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母爱的温暖与伟大

更新:05-30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慈母为儿子缝制衣服,临走前把衣服缝得严严实实,生怕他回来晚了。谁说儿女之爱能报父母之恩呢?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前四句只是描述了家庭生活中一个很常见的细节:母亲在儿子出门远行前帮他收拾衣物——几乎所有年轻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儿子们当时也许不会太在意,但事后回忆起来,都会深深感受到母爱的温暖,尤其是当他们长大后。

在这四句之后,诗突然以两句比喻句结束。这两句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千古不变的:母爱深恩难报,孝心犹如草木,母爱伟大如阳光,照耀四方!宋人费滚在《梁溪漫志》(卷七)中说孟郊的诗“高古​​朴古,力追汉魏”,确是实至名归。

孟郊写这首诗时已经五十岁了,经过长期奋斗,终于在四十六岁(贞元十二年,796年)考中进士,又经过痛苦的努力和等待,又过了四年(贞元十六年,800年)终于考中了溧阳县尉这个小官职。然后他赶紧把老母亲从家乡接到身边生活。《游子歌》题下有自注:“为迎母来溧阳而作”,可见这首诗是孟郊刚考上县尉时写的。漂泊数十年,终于有能力报答父母的恩情了!

可惜孟郊与母亲的相处时间并不长,不久便被迫辞官(贞元二十年,804年),不得不成为大游子,另谋出路。他只好把母亲送去暂住,寄居在还在家乡的弟弟家(详见孟建《送孟东野母归乡序》)。后来,他在洛阳取得新的官职后,又把母亲接回来侍奉自己。韩愈《贞元先生墓志铭》这样写到孟郊晚年的经历:

将近五十岁时,他奉妻子之命,聚首京师,应进士,及第之后,立即出走。四年后,他奉命选拔为溧阳卫,在溧阳任职。出卫两年后,前宰相郑恭被任命为河南巡抚,举荐他为水陆转运官,考他为佐乐官,并亲自在门口迎接母亲。母亲去世五年后,郑恭被任命为兴元军都督,举荐他为军师,考他为大理判官,他带着妻子来到兴元,在寿乡突发疾病而死。

从“亲迎母于门”这句话可以看出,孟郊得到新官职后,及时将母亲接见。老太太于元和四年(809)初去世,时年孟郊59岁。五年后,元和九年(814)八月,孟郊在前往郑余卿的兴元军赴任途中突然去世。

孟郊一生六十四载,为官不过十年左右,除去成年之前的二十年,他当穷书生、浪迹江湖约三十年。后来苏轼评价孟郊,就用一个字:“冷”——“(孟)郊冷而(贾)道薄”(《祭刘子舆文》)——一个穷书生,要尽孝道,困难重重,“谁言一寸草心,报得三春风之恩!”说起来真是羞愧又无奈。当然,有这样的想法就够了。孟母曾多次劝儿子出去闯荡,不是为了自己,而是希望下一代有更好的出路!(顾农)

【中唐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母爱的温暖与伟大】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唐代骆宾王与陈子昂的诗歌:壮志豪情与孤独悲怆的交织 下一篇:北宋苏洵对韩愈古文的评价: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