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赏析:感受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更新:05-30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原诗]

流浪儿之歌①

孟郊

母手行,游子衣。

临走前把衣服缝严实,怕你迟归。

谁说一棵小草的爱能报答春天太阳的恩惠?

【笔记】

①旅人:出去远行的人;“隐”,诗名。

②恐:忧虑。

③寸草不生:比喻很小的东西,在这里象征小孩。

④心:植物的树干叫心。这里的“心”是双关语。

⑤三春:比喻母爱的慈祥。三春:春天的三个月。农历正月旧称孟春,二月旧称仲春,三月旧称吉春。“晖”意为阳光,比喻母爱如春天温暖的阳光。

【翻译】

慈祥的母亲手里拿着针和线。

为即将长途旅行的孩子们制作新衣服。

临走前,她忙把它缝好。

我担心孩子以后就很难回来了。

谁能说儿子孝顺如草呢?

我能报答母亲的恩情。

【简要分析】

这是一首温暖真挚的母爱颂歌,作者题为《写在溧阳迎母》。孟郊一生清贫困苦,五十岁才得到溧阳县尉这个卑微的职位。这首诗是他在溧阳做官时写的。

前两句“慈母为子缝衣裳”,用“线”和“衣裳”这两个很常见的事物,把“慈母”和“游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写出了母子​​之间的血肉之情。第三、四句“临行前,严严实实缝好衣服,恐他迟归”,通过慈母为儿子缝衣裳的动作和心理,加深了这种血肉之情。母亲因为怕儿子迟归,所以严严实实缝好衣服。伟大的母爱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自然流露。前四句用的是平描手法,没有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实感人。

最后两句“谁说一草一木之情,能报三春之恩?”,是作者直抒胸臆,歌颂母爱的真情实感。这两句诗运用了传统的比喻手法:女儿就像一草一木,母爱就像春天的阳光。女儿又怎能报答母亲哪怕一分一秒的爱呢?强烈的对比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孩子对慈母由衷的爱。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人都能感同身受的平凡而伟大的人性之美,因此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强烈共鸣。直至清代,溧阳两位诗人吟咏过这样的诗句:“父亲的书装满了空篓,母亲的线缠住了我的衣裳”(石齐生《写文感想》)、“我缝制的衣服上沾了多少泪水”(彭圭《建初兄来京看父母,我甚欢》),足见这首诗给后人留下的深刻印象。

【欣赏】

这是一首母爱的赞歌,以温暖、真挚的方式颂扬了人性的伟大美丽——母爱。

诗的前两句描写母子二人,描写的对象是线和衣服,却点出了母子之间的血肉之情。中间两句着重描写了慈母的动作和态度,表现出母亲对儿子的深沉爱意。虽然没有言语,没有泪水,却充满着纯洁的爱,令人动容,催人泪下。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用通俗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孩子火热的感情。像小草一样的孩子,又怎能报答春天般的母爱呢?

全诗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巧妙的点缀,却在清新流畅、朴实质朴的语言中洋溢着浓郁醇厚的诗意和真挚的情感,千百年来感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引起了万千游子的共鸣。

孟郊一生清贫,五十岁时才得到一个卑微的职位——溧阳县尉。诗人自然不把这么小的职位放在心上,继续沉迷于山水诗文,荒废了官职,县令也只给了他一半的俸禄。这首诗题下有作者自注:“写在溧阳迎母”,想必是他在溧阳做官时写的。诗中以亲切而真挚的方式歌颂了一种常见而伟大的人性之美——母爱,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脍炙人口。

深沉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然而对于孟郊这样一个多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难忘的还是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这首诗描写的是慈母此时缝制衣服的普通场景,却表达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深切感受。前两句“慈母手中的线,游子身上的衣裳”,其实是两个词组,不是两句话。这段写法从人到物,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事,写出了母子​​之间的骨肉之情。后两句描写了人的举动和用心,重点描写了慈母。此时临行前,老母亲把每一针每一线缝得那么精细,是因为她怕儿子迟到,所以要把衣服缝得更牢实。其实,老人的内心,是渴望儿子早日平安归来的! 慈母的深爱,在日常生活最细微之处流露无遗。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没有文字,没有眼泪,但纯真的爱却从这平凡寻常的场景中溢出,触动着每一位读者的心弦,让人热泪盈眶,唤起全世界人民的温馨联想和深刻回忆。

最后两句,以当事人的直觉,揭示出更深一层的含义:“谁说一株小草的爱,能报答春天的恩情?”有的版本有“谁知道”、“谁会”,其实按诗的本意,用“谁说”更好。诗人的反问,尤为深刻。这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通俗生动的比喻,以极端的对比,表达出孩子那炽热的感情:像一株小草的孩子,怎能报答春日阳光般宽广的母爱?真有“报恩心无边”的寓意,感情是那样的纯真、真挚。

这是一首颂扬母爱的诗。诗人在仕途受挫的境遇中,体会了世事浮躁,一生困苦,因而深感亲情的珍贵。“诗由心生,常使人心悲凉”(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然没有华丽的修饰,却清新流畅,朴实的文风显示出浓郁醇厚的诗意。

这首诗的作者是溧阳人。清康熙年间,溧阳人有两位这样写诗:“父亲的书装满了筐子,母亲的线头还缠着我的衣服”(石启生《作文随想》);“手上沾满了泪水,衣服缝得满满的”(彭圭《建初兄来京看父母,我心里很高兴》)。可见《游子歌》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是久远的。

游子隐诗赏析

【游子吟赏析:感受母爱的伟大与无私】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北宋大文学家苏轼:不仅是成语高产者,更是文化瑰宝的创造者 下一篇:第二人称的多种表达及在古文和古诗词中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