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千古名诗《旅夜书怀》到底有什么好呢?诗中体现了杜甫怎样的心态?
《旅夜书怀》是杜甫晚年从成都到夔州途中写下的。这一时期,杜甫的生活并没有起色,但他的诗艺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作为格律大师,他的水平已经稳定,这意味着他挑选的每一首诗都是后人学习的模板。这一时期的《登高》位列古今七韵之首。但论意境有多深、格调有多高,杜甫本人并不具备后人欣赏其作品的心态。他后来的诗作虽然忧国忧民,但更多的是对自己漂泊生活的哀叹。
但这并不影响诗人的标志色彩,就像我们称李清照为爱国诗人一样。其实她的作品在小情感上是最好的,但靖康耻的大社会环境却给她的生活和作品造成了负面影响。注入新题材、新风格,《童年之痛》体现了社会象的方方面面,流露出思乡思念祖国的心情。所以,是时代造就了李清照。
杜甫也是如此。毕竟他没有正式的身份。他能参与哪些国家大事?他只是拥有比常人更广阔的视野,能够从自己的痛苦中联系到这个世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时代造就了杜甫。
那么《旅夜书怀》,你问,这首诗体现了杜甫有多大的胸怀。充其量,这是对全世界因个人情况而陷入水深火热的人们的哀叹。不需要人为夸大。但由于其技巧的成熟、诗人的灵性、社会阅历以及世间的彷徨,他的任何一部作品都具有精妙的韵律和和谐的意境,堪称五韵的典范之作。
岸边细草微风习习,夜孤舟险筏。
星辰垂悬广原,明月波涛流江。
不是以写文章出名吗?官员应因年老、因病而退休。
飘动是什么样子的?天上地下都有沙鸥。
这是一首与平水韵“十一又”部分五韵押韵的平韵。水平与斜线严格结合,节奏流畅,文字简洁,意境广阔。具体的平斜节奏我在我的专栏里有详细的解释,这里不再赘述。只要我们知道它是一部严格的格律作品。
那么它有什么好处呢?无非是形式和内容。严格的合法性意味着好的格式,意境意味着好的内容。在杜甫时期,如何写一首现代格律诗,如何反抗,如何“起、成、转、合”,对他来说都是毫不费力的。难得的是在规则之内流畅的诗意表达,这也是容易做到的。
我们来详细看看内容。
首联为“起”,“岸边草精清风吹,筏险夜孤舟”。十个字内容丰富,描述了时间、地点、天气、条件,很快勾勒出一幅水墨画:微风吹动河岸细草,高桅小船夜独自停泊。而这些精美意象的选取,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心理:我像夜晚岸边随风摇曳的细草,又像黄昏江心漂流的孤舟。描写风景,在风景中体现情感。
颌联“承袭”,“星垂平原田野辽阔,明月沿江涌”。接下首联,深化景物描写,是“起承转合”的经典写法。这两句话也是千古名句。它们对比鲜明,雄伟壮观,双向开放。但他们并不威风凛凛,而是如文士般平和、端庄。星星低垂在天空中,使平原显得非常广阔。月光随波涛涌动,江水滚滚东流。杜甫用这种极为宏大而又温柔的场景来体现“细草”和“独木舟”的软弱和渺小,就像航拍镜头将人从大到小拉到一点,给人以想象。的震惊。 “细草”和“独木舟”的渺小,其实是诗人本人的渺小。它是如此的微不足道,成为“平原”和“大河”中的一个小点。升华的感觉有点像陈子昂哭下幽州台。苏轼在赤壁下吹笛,也有一种空灵的感觉。
一个孤独的人,会被天空的浩瀚所震撼。这其实就是人的同理心。
这两句出自他的偶像李白年轻时出蜀时所写的《渡荆门送别》:“山有平尽,江河入荒”。但杜甫的翻译显然更好,从山河的气势上升到宇宙的浩瀚。对诗人和读者的震撼更为强烈。
文笔有什么好呢?就像这些地方一样。
但如果我们按照这个思路,或者只是一首写景的诗,在这里就足够了。但诗人显然还有别的话要说。他现在的感受不仅仅是大自然的景色给他带来的震撼,还有他自己的心理因素,让他感觉和别人不一样。这也是写诗的原因,情感的输出必须持续、拓展,不能局限于风景效果。
颈联为“篆”,“不像写文章,官应因老病而退”。他没有继续描写风景,而是转而表达诗人自己的感受,因为他在看到眼前壮丽的风景后感叹自己的渺小和无助。俗话说:“文章何以成名”?如何通过文章获得名气?这很有趣。因为杜甫的名气确实是靠文章得来的,所以他的仕途是失败的。当他写下这句话时,他明显感觉到自己的政治才能没有得到利用。 “官当老病休”这副对联就是说,只有老了、病了才应该辞职。从前一句话来看,杜甫其实认为自己不老不病,应该可以继续为官。总之,如果你仕途不顺利,心里不舒服,就写几首诗来诉苦,表达你的不满。
但抱怨有什么用呢?无用。
尾联“联”,“振翅欲飞,如沙鸥天地间”。他又回到了第一联所见的夜河景,同时加深了颈联中对自己形象的描写,形容自己飘浮在天地之间,就像那江上的沙鸥一样。无处依靠,他们的悲伤和孤独显露无遗。
一首四十字的诗,从近处的风景出发,把视野放大到宇宙,感叹个体的渺小和无能为力,并想到自己在仕途上的漂泊,就像风中的沙鸥,不知所措。去哪里休息。
所描写的景物雄伟壮观,气象万千,但又体现了景物中的情感,融会贯通。诗人用大江东流、星月竞辉的绚烂景象,反映了诗人的孤独和凄惨处境。最后,他用浩瀚天地间微小的沙鸥来形容自己,凸显渺小而无力的孤独。
从始至终,从始至终,一切都完美融合,从厨师到牛,一切都无可挑剔。
这部永恒的杰作有何过人之处?就像这些地方一样。从他对自身处境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想象到当时世界动荡、人民流离失所的社会图景。这是客观的,不一定是主观的。这是杜甫经历了混乱和漂泊后的自然反应。正是他对诗歌节奏的研究和自身的文学才华,决定了他的诗歌反映社会、记录历史。
该作品成为诗歌史,杜甫也成为诗人。
但如果单拿这部作品来谈论自己的志向,并不一定意味着它有多么崇高。这也是为什么其他诗人偶尔也有优秀的作品,却无法与李白、杜甫竞争的原因,因为他们的作品不稳定、可持续,无法创立门派。
【“飘飘像什么?天地如沙鸥”:杜甫《旅夜书怀》精析】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这句诗太美了!“飘飘”和“沙鸥”的意象结合,把旅途中的孤独和漂泊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杜甫的诗总是能把意境写得如此深刻,令人回味无穷。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天地如沙鸥”,这句诗简直是神来之笔!把天地之大,人生之渺小,都写出来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这首诗,尤其是“飘飘像什么?天地如沙鸥”这句,读起来很有画面感。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杜甫的这首诗写得真好啊,把旅途中的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读起来让人心酸,感觉杜甫当时的心情一定很不好。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飘飘”和“沙鸥”这两个词用得真好,把旅途中的孤独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句诗很有哲理,让人思考人生的意义。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杜甫的诗总是能触动我的内心,这首诗也不例外。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意境很深远,值得反复品味。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杜甫的这首诗,让我对“飘飘”和“沙鸥”有了新的理解。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写得真美,尤其是“天地如沙鸥”这句,让人印象深刻。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杜甫的诗总是能让人感受到他的情感,这首诗也不例外。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读起来很舒服,感觉很放松。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这首诗的意境,让人感觉很自由。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语言很简洁,但意境却很深远。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杜甫的诗总是能带给我很多思考,这首诗也不例外。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飘飘像什么?天地如沙鸥”这句诗,很有哲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写得真棒,让人忍不住想要反复阅读。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杜甫的诗总是能带给我很多感动,这首诗也不例外。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