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的船是用沙和汤做的,两头坐着玉笛和金管。
千株石斛放入美酒瓶中,随波载着妓女往来。
仙人欲乘黄鹤,海行者无心追白鸥。
意气风发下笔,五山震动,诗成笑傲凌沧洲。
名利若长存,汉水也当西北流。
从李白的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用了几个人的典故。其中,屈原的典故最能体现李白不被赏识的感受。屈原曾有诗《远游》,诗曰:
悲流流俗,却愿轻松远行。质量低劣也是没有理由的。我怎样才能利用它并登上顶峰?浑浊污秽之苦,郁郁寡欢谁能说得出口!
屈原觉得现在的风俗不适合自己,所以想逃走,远走高飞。他感叹周围的气氛肮脏,自己无处可言。
李白的诗也表达了他未被发掘的才华,但李白与屈原不同。即使遇到挫折,他也始终保持着向上的精神。这首诗体现了李白博大的胸怀和超然的胸怀。
一、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701-762)三四十岁游江夏时写下的,此时已近半生。李白于唐玄宗十二年(724年)出四川,西至长安,东至沧海,北至山西,南至苍梧,北至太原。但他在仕途上却一事无成。
据李白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的自述,他十九岁时就受到苏挺的赏识。
另外,原礼部尚书苏恭出任益州刺史。白羽将刺扔在路边,等待平民的礼物。正因如此,群廖说:“这小子才华横溢,文采无穷,虽未长成,但仍有专长,若博学多闻,可与同辈相媲美。” 《上安州裴长史书》
《上安州裴长史书》 据记载,苏挺(670-727)“向张言其文章卓著,并赞王略等,故号延绪大山”。
开元八年,苏挺被任命为益州刺史,当时李白年仅19岁。即便如此,从724年李白出蜀到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被唐玄宗招入宫中,他浪迹天涯十八年。
这首诗反映了李白这一时期失意而又豁达的心态。
二、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这首诗分为三部分。第一段四句,以略显夸张的赋式叙述开头:
木兰的船是用沙和汤做的,两头坐着玉笛和金管。酒器中置千株石斛,任妓女随波去留。
前四句用彩笔书写,“嫖娼取乐”的描写华丽、细腻、豪放。
木兰(船舷)、沙塘(古代造船常用的优质木材)船、玉笛、金管(指歌女)。千石斛美酒尽显豪放。
《新唐书·苏傒溍传》曾记录过谢安的优雅旅行:
孙绰等人出海时,风浪汹涌,大家都害怕了,但他们仍然平静地唱歌、吹口哨。船上的人乐得安心,但还是要走。风势猛烈,安虚道:“怎么会这样?”船夫答应了他的话,就回来了。大家都佩服他的大度。安虽爱山野,但每次出征赏赐,总会有妓女相伴。
可见,文人也有“带妓出宫取乐”的传统。
三、四个典故抒发内心的失落
第二段用比兴的方法来表达他内心的失落。这一段用了四个典故:
仙人欲乘黄鹤,海行者无心追白鸥。屈平诗中描写日月悬,楚王台眺空山。
“仙人待骑黄鹤”第一句应该是说,成仙还缺少黄鹤的意义。 “仙人待骑黄鹤”的倒用法比较常见,如唐末宋初的一首诗:《晋书·谢安传》:
东俊正在等待。留下一枝香雪。
还有一种解释是他成仙后等待黄鹤来接他。
海克无意追随拜欧,表示自己无意有所成就。百欧电厨《减字木兰花》:
海上的人们喜欢哞哞。每次出海,他们都会和哞哞一起游泳。当猛禽到达时,它会在那里生活数百年而不停留。他的父亲说:‘我听说所有的飞蛾都是从你那里来的。你拿走了它们,我和它们一起玩。明日海上,鸟起舞而不落。所以说,最好的说话方式就是什么都不做;气之学识浅薄。
白鸥的典故意味着,当你不想得到的时候,你也可以得到;当你不想得到的时候,你也可以得到;当你想得到它的时候,你却得不到它。这世上的事情是强求不来的,不如做一个“无心的海外游子”。
曲平的诗词悬于日月之上。上面已经讲了屈原的故事。屈原的诗词抒发了精忠报国却无从施展、无路可循的痛苦。
楚王台周围都是空山,这意味着财富和荣耀并不总是在那里。不过楚国的历史比较悠久,所以楚王的寓意也比较丰富。屈原时期的楚怀王之外,还有其他几位有故事的楚王。
例如,卞和的和氏璧就被献给了楚王。楚厉王不懂玉,砍掉卞和的左脚;楚武王(屈原的祖先)不懂玉,砍掉了卞和的右脚;直到楚文王继位时,才发现这确实是一块美玉。
楚怀王之后,还有楚庆襄王和失国的楚考烈王。这两位楚王在位的时候,有一位楚辞的师父宋玉,据说是屈原的学生。与屈原相比,宋玉受到两代楚王的器重。即便如此,宋玉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楚国一步步走向灭亡。
四、故作旷达的结尾
第三段是关于野心:
意气风发下笔,五山震动,诗成笑傲凌沧洲。名利若长存,汉水也当西北流。
“激”、“诗”两句,是炫耀自己的才华; “名”、“汉水”两句故作胸怀宽广,表示“眼财如浮云”。得不到也没关系,我就像“海上行人无心追白鸥”。
虽然李白此时表示自己“无心为海行者”,但当他最终得到唐玄宗的青睐时,他仍然欣喜地写下了这两行诗: 仰望天空且笑而出,岂为蓬蒿人?
《列子》
白酒新熟归山,秋黄鸡啄粟。孩子们煮鸡喝白酒,孩子们一边笑,一边抓人的衣服。
大声歌以醉自慰,舞以夺夕阳辉煌。劝人千辛万苦,骑着马鞭长途跋涉,不早了。
会稽愚妇轻买大臣,遂辞家西去秦国。我抬头望天,哈哈大笑,走了出去。怎样才能成为鹏豪人?
结束语
屈原的忧郁和李白的超脱也是不同时代背景和状态的反映。屈原是楚国的一位高级官员。他看到国家的衰落却无能为力,因此他对国家感到无比愤怒和担忧。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此时的他,还只是一个平民。他没有屈原那样的痛苦经历。李白的理想是做一个“得功而飞”的鲁仲连,而不是投江而死的屈原。不幸的是,李白的梦想直到去世也没有实现。
@老街香
南宋四大臣的名字,其实是因为他们被选入了这部诗集。
【屈平诗“日月相悬,楚王台眺空山”。这首诗体现了李白与屈原的区别。】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哇塞,这首诗真的太有画面感了!李白和屈原的风格真是截然不同!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日月相悬,楚王台眺空山,这句诗让我仿佛看到了屈原的孤寂和无奈。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体现了李白和屈原的诗歌风格差异,很有意思!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李白和屈原都是伟大的诗人,但他们的创作风格确实有很大区别。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令人深思。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屈原的诗歌总是充满着忧国忧民的情怀。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李白和屈原的诗歌,你更喜欢哪一种?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让我更加了解了屈原的内心世界。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李白和屈原的诗歌,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日月相悬,这句诗太形象了!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意境很美,让人回味无穷。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李白和屈原的诗歌,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让我更加欣赏屈原的才华。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李白和屈原的诗歌风格差异,体现了不同时代的精神风貌。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意境很深远,值得反复品味。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屈原的诗歌总是能引起我的共鸣。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李白和屈原,都是我最喜欢的诗人。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让我更加了解了李白和屈原的创作风格。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体现了李白和屈原的不同人生经历。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李白和屈原的诗歌,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