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借用乐府旧题所作的古诗五首。这首诗描写了远在他乡的边防军人和家乡的妻子的相互思念。它深刻地反映了战争给广大民众带来的痛苦。全诗共分三个层次。前四句主要描写广阔的边塞景象,以关、山、月三要素为主,表现了将士们怀旧的心情;中间四句具体描写战争、战场的场面。这是悲惨而残酷的;后四句写正仁望边疆思故乡,又思妻月夜高楼叹。这首诗就像一幅边塞的长卷,由三部分组成:山上的月光、战场上的悲伤、戍边的归国思念。怨气贯穿全诗,基调统一,整体浑然一体,大气磅礴,风格自然。
翻译
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过茫茫云海。浩浩长风吹过数万里,掠过将士驻扎的玉门关。当时汉军直接瞄准了白山道,而吐蕃则觊觎青海大片河山。这里是历代征战之地,很少有士兵能在远征中幸存。戍边将士们望着远处边城的景象,一心想要回到家乡,不禁神情黯然。此时,战士的妻子正在高楼里,感叹何时才能见到远方的亲人。
评论
关山乐:古乐府名号,属横吹曲调,表达离别的悲伤之情。《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是离别、伤害的意思。” 天山:祁连山。从今甘肃至新疆,绵延数千里。因汉代匈奴人称“天”为“祁连”,所以祁连山又被称为天山。 玉门关:旧址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北部。是古代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要道。这两句话的意思是秋风从西边吹来,吹过玉门关。 下:指出士兵。白登:今山西大同东部有白登山。汉高祖刘邦率兵征讨匈奴,被匈奴围困在白山七日。《汉书·匈奴传》:“(匈奴)将高登皇帝围困于白登七日。”颜师古注:“白灯山在平城东南,距平城十余里。” 胡:指西藏。 Peep:有意图、窥探、侵入。青海湾:今天是青海省的青海湖。该湖以其蓝色而得名。 起源:从一开始;纵观历史。《易·坤》:“臣杀君,子杀父。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逐渐发生的。” 驻军:征兵。驻扎在边境的士兵。扁衣:一个字就是“扁色”。 高楼:古诗词中,高楼常指闺房,这里指边防军的妻子。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缭绕。失踪女子高楼上,更感悲切。”这两句话应该是以此为基础的。
欣赏
《关山月》是汉代乐府歌曲之一。属于“鼓号横吹音乐”,当时的边防军经常在马背上演奏和演唱。李白的诗在内容上仍然继承了古代乐府,但写作风格独特,再现了古意,并做出了一些创新。诗人写了古代边防军的艰辛,痛斥了非正义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他以此来影射和批判唐朝统治阶级的军国主义,表达反对侵略战争的主题。
前四句可以说是一幅包含了关、山、月三要素的广阔边疆画卷。诗人审视了古代边疆上无休无止的民族冲突,揭示了战争造成的巨大牺牲和给无数征兵及其家人带来的痛苦。然而,他并没有简单地谴责或赞扬这场战争。诗人喜欢它,是对世世代代为此付出的惨重代价的沉思。面对这样的矛盾,诗人、招募者、甚至读者都很容易激起一种欲望。这种愿望在诗中并没有直接表述,但“会战的人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为之”(《战城南》)的思想却是读者可以体会到的。阅读这部作品时很容易想到。
一般诗人常常用一种细腻而又过于忧郁的方式来描述离人思妻的感觉。相应地,境界往往也很狭窄。但李白却用千里边塞的图画“明月高出天山,茫茫云海间。风吹万里玉门关”来唤起这种感觉。情感。只有李白这样胸怀广阔的人,才会写出这样的文章。这几句话并不局限于一瞬间的事件,而是承载着更深远、更静谧的思考。以广阔的时空为背景,并在这种思考中,融入乡愁和离别的切身感受,从而展开更为深刻的意境,这是其他一些诗人难以达到的。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又名太白、青莲居士、“谪仙”,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诗仙”。 “李杜”,为了区别于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杜牧被称为“小李杜”,杜甫与李白也合称为“大李杜”。北京大学教授李志民评论道:“李白的诗气宇宙,超乎道;杜甫的诗贤德超凡,源于儒家思想,都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他们可以超越完美的境界。” 《旧唐书》记录李白是山东人;《新唐书》 据记载,李白是兴圣帝李浩的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他性格开朗大方,爱好饮酒、写诗、交友。
【诗历李白《关山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