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读完一本名著,相信大家一定收获颇丰。何不静下心来写一篇书评呢?那么你真的懂怎么写书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红色故事书评,欢迎阅读,希望大家喜欢。
红色故事读书笔记1
抗日战争时期,村里有个牧童叫海娃,是儿童组的组长。一天,他的父亲是八路军的信使,拿出一封信,让海娃马上送到八路军手里。信上粘着三根鸡毛。海娃一看,知道这是一封最紧急的信!
海瓦把信装进口袋,赶着羊下山。还没走到山口,就看见远处来了一群日本兵。“怎么办?信藏在哪儿了?”他一眼看见老羊的大尾巴,灵机一动。他把信绑在羊尾巴下面,大尾巴盖住它,这样就什么都看不见了。海瓦刚站起来,日本人就来到了他的身边。
“小子,你到底想干什么?你给我说实话,不然我就杀了你!”
“我是牧羊人,呜呜,我是牧羊人。”海娃假装害怕,哭了起来。
魔鬼看见了这些羊,就想出了一个坏主意,他把所有的羊都抓走了,强迫海瓦去放羊。
天色昏暗,敌人来到一个小山村。村里空无一人,也没有粮食。日本人饿死了,就叫黑狗来杀羊。一只歪嘴黑狗看上了老羊,冲上去抢走了。海娃眼看着心爱的羊被人拖走宰杀,心里对敌人恨之入骨。但他更担心那根绑在老羊尾巴下的鸡毛信!
老羊似乎看出了海瓦的心思,四条腿用力往地上一蹬。歪嘴黑狗已经拉不动了,累得满头大汗,只好去抓别的羊。海瓦这才松了口气,开始思考怎么逃走。
天刚亮,日军便提着刀剑出发了。他们还没翻过几座小山,就听见一声巨响,前面几个黑人士兵倒在地上。原来是踩到了民兵埋的地雷。海瓦很想笑,但又不敢笑。
“小子,前面开道!”日本人要海瓦赶着羊,踩着前面的地雷。海瓦对这里的路很熟悉,他把敌人引到一条小山路上,越走越快。敌人气喘吁吁,落后越来越远。
“小子,你慢慢带路!”海娃干脆跑起来。
砰!砰!鬼子开枪了。海瓦一头栽进了草丛里。他知道这里离八路军住的地方不远,便大声喊道:“鬼子来了!鬼子来了!八路军叔叔,快打!”
果然,八路军叔叔开枪了,海娃高兴得站起来就想跑,没跑几步就晕了过去。一位八路军叔叔赶紧跑过来:“哎呀,这不是海娃吗?”
海娃睁开眼睛,艰难地说:“叔叔,羊…老羊…鸡毛信…尾巴…”话还没说完,就又昏了过去。
等他醒来的时候,他已经在火炕上睡着了。八路军叔叔告诉他,凭借鸡毛信传来的重要情报,八路军取得了大胜,歼灭了不少鬼子伪军。八路军叔叔还把刚刚缴获的两罐牛肉送给了海瓦。海瓦高兴极了。
红色故事读书笔记2
假期里,我读了一本红色的书,书名叫《红旗如画飘扬》,里面讲了很多红色的事迹,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读完后我明白了,今天我们可以和父母一起逛街,可以和小伙伴们开心地玩耍,可以在明亮整洁的教室里学习,这都是革命先辈用鲜血换来的。那么,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吧!
红军来到洪田镇马洪村,发动村民搞革命,写标语,打土豪,分土地。你可能跟我一样想,什么叫革命?“农民团结起来打土豪,分土地”,没收地主的土地,把耕地还给农民”,这才是革命!红军来了又去,红军兄弟离开马洪村时,白狗要把写好的标语毁掉。村民们与敌人斗智斗勇,有的甚至牺牲了宝贵的生命……
今天,马洪村的口号犹如革命的星星之火,将永远成为激励后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书中还有一个我很敬佩的人物,那就是“土地专员”——张腾辉。
张腾辉和罗瑞珍是好兄弟,他们希望人民能像苏区那样有田有地,有土地。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这一天竟然会到来!1934年3月,安沙镇迎来了红军独立第7团。红军的到来,让周边的地主、土豪们胆战心惊,他们犹如过街老鼠,谁都想揍他们。当然,敢做敢为的罗瑞珍当上了当地苏维埃主席,张腾辉当上了土地专员。
但并不是所有地主都这么听话,一个叫吴庄主的地主,不甘心被淘汰,千方百计想要东山再起,于是就想出了一个馊主意来害张腾辉。
趁着张腾辉独自执勤时,吴壮柱与几名歹徒将张腾辉绑在一棵树上。他先用刀剖开张腾辉的肚子,鲜血如泉涌般从张腾辉的肚子里喷涌而出,但张腾辉一句话也不说。随后吴壮柱叫手下将张腾辉的肠子拖出,场面惨不忍睹,张腾辉壮烈牺牲。而吴壮柱却带领手下将毫无还手之力的张腾辉老母亲和老伴残忍杀害,张腾辉一家三口为革命牺牲了宝贵的生命……
革命前辈们用生命和鲜血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要以中华民族的前辈们为榜样,从小就学着做好人,长大后努力成为祖国的栋梁,报效祖国,为五星红旗增添新的光彩!
红色故事读书笔记3
红色是热情的颜色;红色是激动的颜色;红色是如火般鲜艳的颜色。今天,我读到一篇如红色般红的故事。它是如此的感人,如此的悲伤。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共产党员的意义,那就是坚韧不拔的精神。
这个故事的女主人公叫刘胡兰,1932年秋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一个中农家庭。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参加儿童团。14岁调任第五区“抗日联军”妇女干事;6月,她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调回云州溪村领导当地的土地改革运动。1946年秋,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保留少数武装工作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被调往山区。当时,刘胡兰也接到了调动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 这个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奔波,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装工作队抗敌。云洲溪村反动村长石培怀给阎锡山部队送粮票、送情报,成了当地的祸害。1946年冬天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装工作队处决,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报仇雪恨。1947年1月12日,阎部队进攻云洲溪村,她因叛徒出卖而被敌人逮捕。她从容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给的手帕、入党信物——万金油盒子三件珍贵纪念品交给继母,被咄咄逼人的敌人夺走。 在抓捕过程中,这位坚韧不拔的年轻战士遭到了残酷敌人的威胁和利诱,但她毫不动摇,就这样,这位英勇的战士在15岁时结束了自己短暂而有意义的一生。
多么值得敬佩的姑娘啊!她短暂的一生,虽然不完美,但意义非凡。她的后人会记住她,尊敬她。有人说,有些人一生平安,死了却没有人记得他,那他和不活在这个世界上有什么区别呢?人的生命短暂有限,但我们活着的意义,不就是让这个世界更加完美,让人们记住我们的名字吗?刘胡兰成功了,她让绝大多数中国人记住了她的名字,她真正活在这个世界上,不会再有遗憾了。中华民族的每一位公民,都会爱戴这位可亲可敬的姑娘。这位姑娘,把她的一生献给了祖国,献给了中华民族。
让我们记住她,这位为中华崛起而牺牲的战士。
红色故事读书笔记4
暑假期间,我去哈尔滨旅游,一条安静祥和的街道和一座绿树成荫的街心公园吸引了我,原来,这就是著名的以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命名的一曼街和一曼街公园。
我站在赵一曼的雕像前,对上她那双高傲而坚毅的目光,微抿的嘴唇透露着她那永不屈服、坦然面对死亡的英雄气概,微风吹拂的短发,仿佛诉说着她那温柔的情怀……
从这时起,我就深深地被赵一曼吸引了,回到家,我立即到图书馆查找有关赵一曼的资料,废寝忘食地读完了《赵一曼的故事》。
《赵一曼的故事》讲述了赵一曼短暂的一生。赵一曼出生于四川一个富裕的地主家庭。“五四”运动期间,她接受了进步思想,走上了反对封建、争取人民解放的道路。“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派往东北参加抗日斗争。在一次战斗中,她不幸腿部受伤,落入日军魔爪。
落入敌人魔爪的赵一曼,遭受了敌人的酷刑,坐老虎凳、泼辣椒水、浇汽油、用火烫,甚至电刑。但赵一曼誓死不屈,宁死不肯吐露任何消息。她写下了感人肺腑的诗句:“为新国,我毫不犹豫地牺牲了头颅,为中华,我毫不犹豫地流尽了血汗。”1936年8月2日,赵一曼被英勇处决。
每当读到此处,我总会重温书中赵一曼的照片。她清瘦美丽,浑身洋溢着名门闺秀的书卷气。如此端庄柔弱的女子,却被日军残忍地折磨,断骨断肢,遍体鳞伤……她那坚定的信念和不可动摇的意志,该有多坚强啊!她用一颗赤诚的心点燃了生命之火,燃出了青春的光辉,让我内心震撼、敬佩、感动。
说赵一曼是钢铁般的存在并不为过,但她也有一颗充满母爱的柔软的心。当敌人无法从赵一曼身上得到任何情报,决定处决她时,赵一曼给年幼的儿子留下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凝儿:可惜你母亲没有尽到教育你的责任!抗满抗日战争,你母亲今天正处于牺牲前夕。凝儿,希望你快快长大,去地下慰问你母亲。永远不要忘记你母亲为国牺牲了!”她的爱是伟大的,展现了一个母亲在弥留之际,对骨肉至亲的深深眷恋与不舍。
如今,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但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美好的人生是无数烈士用生命换来的。是的,他们用热血、用青春、用生命,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没有枪声、没有硝烟的和平世界。回顾历史,重读《赵一曼的故事》,为了心中的理想,为了祖国的未来,我一定要努力工作,好好学习,努力进步!
红色故事读书笔记5
看了电视剧《红高粱》,很震撼。虽然莫言的小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我一直下不了决心认真看下去。这次看《红高粱》,我觉得九儿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
这个在父亲是烟鬼、母亲是懦弱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女人,从不抱怨,而是像一株扎根在高密大地的红高粱,始终向上仰望。母亲被逼死,她又被父亲卖给一个奄奄一息的麻风病人当妻子,不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又遭遇土匪。困难、流言蜚语、别人的尖刻批评和刁难,都没有打倒这个懦弱的女人,她用智慧赢得了别人的尊重,帮助家人亲人,抗击日本人。遇到问题时,她没有沉溺于自己的感情,而是仁义大义的英雄女性。
她生孩子的时候差点被害死,看到她从棺材里爬出来的那一刻,我泪流满面。一个女人在最艰难的时候,孤身一人遭受迫害,她没有觉得自己那么可怜,而是努力活好自己。当日军来屠杀的时候,她没有软弱,没有沉溺于悲伤,而是带领大家重建家园。她没有害怕,而是用自己的智慧去帮助、鼓励大家。当女儿被日本人杀害的时候,她知道女儿没法救了,但她没有像其他女孩子一样哭泣,而是平静地和女儿告别,继续与日军斗争;
她也是一位母亲,一位女性,但她这一生从未放弃,从未屈服,从未抱怨,而是理性前行。我看过很多作品,最后打动我的不是贵族,不是美人,而是黄土地上一个朴实平凡的女子。她没有太多文化,却有自己的性格,大仁大义,大智大勇,无不让我感动。
我也想到自己的母亲,她也过得很辛苦。父亲工作太忙,母亲一个人把我们四个人养大,总是忙个不停。我小时候,母亲日夜操劳,但我从未看到她抱怨,从未觉得生活艰难。母亲总是鼓励我们继续前进,为未来而努力,从未用爱限制我们姐妹俩的发展。母亲的文化程度不高,但面对重大问题,她从不犹豫。
不一样的平凡女人,却给了我同样的震撼。希望以后的我能少一点虚伪和少女感,多一点理性,多一点豁达,多一点勇敢前行,书写自己想要的形象。我不想在时间的打磨中,变成一个囿于自己悲欢离合的女人,我想在一天天的磨砺中,成为一个独立、勇敢、自信、坚韧的女人。
红色故事读书笔记6
暑假里我看了一些红色经典,其中在书香闵行网站上看到的红色经典漫画《赵一曼》特别让我感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往东北领导革命斗争,与日军进行游击战争。1935年11月,她在与日伪军作战时,腿伤不幸被捕。日军为了从赵一曼身上获取宝贵的情报,找来军医对她的腿伤进行了简单处理,并连夜对她进行了严厉的审讯。面对凶恶的日军,不顾生死的赵一曼强忍着疼痛,愤怒地控诉日军侵华以来的种种罪行。见赵一曼不肯投降,残暴的日军便用马鞭猛戳她的腿伤。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共产党员与日军决一死战的坚强意志和决心。她几次痛得晕过去,但仍坚定地说:“我的宗旨、我的主义、我的信仰,就是抗清抗日。” 她对抗日联军的情况只字未提。后来,由于赵一曼腿伤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了获取重要供词,把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监视治疗。住院期间,赵一曼利用各种机会对看守她的警察和女护士进行抗日爱国主义教育。1936年6月,在他们的帮助下,赵一曼逃出了日军魔爪,但在前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又被日军抓获,再次落入日军魔爪。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残暴的日本宪兵对她施以老虎凳、辣椒水等更严酷的酷刑。但她坚贞不屈,没有吐露任何真相。日军知道从赵一曼身上无法得到任何有用情报,便决定将她送回珠河县处决“示众”。 赵一曼向押送的警察要来纸和笔,给儿子写了一封催泪的遗书:“可惜我母亲没有尽到教育你的责任。由于我母亲坚决抗击满清和日本人,今天是她牺牲的前夜。我希望你,宁儿!快点长大,去地下慰问你的母亲!你长大后,我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为国牺牲!”
中国人民永远铭记女民族英雄赵一曼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事迹。新中国成立后,朱德曾为赵一曼题词:“革命英雄烈士赵一曼永垂不朽。”
如今我生活在和平年代,可以无忧无虑地上学、学技术,寒暑假可以出去旅游,这一切都是用千万烈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弘扬红色经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红色故事读书笔记7
红旗是什么?红旗是中国的象征,是用革命鲜血染成的,代表着无数为国捐躯的革命先辈。读了《永安市红色故事学习资料》,我对国旗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当时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不受侵害,有成千上万的革命先烈不怕牺牲,誓死保卫祖国和人民。如今,没有敌人进城杀人,没有地主欺负农民,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上课。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红军来到洪田镇,在墙上写标语时,15岁的赖金女整天跟着他们。赖金女得知小战士是来革命的,便跟着他们写标语。战士走后,白狗(日军)又回到村里,把标语都铲除了。为了保护标语,村民们与敌人斗智斗勇,用往墙上抹泥巴、在墙外堆柴草、在墙上挂年画等各种方式保护这神圣的标语。就这样,洪田镇马洪村被列为“中央红军标语博物馆”。标语犹如一团革命烈火,不断唤起人们那段经过血与火洗礼的革命征程的红色记忆。
这篇《红色故事》越读越感动,还有“三代守望者”朱光启、朱光枢、朱昌义和村里的老老少少,他们守护着爱岭战斗遗址,守护着红军烈士的英灵,守护着用鲜血换来的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本书最感人的部分是《土地专员张腾辉》和《乞丐顾笑生死》。张腾辉带领大家反土豪、分土地,号召大家干革命,但不幸的是,一天晚上,张腾辉被无良地主吴如珠和“红带会”绑在树上,用钢刀剖开肚子,用刀割出肠子。不屈的张腾辉壮烈牺牲。心狠手辣的吴如珠用同样的方式残忍地杀害了年迈的母亲和毫无还手之力的妻子。就这样,张腾辉一家三口为革命牺牲了宝贵的生命。这场不怕牺牲、不屈不挠的斗争,用红色的鲜血写下了壮丽的篇章;张腾辉的哥哥罗瑞珍面对土匪的审讯和拷打,受尽了各种酷刑,但他始终守口如瓶,没有泄露一丝秘密。 “英雄的牺牲,震惊了世界,他的仰天长吼,震动了山谷山脉。”“丐谷”罗瑞珍23岁宣誓效忠红色信仰。
通过这本书,我了解到永安有很多英雄故事,故事里的红军战士跋山涉水,舍生忘死,流血牺牲,很多革命先烈被关押、被折磨致死,他们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铭记。虽然现在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我们不能停止学习,我们还要了解革命历史、革命英雄、革命信仰,缅怀、致敬革命前辈,砥砺前行。
【红色故事读后感:海娃机智送信,传承革命精神】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