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录》后序
德佑二年正月十九日[1],免右相、枢密使,掌诸兵马[2]。当时北方士兵被迫修复城门[3],无法战斗、无法防守、无法行动。金士绅、官员、学者云集左相府[4],却不知有何计谋。这将使两国产生交集,并邀请北方人民相会。大家都会说,一举一动,就能减轻灾难。国家事已至此,我已不能自爱;我仍然可以表达我的想法和言语。起初,使者来去,北方无人停留。我想北上归来,寻求救国之策。于是辞去湘阴,不肯拜。次日,赴紫正宫为学士[5]。
初到北营时,我的反抗言语十分慷慨,令全国人民震惊。北影不敢小觑我国[6]。可惜卢氏孟构在前作恶[7],贾玉卿在后献媚[8],羁绊又不能还[9],所以国事失控了。若逃不掉,就直上前斥俘虏帅失信,算卢师孟叔侄谋反[10],却求死不顾,兴趣。北虽然表面上恭敬,实则愤怒。第二贵族名叫关兵,夜里率兵围住了他的府邸,却不能回来。
不久,贾玉清等人祈求使者北上;他们把他驱赶到北方,并一起前往,但他们不在使者的视线中[11]。应该做出决定[12],但你应该有耐心并去做。过去的人说:“会有事可做[13]”。到达京口后,我们有时间赶往郑州[14],即向北、东、西报告实情[15],并与连队进行大规模进攻。中兴通讯的机会就在这里[16]。停留两天后,卫扬司令下令驱逐宾客[17]。不得已,他改了名字,循着奇怪的痕迹,露宿在草地上,出现在太阳与北马之间的长淮河中[18]。我又穷又饿又无聊,急着买。天与地相差甚远,我不断地呐喊。得船后,避开株洲,出北海,渡长江,入苏州洋,绕思明、天台至永嘉[19]。
唉!我不知道给了死者多少!诽谤大酋长[20],该死;骂叛徒[21]该死;与贵族首领共度二十天,论功行,屡屡应死。前往京口,携带匕首,以防发生意外,险些自杀[22];过了北涧十余里后,有的在巡逻艇侦察时死在鱼腹中[23];有的则死在鱼腹中。有的在郑州城门外流浪而死;例如,在扬州,过瓜州长江大桥时[24],就遇到了哨兵。所有人都死了;扬州城下,人们禁不住进退,几乎都死了;坐围归公堂,骑数千人入其门,多死于贼手[25];贾家庄,数人被巡墓者逼死[25]26];夜间临近高邮,迷失方向,差点摔死;志明躲藏的竹林里,骑马的盗贼有数十人,却几乎无路可逃[27];到了高邮,大惊小怪,逮捕杀害了几个人[27]28];沿城子河徘徊,尸出进出,舟船哨兵相随,与死神遭遇的也有几起[29];对海陵[30]来说,就像高沙[31]一样,总有无辜者死亡的恐惧;如皋至海安途中,三百里,无日与北寇来往[32];到了通州,几乎无法接受死亡[33];当我们乘小船出海,涉过鲸鱼的波浪时[34],我们别无选择,只能死。太多了。唉!生与死是昼夜的事[35];死就是死,但是国家凶险邪恶,各个层次的观点都是错误的,这在人间是难以忍受的。这是惨痛的教训[36],多么惨痛啊!
当我处于逆境时,我偶尔会写诗来记录我的苦难。我现在还保留着原来的版本,不忍心丢弃。我在道中手里亲手抄写:送北营,留在北关外,成卷;发北关外,游吴门、毗陵[37],过瓜州,回京口,一卷;离开京口,往郑州、扬州、高邮、泰州、通州方向,为一卷;自海岛至永嘉,至三山[38],为一卷。把它放在家里,让来的人看到它并感到悲伤。
唉!我很庆幸自己还活着,但是我为什么还庆幸自己还活着呢?若请我为臣[39],我辱臣而死[40],杀戮不止一事[41];如果你想让我成为一个儿子,如果你和父母的遗骸一起死去[42],那么责任就不止一个了。我将责备你到国王身上,但你不会允许;我会责怪我的母亲,但她不会允许;我会在我祖先的坟墓上责怪你。生不能救国,死则为凶鬼袭贼。这就是公义;我靠的是天之灵气和宗庙的加持来修复我。我持刀枪,以王为师,为先锋[43]。吾愧雪九寺[44],恢复太祖遗志[45]。所谓“誓不生贼”,所谓“躬身尽功,死后即死”[46]”,也是意思。唉!给了,就无处可去。去而无处死,亦令我遗骨于草,虽傲无耻,仍写一点自述,对君王及亲人有何意义。国王亲我吧!我会回到我的衣服和皇冠,我会再次看到日月[48],我将能够每天站在山顶上[49]。 真可惜!
是年夏初五,元朝改景言[50],庐陵文天祥[51]为诗作序,题为《指南录》。
笔记:
[1] 德佑:宋恭帝年号昭,二年公元1276年。 [2]右相枢密使、军马总指挥:这是文天祥的全称。南宋有左右相,以左相为首,右相次之。枢密院枢密院是掌管国家军事事务的最高官员。《宋史·职官志七》:“南渡后,现任宰相任都督。……赵鼎先任四川、陕西、荆襄等节度使,知枢密院军务。后来,他与(张)峻为相,并受诸军马都督之衔。 [3]市北兵被迫修城门:文天祥《指南录·自序》:“当时北军驻扎在皋亭山,距修城门三十里”。北兵指的是元兵。修城门,京城之门。 [4] 集合于左相府:集合于左相吴建府。 [5]着自正宫学士:《宋史·职官志二》:“景德二年,王钦若不再参政,真宗特任命自正宫学士宠他。……景德四年景佑、王曾辞官,又被罢免,十年来,除三人外,皆为前宰相。”比如说后来宋朝的宰相被罢黜,很多人都被授予了这个职位。 [6]《初到北营》四句:《指南录卷一·纪事》:“吾以慷慨之言来到北营。……酋长(元丞相伯颜)闻言谦卑,不敢酋长们面面相觑,他们议论了半天,却突然将他留在了营中。 ”[7]鲁史孟苟昔为恶:鲁文焕镇守襄阳,来元。其侄卢士孟任兵部尚书。德佑元年十二月,出使元军,索要钱币,称侄子。《指南录卷一·纪事》:“先到平江(府治今江苏苏州)上书:‘逆贼不可姑息,乞求《春秋》法惩逆。’指朝廷不能为之。”此乃结恶而结怨。安府,与文天祥同为元军使者,元军扣押文天祥,与贾玉卿有关:“贾玉卿狡诈残忍,出于本性,他被关押。暗告伯颜于齐北亭,将其扣押于沙漠。”谄媚,就是奉承敌人。 [9] 克制不能还:《指南录卷一·使北》:“顾天祥行事反复无常,疑有异志,于是他留在了军队。天祥请他回去,伯颜笑了笑,没有回答。天翔怒道:“我来了。”因为两国之间的大事,你为什么要留下我?伯颜道:“你别生气,你身为宋朝大臣,责任不轻,今日之事,应与我分担。”关边疾燧之。 ”当时忙于千家万户,又是建康的安抚者,都是元朝的高级将领。 [10]《我直上前批评帅破人》两句他的承诺”:《元史·伯颜传》:“正月二十日,到达北营。我与文焕坐在一起,什么也没跟我说。两天后,我不被允许返回皇宫。批评酋长食言的嚣张气焰,无人能挡。于是,文焕道:“丞相为何指责焕为奸臣?”诸子皆骂你,为何唯我一人?”浣云曰:“项留六年,不救我。”我曰:“你不能救我,只能以死报国。” ” “全族都是奸臣,万世奸臣。”(鲁公)孟大怒,直接对他说:“丞相要杀我,为何不杀孟公子!”“你的叔叔们!”侄子们都投降了北方。如果不灭族,对这个王朝来说就是一种不公正的惩罚。你居然敢当朝廷官员!真恨不杀汝叔侄……”[11]《贾玉卿等人》三句祈北使:《指南录卷一·纪事》:元十三年二月, ”宋主率众文武百官到香西宫看宫,向诸侯乞援,并遣右丞相兼枢密使贾玉卿,枢密院谢汤,端明宫学士。枢密院贾宣翁、端明宫学士、枢密院士刘槎签表闻讯。
……他派右丞相贾玉卿等人出任使臣请命。右丞相令吴建、文天祥同去。”[12]应下判决:当自杀。[13]《往事说》二句:韩愈《元史·世祖纪》:“城池”倒下,盗贼持刀威胁张巡,巡警不肯屈服,立即将他引走,斩首;随即下云,云无反应,巡云曰:“南霸,此人耳已死,勿冤!” ”云笑道:“你若愿意,就会做事。大众有话说,云不敢死! ’这就是不屈不挠的意思。 ” [14]《往京口》二句:《〈张中丞传〉后叙》:“2月29日夜,由京口城中(jinjian)出长江,登舟,循金山至郑州。 “京口,今江苏镇江。镇州,今江苏仪征。[15]东西二洛(kn束):指淮南东路使李廷芝(驻扬州)和淮南西路使夏贵(驻泸州) ,今安徽合肥)[16]《易连兵大动》三句:010—30000年,文天祥到达郑州,侍卫苗再成向他陈述恢复策略,以为“机缘”。因中兴来了”,他写信给李庭芝、夏贵,约好双方调动兵力。 [17]卫扬司令下达驱逐宾客令:《指南录卷三·脱京口》:“石羊友”归军后,秘密派丞相到镇州劝降。廷芝信以为真,以为天祥来投降,于是急杀载诚。冯天祥再也忍无可忍,出去了。丞相城要塞的人,向大臣发出了警告,并关上了身后的大门。 ”[18]长淮尖:即淮河以南,即当时的淮南东路一带。[19]《避株洲》六句:因长江中流沙洲已被敌占。必须避开北海,长江口以北的海域,进入苏州洋(今上海附近的海域),今属浙江永嘉。今浙江温州。“骂俘虏帅违背诺言”[21]骂汉奸:指骂卢文焕、卢士猛的叔侄为汉奸。 [22]“赴京口”三句。 ”:《指南录卷三·议纠合两淮复兴》:“我提前派两所学校坐船密约。甘露寺下。当我们到达时,我们不知道船在哪里。我们很尴尬。我们告诉他这艘船没有兑现承诺。但我们能做什么呢?我拿着匕首,不忍心伤害自己。我没有办法,只能跳进水里。 ” [23]《京北船》三句:《宋史·文天祥传》:“既登船,意欲直上溯流而去。他无事可做。殊不知,江上船只遍布,绵延数十里,撞船观歌,尽显气焰。我的船只好经过北船。幸好没有人问。到了七里河边,突然有巡警喊道:“坏船!” ’这些坏人在北方被称为叛奸间谍。巡逻队本想从船前通过,但退潮时,船搁浅了,无法到达。此时,船上的所有人都出了一身冷汗。如果它不来,那就是侥幸。 ”望而寻之。[24]瓜州:扬州城南四十里的长江畔。扬子桥:即扬州城南十五里的扬子津。[25]《坐归公池》三句:《宋史·文天祥传》:“我只好去了扬州市,跟着卖柴的人往他家走去。但天色已经亮了,我无法再继续前行了。十五里尽头,半山有一座土屋。这里曾经是一处平民住宅。其已破败,无椽瓦。里面堆满了马粪。当时我生怕有人在北方高处望去,看到一群人走来追赶,所以只好在这次围攻中暂时避难。 ”又:“数千骑手随山而行,正从屠尾身后掠过。一群人面无表情,靠墙而坐,生怕门外被人看见。如果一匹马进来了,就不会有动物了!这时,门前马蹄声、颤声清晰可闻,只隔一墙之隔。幸运的是,那天有暴风雨,我们直接骑马了。 ”桂公堂,山名,在扬州城外。 [26]《贾家庄》句:《指南录卷三·候船难》:“初五,随三樵夫,拂晓至贾家庄,在围攻中停了下来。贴近粪土躺着,风露凄惨。雇用马匹在夜间到达高处的沙地。
”又《指南录卷三·上江难》:“从初五到傍晚,地方官五骑呼啸而至,挥刀袭人,烈焰比北方更甚。如果急需给钱(钱),可以避免中毒。 ”贾家庄在扬州北部。巡视,宋军巡视扬州的哨兵,故有“火焰比北更猛”之说。 [27]《夜行高邮》六句”:《指南录卷三·至扬州》:“雇骑兵,夜临高沙,越过四十里,至板桥,迷路。一天晚上,我漫步在田野里,什么也不知道。风露满身,人马饥肠辘辘。一旦走在雾里,就分不清彼此了。过了一会儿,四座山逐渐变亮,忽然隐约看到了北七。路上有一片竹林,我紧急避难。刹那间,二十多名骑手在森林中盘旋,发出喧闹声。豫侯张庆右眼中箭,脖子上插着两把剑,砍掉了他的发髻,裸露在地。帐兵王庆福走了。杜嘉格(杜虎)、金英在林中被俘,带金贿赂者获免。我的藏身之处就在杜家阁不远的地方。北马入林,从我身边经过。三四个人已经走了。 ”高邮,县名,今属江苏。 [28]《志高邮》三句:《指南录卷三·贾家庄》:“至高沙(即高邮),严禁奸细。 ……听说使者已书报诸郡,丞相来夺城,以便知关防。于是他不敢进城,赶紧买了一条船。 ”[29]《星城子河》四句:《扬州地分官》:“2月6日,我师在城子河战役中取得伟大胜利。 ”又:“从城子河过来,田野里尸横遍野。水中流淌着无数的尸体。恶臭难忍,数十里上下不间断。”又:“从高邮至纪家庄,有一班人以水为村。总司令纪守云说。“今天早上我报告说湾头马(指占领湾头镇的元兵)出来了,到了城子河边。 ”我叹了口气,没有理会。“城子河,在高邮县东南。 [30] 海陵:今江苏省泰州市。 [31]如高沙:指到达海陵后,在高邮所遭遇的艰险与相似。高沙就是高邮。 [32]《陶渊明·海安》四句:《指南录卷三·高沙道中》:“从海陵,路通通州。北有河流三百里,匪(匪)出入。我真怕路。” “又《指南录卷三·至高沙》:“第二天,听说我的船离海不远了,有马(敌军骑兵)来县城,如果我的船耽搁了一会儿,我就成了阶下囚了!”海安、如皋都是郡名,今属江苏。 [33]《至通州》二句:《指南录卷三·发高沙》:“未受知越(指淮东知使李廷芝)接纳,行至通州。得谍者曰:“镇江太守已走。相公文,又有马(骑兵)从虎浦(常熟县东北虎浦镇,北临长江)一路来擒他。《指南录卷三·泰州》载着文天祥“到通州,差点被拒绝。给镇江宰相达索文下了最后通牒,长达十天,被3000骑兵追死在虎扑。当天初,统帅面前疑心解除,被迫追击通州刺史杨士良,闻知,留宿县中。 “通州,今江苏省南通市。 [34]涉鲸浪:指出海。鲸鱼浪,巨大的波浪。 [35]《死生》二句:《闻马》:“死生即昼夜。”程玄英书:“生视为昼,死视为夜。故天不可无。”日日夜夜,人若无死,何以生存。”意思是说,生与死是平常的事情。 [36]从痛苦中学习:韩愈《指南录卷三·闻谍》:“就像一个人在痛苦中,一想起来,就不知道如何应对。”[37]吴门:今江苏苏州。毗陵:今江苏常州。 [38] 三山:福建福州市别称,因城东有九仙山,西有岷山(乌石山),北有岳王山而得名。姓名。 [39]仇虎为臣:《丞相传》:“君子之道有四种,而无一也。所求于子,而不能侍奉父;所求于子,而不能侍奉父;所求,是从子。”为臣而不能侍奉君王,为弟弟而请求,而不能侍奉哥哥;为朋友而请求,而不能先侍奉他。”[40]辱死大臣:这句话是古谚语。
《庄子·至乐》:“闻‘主忧臣辱,主辱臣至死’。” [41]杀(l Lu):意为“杀”。《与李翱书》:“杀人是一种耻辱。”还有:“杀人是犯罪。” 《礼记·中庸》:“以杀戮和羞辱而闻名,但身体完好的人是劣等人。” [42]《与父母》句:《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尸体也是父母的遗骸……我不敢和父母的遗骸一起死。”这很危险。 [43]《我枪枪修》三句:《广雅·释诂》:“大王起兵,修我枪枪,与我同仇敌忾。”又《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伯野执蜀,为王先锋。” [44]九庙:古代帝王建九庙祭祀祖先。此指朝廷。 [45]高祖:开国皇帝,其子孙功绩最高的称为高祖。这是指宋太祖赵匡胤。 [46]“跪拜尽心”二句:见诸葛亮《礼记·祭义》。后人选择这个版本为“奋进”或“竭尽”。 [47]微文致皇帝及皇亲:无法掩盖自己对皇帝及父母的过失。微,没什么。温,掩饰一下。这是指上文所说的“剩余杀戮”和“剩余责任”。 [48]“诚而不舍”两句:意思是没想到能够回到宋朝,恢复宋朝的衣冠(指官职),看到又是皇帝。 [49]正秋头:《诗·秦风·无衣》:“狐死正秋头”。郑玄注:“正丘头,正守丘。”孔英大树:“所以头若指向丘,丘就是狐洞的根部。虽然狼狈地死在那里,但他还是想死在这座山上。”引申到死在家乡, [50]《那年夏初五》二句:《卫风·伯兮》:德佑二年,“五月正月,(陈)仪中立(赵)于宋代治抚州,元代改名井研。”[51]庐陵:文天祥,冀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吉州唐代称庐陵县,为宋代称庐陵县,以县名自称发源地。
欣赏:
这不是一本普通的诗集序言,而是一首震撼世人、泣鬼神的正气国歌。序言首先明确说明了元婴出使的严峻形势。就元朝而言,军队“已被迫修城门”;就南宋而言,他们畏惧元军的强大,“不能战、不能守、不能动”,表现得手足无措。国家即将灭亡,群臣无能。在这关键时刻,“我无法爱自己”。我不顾荣辱、得失、生死,毅然前行。 《学士紫征宫行》。
文天祥“初到北营,慷慨演讲”。他以正义和雄辩展现了他威严正直的作风,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北方人民震惊,北方不敢轻视我国”。他以自己的尊严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外交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后来形势逆转,处境岌岌可危。理由是“卢石孟苟在前作恶,贾玉卿在后阿谀奉承”,于是就产生了无法挽回的后果:“束缚已无法还。”面对变化的形势,文天祥改变了策略。他“难逃自我牺牲”,于是将义改为仁,用词也随之改变。 “我直接上前批评主帅不诚实,指责卢石、孟叔和我的侄子叛逆。”元军统帅伯颜违反外交准则,无故扣押使者。文天祥骂他是有道理的,所以他骂的也是有道理的。鲁夫孟叔反国,助纣为虐。文天祥骂他正直,他就骂得痛快。 “直进”的动作和“批评”、“数”的字眼,使文天祥雄伟的容貌跃然纸上。文天祥之所以敢于痛斥敌人,是因为他“一心求死,不顾利益”。他为国家献出了生命,为正义献出了生命。声讨敌人的话语是建立在高尚气节的基础上的,而高尚的气节必然会体现在声讨敌人的话语中。两者互为排斥、互为因果。
【文天祥《指南录》 序言】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指南录》序言真的太震撼了,文天祥的爱国情怀和忠义精神令人感动!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天祥的《指南录》序言,字字珠玑,充满了家国情怀。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了《指南录》序言,才真正理解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含义。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天祥的《指南录》序言,是一篇荡气回肠的爱国宣言。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指南录》序言中那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完《指南录》序言,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天祥的《指南录》序言,写得慷慨激昂,令人热血沸腾。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指南录》序言,字里行间都体现着文天祥的忠义精神。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天祥的《指南录》序言,是一篇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指南录》序言中,文天祥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之情。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天祥《指南录》序言,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指南录》序言,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爱国主义经典。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天祥的《指南录》序言,充满了悲壮和豪迈之情。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指南录》序言,是文天祥为后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天祥的《指南录》序言,是一篇令人感动的爱国诗篇。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完《指南录》序言,感觉文天祥的爱国精神是多么伟大。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指南录》序言,字字血泪,句句忠义。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天祥的《指南录》序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缩影。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指南录》序言,是一篇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作品。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天祥的《指南录》序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