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读书活动优秀作品展
牟秋瑞 6岁
陈彦宇 8岁
段雨桐,5岁
流浪者之歌
[唐代] 孟郊
母手行,游子衣。
出发密缝,意恐迟迟归来。
谁说儿女的爱永远无法回报父母的恩情?
翻译
慈祥的母亲手里拿着针和线。
为即将出门远行的孩子们制作新衣服。
临走前,我把衣服一针一针地缝好。
我担心儿子回来晚了,衣服会被损坏。
谁敢说儿女的孝心弱如草呢?
我们怎样才能报答母亲那如春日阳光般温暖、关怀的恩情呢?
如果要从古诗词中找出一首描写母爱的诗,那一定是《游子咏》。诗词并不华丽,却朴实动人。游子思母,母子思子,真情流淌在他们心中。母爱如春日的阳光,我们又怎能报答自己那颗小小如草的心呢?
背后的故事
孟郊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艰难地把孟郊和两个弟弟抚养长大。孟郊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过人的学习天赋,母亲也支持他努力读书,考中了科举。
孟郊准备远行赶考,身穿母亲亲手缝制的衣服,母亲殷切的话语不断在耳边回响,祝他一路平安,早日归来。然而,即使文采出众,也不代表能考中,他两次落榜。这期间,孟郊游学,穷困潦倒,彻彻底底的漂泊者。
最终,孟郊在46岁时考中了科举,但直到50岁才被任命为溧阳尉。此时的孟郊想要把母亲接到身边生活。看着母亲日渐衰老的身体和白发,孟郊还把自己的《游子歌》献给了母亲。
孟郊为何被称为“诗囚”?
“诗囚”的意思是被诗所囚禁。孟郊刻苦写诗,注重炼词炼句,视诗歌为人生之重,犹如诗的囚徒。他一生写穷愁诗,至死不辍。他身处天地浩瀚,却只限于穷愁的咏唱,犹如诗中的囚徒。
虽然被称为“诗囚”,但孟郊在历史上却备受推崇,被人们称为“当代的钱钟书”、“当代的闻一多”。人们认为“最能结合自己的人生实践来继承和发扬杜甫的现实主义精神,为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开辟出一条新路的人,应该是终生为诗而努力的孟郊”。
诗人孟郊一生游历地图
游子孟郊一生流浪,他的诗歌大多描写世事沧桑、人民疾苦。
留学啊留学啊,为什么啊?
在古代,交通不像今天这么便利,想去哪里,手机上就能订票,包括酒店和景点门票。对于古人来说,出门留学是一件需要慎重考虑的事情。毕竟在古代,不仅交通不发达,还有可能路边的小树林里跳出几个土匪,还说这棵树是他们种的。总之,出国留学的风险很大,那么古代的读书人为什么要出国留学呢?
一是可以化解青少年分泌过多的荷尔蒙,实现青少年的诗意理想;
二是可以为将来的科举考试中写出隽永宏大的诗赋积累素材,从而取得好成绩;
三是可以了解社会,积累经验;
四是可以结交朋友,扩大人脉,获得参加科举、科举的保证和推荐;
第五,万一将来科举落榜,或者即使考中了科举,却没能考上吏部尚书,还可以向游历中遇到的官员、贵族、王亲国戚求助,直接通过引荐做官。
因此,我们所熟悉的唐代诗人大多都在游历、考察,并在这一过程中留下了不朽的诗篇。
结束
【经典诗韵青少年主题诵读活动:游子吟,母爱的赞歌】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