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学领袖,在诗、词、文、书、画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他的文笔大胆无拘无束;其诗题材广泛,清新雄健,善于运用夸张比喻,风格独特。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散文文笔宏大、豪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擅长书法,为“宋四大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其擅长墨竹、奇石、枯木等。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27首代表性诗词,一起走一走苏东坡的坎坷人生!
1.《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处处相似,应该像飞龙踏雪踏泥。
泥巴上偶尔留下手指和爪子,鸿飞正在数东西。
老和尚死了,新塔建起来了。如果墙壁破损,就无法看到古老的铭文。
你还记得过去那些艰难的日子吗?路上行人昏昏欲睡,驴子嘶鸣。
1061年,苏轼的仕途生涯正式开始。 24岁,前面的路已经开阔,生活一帆风顺。似乎只要一抬头,就能看到光明的未来。
1061年冬,苏辙送苏轼到郑州,然后回到北京,写了一首诗寄给苏轼。这是苏轼的和谐之作。苏辙十九岁时,被任命为渑池县主簿。就任前曾被授予进士称号。他与苏轼进京赶考途中路过渑池,同住在县城的一个僧院里,一起在墙上题诗。
现在苏轼去陕西凤翔做官,要经过渑池,所以苏辙就写了《怀渑池寄子瞻兄》。诗曰:“共辞正远,共畏远路雪泥,乘车归来,仍寻大梁莫。行人已过千古。小溪,你有吗?”岂知老僧房内满是题字?“思独行,马声嘶鸣。”苏轼诗的四韵,与原作的笔如出一辙。自由无拘无束。
2.《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水光清澈固然好,但山空空蒙雨时也怪。
欲比西湖,淡妆浓妆总为佳。
公元1071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调离京城,面临人生的第一次挫折。他在任杭州知府时,写下了许多描写西湖美景的诗篇。《饮湖上初晴后雨》 写于1073 年。
从诗意的角度来看,写这首诗的那天,天气晴朗,下着雨。诗人既陶醉于美酒,又陶醉于美景。不仅描写了西湖的景色,还描写了西湖晴雨的情况。西湖的水碧波荡漾,波光粼粼,非常美丽。雨幕下,西湖周围的山峦迷茫而模糊,十分奇异。你可以想象不同天气条件下湖光山色的美丽景色,也可以想象诗人临场作画时的激动心情、洒脱的性格、宽广的胸怀。
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的生与死是如此漫长,以至于我无法不去想就忘记它们。千里孤坟,无处可言荒凉。纵然相见,亦不应相识,面满尘土,鬓如霜。
夜里,我带着深深的梦,突然回到了家乡。我正在小窗外梳妆打扮。他们相视无言,唯有千行泪。预计每年肠子断掉的部分都会被割掉,月夜明媚的时候,就会出现矮松。
苏轼19岁时,与小16岁的王甫结婚。两人深深相爱。十年后,王甫去世,这给了苏轼很大的打击。
公元1075年,苏轼被任命为密州刺史,时年四十岁。这年正月二十日,苏轼梦见王,于是写下这首悼诗:“声如天,泪如泉”。这句话饱含深情,字字句句都含着血泪。上阙写诗人对亡妻的深切思念,写实。下阙描写梦境,表达诗人对亡妻的深情,是虚的。上阙记录现实,下阙记录梦境。虚实结合,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之情,加深了全诗的悲伤基调。文字采用白描手法,说起来仿佛是平常话,但每一个字都发自内心,自然深邃,平淡中体现着真诚。全诗思想委婉,各种境界层出不穷,意境苍凉悲壮。是一部家喻户晓的杰作。
4.《江城子·密州出猎》
我像个少年一样聊天,左边拿着黄色,右边拿着蓝色。锦帽貂裘,数千骑兵滚滚平岗。为了报答倾城,我跟随太守,亲自射虎,观看孙朗。
即使酒后你的胸膛仍然敞开,你的鬃毛也有轻微的磨砂,那也没关系!云中执结,何时送冯唐?他能持鹰弓如满月,望西北,射狼。
公元1075年,苏轼出任密州刺史。苏轼在一次狩猎活动中,写下了这首雄伟而爽朗的诗。
这首诗极大地突破了北宋倚红绿、低声吟唱的风格,对南宋辛派诗人影响很大。苏轼在《与鲜于子骏书》中说,这首诗“令东州壮士抱掌跺脚歌唱,吹笛击鼓为节,颇为壮观”。
5.《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柔柳斜。试在超然的舞台、半沟泉水、花城上观看。数以千计的房屋被雾气和雨水覆盖。
吃完冷饭后,我醒了,叹了口气。不再思故乡,尝新茶新火。诗酒乘青春。
1074年秋,苏轼从杭州迁居密州。次年,他下令整修城北旧台,取名超然台,取“风光虽胜,颜超然”之意。
1076年暮春,苏轼登临超然台,眺望烟雨蒙蒙的春雨,写下这首诗。诗的第一部分描述了我上台时所看到的暮春郊外的景色。春水春花铺陈在眼前,烟雨笼罩千家万户,城市风光尽收眼底。
第二部电影感人至深,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对故人的无尽思念。 “别再和老朋友一起思念故乡,新火尝新茶”。为了摆脱思乡之苦,作家用泡茶来缓解对故乡的思念。这不仅暗示了诗人难以摆脱的抑郁情绪,而且表达了诗人为缓解抑郁而进行的自我心理调整。 “诗酒乘青春”,预示着此时,人已经进入了“超越”的最高境界。
6.《老子》
明月什么时候来?向天要酒。不知道今天天宫里是什么年月?我想乘风回家,但又怕高处太冷。舞动揣摩影子,怎么像是在人间。
转至朱亭,俯视奇湖,灯火阑珊,令人不眠。本来就不该有什么仇恨,又何必说再见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在古代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祝愿人们长寿,相隔千里共享明月之美。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于1076年在密州时写的。那时,苏轼与弟弟失散。他在中秋节写下这句话,以表达离别之情。
这首诗以月亮的升起和苏澈与哥哥苏澈七年未见的关系为背景。它围绕中秋月展开想象和思考。它把人间的悲欢离合融入到了对宇宙和人生的哲学追求中,体现了作者复杂矛盾的思想感情,也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积极乐观的精神。诗的前半部分反映了坚持的生活,后半部分表达了善良的生活。这句望月惜人,勾画出了明月当空、亲人远在千里、孤独寂寞的境界。可以说是独立于世。通过质疑月亮的盈亏,表达天人合一的哲学意义,达到社会与自然的高度和谐。行文潇洒,行文舒畅,情景和谐,景思相融,思想深邃境界高雅,富有哲理,是苏轼词的典范之作。
7.《水调歌头》
梨花淡白,杨柳深绿,柳絮飞扬,满城花香。
忧郁的东柱里一株雪草,让生命如此清澈。
这首诗作于公元1077年,时年苏轼41岁。他经历了很多家庭变故,母亲、妻子、父亲相继去世。政治上,苏轼也遭受了不少打击,被迫离开朝堂。
1076年冬,苏轼离开密州,孔宗翰接替苏东坡出任密州太守。第二年春,苏轼到徐州就职,写了五首绝句给孔宗翰。这是其中之一。
这首诗通过写梨花盛开,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转瞬即逝、人生短暂的感叹。也表达了诗人淡看人生、解脱失意的思想感情。全诗语言朴实自然,却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8.《东栏梨花》
明月如霜,风好如水,风光无限。曲港鱼跃,荷花倾露,无人见寂寞。声如三鼓,一叶铿锵,惊动暗梦云。夜色茫茫,我又在寻找无处。我感觉自己好像一直在小花园里散步。
一个疲惫的旅人从天涯海角回来,回到山里,遥望故乡。燕楼空空,哪里来的美景?燕子被锁在空荡荡的大楼里。往昔如梦,未曾梦过,却有旧欢新怨。与此同时,余浩看着黄楼的夜景,感叹道。
公元1078年,苏轼出任徐州刺史。一日,苏轼宿于彭城燕子楼,梦到曾住于此的唐代张尚书的妃子盼盼。相传燕子楼是张尚书为关盼盼所建。盼盼相貌不错,谈吐也不错。自从张去世后,盼盼就在小楼里独自生活了十几年,没有结婚。
诗的第一部分《梦游园》描写了燕子楼花园的宁静景色;第二部分《梦情》抒发参拜燕子楼,登高望远的感受。这个词表达了对生活的不可预测性的失望感。
9.《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枣花落在衣巾上,缫丝轮响在村南村北,老柳披牛衣卖黄瓜。
长途旅行后我喝腻了,想睡觉。我口渴了,想着茶。我敲门询问野人的情况。
公元1078年春天,徐州发生大旱。苏轼率领人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池前祈雨。下雨后,他与百姓一起到石滩感谢他的雨。这组词是当年初夏在徐门石滩去谢玉的路上写下的。这里选用的第四首歌曲主要描写了美丽的田园风光、纯朴的民风、忙碌的农耕场景。充满乡土情趣,体现了苏轼对百姓的关怀。
10.《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
圣主如天万物之泉,而卑臣则死于愚昧。
一百年还没满还债,十个人无家可归,就更累了。
这里的青山可以埋骨,而大雨却只能伤灵魂。
我们是世世代代的兄弟,来世我们还有未竟的事业。
公元1079年,御史何正臣等上书弹劾苏轼。苏轼迁湖州就任后,谢恩所写的请愿书中,使用了暗中嘲讽政府的语言。后来,大量苏轼诗作被牵连为证,弹劾他的罪名是“作诗”。诽谤政府和中外官员,无惧。”此案先由监察御史报案,后在御史台监狱受审。据记载,御史台内有柏树,数千株野生柏树。乌鸦以其为食,故称御史台为“五台”,又称“白台”,这就是著名的“五台诗案”。
不久,苏轼被捕入狱。在此期间,苏轼给弟弟写了两首诗,这是第一首。全诗描写了自己的悲惨经历,抒发了对弟弟的感情,十分感人。
11.《狱中寄子由(其一)》
他嘲笑自己一辈子都在嘴上忙着,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事业也变得可笑。
长江流过郭,便知鱼之美,满山竹,便觉笋香。
追客人的时候,不妨把人放在外面。诗人的例子是水草郎。
只是惭愧,于事无补,还是浪费官员的钱财。
1080年,苏轼初到黄州时,心情十分悲观,但同时也勉励自己要豁达。这首诗写出了我在黄州的复杂心情。诗歌颂黄州山水美食之美,也嘲讽自己的仕途。最后,诗人在这风景中找到了一些安慰。
黄州虽是苏轼被贬的地方,却也是苏轼创作的巅峰之地。苏轼的许多著名诗词、散文都是在这里写成的。如果没有黄州的解放,苏轼不可能达到这样的高度。
12.《汉书·薛宣朱博传》
它看起来像一朵花,但它仍然不像一朵花,也没有人珍惜它。离家走小路,思无情又深思熟虑。软肠的挥之不去的伤害,让娇嫩的眼睛想睁又想闭。梦随风行万里,寻人下落,又被黄雀唤。
我不恨这些花都飞走了。恨西园红花难饰。当黎明来临,雨过之后,痕迹在哪里?一池破碎的苹果。春景三份,尘埃两份,流水一份。仔细一看,那不是阳花,而是李仁的眼泪。
公元1081年,苏轼因“五台诗案”被贬黄州。苏轼的同事兼好友张凯在《初到黄州》中描述了杨花的美丽,苏轼也写下了这首诗来歌颂和谐。
苏轼在给张志甫的信中说:“《水龙吟·次韵章行质夫杨花词》字太妙了,使者选了字。我不敢继续写下去,但我又想,当正义的刘华飞出巡时,他坐下来思念四子,闭目闭目,故写其意,第二韵是传讯云,亦告他人勿显。”然而,这首歌曲的和谐词句远远超过了原词,成为了不可多得的经典。
13.《水龙吟·燕忙莺懒芳残》
不听林中打树叶的声音,何不尖叫着慢慢走。竹竿芒果鞋比马容易,谁怕?一笼雾雨,终生难忘。
陡峭的春风吹走了醉意,微凉,但山头斜照。回望我来的那个荒凉的地方,没有风,没有雨,也没有阳光。
1082年春天,苏轼和朋友们外出春游。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来了。朋友感到深感尴尬,但诗人并不在意,淡然处之。这首诗以途中遇雨的小事来表达自己博大的胸怀和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第一部主要讲雨,第二部讲雨后。充满了豪迈、豁达、乐观的人生信念。
14.《柳花》
山脚下,兰花芽浸泡在溪水中,松间沙路干净无泥,黄昏时雨滴在哭泣。
谁说人生不能少?门前流的水还能向西流!别再唱白毛黄鸡了。
1082年春,苏轼被贬黄州时,曾到岐水清泉寺。《定风波》 记载:“黄州东南三十里,有沙湖,亦日洛石店。我买田时,因往向田而病。听说马桥人庞安是个病愈后,他与他一起去了清泉寺。寺院位于漆水国门外,水向西流,表达了他的生活态度。拒绝接受衰老。
15.《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晚上在东坡喝完酒,醉醒了,回来的时候,仿佛已经是半夜了。男孩的呼吸急促。没有人敲门,只是拄着拐杖,听着河水的声音。
我总后悔这个身体不是我的,我什么时候才能忘记盈盈呢?夜风静,谷平。船从此远去,江海留下了我的余生。
公元1082年,苏轼在黄州时,住在城南长江之滨的临高阁。后来,苏轼在这里开垦了一块荒地,开始种植农作物,取名“东坡”。有一天,苏时喝完酒很晚才回到家,但家里的孩子都睡着了,他没有开门。于是苏轼只能听门前浩浩荡荡的长江东流。这时,苏轼想到了月夜泛舟,徜徉在山水间。这首诗很有趣,体现了苏轼豁达的精神。
16.《东坡志林》
大江东去,浪花一扫,古往今来风流人物。塞西侧,人道即三国周郎赤壁。巨石冲天,惊涛拍岸,卷起数千堆雪。祖国山清水秀,一时英雄辈出。
记得宫进当年小乔第一次结婚的时候,看上去威风凛凛,英俊潇洒。羽扇丝巾,说说笑笑间,小船桨都化为灰烬。我的祖国在我的脑海里游荡,我应该嘲笑我的激情,我会早点出生。人生如梦,雕像归月。
1082年,苏轼因“五台诗案”被贬黄州两年多。《临江仙》 通过描写月夜河畔的壮丽景色,缅怀古战场,追忆风流人物的才华、气度和功绩,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因才华不被认可而感到的悲伤和愤怒,未完成的成就,以及未完成的成就。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和生活的博大的关怀。
词气磅礴,风格雄健,唱高入云,有宏大的境界。这是前所未有的。它是对传统文字的重大突破,因此也成为大胆文字的收官之作。
17.《念奴娇·赤壁怀古》
缺月挂在稀疏的油桐树上,让人初觉幽静。谁能看见孤独的人,孤独的来,孤独的去,朦胧的孤影。
愕然回首,谁也免不了遗憾。尽采寒枝,不食其上,孤沙洲寒。
这首诗作于1082年末或1083年初。 定慧园位于湖北省黄冈县东南部。这里是苏轼被贬为黄州团联副使后第一次居住的地方。此字上半写“洪遇人”,下半写“人遇洪”。 “弘”字用来表达一个人的孤傲和对风俗的蔑视。诗的境界如此崇高,被评价为“似食烟花却食人的东西”。
18.《念奴娇·赤壁怀古》
夕阳卷起绣帘,亭下水直达天。知道你是我的,新做的窗户沾满了蓝色和红色。记得在平山堂里,我睡在江南的烟雨里,并不孤单。识得醉翁之言,便知山色美不美。
千顷万镜清净,翠峰倒映。突然掀起一阵波浪,一片白头叶翩翩起舞。你可以嘲笑兰台先生,但你还没有理解庄生的自然声音。正道有男有女。一点凛然之气,千里欢风。
公元1083年,苏轼被贬黄州。当年,苏轼准备在张怀民新行居的西南建一座亭子,以观赏长江美景。苏轼十分钦佩张怀民的气度,将他所建的亭子命名为“快哉亭”,并赠送给他歌曲《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全诗集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表达了作者在逆境中平静、肃然的精神世界。从意境和结构上来说,有起伏,有起伏,大开大合,大起大落。特点充分体现了苏瓷雄浑奔放的风格。
19.《水调歌头·快哉亭作》
横视,侧似岭峰,远近高低不一。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因身在这座山中。
公元1084年,苏轼从黄州被贬为汝州团联副使。到汝州时,途经九江,与友人沉僚游览庐山。然后他写下了这首哲理诗。
以理为诗,是宋代的一种诗风。它是宋人继唐诗之后开辟的一条新路。俗话说“新思想源于法规,妙理出于大胆”。这首诗语言简单,但寓意深刻。它体现了事物的意义,传达了一种淡然的感觉。这是哲学诗中的杰作。
20.《水调歌头》
蜗牛名声不实,蝇头小利微薄,所以就说明很忙。一切都是预先决定的,谁弱谁强。趁我还年轻,放过我吧,让我的一些孩子去疯狂吧。百年间,平教觉醒,三万六千事件。
想一想,它能起到多大作用?愁风雨,各半相碍,何苦说短篇长篇到死。幸好清风明月,苔开云高。江南好,美酒千钟,满院一曲。
这首诗大致写于1084——1086。苏轼被贬黄州后,遭受政治打击,变得相对被动。这首歌《题西林壁》是苏轼内心的写照。
诗的前半部分从讽刺到愤世嫉俗,后半部分从叹息到自我安慰,表现了作者在遭受人生重大挫折后愤世嫉俗而又优雅的内心世界。
21.《满庭芳》
常羡人间玉人,天当乞甜夫人。
清脆的歌声传遍道路,风吹雪飞,火海变凉。
从千里之外归来,我的容颜越来越不美丽,笑容里依然带着梅花的清香。
我问岭南好不好,他说:这个让我安心的地方就是我的家乡。
这首诗是苏轼被贬黄州五年后写的。旧党在时代变迁中重新掌权。这是苏东坡写给好友王恭的一首诗。王恭被贬岭南五年,但他并没有像被贬为官时那么悲痛欲绝。相反,他依然精力充沛。
在宴请苏东坡时,王恭提到自己被贬宾州,临行前送走了家人。只有他的侍女柔奴无论生死都陪伴在她身边。苏东坡感慨万千,写下这样一句话:“此心安处,便是故乡。”心安的地方就是目的地,就是故乡。
二十二、《满庭芳》
多愁善感的风潮千里而来,无情的潮水又将它送回。问钱塘江斜光、西兴浦口。没有必要去思考现在和过去,看不起过去的错误。谁如东坡老了,忘机了。
记得西湖西岸,黄昏山色,碧空如洗,烟雨蒙蒙。即使诗人相处,也就像我和你一样。就任同年,我们将东归,重归大海。希望谢公和雅芝不要发生冲突。在喜洲路,你不该回头为我湿衣。
沉了,又名道潜和尚,与苏轼关系密切,成为不可挽回的朋友。
公元1091年,苏轼受杭州刺史召进翰林学士。即将离开杭州时,苏轼写下这首诗,送给沉廖。这首诗异乎寻常地高涨,以钱塘江大潮比喻人间的聚、散、离,以“俯视古人、变人”来形容风云变幻的世界。以下是诗人与沉廖的友谊。整篇文章跌宕起伏、跌宕起伏,是其他诗人难以驾驭的。
二十三、《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一别京城,三变火海,天地尽。依然微笑着温暖春天。古井无波涛,井中有秋云。
忧郁孤帆一夜行,送月色淡云。眼前无需青眉。人生就像一场逆境之旅,我也是一个旅行者。
1091年春,苏轼得知杭州后,为告别途经杭州的老友钱谢而写下此书。
第一部分是与朋友久别重逢,在古井里欣赏朋友的心境,在朋友面对风风雨雨的时候欣赏朋友的心境和秋竹的风节。第二部分切入正题,写月夜与友人的别离,表达了他对世事人生的非凡思考。全诗一改以往送别诗或感伤、哀伤、或慷慨、苍凉的风格。它蕴含着法律上的创新理念,表达了大胆之外的精彩想法。充满议论,直接表达一个人的气质。写得既有情感魅力,又有理性趣味。充分体现了作者宽广的胸怀和自由奔放的性格。
二十四、《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罗浮山脚下正值春天,芦苇、柑橘、杨梅陆续新出。
日吃荔枝三百颗,岭南人长寿。
1094年6月,苏轼因“讥讽前朝”被贬到岭南徽州。当时岭南瘴气甚多。对于六十多岁的苏轼来说,他知道去那里就是九死一生。此时,心胸已经比常人更加豁达的苏轼打算只带着小儿子苏过去惠州,而他的终生知己汪潮云却发誓要陪他到死。朝云后来病逝于徽州,成为苏轼晚年最大的痛苦。
苏轼在惠州的日子里,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苏轼却淡然淡然,处事从容。他利用自己在杭州治理西湖的经验,在当地官员的支持下,带领百姓修筑水坝,使徽州面貌焕然一新。苏轼完成了与自己的关系。与世人的和解,让他在惠州的艰苦生活过得其乐融融。超越格局、坚定智慧、冷静态度、乐观豁达。
二十五、《临江仙·送钱穆父》
花儿已经褪成了红的、绿的、小杏子。燕子飞翔,绿水环绕人。枝头飘扬着几棵柳树。天下何处无香草?
墙内有秋千,墙外有路。墙外行人,墙内美女微笑。笑声渐渐变得越来越小,多愁善感的却被无情所烦扰。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至今仍存在很大争议。这大概是他被贬之后写的。
诗的首句描写了暮春的景象:花已落红,杨树漫天,草木茂盛。下一篇是关于遇见美女却不能遇见,热情却被无情对待的悲伤。全诗的语气颇为哀伤,这在苏轼中是不多见的。当他被贬广东惠州时,他的小妾朝云为苏轼唱歌。当他唱到“世界上没有一棵草”时,他几次哽咽,泪流满面。 1096年,朝云病逝于徽州。苏轼在其禅寺大圣塔下、朝云墓前写下一副对联:“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认我;我独奏古曲,每逢下雨思念你。” ”
二十六、《惠州一绝》
参横斗转三更,苦雨止风清。
谁点缀了散云明月?天空和大海自然是清澈的。
闲暇之余,吕叟趁着思绪,对轩辕中演奏的音乐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我不恨南荒九死,但我正在经历生命的奇迹。
被贬黄州并不是苏轼最糟糕的经历。 1097年,62岁的苏轼被孤舟送到海南岛儋州,一个靠近边境的荒凉地方。据说,在宋代,流放海南的刑罚仅比死刑罪轻一点。
苏轼把儋州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我是儋儿家族的人,是西蜀州的寄生者”。他在此创办学堂,引进学风,于是许多人不远万里来到儋州向苏轼学习。宋朝一百多年来,海南从未有人考进士。但苏轼北上不久,蒋堂佐就从家乡进贡。为此,苏轼有诗云:“大海从来没有断过地脉,朱牙从来没有没有过”。
直到七年后哲宗病逝,才遇见舍备而归来。公元1100年,苏轼从海南岛乘船北上,写下了这首诗。诗中,苏轼回忆了自己被贬的经历,也表达了重返北方的激动之情,以及永不后悔的傲气和强烈的自信。
二十七、《蝶恋花·春景》
心如灰树,身如无系之舟。
问君一生成就,黄州、惠州、儋州。
公元1101年3月,苏轼从干州出发,途经南昌、当涂、金陵,五月到达郑州,六月过润州后打算居住常州。《六月二十日夜渡海》是苏轼游览郑州金山龙游寺时所写。
写这首诗时,距苏轼去世还有两个月。回顾我的一生,有很多坎坷、坎坷、酸甜苦辣。纵然我有着充溢骨子里的浩瀚忠义之气,却也不得不化作一缕未实现的抱负的长叹。作者只能哀歌,哀叹自己的漂泊。下一句“我如无系之舟”,指的是我晚年的漂泊生活,抒发了游历漂泊的惆怅。但苏轼不会,也懒得去悲伤。 “问君一生功绩,黄州、惠州、儋州”一反忧郁的心情,用早已习惯了世事的博大胸怀取代了人生失意的悲哀。自我解放的力量是惊人的。无论遭遇挫折、坎坷,他都没有失去大胆的性格。可谓是自然与人的浪漫结合。
读完这27首诗,经历了苏东坡一生的坎坷,你有什么感受呢?
【读懂了苏轼,也就读懂了人生!东坡传世经典诗词27首】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