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辩证地讲,人无完人,但杜甫最大的优点是“真”,就是说自己想说的话,有能力把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完美地表达出来。因此,他的任何一首诗我都喜欢。朋友提到的这两句诗,都出自《曲江二首》。如果真要理解这两句诗,就不能脱离整首诗的语境去理解,不能断章取义。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两句七言律诗。两首诗的全诗如下:
一:一片飞花减春色,风吹万株花,令人伤感。看那即将凋谢的花,莫要因酒多而厌。翡翠巢于江边小厅,麒麟卧于花边高墓。学自然之道,自得其乐,何必在乎功名利禄。
第二句:每天清晨典当春装,每天醉归江边。酒债遍地,活到七十难。花间蝴蝶飞得清清楚楚,水面蜻蜓缓缓飞过。我们说好风景一起流,就别一时对立了。
(今曲江湖)
诗题为《曲江二首》。曲江又名曲江塘,位于今西安城南五公里处,始建于汉武帝,唐玄宗开元年间重修,塘水清澈,花香四溢。曲江南有紫云楼、芙蓉园,西有兴园、慈恩寺。开元年间为唐玄宗御花园。安史之乱时,玄宗逃入蜀地,曲江首次被毁。757年,唐军在回纥军的帮助下,大败安禄山军,曲江再次被毁。杜甫作这两首诗时正值乾元元年(肃宗开元三年,即758年)。此时,京城长安虽已收复,但战乱并未结束。 杜甫亲眼目睹了唐朝腐败带来的灾难,心情十分混乱。此次去曲江,正值暮春,诗中自然有悲春之情。以杜甫的性情,写出曲江的荒凉腐败,怎能不悲国?
至德二年(757年,当时仍称“载”,不称“年”)九月,肃宗长子李俶与郭子仪率领十五万大军攻打长安,另有四千余名骁勇善战的回纥士兵助唐军作战。条件是,两京收复后,土地、人民归唐朝,金帛、女人则任回纥人抢夺。如后来洛阳收复后,回纥士兵便在大街小巷洗劫了三天。
(安史之乱期间的混战)
不久,安禄山大军被击败,长安、洛阳收复。十月,肃宗回到京城,杜甫也带着家人回到了长安。既然皇帝已经回到京城,那么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清算那些在战争中投降,被安禄山赐以官职的人,比如王维、郑乾等人。当然,他也奖赏了那些在战争中跟随朝廷的人,比如房琮等人。杜甫依然跟随皇帝,担任皇帝的侍从,依然是左都御史。这个官职其实很重要,虽然只是八品,但却担负着查漏补缺的重要职责。对于一个勤政爱民的皇帝来说,这个职位当然是很重要的。 但对于肃宗这样的皇帝来说,其实他并不想听杜甫这样一心一意忧国忧民的人说出不开心的话。杜甫只能无奈的留在朝中,他勤于给皇帝写信,诗中说“明日有密信,夜里几度问君。”明日早晨有奏折要呈上,便一再问时间,生怕错过晨朝。同时他又十分谨慎,他给皇帝写的奏折大多是建议,所以经常“避人焚其奏折稿”,他会躲避人,将奏折稿烧掉。但唐肃宗并不喜欢他,前面我们说过,他在凤翔的时候,肃宗就下令让他回家探亲。由此可见肃宗是多么讨厌这个总是给建议的人。其实,这是人性的一个特点。 谁会喜欢一个总是找自己毛病的人呢?
(唐肃宗)
于是杜甫整天上奏,肃宗还是不听,杜甫在长安无所事事,于是暮春时节到曲江游玩,写下了上述两首诗。
“一瓣飞花减春色,风吹万瓣落人心悲。”这是对景物的描写,却很巧妙,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国事的象征。诗中的情绪是递进的,看到一瓣飞花已然让人感到春色减色,现在风又把万瓣落到地上,怎能不让人悲哀呢?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乱还没有结束,但皇帝似乎已经不在乎了,这怎能不让杜甫很伤心呢。“眼看花开残花,莫嫌酒多。”眼看花开残花在眼前飞舞,便不再嫌酒多。家事国事让杜甫心痛不已,他无可奈何,只能借酒浇愁。
(诗意画面)
“江边小厅上,翠鸟筑巢;花边高冢上,麒麟卧。”翠鸟(古代就有翠鸟,雄鸟一般为红色,称“翠”,雌鸟为绿色,称“翡翠”)在曲江边的楼宇上筑巢。昔日威风凛凛的石麒麟(石狮)如今躺在地上。当然,鸟儿无论兴衰,还是要筑巢才能生存,而府门前的石狮只能躺在地上。“慎思自然之道,当适时自得其乐,何必让功名利禄束缚自己?”慎思万物兴衰之道,当适时自得其乐,何必让虚荣荣辱束缚自己?杜甫是这场战争的亲历者,他也是开元盛世的后代。 他亲眼看到,唐朝最繁华的时候是“回想开元盛世,小城尚有万户”。而如今“豪门酒肉宴,路边冻尸遍地”。这让杜甫有些心酸,有些气馁。他觉得,还是顺其自然为好,不去争荣辱,名利又算什么呢?转眼间就消失了。
(杜甫·曲江边)
“日日典当春衣,日日醉归江边。”杜甫很勤快,他每天上朝,从朝中回来后,就典当春衣,拿典得来的钱到江边买酒,喝醉了才回来。他为什么喝酒呢?当然是为了麻醉自己。杜甫很穷,他要是想在暮春喝酒,就得典当初春穿的厚衣服,以此为生。“酒债处处有,人活七十难得。”虽然他每次都典当衣服,但还是还不起酒债。于是他到处欠酒债,但他并不觉得这是件大事。到处欠酒债,这是小事。为什么是小事呢?人活七十难得。 杜甫这一年虽然没有老,但身体不好,头发早白,看上去已是老者模样,所以他想,人这一生能活到七十岁已经是难得了,何必在意这些琐碎之事呢?
(花蟬蝴蝶)
“穿花蝶影清晰可见,蜻蜓掠水缓缓飞。”在花丛深处,蝴蝶来回飞舞,蜻蜓在水面上缓缓飞舞,不时掠过水面。这两句诗如果放在其他唐代诗人的诗中,也算是描写风景的名句,但在杜甫的诗中,却显得轻盈飘逸,因为这不是杜甫的重点,但我们还是看到了杜甫杰出的文笔功力,蝴蝶清晰可见,蜻蜓掠水缓缓飞舞,真是准确。若是调换了,那就不对了。杜甫把目光从自己身上转到了对曲江景色的描写上,这是他眼中看到的活生生的风景。老杜把它们当成春天的代表,和它们对话,其实也是在对自己说:“传递一下风景流转的信息,别一时对立了。” 给美丽的春天发个短信,让我与春天一起停留,虽然这只是一时的欣赏,但别违背了美丽!
杜甫真的想趁着还能享受的时候好好享受吗?不,他别无选择。他依然忠实地履行职责,不断写信劝告,但毫无用处。面对渐渐远去的春天,他心灰意冷,伤心不已,不愿接受。
幸亏杜甫悲哀无助颓废的日子没有持续多久,不然他可能就成了一个被现实压迫,沉溺于当下的人了。他在长安住了半年多,受好友房琮牵连,被派到华州担任武官。这个职位的职责是掌管祭祀、礼仪、音乐、选举、医药、占卜、考试等文教科研工作。这次离开长安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回来。初夏的一天,杜甫对长安投去最后的眷恋之色,便带着怅然的神色走开了。正是这一次远离皇帝,让杜甫真正成为了一个亲民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
如果我们不把这些蕴含着“尽享人生”思想的句子抽离出来,去读,就会发现杜甫在写这样的句子时,依然是一个真诚而又悲悯的诗人,他记录下了自己真实的想法,这难道不更让人敬佩他吗?
(【唐诗朗诵】第132期,图片来自网络)
【杜甫最美的诗是哪一篇?曲江二首中的这两句诗你读懂了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