路,秋风玉门关。
当然,这种绝句毫无价值,因为它没有思想,没有人情。 对比“清风不识字,何必翻书”、“我本心向明月,明月却照沟渠”、“曾经沧海难为”等名句。水,除了巫山,不是云”,它们是完全不同的。 但草台队之所以至少还能营造出意境和氛围,是因为我们对这些地名有着共同的梦想,有着诗意的文化共识。
黄鹤楼是我虽然没去过却一直梦想的地方。 原因也很简单。 唐代崔浩的《黄鹤楼》,这部杰作真是令人心醉:
以前的人都是乘黄鹤去的,这里的黄鹤楼是空的。
黄鹤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
晴川汉阳树遍地,芳草萋萋,鹦鹉岛碧绿。
夕阳西下的故乡门在哪里? 江面上烟波浩渺,让人心酸。
意境生动,仙骨飘飘,思想深邃,人情浓郁,色彩饱和度恰到好处。 这些历久弥新的元素,都是小猪所珍视的。 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谈》中说,崔浩的《黄鹤楼》当为唐代七言韵诗之首。
我个人非常同意这个评价。 首先,我认为,说到诗人,李白的唐代第一人的地位,只要你不瞎,应该是大家都认同的; 但当诗仙来到这里时,他突然感受到了巨大的同侪压力,说道:“眼前有一幅我无法理解的景象,崔浩在上面写了一首诗。” 世贤的哀伤,竟被衬托成了一首绚烂的诗。
用学术术语来说,这叫做同行评审,而且往往非常可靠,因为在很多事情上,业余爱好者做得很差,实际上他们几乎没有评估能力。 就像散户认为坤坤、坤坤、坤坤不一定真的很酷一样; 但如果各位基金经理都赞不绝口,那真是太棒了。 更重要的是,你的同行评价来自于行业内的大师。
二是大数据支撑“黄鹤楼”排名第一。 很多人(如罗振宇)认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堪称“一章涵盖全唐”。 但《黄鹤楼》其实可以提供一些客观证据和量化指标,让你无语。
中华书局出版了一本书,叫《唐诗排行榜》(也包括绝句)。 编辑王兆鹏和他的团队花了十七年的时间,根据古代文集的收藏数量、现代文集的收藏数量、历代的收藏数量等维度。 根据评论数量、论文数量、文学史评论数量以及网络链接评论,通过统计方法得出了百首唐诗的排名。
第一名不用说,就是崔浩的《黄鹤楼》; 其量化指标总分远远超过第二名王维的《送元二使安溪》(劝君多饮酒,溪无故友出阳关)。 感觉有点不在一个层次上——唐诗分为两类,《黄鹤楼》是一类,其他的都是另一类。
【黄鹤楼、敬亭山、咸阳道、玉门关,你知道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