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充《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两枝桃花,春江水暖鸭先知
地上长满了向日葵和艾草,芦芽短了,正是河豚鱼即将来临的时候。
【译】竹林外,两三朵桃花正在盛开,鸭子在水中嬉戏。他们是第一个注意到河流变暖的人。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艾草,芦笋也开始发芽了。此时正是河豚从海里归来,即将游到河里产卵的季节。
北宋初年,有九位僧人,以诗词闻名。他们是会冲、喜洲、宝贤、文昭、行昭、建昌、卫风、玉昭、怀谷。他们精通五韵,经常写诗描写生活琐事和自然风光。他们推崇白色描写的写作方法,很少引用典故。后来人们为他们编撰了《九僧诗集》,可惜在北宋时失传了。其中惠充诗词写得最好,被晋升为九僧之首。
惠充也是一位画家,他的画对后世影响很大。明代著名画家董其昌将惠充与巨然相比较,称他们的画是“画家的杰作”。同时期的苏轼、黄庭坚也对惠充的画给予了高度评价。苏轼将这首诗题在惠充的画《:010—30000》上,故此诗称为《:010—30000》。有的版本也是《春江晚景》。由于惠冲的原画未传世,因此无法考证是“晚景”还是“黎明景”。然而,无论是“黄昏景”还是“黎明景”,都显示出毫无疑问的春天的景色。虽然看不到原画,但通过苏轼的题画诗,我们也能想象到惠充所画的春光灿烂的景象。
古代文人喜爱在收藏的名画上赋诗题字。流传下来的中国名画大多都有不同时期收藏家的题刻。书画、诗词、书画相得益彰,进一步凸显了中国画的文化色彩和艺术价值。一首好的题画诗,往往能够契合画作的主题,而不局限于画作的内容;它不仅能再现画中场景,还能跳出画中,另辟蹊径。即使脱离绘画单独欣赏,其独立的艺术生命也不会丧失。苏轼的诗可以说做到了这一点,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又充分发挥了诗的长处。原画中描绘的春天景色,气息浓郁,笔墨虚实交替,令人心旷神怡。苏轼在凭图描绘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构思,使画中美丽的形象更加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诗的下联《暖泉江鸭先知》描写了江上的泉水碧波荡漾,河里嬉戏的鸭子活跃。如今,这句话不仅用来形容早春天气温暖的季节特征,也用来比喻对事物变化的早期认识。第四句“河豚即将上来的时候”形象地表达了河豚洄游的生物习性。每年春天,河豚鱼都会从海里逆流而上到淡水产卵,然后等到冬天就洄游到海里过冬。河豚是一种肉质非常鲜美的鱼。有“吃河豚不好吃”的美誉;然而,它的卵巢和肝脏具有剧毒。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中毒而死。即便如此,人们依然垂涎它的美味,所以也有“吃河豚死”的说法。
【一日一首诗汇充《春江晚景》】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