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名字和字通常是由父母或家里的长辈起的,不能随意更改。只有不受家庭宗法、礼仪、等级等限制的“豪”,才最能体现个人的特点或个性。
古代文人大多都有自己的绰号,这些绰号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文人自己选择的。
第二类是文人在世时别人给予的尊称。
第三类是学者死后,由朝廷或子孙追授。
因此,古今著名文人往往有不止一个绰号。
尤其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可以说是历代文人中绰号最多的。
据不完全统计,苏轼的绰号有30多个,可谓史无前例、空前绝后。
然而,在众多的绰号中,我们最熟悉的还是苏轼的自号“东坡居士”。
那么苏轼为何给自己起“东坡”的绰号呢?它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在苏轼众多的绰号中,为何“东坡”最为著名呢?
在解谜之前,我们先来读一首苏轼贬黄州时写的诗。
《东坡》
宋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亮,城中百姓皆行在野中。不要对曲折的路太不满,自爱的声音嘹亮。
在苏轼的仕途生涯中,黄州是他被贬时仕途的第一站,也是他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站。
在这里,他实现了人生的转变,完成了从苏轼到苏东坡的演变。
元丰四年,苏轼的好友马正清来黄州看望苏轼。他看到家里生活贫困,衣食无着,只能靠卖政府发放的旧酒袋为生。
于是他以自己的名义在城东申请了一块荒地给苏轼。从此,苏轼有了事业,诗人开始了农耕生活。
苏轼给它取名“东坡”,每天靠干活贴补家用,生活也逐渐好起来。
这首小诗《东坡》就是在这个时期写成的。
很多人读了这首小诗后,认为所谓东坡只是一个地名,指的是黄州府黄冈市东边的一块荒地。
但事实上,“东坡”这个名字还与苏轼一生崇拜的唐代诗人白居易有关。
唐宪宗年间,白居易因上书刺杀宰相武元亨而受到统治者的镇压,被贬至江州。
不久后,他被贬忠州,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沮丧。而是在忠州城东边种植花木,并写道:“置钱买花木,植于城东坡”; 《向城东坡》《步步,黄昏登东坡。你爱东坡什么?我爱这棵新城树》等“东坡”诗,愉悦大自然。
生活在不同的世界,苏轼在白居易的人生经历和态度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读完先贤的人生经历,感受前人的豁达与淡泊,苏轼在经历了世事的酸甜苦辣后,将目光转向了自然,希望在与自然的接触中找到内心的平静。
“谁说人生一无所有?门前流水还能向西流!别让你的白发像黄鸡一样歌唱。”
“午杯浮雪沫乳花,鹿茸蒿笋尝春菜,人间滋味纯乐。”
这一时期写下了几首脍炙人口的诗歌。
了解了苏轼态度的转变后,我们再来看看这首小诗《东坡》,自然别有一番风味。
“雨洗东坡月光清,城里人不再走在野外。”雨滴落下,把东坡洗得格外干净,月光也变得清晰起来。城里的人早已离开,只有山野里的人在这里徘徊。
“城里人”与“野人”的对比鲜明,令人难忘。所谓城里人,就是那些在城市喧嚣中忙碌的老百姓,而所谓野人,就是那些在乡村沉醉于山水的悠闲闲人。
“不讨厌路的崎岖坡度,只喜欢那铿锵的拐杖声。”不要不喜欢这些崎岖不平的斜坡,因为它们不像城市那么平坦。我只是喜欢拐杖的响亮声音。
“坡头路”是坎坷的人生路,诗人对待坎坷和磨难的态度令人鼓舞。我只是喜欢拐杖落地时发出的叮当作响的声音。人生自古充满艰辛,但我只是冒险取乐,从不气馁!
他的豁达和清晰的状态感动了世界。
在苏轼的众多绰号中,“东坡”是最受欢迎的,或许是因为他告诉我们:人可以一无所有,但至少应该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哪怕是贫瘠,但在这片土地上,你可以自力更生,做自己想做的事,让生活回到原来的状态。
“东坡”起源于白居易,但由苏轼发展。在苏轼的手中,东坡从一块荒地、一座山坡变成了一个名字,一个对中国人来说最治愈的名字。
希望在我们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也能看到自己的一丝光芒,从而抵御世界的侵蚀和平庸。
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无需惊慌。黎明伴随着黑暗,但希望和黎明永远存在。
来源:微信公众号“读诗词歌”
作者:向晓媛
【苏轼为什么自称“东坡”?有什么意义呢?与这首诗相关,可谓豪迈超凡,境界全开!】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