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湖心亭看雪》

更新:08-25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湖亭看雪

【明】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寓西湖。大雪下了三天,湖里人声鸟语都听不见了。日子已经定下来了。我乘着小船,抱着淡紫色的衣裳,生了火,独自去湖心的凉亭看雪。雾凇缭绕,天、云、山、水都是白色的。湖上的影子只有长堤的痕迹,湖中心的小亭子,船里的芥菜,还有船里的两三粒人。

张岱《湖心亭看雪》

到了亭子里,两个人铺在毡子上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在酿酒,炉子里烧着。看到于大喜,他说道:“湖里怎么会有更多这样的人?”他拉着宇一起喝酒。喻强喝了三大白,告辞。问其姓氏,乃金陵人,来此游玩。下船前,舟子嘀咕道:“别说你老公是白痴,像你老公一样白痴的白痴还有更多!”

出自第《陶庵梦忆》卷,上海古籍出版社。

笔记:

张岱《湖心亭看雪》

1)拿:古词“筏”是桨的意思,这里读作“ro”

2)“cu”衣:指细毛皮衣

3) 杭当“hng dng”:充满白气的样子

张岱是明末颇有影响的文学家。出身官宦家庭,早年生活在杭州。他博学多才,博览群书。他既有官子的享乐精神,又有文人的孤傲自尊。所以我们才做了“湖心亭看雪”这样的事情,在现代看来还是颇有雅致的。

这篇文章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充满乐趣。 《风雅月度》带来白话版本,请亲自感受张岱的“疯狂”。

崇祯五年十二月,居西湖边。下了很多天的大雪,湖里的行人和鸟叫声都消失了。当晚八点左右,我撑着小船,穿着皮袄,背着火炉,独自一人去湖心亭看雪。湖面结了冰,天、云、山、水都是白色的。湖面上的影子只有长堤的痕迹,湖心亭子的轮廓,我的一条小船,以及船上的两三个人影。

当我们到达湖中心的凉亭时,只见两个人已经盖着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在炉子上烧酒,酒在炉子上沸腾着。当他们看到我时,非常高兴地说:“没想到湖里还有你这样的人!”之后他们就带我一起去喝酒。我喝得尽兴,喝了三大杯酒才和他们告别。我问了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这里做客。下了船,船夫嘀咕道:“别说我老公疯了,还有像你一样疯的人!”

用户评论

哭着哭着就萌了°

张岱的《湖心亭看雪》,真是写景的妙笔,把雪景写得如此空灵静谧,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棃海

这篇文章,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不愧是张岱的代表作。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念初

读完《湖心亭看雪》,脑海里浮现出一幅美丽的雪景图。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迷路的男人

很喜欢张岱的文风,清丽自然,读起来很舒服。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箜明

《湖心亭看雪》的景色描写太美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哥帅但不是蟋蟀

这篇文章真的让我感受到了雪景的独特魅力。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屌国女农

张岱的文字太有画面感了!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陌上蔷薇

这篇文章的意境,真是让人回味无穷。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夏至离别

张岱的《湖心亭看雪》,真是经典之作!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从此我爱的人都像你

每次读《湖心亭看雪》,都能感受到一种独特的宁静。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我发功喷飞你

张岱的文笔真不错,把雪景描绘得淋漓尽致。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街浪途

这篇文章让我体会到了雪景的静谧之美。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话扎心

这篇文章读起来很舒服,很享受。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笑抵千言

张岱的《湖心亭看雪》,真是写雪景的经典之作。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酒笙倾凉

读完这篇文章,我仿佛也看到了那美丽的雪景。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景忧丶枫涩帘淞幕雨

张岱的文字,真是美不胜收。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浅嫣婉语

《湖心亭看雪》的意境,令人叹服。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离我

张岱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魅力。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盲从于你

《湖心亭看雪》真是美文佳作,值得细细品味。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花容月貌

这篇文章的语言简洁,却意蕴深远。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张岱《湖心亭看雪》】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湖心亭,与谁赏雪?用了很多年才明白张岱的孤独 下一篇:晋煤集团“特级劳模”王远东:安全路上的“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