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苕溪清川永路,落日孤舟解携

更新:06-04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苕溪别后复梁耕书

刘长卿(唐代)

清川漫漫路无尽头,落日孤舟别离。

鸟儿在平原上飞来飞去,人们则随着流水东奔西跑。

白云千里漫,明月溪前溪后。

惆怅流放长沙,江边芳草萋萋。

翻译与注释

翻译

清河那么长,它的尽头在哪儿?夕阳西下,孤舟解缆。

田野上空飞过一群群鸟儿,时近时远;舟上闲适的人,听着溪水东流西流。

白云在天空中飘浮千里万里,明亮的月光照耀着山前山后的溪流。

再次被放逐出长沙,我的心情很是难过,对亲人的思念也如那河岸和池塘里的香草般浓烈。

笔记

苕溪:河流名。又称苕水。发源于浙江天目山南北坡,于小梅、大千两河口注入太湖。赏:赠。梁耕:中唐书法家刘长卿之友。

永禄:路漫漫其修远兮

解谢:解散的意思。解:本字为“子”,根据《全唐诗》改写。

平武:一片杂草丛生的田野

迁西:在湖州市吴城县。

流放长沙:贾谊受权贵谗谤,被汉文帝贬为长沙王太傅。见《史记·屈原贾谊列传》。

香草:芳香的草,也比喻思念某人。

齐:原字为“哀”,根据《唐诗集》、《全唐诗》改写,表示草木茂盛。

欣赏

本诗以舒缓的节奏、轻盈的笔触勾勒出典型的山水意象,抒发了作者的悲愤之情。前四句以描写景物为主,感情饱满;后四句以抒情为主,诗中含蓄地将作者的忧郁、孤独融入景物意象之中,感情饱满,文笔婉约典雅。画面生动,情感深厚,值得细细品味,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诗歌艺术造诣。

前四句主要是描写景色,但景色却充满着情感,这里清澈的河水、夕阳、孤舟、归鸟、远行的人,构成了一幅黄昏江上送别的画面。

“晴川漫漫路,尽头何在?落日孤舟别离。”这两句是作者回忆数年前被流放时在苕溪为好友梁耕送别的情景,写出了离别时眼前的“晴川”。晴川漫漫,一如梁耕的路,不知尽头在何处?日落时分,孤舟在江中,两人不得不分别。“落日”预示着黄昏的到来,给人以未来昏暗的联想;“孤舟”呈现的是苍凉无助,预示着生命的危险;这两句把凄凉的气氛和人们悲凉的心情衬托得天衣无缝。

“鸟儿在平原上飞来飞去,人随流水东流西去。”这两句描写的是分别之后的情景。远近归来的鸟儿飞到平原深处渐渐不见,又随流水东流西去。这里,场景的设置具有象征意义。鸟儿飞过平原,渐渐不见,隐喻着梁耕的离别;溪水东流西去,隐喻着人们的离别。场景中有情。朋友分开后的离别之情和惆怅之情,在离别的场景中流露出来。情蕴于景,景情交融,含蓄地表达了离别的感受,令人动容。

后四句以抒情为主,以物喻物,白云、明月、春草,都表现了诗人的情感。

“白云千里之外,涧前涧后明月。”千里之外,白云朦胧,这是梁耕元流放地漫漫征程的场景,也是他心绪混乱的真实写照。涧前涧后,明月照耀,这是诗人在离别处望月思友的场景,也是诗人自己的感受。作者在这里的意思是,虽然自己与朋友相隔“千里”,但那飘浮连绵的白云却能传达友谊;在同样明亮的月光的照耀下,让人觉得无论相隔多远,也只隔着“前涧后涧”的距离。深厚的友谊超越了巨大的空间界限,白云和月光是把他们两人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纽带。这句话写得深情而委婉,实在令人动容。

“悲愤被流放长沙,江边草木茂盛。”这句话点出了他远行的原因。梁耕被流放长沙,他十分悲痛,诗人也为他的流放感到悲哀和叹息。这里作者十分坦率地表达了自己对朋友被流放的愤慨和愤慨。而作者本人也遭遇了同样的不幸。这就是“我们两个被流放到天涯海角”的悲愤之语。“江边草木茂盛。”描写的是作者眼前的景色。奔腾的思绪回到现实,望着一望无际的芳草,心中的忧愁也如同春草一样,绵绵不绝,绵绵不绝。

背景

此诗为刘长卿被贬时所作。

【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苕溪清川永路,落日孤舟解携】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国学知识竞赛活动方案:弘扬国学传统,丰富学生知识 下一篇:送别诗解析:对綦毋潜科举落第的慰勉与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