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以刘日薄西山 陈情表:忠孝不能两全的震撼,文学名篇的千古魅力

更新:05-28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欣赏、阅读名家文学作品,可以汲取人类智慧,丰富词汇量,开阔视野,提高写作水平,增长才华与灵性,陶冶骨气与人格。

- 题词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岁月中,创造了世界上最为丰富、最有韵味、最绚丽的文学艺术资源,并把其中的精华凝结成名作,脍炙人口、代代流传,成为萦绕在梦想和灵魂里的生生不息的血脉,与这个民族生命历程的血肉密不可分。

历代著名文学作品都是极为深刻、特色鲜明、精湛绝伦的文化精神亮点,历代著名文学作品被载入经典,成为名言佳句、传世佳作,以其凝练凝练的方式,成为历代中国人做人、学习、生活的精神支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三国蜀晋文学家李泌的《上疏》,感受忠孝不可两全的思想的震撼力量。

李泌(224年—287年),又号泌,又号谦,又号凌伯,益州犍为郡武阳县(今四川彭山县)人,三国、两晋时期大臣、文学家。

李泌幼丧父,母亲改嫁,自幼由祖母刘氏抚养。后拜蜀国著名史学家谯周为弟子,博览群书,尤精通《春秋左传》。后主时,历任益州郎中、尚书郎、将军主簿、太子郎等职。李泌曾出使吴国,吴人称赞他能言善辩。蜀国灭亡后,晋国隐居乡间,屡召不答,李泌便聚集弟子讲学。泰始三年(267年),晋武帝任命太子,召李泌为太子郎。诏书屡下,郡县逼迫。 他以祖母刘氏年迈,无人照顾,不肯前往,只好为此上交“奏折”。晋武帝大为感动,下令各郡县为祖母供餐。祖母刘氏去世后,李泌服丧期满后,便前往洛阳,被召为太子郎中、尚书郎,任河内温县令。咸宁四年(278年),他辞官出任太子太保。后调任汉中太守。晋武帝设宴送别,命他作诗一首,他写下“官位无人,不如归田”之句,令晋武帝大为不悦。在汉中住了一年,又被罢官为都尉。太康八年(287年),他在家中去世,终年六十四岁。

《呈递》是李密的代表作。文章语言尤为特色,如“孤身一人,唯有影子作伴”、“夕阳西下,气绝身亡”、“生命危在旦夕,不堪忧次日”等,生动传神,言辞恳切,千百年来作为名句流传,并化为成语。后来被各种选集收录,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散文。李密还写了《论》十篇,现已佚失。此外,李密尚有两篇短文和一首诗的残篇。

三国两晋文学家李泌《陈庆表》赏析

三国两晋文学家李泌的《上书》体现了忠孝的力量。

原创作品

请愿

我有密信:我从小就身处险境,饱尝不幸。我六个月大的时候,慈父便去世了;四岁时,母亲的遗书又被舅父夺去。祖母刘氏怜悯我孤苦无助,便亲自抚养我长大。我从小多病,九岁便已无力行走,孤苦伶仃,直到长大成人。我没有舅父舅母,兄弟又寥寥无几,家道中落,晚年生子,没有能使我成才的亲人,也没有身高五尺的儿女来照顾我,我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刘素英患病,常常卧床不起,我端着药服侍她,从不离开她的身边。

我侍奉圣朝,沐浴过国中清净。前朝督抚奎考我为孝廉吏;后朝督抚荣荐我为士。我无主养,不肯受命。诏书下达,任命我为郎中,又赐国恩,封为郎中。我性情卑微,却要侍奉太子,非我死而无力报之能。我已详报,不肯受任。诏书苛刻,责备我迟迟不肯;郡府催我上路;州官登门,一时心急如焚。我本想遵诏赶去,病情却愈发加重;本想随从私情,却不准报到。我进退两难,真是狼狈不堪。

卑愿圣朝以孝道治天下,愿各老犹有恃无恐,尤愿我孤苦无依。况且我年少时在假朝任职,在官府担任过各种职务,本来一心想升官发迹,并不计较名声。如今我一个亡国贱奴,如此卑微卑微,竟然升官发迹,又赐予好生,我哪敢苟延残喘,指望什么呢!可是刘氏已命不久矣,性命危在旦夕,不知道明天会如何。没有祖母,就没有我今天;没有我,祖母就活不下去。母孙相依为命,我总不能抛弃袁氏。

我的侍女糜氏今年四十四岁,祖母刘氏今年九十六岁。我忠于陛下的日子很长,养育刘氏的日子却很短。我对陛下有一份私情,希望陛下能一直供养我到生命的尽头。我的辛苦,不仅蜀国百姓和两州督抚都看得见、听得懂,而且天地也见证着。希望陛下怜悯我的卑微诚意,听取我的卑微心愿,让刘氏有机会安度晚年。我愿断头而死,戴上草帽而死,心中恐惧不已,谨上此奏报以报。

白话翻译:

大臣李泌说:我生来就命运多舛,自小遭遇不幸。我才六个​​月大的时候,慈父就去世了。我四岁时,舅父又逼迫母亲改嫁。祖母刘氏见我孤苦伶仃,怜悯我,便亲自将我抚养成人。

我从小就经常生病,九岁还不会走路,一直到长大成人,孤苦无依,没有叔伯兄弟,家里又穷又福,所以很晚才有儿子。

外面没有近亲,家里也没有佣人看门,我一个人生活,只有影子作伴。我奶奶刘氏久病不起,常常躺在床上起不来,我早晚给她送饭送药,从来没断过手脚,也没离开过。

我到了圣朝,深受皇帝的智慧启迪。先是奎督推荐我做孝廉吏,后来荣督推荐我做秀才。我以祖母无人赡养为由,推辞了。朝廷下诏任命我为郎中。不久,我又蒙国恩被任命为太子的侍从。像我这样出身寒微、地位低下的人,侍奉太子,是舍身也无法报答的。我将上述苦衷报告皇帝,推辞了这一职务。

但圣旨紧急严厉,责备我逃避失职;县官催我立刻离开;州官也来催我离开,比流星还要急迫。我本想拿着圣旨立刻离开,但因祖母刘氏的病一天天加重,想顺从私情,却被告知不准。我左右为难,处境十分尴尬。

我低下头,心想贤明的王朝以孝道治天下,凡是年老有德的官员,尚且受到怜悯和提拔,更何况我又特别孤苦伶仃,而且年轻时在蜀汉当官,在衙门任职,一心想做官,根本不在乎名誉和操守。如今我一个亡国贱民,卑微浅薄,又受到过度的提拔和宠爱,又怎敢犹豫不决,提出无理要求?

只是我奶奶刘氏此时已如西山落日,气息微弱,生命垂危,已到了不知朝夕的境地。若不是奶奶,我也不会活到今天;若不是我的照顾,奶奶也不可能安然度过余生。我们二人此时更是相依为命。正是因为心中这份真挚的感情,我才舍不得离开,远行。

臣李泌今年四十四岁,祖母刘氏今年九十六岁,所以臣服陛下的时间还很长,但报答祖母的时间却不多了。本着乌鸦报恩的私情,恳请陛下准许臣服祖母直至她去世的愿望。

我的辛酸苦辣,不但蜀国百姓和益、梁两国的宰相都看在眼里,连天地神灵也都看在眼里。希望陛下怜悯我的愚诚,让我完成一个小小愿望,让我的祖母刘氏可以安度余生。我生前愿意牺牲生命报效朝廷,死后也愿意以捆草报答陛下的恩情。我怀着对牛马的恐惧,谨上此奏章,请陛下知晓此事。

背景:

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灭亡了蜀汉。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逼迫曹桓逊位称帝,国号晋,改年号为太始。太始三年(267年),晋武帝采取怀柔政策,召蜀汉旧臣李泌为太子郎,请其出仕为官。此举是因为当时政局不稳,东吴尚盘踞江左一带。晋武帝为了减少灭吴的阻力,拉拢西蜀贤士,以显示新王朝的宽容与仁慈。其次,司马氏集团通过一系列阴谋诡计,先是武力,然后是逊位,取代了曹魏。 他们提出对君王的忠诚没有社会基础,于是推出“以孝治天下”的方案,李泌当时以孝闻名,他又遵循统治者的孝道策略,因此屡屡受到召见。

李泌原是蜀汉末代皇帝刘禅的宫廷官吏,蜀汉灭亡后,他仕途失意,便在家赡养祖母刘氏。当时晋朝刚刚建立,李泌与晋武帝并不太熟,以历史的教训,在新朝做官不可能无忧无虑。李泌作为亡国之臣,深恐晋武帝怀疑他怀念旧朝,自负名誉,从而招致谋反之罪,以死殉国。于是,李泌拒绝接受任命,称祖母年老多病,无人照顾,含着眼泪将这份“奏折”呈给了晋武帝。

全文分析:李泌将此作收录于《昭明文选》时,题名为《陈情诗表》,后世通俗文集皆以《陈情表》为名,是一篇流传千古的名篇。作者从蜀入晋,是亡国之人,未能响应征召入中原,易引起晋武帝的误解,认为他守名不守约,不愿响应征召。为此,他特别委婉曲折地强调了自己的特殊身世,解释了自己为何要侍奉祖母,不能响应征召的原因。全文真实,发自肺腑,妙道自然;同时,又巧妙运用了平描的艺术手法,使文章真挚感人,没有丝毫刻意雕琢的痕迹。文中“无叔”之后一段,着重描写了李氏宗族的没落,令人唏嘘不已,令人动容。

《陈情表》是一篇感情色彩浓厚的古文,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亲情、忠义的深厚感情,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感慨与无奈。

文章中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孤独无助,表达了自己对祖母的深厚感情。他描写了祖母病重时的凄惨境况,如第一段描写自己孤独无助的境况,第二段描写县里催他干活的情景,第三段描写祖母病重时的凄惨境况,这些都仿佛就在眼前。这些描写非常生动,让读者深深感受到作者对祖母的深厚感情。

同时作者也表达了自己对朝廷恩宠的感激和对武帝的忠诚,用感性的口吻写下了这些情感,让读者深深感受到作者的忠诚和感恩。

本文的语言非常生动自然,虽然用了很多四字句和骈文,有骈文的工整,但语言却一点也不做作,而是非常自然、真实,仿佛从心里流淌而出,没有一丝雕琢的痕迹。这些语言描写非常生动,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心情。

《陈情表》是一篇感情丰富的文言文,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背景,抒发了自己对亲情、忠义的深厚感情,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和无奈。这篇文章的语言非常生动自然,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心境。

在阅读《上书》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被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深深地感动了。文章中,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背景,通过描写自己和祖母之间的深厚感情,表达了对亲情的尊重和感激。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对朝廷恩宠的感激和对武帝的忠诚,表现出了忠孝的品质。

在语言方面,作者大量运用了四字句、排比句,使得整篇文章充满了工整感,语言非常自然真实,这些语言描写非常生动,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心情。

从整体结构上看,《上访》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描写了作者的孤独无助,第二部分描写了来自州县的压力,第三部分描写了祖母重病的凄惨境况。这些描写都非常生动,让读者深深感受到作者对祖母的深厚感情。

通篇把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家人的敬重和感恩,也表达了对朝廷恩宠的感恩和对武帝的忠心。这些情感和思想的表达,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作者的人格魅力和人文情怀。

在阅读《陈庆彪》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亲情和忠诚的伟大和美好,同时也深刻体会到忠孝的重要性,这些思想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启示。

总之,《陈庆彪》是一篇感情色彩浓厚的古文,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亲情、忠义的深厚感情,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和无奈。这篇文章的语言非常生动自然,让读者深深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心境。在阅读《陈庆彪》的过程中,我被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深深地感动了,也深刻地体会到了忠孝的重要性。

读经典,领悟圣贤,提升自我,广交良友。欢迎加入“国学经典阅读践行群”,开启阅读名家名作、助人自强、助人自立、唤醒他人的修身养性之旅。阅读、领悟、分享;觉醒、提升、成长……

各位读者,你们对于李泌的《上书》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哦~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与我互动多才算铁杆粉丝,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关注”成为铁杆粉丝,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通知。本文仅首发于今日头条,请勿转载。

【但以刘日薄西山 陈情表:忠孝不能两全的震撼,文学名篇的千古魅力】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日本女作家盐野七生:以独特视角解读马基雅弗利,成就斐然 下一篇:燕昭王陈子昂: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感受千古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