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魅力:从容字看其丰富内涵与历史演变

更新:05-29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文字的出现,

它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每一个字都有血有肉。

通过文字,我们追溯历史。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提到“容”字,首先想到的就是寺庙里那尊胖乎乎的弥勒佛,端坐在堂前,笑脸迎客,身旁是一副对联:肚子大一点,可容下世间难容之事;张口常笑,笑看世间可笑之人。

《说文解字》云:“容,容也。由宀、谷组成。”在许慎看来,“容”上面的宀是房屋,下面的谷是空谷。“房屋、谷,皆以容物。”所以,“容”的本义是容。不过,也有人认为,许慎没有见过甲骨文。甲骨文中“容”的上半部分是“穴”,是古代社会的一种洞穴建筑,像窖一样,里面大,洞口小。这种洞穴式的建筑在古代社会是用来储藏粮食的,所以“容”有“容”的意思。不过,许慎所解释的和甲骨文所表达的其实目的是一样的,就是在空间中容纳、收纳。 《诗经·魏凤和·何广》云:“谁言江广,不容舟楫。谁言宋远,不拜君。”谁说黄河宽,有时连小舟也容不下。谁说宋路远,一朝便可到。这是宋国游子思乡的歌谣。这里的“容”字取自其本义。从本义上引申,“容”有宽容、包容之意。《尚书》云:“有容则济人,有容则德。”这就是成语“有容乃大”的由来。

宽容大度的人,表情和蔼,面容和蔼,所以“容”也可以引申为指人脸上的表情、气色。如微笑、愁容、病容等,还可以引申为容貌、风度。《玉篇》:“容,容貌、风度。”容貌、风度,指的就是容貌、风度。古人云:“男为知己而死,女为悦己而装。”这里的“容”是指装扮,出自《诗经·魏风·伯兮》:“岂无膏浴,吾容谁适?”这是一首描写妻子思念远在征战的丈夫的诗。思念丈夫的妻子扪心自问:难道自己没有时间洗头抹膏吗?当然不是。丈夫不在的时候,我该讨谁欢心,为谁打扮呢? 既然没人讨好我,就没有必要“荣”了。

在《秋水》中,庄子用浪漫主义的笔调描述了海神的浩瀚无垠。大海为什么如此浩瀚?荀子给了我们答案:那是因为大海不排斥涓涓细流,由于大海的谦卑与包容,才一点一点积累,由小而大,慢慢地变得浩瀚无垠。做人也是一样,心胸要像天一样高,像海一样宽。人的一生也是如此,学习知识、积累经验,也有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青年时期,我们从四面八方汇聚“涓涓细流”,到了一定年龄,自然就会涵括“四海”,学识渊博,阅历丰富。同时,以宽广的胸怀和包容待人,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就是儒家所提倡的“宽容”。宽容的精神当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主动学习、自觉修炼和践行;需要远大的志向和不计较眼前得失的宽广心境;需要对“人无完人,人无完人”有清醒的认识;需要同理心和“责己如责人,爱人如爱己”的态度;需要“小过不责人,小过不揭人之秘,大过不记人之过”的良好道德品格;需要“退一步海阔天空,忍耐一时风平浪静”的宽厚仁慈;需要“抱怨太多心会伤人,看事情要放长远”的博大胸怀。

对人、对事如此,对一个民族的文化更是如此。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包容、宽容的文化气质。这是一种包罗万象的包容与接纳,具有无穷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柏杨在《中国史纲》中写道:“唐代,中国受到当时各国的崇拜,远远超过其他两个超级大国,因为东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是排斥宗教的,只有中国对所有宗教都包容。”从汉代开始,东西方的道路打通,丝绸之路开通,东西方文化交流在世界文明史上开始蓬勃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文化的“走出去”与“引进来”相得益彰,外来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明本土化,形成内生的文化要素,展现出开放包容的格局。 但面对外来文化,中国文化并不是全心全意接受,而是有一个吸收、消化、融合、创造的过程。中国文化融合的一个重要方面就体现在对外来文化的中国化。这种中国化离不开外来文化自身的开放性,但更重要的是中国文化本身就具有开放包容的格局,在融合与创造方面有着巨大的智慧。

从中华民族的发展道路,到如今幅员辽阔、民族团结、改革开放,中国展现了自己兼容并蓄、厚德载物的文明。如果我们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没有自信,就不可能如此包容。今天,“中国”这艘巨轮驶入新的浩瀚世界海洋,“文化对话”成为必然和必要。一方面,海纳百川,因有容乃大。我们应该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另一方面,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中华文化也应该丰富人类文明的基因库。不拒众流,扬帆出海。这就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方向。

【文字的魅力:从容字看其丰富内涵与历史演变】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浦江学堂八年传承国学经典,3424 名学生踏上文化之旅 下一篇:七月流火:天气转凉的象征,你真的了解它的含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