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
司马迁如何评价自己?
司马迁有什么羞耻心?
1.我听说修身是智之本,博爱是仁之本,受受是义的标志,受辱是勇的标志,立名是至行。
—— 我曾听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如何,是衡量他智慧的依据;一个人是否仁慈、乐善好施,是判断他仁义的起点;一个人如何选择和拒绝,是了解他道德的标志;一个人如何面对羞耻,是判断他是否勇敢的标准;一个人所建立的声誉是他品格的最终目标。
2、读书人具备这五种品质,就可以受托于天下,跻身于君子之列。
—— 一个有志之士,具备这五种品质,就能立于社会,跻身君子之列。
3、所以,不因贪利而归咎于不幸,不因悲伤而忧伤他人,不因羞辱而做丑事,不因惩罚而归咎于他人。
—— 因此,没有比贪利更悲惨的灾难,没有比受伤的心灵更痛苦的悲伤,没有比侮辱祖先更丑陋的行为,没有比遭受阉割更严重的耻辱。
4、从惩罚中幸存下来的人数是无与伦比的。他们不在同一生,彼此相距甚远。
——被阉割的人的社会地位是无与伦比的。当今世界的情况并非如此。这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
5、昔卫灵公与雍去载在一起,孔子为相;商鞅因风景而看他,赵良心痛不已;同子同乘,袁斯变色:自古以此为耻。
—— 前卫灵公与宦官永渠同乘一车。孔子感到羞愧,就离开魏国,到了陈国。商鞅是在宦官景简的推荐下,被秦孝公召见的。圣人赵良为此伤心不已;太监赵童子与汉文帝坐在车上,袁斯脸色大变:自古以来,人们都鄙视太监。
6、到了官场,有好丈夫的男人都会生气,何况是记仇的男人呢!
——一个普通人才,一旦事情涉及太监,都会感到羞辱,更何况是一个慷慨坚强的有志之士?
7、今朝虽少人,岂能以剑荐天下?
——虽然现在朝廷缺乏人才,但一个饱受刀锯折磨的人,又如何能够推荐给天下英雄呢?
8、奴仆倚靠祖宗二十余年。
—— 我靠着祖辈留下的剩余工作,能够在京城打工,已经二十多年了。
9、故我自以为是:我若高高在上,不能接受忠臣,有奇谋异材的名声,就成为我的主人;
——我常常这样想:你不能忠于皇帝,真诚地侍奉皇帝,获得谋略高明、才华横溢的名声,从而获得皇帝的信任;
10、其次,不能收拾残局、招贤纳士、秀才于洞;
—— 其次,皇帝不可能去捡漏、改正不足、招募人才、推荐能人、发现隐居山林的贤士;
11、在外面,如果不能备军、攻城、野战,可以杀将军,打掉旗帜;
——对外,不可备兵数攻城野战,以立杀将夺旗之功;
12、接下来,你不能日以继夜地努力工作,得到受人尊敬的官员和丰厚的俸禄,以为自己受到宗族的青睐。
—— 从最次要的方面来说,不可能天天积累功德,获得高官和丰厚的俸禄,为宗族、朋友争光。
13. 这四个人都没有成功。它们都是和谐的,没有短期和长期的影响。由此可见。
——这四个方面都没有取得成果。我只能刻意迎合皇帝的意愿,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我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从这几个方面就可以看出。
14、在农村地区,在厕所里服务的官员中也有仆人,陪同外交部长讨论事务。
——之前,我在下级官员的行列中,在朝堂上发表过一些无关紧要的意见。
15、如果你不利用这段时间划清界限,仔细思考,现在你已经失去了形式,成为了一个被扫荡的仆人。乱世之中,欲昂首倚眉,论是非。这不是小看朝廷,是羞辱天下人民!
—— 我没有利用这个机会去维护规章制度,我已经费尽了心思。现在我身体残疾,成了清理污物的奴隶。卑微之人中,我仍想昂首扬眉,评说是非。这不是藐视朝廷,羞辱天下君子吗?
【《报任安书》 原文+译文2(句子解读有利于掌握语言点)】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这篇文章太棒了,原文和译文并列,方便理解和学习!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版本有句子解读,太贴心了,可以帮助更好地掌握语言点。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这个版本更适合初学者,有原文和译文,还有句子解读,太方便了。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好文章,推荐收藏!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完《报任安书》原文和译文,对汉语的理解更深了。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句子解读部分很详细,学到很多语言点,太棒了!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资源很不错,值得推荐!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习古代文言文,推荐这个版本,方便理解。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报任安书》的翻译理解有了新的认识。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者对文章的分析很透彻,很有启发!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版本比其他版本更详细,值得收藏学习。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这个版本更适合初学者,有原文和译文,还有句子解读,太方便了。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习文言文,这种版本真不错,推荐收藏!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感谢作者的分享,这个资源太宝贵了!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习古文,这篇文章很有帮助!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终于找到一个靠谱的《报任安书》解读了,太棒了!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太有深度了,学习了很多东西。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好文章,值得反复学习。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版本很实用,推荐给大家!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习古代文言文,推荐这个版本,方便理解。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