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彪》文言文知识训练(教师版)
1.课堂上对文言文知识进行梳理
我有密信:我自幼患难,遭逢不幸。六个月时,慈父抛弃我,四岁时,舅父夺去母亲遗志。祖母刘氏怜悯我,亲手将我抚养成人。我从小多病,九岁还不能行走,孤苦无依,直到长大成人独立。我没有舅父舅母,兄弟又少。家道衰微,家财不多,所以生儿育女较晚。在外无亲人,家中又无五尺高佣人应门,孤苦无依,身影相慰。但刘素英(饶氏)多病,常常卧床不起;我便用药服侍他,从未间断。
我受邀侍奉圣朝,享受清朝的教化。前巡抚奎察推荐我为孝廉吏,后巡抚荣推荐我为文士。我推辞了,因为没有人支持我。圣旨下达,任命我为郎中,不久,我受国恩封为洗马。我性情卑微,又受命侍奉太子,我就是死了也不能报答。我已将此事报告皇上,我推辞了任命。圣旨苛刻,责备我迟迟不肯上路。州郡逼着我上路;州官逼着我上门,急得像星星之火。我本想遵从圣旨,急速前行,但刘氏的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我本想妥协,顺从个人感情,但我的诉求没有得到批准:我的决定真是令人尴尬。
我卑微地祈求圣朝以孝道治理天下,愿所有老人仍受照顾和养育。而且我孤苦伶仃,更是重病。而且我自幼在假朝任职,在朝中担任过各种职务,一直希望在朝中有所成就,不以名誉自夸。如今我是一个亡国的卑贱俘虏,最小最卑微,我又被提拔和宠幸,又怎敢苟延残喘,抱有任何希望!但我的祖母刘氏即将去世,生命垂危,我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没有祖母,我无法活到今天;没有我,祖母也无法度过余生。我们两个相依为命。因此,我不能抛弃袁氏。(正是因为个人感情,我才无法放弃支持祖母,远离她)
今年我四十四岁,祖母九十六岁,所以侍奉陛下已久,却未能报答刘氏的恩情。我性情如乌鸦,愿受人供养,直到死。我的苦楚,不但蜀国百姓和两州督抚看在眼里,天地也看在眼里。但愿陛下怜悯我的卑微诚意,听取我的卑微心愿,让刘氏有机会安度晚年。我必被斩首而死,死后必以草埋葬,心中十分恐惧,谨上此奏章,以告陛下。
2. 文学文化知识的积累
1.表:古代大臣赐给皇帝的文件。
2、齐:穿丧服一年的人;恭:穿丧服九个月或穿小丧服五个月的亲属。
3、孝廉:汉代以来举荐人才的一项,举荐孝顺父母、品行端正的人。汉武帝时,每郡每年举荐孝廉一人。晋代仍保留此制度,但举荐方式和人数有所不同。
4、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科目,与后来科举考试中的“秀才”含义不同。
5、郎中:尚书省官员。郎中是员外郎级,就是掌管各部事务,其地位仅次于尚书、侍郎、宰相。郎中是一个官衔,是皇帝身边侍从的统称。其职责最初是镇守随从,随时提意见,随时备办议政、调遣使节。最早出现于战国,秦汉时设立。后世把侍郎、郎中、员外郎视为各部的重要职位。
6、洗玛:又称太子洗玛,王者的侍从。
7、东宫:太子居住的地方,也指太子。太子是指封建时代国君的儿子,是确定继承皇位的人选。立太子,是指确定太子,也就是确定皇位继承人。我国古代一般采用长子继承制。
8、穆:古代国家的最高长官。
9. 狗与马:卑微的臣民。
10、皇天后土:皇天:古时指天,天上的帝王。后土:古时指地,地上的神。天地或天地诸神的统称。指天地。古人认为天地能审判正义,主宰万物。又称“后土皇天”。三、课外文言文培训
(一)阅读下面古文,回答1至4题。
李泌传
李泌,字凌波,犍为武阳人,别名泌。父亲早逝,母亲何氏出嫁。泌数岁时,因性情温顺,伤心而病倒。泌由祖母刘氏独自抚养长大,泌侍奉祖母,有孝顺之名。刘氏病时,泌哭侧卧,不脱衣,饮食药食,必先尝而后服。闲暇时,他读书忘却劳累,师从谯周,谯周的弟子方知有侠。
芈姒年少时在蜀中为郎,因能言善辩,常被派往吴国,吴人都称赞他。蜀平定后,皇帝先召他为太子的婢女。芈姒以祖母年迈,无人照顾为由,拒绝受命,上奏皇帝说:……(《陈庆表》原文略)
皇帝看了说:“读书人的名声,不能白费!”于是就不再召见他了。刘邦死后,守丧完毕,又被派往洛阳当马夫。司空张华问他:“安乐公怎么样?”糜氏说:“他可以排在齐桓之下。”华问为什么,他回答说:“齐桓得管仲为霸,却用蜀刁,成了无赖。安乐公得诸葛亮抗魏,却任用黄皓,丧尽天下。由此可见,成败同在。”下问:“孔明的言教,为何这样支离破碎?”糜氏说:“昔舜、禹、皋陶三人言谈,所以简朴雅致;大诏是给百姓听的,应该支离破碎。孔明与人交谈,没有仇敌,所以言教这样支离破碎。”华很是喜欢。
他被任命为文王,但他讨厌手下的官吏。他曾给某人上书:“只要庆父在,鲁国的祸患就不会结束。”官吏把信上报给司隶,司隶认为米氏在郡中清正廉明,便没有弹劾他。米氏有才华,一直希望调入内廷,但朝廷无人支持,便调任汉中州刺史。他对于失去职位感到愤恨不已。在东堂设宴送别时,他奉命作诗一首。末篇说:“人也有言,有理有缘。官位无人,不如归田。天子明言如此,岂可当真!”武帝大怒,于是朝臣上书请愿,将米氏免官。后来,米氏死在家中。(摘自《晋书·李泌传》)
【注释】 ①矫(jiào):改嫁。 ②政(zhēng):渴望,形容李泌思念母亲。 ③有侠:孔子的学生子由、子夏,品行端正,学历高。 ④安乐公:刘禅,刘备之子。
1. 下列哪项针对文中的波浪线的切分方法是正确的?
A. 他多次被派往吴国/他才华横溢,能言善辩/人们称赞他/蜀国太平/当初,他被召去当太子的婢女/他暗中说祖母年事已高/无人照顾/所以他没有接受任命/
B. 他多次被派往吴国/他才华横溢,能言善辩/吴国人对他赞不绝口/平蜀后的太始初,他被皇帝召去当太子的郎中/他暗中说祖母年事已高/无人照顾/所以他没有接受任命/
丙、吴王常被派去议论,吴国人都称赞他。蜀平定,太师初立,召他为太子侍婢。他暗中说祖母年迈,无人侍奉,所以不肯受任。
丁吴屡次被派去辩论,吴国人都称赞他,蜀国也平安了,他先被召去当太子的婢女,他暗中说祖母年迈,无人照顾,所以没有接受任命。
【答案】选B。“吴人”即“吴国的人”,中间不能分开。根据本文前后上下文可知,李泌不愿接受晋帝的任命,说明任命发生在蜀国灭亡之后,因此该句应在“蜀平”后分开。据此可确定B为正确句子。正确的句子分开应为:他数次出使吴国,才华横溢,能言善辩,吴国人都称赞他。蜀平之后,太始初,他被皇帝召为太子的婢女。李泌因祖母年迈,无人照顾,所以没有接受任命。
2.下列对文中突出显示词语内容的解释哪些是错误的?()
答:注:注释,说明。与《传》、《注》、《笺》、《正义》、《全》、《易书》、《易训》等同,是古书注释体裁之一。亦泛指奏疏。本文泛指奏疏。
乙、迁:古代官职变动的专用词,用于指职务的调动或变动,一般指升迁。
C. 阙:一首歌或一首词,阙是一首歌或一段词。古时也指丧期结束。本文指李密为祖母刘氏服丧期结束。
D.从使:古代官衔,又称巡抚下属官员,分为备甲从使、直中从使等。主要职责是掌管文书、查办违法犯罪。后从使改为参军。文中指李泌任文县令时的下属官员。
【答案】选AA。“文中提到了纪念”错误,应为“纪念”。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哪些是错误的?()
答:李泌自幼孝顺,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年仅几岁的李泌便思念父母,忧患成疾。
B. 武帝看了李泌的奏折后,称赞他是位真学士,答应了他的请求。李泌的祖母去世,丧期已满,武帝便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的马夫。
C.李泌认为安乐公刘禅是仅次于齐桓公的君主,因为刘禅的成败原因与齐桓公的成败原因是一样的。大臣张华对此深信不疑。
D.趁着皇帝在东殿设宴送别的时候,李泌写了一首诗,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自己想回家务农的愿望。晋武帝对此非常生气,群臣趁机立即上书皇帝,要求免去李泌的官职。
【答案】选D。首先在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句子,结合译文进行对比,仔细辨别选项与原文的异同,特别是一些关键词的意思。选项D“表其欲归家耕种”错误。李泌本想在朝中做官,希望得到提拔,但因朝中无人扶持,未能如愿“调入内廷”,被调到汉中任刺史。他心怀不满,便作诗抱怨“不如归家耕种”,言辞中不诚恳。
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闲暇之时,他便研读,忘却了疲劳。他师从谯周,弟子们都叫有侠。
[译文] (李密)一有空就讲学,忘却了疲劳,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弟子们把他比作孔子的杰出学生子游和子夏。
(2)孔明与人讲话,没有敌人,所以他的话、教诲,都是耳朵听的。
【翻译】与孔明谈话的人,无人能与他相比,所以孔明的言教必须详细而具体。
【参考译文】
李泌,字凌波,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县)人,别名李虔。父亲很早去世,母亲何氏改嫁。当时李泌年仅数岁,他深爱母亲,性情淳朴,因此而患病。他的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泌侍奉祖母,孝敬祖母,在当时是出了名的。每当祖母刘氏生病,他就哭着侍奉,夜不脱衣,把食物和药物端给她,总是先尝后用。(李泌)闲暇讲学,忘却了疲劳,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弟子们把他比作孔子的杰出学生子游、子夏。
李泌年少时在蜀汉做宫官,多次出使吴国,能言善辩,吴人对他赞不绝口。蜀汉平定后,晋武帝太始初,任命他为太子郎中。李泌以祖母年迈,无人照顾,不肯接受官职,便上书道:……(《奏疏》原文略)
晋武帝看了奏章之后说:“李泌不徒有虚名。”于是就不再招他了。后来刘邦死了,服丧期满之后,他又脱下丧服,再次招他到洛阳,担任太子的侍从。司空张华问他:“安乐公如何?”李泌说:“可以和齐桓公比肩。”张华问其原因,李泌回答说:“齐桓公得了管仲,称霸诸侯,却用了蜀刁,死而无葬身之地,蠹虫从室中流出。安乐公得了诸葛亮,抗魏,却用了黄皓,亡国了。由此可知,成败都是一样的。”张华又问:“孔明的教诲,为何如此详细具体呢?” 李泌说:“昔舜、禹、皋陶三人相谈,言简意赅;大诏与百姓谈话,宜详尽具体。与孔明谈话的人,没有一个人能与孔明相提并论,所以孔明的言教,必须详尽具体。”张华自以为是。
后来,他又被任命为别地温县令。他非常憎恨自己的下属,曾给某人写信说:“只要庆福这样的人不死,鲁国的灾祸就不会停止。”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报告给了司隶。司隶因为李泌在县中以正直、审慎著称,所以没有弹劾他。李泌才华横溢,一直希望回朝做官,但朝中无人支持他,于是他被调到汉中做太守。他因不满足而心怀怨恨。当皇帝在东厅设宴款待李泌,并让他写一首诗时,他在诗的结尾说道:“我也有话要说,说来话长。我为官却朝中无人,还不如回家种田。明君高高在上,我的话怎能正确呢!” 武帝听了大怒,群臣立即上书,将李泌革职,李泌后来死在了自己的家中。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5题。
泷冈墓志铭(节选) 欧阳修
唉!父亲崇公在龙冈占吉已六十年了,他的儿子修才给父亲写了奏章。不是他敢拖延,而是他一直在等待。
秀不幸,四岁便成了孤儿。太傅守着她的贞洁,发誓要过着清贫的生活,自己养活她,教育她长大。太傅对秀说:“你父亲是个清官,但为人慷慨,喜欢款待客人。虽然俸禄微薄,但他从不留下任何余钱,说:‘不要让我受累。’所以他死后,头上没有房子,也没有地垄可以种。我靠什么才能自保呢?我对你父亲了解一点,可以告诉你。
自从我做了你的妻子,我没能侍奉姑母,但我知道你父亲能养活你。你孤儿幼小,我不能知道你一定会有自己的路,但我知道你父亲一定会有后代。我刚回家的时候,你父亲刚为你母亲免丧一年多,每年祭祀的时候,他都会哭着说:“丰盛的祭祀不如微薄的供养。”有时,他喝酒吃饭的时候,又会哭着说:“从前我们总是少,现在多了,我该怎么办呢?”起初,我见到他一两次,以为他只是刚免丧才这样。之后,他一直都是这样,一生都没有改变。我虽然没有侍奉过你姑母,但从这件事上我知道你父亲能养活你。你父亲是个官员,他常常晚上借着烛光处理公文。 他屡遭抛弃,叹息一声。我问他此事,他说:“这是死牢,我救不了他。”我说:“我能救他吗?”他说:“我若不能救他,那么死者与我都不会后悔。能救他又如何能救他?”因为他有所得,所以他知道,死而不求的人,会有遗憾。如果总是求生,就会失去死亡,天下总是求死。”回头看乳母,看见身旁立着的茹身上的剑,便指着他叹息一声,说:“术士说我会在狗年死去,他若这样说,我就看不到儿子的死期了。我以后再将我的话告诉他。”他常常这样教导他的子孙,我熟悉,所以能详细了解。我不知道他把什么运用到外事上;他在家里并不以自己为傲,但他却这样做了。 他真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吗?唉!他心地善良吗?所以我知道你父亲会有后代。你要努力工作!养育不一定要富有,但要孝顺;物质虽然不富裕,但要心地善良。我不能教你,但这是你父亲的心愿。”修哭着记在心里,不敢忘记。
我父亲自幼丧父,刻苦读书,咸平三年,进士进士,历任道州知府、泗州知府、绵州知府、台州知府,终年五十九岁去世,葬于沙溪龙岗。太傅姓郑,字德仪,家世名门望族。太傅恭敬俭朴,善良有礼,初封福昌郡太君,后封乐安、安康、彭城太君。自幼家道清,节俭治家,从不逾矩,言:“吾子不能居于世,节俭乃处世之道。” 后来,修被贬到夷陵,太傅笑着对他说:“你家贫寒,我也习惯了,你若能安心,我便能安心。”
【注】这是欧阳修在父亲下葬六十年后写的一篇悼念文章。龙冈(今江西省永丰县)是地名,乾是墓道,标是墓碑。乾标是叙述死者事迹、歌颂其功绩的文体。文章完成后,刻在墓前的墓碑上,供后人瞻仰。
1.下列句子解释划线词语不正确的是()?
A.他的儿子修世恪在他的乾恪中表现出:能够
B. 我刚回国的时候,你父亲在你母亲去世一年多后才回家:嫁给
C.秀哭着记下来,不敢忘记:记下来
D. 他在家里生活得毫无虚伪:可惜
【答案】D 分析:矜:矜夸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含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 你父亲是个清廉的官员,但他很慷慨。是谁为国王制定了这个计划?
B. 丰厚的祭祀不如微薄的资助。
C.我不知道这对外交事务意味着什么。
D.我亲口告诉他六月份会休息。
【答案】B 解析:B.结构助词,的。A.①动词,do;②介词,for。C.①介词,in;②介词,than。D.①介词,put;②介词,referred on。
3.下列句子中,能直接表达“你父亲抚养你的能力”的是()
答:丰厚的牺牲不如微薄的关怀。
B. 不要认为这对我来说是个负担
【但以刘日薄西山 解析文言文:臣密言的身世与孤苦生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