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与孟浩然的千古离别

更新:05-29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黄鹤楼送孟浩然

(唐)李白

烟花三月,故友告别黄鹤楼,赴扬州。

孤帆消失在蓝天下,唯有长江在天际流淌。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李白27岁,东游归来后,在湖北安陆居住了十年,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躲在安陆,蹉跎了十年酒瘾”。在这期间,李白结识了比他大12岁的孟浩然,结为挚友。孟浩然当时已以诗文闻名,他给李白留下的印象是山水醉人,自由自在,快快乐乐。李白在《赠孟浩然》一诗中说:“爱孟公子,风流名世,少年舍官,晚年隐居松林云雾间。”

唐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让人带信给孟浩然,请他到江夏(今武汉)相会。几天后,孟浩然启航东行,李白亲自送他到江边。告别时,他写下了《黄鹤楼送孟浩然》这首诗。

全诗以景物描写的方式表达离别的心情,以烟花绚烂斑驳的春色和浩瀚无垠的长江为背景,用最大可能的夸张手法,描绘出一幅意境开阔、情感绵长、色彩明丽、风格浪漫的诗人送别画卷。

“故人别黄鹤楼”。“故人”指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别”是告别的意思。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汉武昌佘山黄鹤岩上。

第一句就指明了离别的地方,就是著名的黄鹤楼。黄鹤楼是天下闻名的地方,也是两位诗人经常聚会、闲逛的地方。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各种与此有关的诗意人生内容就被带了出来。

“烟花三月,赴扬州”,这一句话,描述了告别的时间和目的地,描述了“烟花三月”的春光和东南美丽的“扬州”。

“烟火”描写的是春光雾气弥漫,柳絮如烟,花开满天,指春光绚烂,给人的感觉不是一片土地,也不是一朵花,而是一片看不到、摸不到的春烟。“三月”是烟火的时节,唐代开元年间繁华的长江下游也是烟火的场所。在“三月”前加一个“烟火”字,使送别环境的诗意氛围格外浓郁。“烟火三月”不仅再现了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还透露出时代的气息。这句话意境优美,文字优美,清人孙注称赞它是“千古佳句”。

“孤帆不见碧空,唯见长江流向天涯。”“碧空不见”是消失在蓝天里。“只见”是只见。“流向天涯”是流向天涯,流向天涯,流向天涯。

第三、四句写离别的情景,诗人目送孤帆远去,只剩下江水。孤帆是用眼睛看的,长江是用心看的。文字极浅又极深,极淡又极浓,真是仙人之作。

此诗虽为送别之作,但文笔清雅活泼,情深而不滞涩,意长而不悲凉,辞美而不浮浅,韵远而不空虚,不愧为千古名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与孟浩然的千古离别】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但以刘日薄西山 解析文言文:臣密言的身世与孤苦生活 下一篇:王维与李清照笔下的重阳佳节:千古名句与细腻情感的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